产业创新

搜索文档
中国首台光子计数CT见证辽宁创新力
辽宁日报· 2025-08-30 00:47
几天来,中国首台光子计数CT——NeuVizP10获准上市的消息传开,让东软医疗线上线下都成了焦 点。8月29日,一场发布会在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的东软医疗C园区举行。提前两个小时,全国各地的媒 体记者就陆续抵达,拍摄、问答场面火爆,结束的时间比原计划一延再延。 一个新产品,为何如此受关注?它的诞生,可以说是一场产业革命。 "光子计数CT与传统CT相比有什么不同?" "它们类似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关系。""应用到临床上,清晰度已经超越了肉眼可见的程度,辐 射量却降低70%。" 谈到这个话题,东软医疗联席董事长刘积仁感慨良多。"有人说创新都跑到南方去了,但东软医疗 从诞生到今天,用事实证明了这片土地的创新力。从创新资源、供应链到产业工人、产业文化,东软医 疗的成长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刘积仁说,"加之去年开始与通用技术合作,这让东软医疗更加坚定 了承担国家使命的信念,推动光子计数CT比原计划提前近两年上市。" "作为辽宁医疗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东软医疗从自主研发中国第一部CT到今天又一次站在全球CT 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充分彰显了辽宁科技工作者勇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创新精神。"省科技厅党组书 记王学来表示。 聚焦科 ...
北新建材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管理: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42
公司发展规划 - 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 坚持内生与外延双轮驱动 稳固一体根基 筑牢质量根基 坚持内在价值和长期价值导向 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含金量 [3] - 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 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 创新营销渠道和服务模式 加快数字化转型 构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落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求 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强化联合创新 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 [3] - 践行企业使命 以绿色科技锻造品质产品 将企业文化融入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实践 [3] 战略方向 - 稳固一体根基作为发展基础 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业务扩张 [3] - 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3] - 通过绿色科技推动产品品质提升 实现企业使命与经营实践的结合 [3]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镇江力量 马明龙主持并讲话
镇江日报· 2025-08-29 00:10
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 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推动全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1] - 紧扣"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和"876"创新引领工程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全方位支持 做强科创企业矩阵 加大研发投入[1] 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 打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攻坚战" 主动挖掘创造应用场景[1] - 打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破战"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1] - 打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久战" 加强供需对接 完善金融服务[1] 工作机制与实施保障 - 各级党委党组扛牢政治责任 完善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工作体系[2] - 科技部门聚焦抓规划政策服务 优化运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2] - 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 全方位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支持条件[2]
大显身手!“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新华社· 2025-08-28 17:13
整体规模与经营效益 - 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较上年增长6.48% [1] - 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8家 资产总额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8家 [1] 产业结构与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在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309家企业投资6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2]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3] - 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 较上年增长8.23% [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 - 企业加快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 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 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 [2] - 开展碳排放测算 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 [2] 公司治理与社会贡献 - 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 信用建设 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4] - 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人 [5] -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在乡村产业振兴 公益帮扶 消费就业帮扶等领域发挥作用 [5]
东方电气(01072)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19.1亿元 同比增长12.91% 核电、气电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5:28
财务业绩 - 营业总收入达人民币381.51亿元 同比增长14.03%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19.10亿元 同比增长12.91% [1] - 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60元 [1] 订单表现 - 新增生效订单人民币654.85亿元 同比增长16.78% [2]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订单占比37.59% 可再生能源装备占比30.82% [2] - 工程与国际供应链订单占比11.51% 现代制造服务业占比8.80% 新兴成长产业占比11.27% [2] 产业进展 - 水电订单品质提升 核电与气电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 [2] - 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获海外首单突破 [2] - 风电获20兆瓦级海上风电批量订单 新疆制造基地投产 [2] - 氢能中标30台重卡项目 1000标方碱性电解水系统获订单突破 [2] - 西藏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投运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主厂房封顶 [2] 技术创新 - 扎拉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部件通过验收 [3] - 15兆瓦重型燃机稳定运行至设计工况 [3] - 26兆瓦级半直驱海上风机叶片通过静载测试 [3] - 17兆瓦直驱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正式下线 [3] - 生物质气流床气化中试成功 两项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名单 [3] - 自主研制海洋防腐材料应用于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3]
三个积极变化——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8-28 04:20
7月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表现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 较前值-4.3%降幅收窄 [2][14] - 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2.4% 低于前值3.1% [2][5][12][14] - 分所有制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速-6.8% 私营企业增速2.3% 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速-2.4% [14] 量价及利润率分析 - 工业增加值增速5.7% 较6月6.8%回落 [3][14] - PPI同比维持-3.6% 与6月持平 [3][14] - 收入端增速1.13% 低于6月1.6% [3][14] - 整体利润率5.17% 低于去年同期5.29% 其中毛利率14.2%(去年同期14.3%)费用率8.38%(去年同期8.29%)其他损益收入比0.69%(去年同期0.71%) [3][14] 行业分化特征 - 采矿业利润增速-39.2% 较前值-36.1%进一步恶化 [3][15] - 制造业利润增速6.6% 显著高于前值1.4% [3][1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业利润增速6.89% 较前值1.51%大幅提升 [3][5][12][15] - 制造业内部分化:上游增速-2.96% 中游增速4.36%(前值9.51%)下游增速-5.19%(前值-13.44%) [3][15] 新兴行业高增长亮点 - 生物药品制造利润增长36.3%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增长6.9% [4][11][15] - 集成电路制造增长176.1%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04.5%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增长27.1% [4][11][15]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增长40.9% [4][11][15] - 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124.2%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00.0%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增长29.7% [4][11] - 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增长57.0% 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增长51.9% [4][11] 部分行业利润率改善 - 制造业上游利润率3.59% 显著优于去年同期2.86% 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同比扭亏为盈 [5][12][15] - 电热气水行业利润率7.6% 高于去年同期7.2% [5][12] 资产与库存结构优化 - 工业企业资产增速4.9% 低于上半年GDP增速 [5][12] - 库存增速持续放缓 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5][12]
含新量撬动含金量 读懂江苏经济增量背后的“大”与“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07:51
经济总量与结构 - 江苏上半年经济总量达6.69万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增量2543.8亿元居全国首位 [1]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9.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8% [1] - 电子及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三大行业增速均超10% [1] -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工业软件产业链占全国份额超20%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总长110.8米,续航力超1万海里 [2] - 船舶采用模块化设计,配备150吨起重能力和月池系统,支持深海装备测试 [4][5] - 该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历时6年研发,兼具试验船、支持船和海上移动实验室功能 [7] - 江苏已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组织18家高新区与37所高等院校结对试点 [7] 新兴产业布局 - 宿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激光智能装备企业海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50% [9][13] - 嘉泰激光智能装备公司年内完成开票销售额6亿元,海外销售占比超20% [13] - 宿迁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4%,新引进博士、硕士年均增长36% [17] - 江苏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1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7] 消费新场景培育 - 江苏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亿元,同比增长5% [17] - 迪卡侬苏州门店桨板销售同比增长50%,出现线下缺货现象 [24] - 95.9%的体育赛事观众进行延伸消费,7月超10座城市夜宵订单量增长超70% [28] - 人造草坪企业订单排至9月,订单量同比增长30%,月产能达80万平方米 [30] - 足球草坪售价达每平方米60元,显著高于普通绿化草坪的2元/平方米 [30]
“新引擎”轰鸣、“新赛道”拓宽、“新场景”涌现 从“新”透视经济发展劲头
央视网· 2025-08-27 06:38
经济总量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经济总量突破6.69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经济增量达2543.8亿元 居全国第一 [3] 产业结构升级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9.2% 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1.8%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行业增速均超10% [5] -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工业软件产业链占全国份额超20% [7]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 1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占全国总数近五分之一 [2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推动18家高新区与37所高等院校结对试点 采用"优势产业链+优势学科群"模式 [16]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研发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 总长110.8米 续航力超1万海里 配备150吨起重机和月池系统 [12][14] 新兴产业发展 - 宿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 激光智能装备企业获波兰客户500万元订单 自主研发设备可26秒切割22公分厚钢板 [18][19] - 出台32项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低空制造等产业 宿迁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4% 新引进博士/硕士年均增长36% [20][21] 消费新场景培育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亿元 同比增长5% [24] - "苏超"足球赛带动95.9%观众进行延伸消费 7月超10座城市夜宵订单量增长超70% 人造草坪订单排至9月 月产量达80万平方米 订单量同比增30% [33][34] - 苏州推出桨板、帆船、水上方程式等潮流水上项目 带动运动装备销售与训练课程需求激增 [28][30]
同方股份H1实现营收56.67亿元,净亏损为2.56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8-27 02:1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56.67亿元,同比下降10.09%,主要因上年同期处置计算机硬件业务导致合并范围变动[2] - 剔除计算机硬件业务影响后,本期营业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75%,上年同期可比营收为52.59亿元[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下降幅度达1008.99%[2][3] -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5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5.19亿元收窄51.7%[2][3] - 总资产511.6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9.6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2][3] 业务运营 - 安检安保和智慧能源业务因行业结算特点处于项目投入期,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导致暂时亏损[2] - 参股企业同方全球人寿受利率持续下行影响,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增加[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3亿元,较上年同期-10.05亿元改善54.9%[3] 研发创新 - 成功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和集团级科技奖2项[3] - 新立项国际标准2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含海外发明专利39项)[3] - 新增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3] - 安检安保产品融入多能成像技术和创新系统设计,推出全新货检产品系列[4] - 安检大模型研发取得进展,实现实例级图像到文本描述生成[4] - 静态CT获得北京市2025年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4] - 推出锂电池检测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4] - 昆仑灵境Agent智能体完成研发,实现大小模型融合应用[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聊城科技型企业翻番增长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11:06
科技创新战略实施 - 聊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形成围绕产业抓科技 壮大产业强科技的良性循环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科技企业培育成效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267家增长到2024年918家 增幅243.8%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303家增长到2024年1305家 增幅330% [3] - 建立动态高企培育库 优化高企认定服务流程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奖补政策 [3] 科技项目突破与成果 - 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8项 争取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5亿余元 [4] - 包括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项 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7项 [4] - 组织实施市级项目460余项 新增发明专利4150件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69件 [4] - 波米科技高端芯片封装用聚酰亚胺材料和中色奥博特5G用高精度压延铜箔技术入选山东好成果 [4] - 阳谷华泰和聊城大学等单位实施7个项目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4]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 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 省级创新平台120家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03家 其中国家级39家 [5] - 省级重点实验室总量达12家 居鲁西地区前列 [5] - 设立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 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5] - 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 推动轴承产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 [5] - 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9家 技术创新中心92家 认定人才飞地35家 [5]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12条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研究平台 [5] 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 - 与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包括中科院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 [6] - 选聘258名高校专家学者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6] - 入选科技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 累计引进外国高端人才106人 4名外国专家获齐鲁友谊奖 [6] 科技创新生态优化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7.23% 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6] - 发放630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和619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6][7] - 为1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省市财政贷款贴息补助 [6] - 聊城科技大市场获评中国和省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3项 [7] - 321台科学仪器安装物联装置 累计使用创新券3000余张 获省补助685万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