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坚持长期主义 坚定以“智”赋“能”——对话为恒智能董事长孙耀杰
中国能源网· 2025-06-16 03:04
分布式能源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光伏产业从2007年"两头在外"(技术在外、市场在外)发展到全球领先地位,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技术持续迭代是关键[3] - 分布式能源(分散电源)概念源自日本,中国通过小步快跑策略实现技术突破,目前数字化与智能化是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潜力的重要途径[3] - 电力电子技术以弱电控制强电,结合AI和新能源发展推动学科进步,未来5-10年将在新能源产业发挥主导作用[2][7] 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因素 - 光伏领域技术快速迭代:中国团队研发速度是欧美的2-3倍,产品性能提升同时成本降低,形成良性循环[4][5] - 市场策略演变:初期以低价打开市场,后期通过质量提升品牌溢价,欧洲硅料厂和SMA(市占率曾达35%)等国际企业被中国替代[4] - 政策驱动下的市场经济:补贴推动初期发展,平价上网(与煤电成本持平)促使产业爆发,最终走向市场化[6] 数字能源技术应用 - 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从火电/水电的超大惯量系统转向电力电子主导的精准控制,需数字化和AI技术实现分散式光伏管理[8][9] - 打破行业"内卷":澳大利亚案例显示智能调节使家庭发电量提升数个百分点,年省电费上千澳元;工厂通过自动化设备降低综合成本[11] - V2G技术拓展:电动车兼具充电宝功能,储能设备与电力电子调控结合,推动数字能源商业化应用[12] 技术路线与产业趋势 - 磷酸铁锂技术路线选择正确,当前产能大幅提升[6] - 光伏商业化组件效率未突破30%,需"以面积换电量"发展沙戈荒基地及分布式场景[9] - 数字能源发展方向:去中心化、数字化、再电气化,聚焦数智化能源管理与电力电子深度融合[8][12]
专访新奥能源副总裁程路:“能源+AI”,重塑产业未来的变革之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04:14
能源与AI融合政策背景 - 国家能源局2023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目标2023年实现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对行业提质增效和碳排放"双控"的全面支撑 [1] - 国家电网表示将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在供电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 [4] 新奥能源数字化实践 - 新奥能源2008年提出"泛能理念",已形成水电气热冷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为全国超9500家企业和200座以上园区提供能碳数智化服务,累计节能10亿度电、减碳60万吨 [3] - 2024年推出行业首款能碳智控一体机,集成自主研发的"类泛能仿真"技术和能碳产业大模型,具备设备自主控制、系统智慧决策、智能持续进化三大核心能力 [3] - 数字化发展经历从单点信息采集到"感知-认知-决策"闭环系统的演进,实现"感、认、行"的完整智能化 [2][3] 能源+AI技术特征 - 能源系统需实现全量感知,将数据转化为决策依据和执行方法,形成闭环系统 [3] - AI技术核心为算力、数据和算法,能源领域数据具有实时互联、复杂交互的私域特性 [5] - 未来发展方向是类似"自动驾驶"的L3/L4级别系统,实现设备可监可控可测可调,基于数据自主决策运营 [3] 行业发展挑战与趋势 - 当前阶段被类比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受政策法规、企业认知投入、标准化进程等因素影响成熟速度 [4] - 需从单点产品优化转向系统性个性化能源提升方案,建立标准化智能模块并通过仿真技术适配不同场景 [5] - 未来竞争核心是产业基础深度、用户数据规模和行业场景认知能力,将形成数据护城河 [5] - 预测未来3-5年将出现革命性爆发,但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推动从"少年"向"青壮年"发展 [4][6]
澄天伟业(300689) - 2025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8 14:10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于 2025 年 6 月 6 日在深圳市福田区皇岗路 5001 号深业上城 T2 大楼 18 楼全景网路演厅举行 [1] - 参与单位包括山西证券、宝盈基金等多家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冯学裕等 [1] 液冷产品相关 性能与竞争 - 采用自研高性能制造工艺,在结构一体化、导热效率与耐压性能方面有优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满足高功耗计算设备散热要求 [1] - 因工艺路径差异及专利保护壁垒,暂无完全同质化竞争对手 [1] 价值量与市场 - 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设备,冷板是液冷系统核心部件,占成本比重高,公司产品提升冷板性能同时降低成本,有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 [1][2] 客户验证与产能 - 已完成多轮技术验证,通过部分服务器整机制造商测试认证,进入量产准备阶段,预计近期交付首批样品 [8] - 未来将根据客户定制和市场需求推进产能释放与商业化,优化工艺与品质管控,争取核心客户量产导入 [8] 供应链地位 - 产品在多个关键结构有自主工艺优势,制造成本和导热效率良好,获部分客户在成本效益与技术成熟度方面认可,完成产权与产能储备,推进下一代产品预研 [9] 引线框架业务相关 切入与发展 - 凭借专用芯片封装领域技术沉淀,2019 年宁波项目投产,2023 年功率半导体引线框架产品规模化出货,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467.80%,2025 年一季度同比增幅达 236.78%,预计 2025 年增长强劲 [2] 客户进展 - 主要客户为国内知名功率半导体封装企业,客户群增多,依托全球化战略向海外大型封装集团拓展 [3] 产品升级 - 推动产品结构从初期单管类功率器件封装材料向集成化程度更高的 IGBT 和 SiC 功率模块封装材料转型,增强推广力度,拓展主要功率模块客户及配套工装企业 [3] 超级 SIM 卡业务相关 应用与模式 - 以手机 SIM 载体为基础,用 NFC 识别检票信息实现无感通行,提升旅客通行效率和体验,依赖与国内运营商和铁路部门合作,处于试点与应用阶段,面向国内市场 [3][4] - 商业盈利模式包括卡销售、套餐分成、增值服务等,与国内主要运营商合作,推动在更多垂直场景应用落地 [4] 铁路安全防护栏业务相关 竞争与市场 - 智慧安全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参与者少,准入门槛高,铁路安全防护栏项目满足铁路安全防护升级需求,公司凭借第四代技术在安全性、防夹伤等功能领先,是少数具备交付能力的供应商之一 [5] 订单与盈利 - 致力于市场推广,协同推进试验线建设,项目附加值潜力可观,随着站点招标开展,有助于巩固公司在智慧交通安全领域布局,开辟新业绩增长点 [5] 公司业务结构趋势 - 数字能源与热管理领域,液冷与封装材料产品预计快速增长,可能成未来较大收入来源 [6] - 智慧安全业务(铁路安全防护栏和超级 SIM 卡)在整体营收结构中比重预计逐步上升 [6] - 传统智能卡业务收入规模预计相对稳定,占比可能随其他业务增长下调 [7] 研发投入相关 - 将技术创新定位为核心竞争力,部分研发项目阶段性完成或转向应用端优化,结合成本效益分析对基础研发、核心技术保持一定比例投入 [10] - 研发费用中技术人员薪酬占一定比重,采用“工资 + 股权激励”模式,研发投入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动态优化 [10][11] 应收账款相关 - 应收账款账期主要为月结 30 天或 60 天,客户主要为全球行业领先头部企业,应收款周转状况良好、回款周期稳定 [11] - 未来拓展新市场可能影响应收账款风险,将构建精细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合同管理与条款优化,控制潜在风险,保障现金流安全 [11] 智能卡业务方向 - 不考虑境外无线网络租赁服务业务模式,倾向利用全球智能卡交付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势,推动超级 SIM 卡在更多垂直场景应用,提升产品价值与拓展业务范围 [11] 2024 年净利润情况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157.28 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29.77% [11] - 利润上涨原因:产品结构变化,智能卡一站式服务订单占比提升,半导体封装材料收入增长带动单体毛利率提高;流程优化,加强费用管控,期间费用同比减少 [11] 风险提示 - 新业务新产品开发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应用验证周期风险,对行业预测和公司战略规划等信息不视作承诺与保证,公司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1][12]
山高新能源(01250.HK),新能源3.0的领航者
格隆汇· 2025-06-03 09:09
能源行业变革与AI驱动 - 能源革命是时代更迭的序章,从薪柴到煤炭再到电力,如今AI发展加剧能源焦虑 [2][3] - AI耗能显著,ChatGPT单次请求耗电2.9瓦时,日均响应2亿需求消耗50万度电,相当于1.7万美国家庭日用电量 [3] - 行业面临百年变局,站在"比特驯服瓦特"的历史拐点 [4] 山高新能源战略布局 - 公司构建"三维能源网络":风光基地为基座、算力集群为引擎、交通路网为血脉 [4] - 2024年风电业务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24.2%,占总营收26.8% [8] - 2024年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32%,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现金储备超36亿元 [29] 风光发电领域优势 - 截至2024年底拥有54座集中式光伏电站(2602MW)、分布式光伏(920MW)、19座风力电站(1176MW) [8] - 获得超过320万千瓦风电指标,占储备项目一半以上,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新模式 [10] - 2024年新增375MW集中式风电指标、山东175MW分布式风电项目等 [10] 电算协同战略 - 数字能源市场规模从2015年6544.2亿增至2022年11051.5亿,万亿级市场成型 [14]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增速达12%(IEA数据),2035年需新增362吉瓦发电装机 [17] - 与世纪互联合作打造"绿电+算力"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体,投资2.99亿美元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 [17] 交能融合创新 - 国家政策要求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非化石能源装机不低于500万千瓦 [23] - 依托山东高速集团路网资源,首批六个高速服务区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 [26] - 与淄博周村区签署氢能试点示范项目协议,推进交能融合产业落地 [26]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全球六成以上,预计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8亿千瓦 [10] - 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目标60%,能源消费占比20% [11] - 数据中心用电比重2035年或达4.5%,2050年可能升至8.7% [17]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在深圳,新能源汽车出行还能“赚差价”
国家能源局· 2025-05-31 02:16
超充站技术发展 - 深圳莲花山超级充电站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示范站,配备27台充电桩,可同时满足46辆车充放电,其中4台超充桩最大功率达600千瓦,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家用车10分钟内可充电80%以上 [1] - 该站为深圳首个"绿车充绿电"试点站,提供100%绿电充电服务 [1] - 接入5台搭载"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快充桩,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充换电设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可调节能力 [3] 超充站运营数据 - 莲花山超充站日均服务超过600辆车,开放运营6个月后成为新能源车主"头号选择" [2] - 配备22台V2G充电桩(36支充电枪),最大放电功率2160千瓦,在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活动中单日放电量达13000度,相当于1600户家庭一天用电需求 [2] - 新能源车主通过V2G每反送1度电可获得4元收益,相比低谷期充电成本(0.4元/度)产生3.6元/度差价收益 [2] 数字电网建设 - 南方电网在深圳全面建成以"广泛连接、全息感知、数智驱动、开放共享"为特征的超大城市数字电网 [3] - 公司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电网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构建"数字员工"新范式 [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深圳已建成超1000座超充站,形成"1公里超充出行圈" [1][3]
澄天伟业(300689) - 2025年5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30 00:10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29 日,地点在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高新南九道 10 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10 栋 B 座 34 楼公司会议室 [1] - 参与单位包括红思客资产、山西证券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宋嘉斌、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蒋伟红、证券事务代表陈远紫 [1] - 公司有 6 大生产基地,位于深圳、上海、宁波、印度、印尼以及惠州,涵盖智能卡、半导体等四大主营业务 [10] 智能卡业务 市场与毛利率 - 全球智能卡市场稳定增长但传统应用饱和,新兴场景带来新增长动力,公司智能卡业务毛利率约 20%,处于行业中等水平,正转型超级 SIM 卡业务 [1] 竞争优势 - 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是行业首家一站式服务商,构建端到端全流程体系 [2] - 深耕海外市场,产品外销占比超 60%,在印度和印尼设本地化研发生产基地 [2] - 项目交付与本地服务能力强,2024 年中标中国联通智能卡采购项目,前瞻性布局超级 SIM 卡应用 [2] 芯片供应 - 智能卡所需芯片主要外购或客户提供,自产专用芯片部分自用部分外销 [10] 半导体业务 切入背景与现状 - 依托专用芯片封装技术积累,2019 年拓展至功率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2022 年规模出货,成为重点战略增长板块 [2] 技术优势 - 聚焦高性能封装材料自主研发,在导热性能等方面取得显著优势 [2] 未来规划 - 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为导向,加速散热底板等产品投产,拓展头部客户及配套链,深化市场布局提升收入占比 [3] 研发投入 - 公司将技术创新定位为核心竞争力,结合成本效益分析对研发保持一定比例投入,根据业务需求动态优化研发资源配置 [4] 海外市场 - 海外业务是核心战略支柱,收入占比长期超 60%,以新兴市场为重点,印度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 70%-80%,印尼达 80%-90% [5] 大客户情况 - 智能卡业务客户集中度较高,与全球知名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 2023 年的 87.92%降至 2024 年的 77.75%,拓展新业务降低单一业务依赖 [6][7] 液冷业务 竞争优势 - 采用自主研发高性能制造工艺,在结构设计、导热耐压、成本效率方面有优势,便于大规模推广 [7] 量产进展 - 已完成多轮内部验证,通过部分厂商测试认证,处于量产准备阶段 [7] 未来展望 - 围绕核心客户推进技术升级等,力争形成稳定市场份额,成为新增长曲线 [7] 智慧安全业务 - 依托数字信息安全领域沉淀,产品聚焦交通安全领域,已取得多个应用专利,目前以市场推广为主,商业模式尚在探索 [8] 新业务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风险 - 面临技术更新与演进风险、市场开拓与客户导入风险 [9] 机遇 - AI 等行业发展带来需求提升,公司产品有优势,有望借助头部客户放量建立市场份额 [9][10] 其他业务相关 应收账款 - 账期主要为月结 30 天或 60 天,客户为头部企业,应收款周转良好、回款周期稳定 [10] 液冷业务合作 - 目前未与华为在液冷业务建立合作关系 [10] 收并购计划 - 坚持稳健经营,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机会,谨慎决策 [10] 代理权优势 - 依托行业沉淀获某知名 GPU 制造商 S 级代理权,代理业务与现有业务有协同作用,合作规模依市场需求而定 [11]
科大智能新聘多位“80后”高管 专注发力数字能源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5-29 06:05
高管团队变动 - 公司董事长、总裁黄明松因个人原因辞去总裁职务,仍担任董事长职务 [2] - 聘任汪婷婷为公司总裁,刘伟、张吉勇、秦明辉为副总裁,黄君巍为财务总监 [3] - 新高管团队均为"80后",汪婷婷持有公司0.01%股份(8.31万股) [3] 高管技术背景 - 新任副总裁刘伟曾任多家科技公司高管,现任公司研究院院长 [3] - 新任副总裁秦明辉长期从事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4] - 秦明辉拥有39项授权专利(29项发明专利),技术成果在全国规模化应用 [4] 业务结构 - 公司是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包括数字能源和智能机器人应用 [5] - 2024年数字能源业务收入21.01亿元,占总营收76.71% [5] - 数字能源业务主要提供智能配用电设备及储能系统产品 [5] 数字能源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配电自动化领域的企业之一 [6] - 预计未来五年央企将安排超3万亿元设备更新改造投资 [6] - 预计2025年接入终端设备超10亿只,2030年达20亿只 [6] 行业前景 - 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为数字能源行业提供政策基础和支持 [7] - 信息技术发展和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将带动行业发展 [7] - 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与电网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应用 [5]
华为完整产品体系
是说芯语· 2025-05-27 12:26
华为业务领域概况 - 公司最新定义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4] - ICT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基础设备和算力基础设施[4] - 客户覆盖所有行业包括B端和G端[5] - 智能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耳机、音箱及智能汽车等[5] 华为业务分类 - 业务分为六大类:芯片与器件、ICT基础设施、云计算、数字能源、终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6][7] - ICT基础设施2024年占公司总营收的42.9%[8] ICT基础设施(通信) - 通信业务分为无线网络和固定网络[8] - 无线网络包括5G基站(AAU5639等)、微站(LampSite)及核心网设备[10][12][14] - 微波产品线包括RTN900系列分体式微波和RTN980L长距离微波[16] - 固定网络以光通信为主包括OSN系列和OptiXstar系列光传送产品[19][23] ICT基础设施(IT) - IT基础设施包括计算和存储两大类别[32] - 计算分为通用计算(鲲鹏ARM架构CPU)和智能计算(昇腾NPU AI芯片)[34] - 服务器产品包括TaiShan系列和Atlas300等[36][40] - 存储产品包括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和FusionCube超融合设备[44][45] 云计算业务 - 基于ICT基础设施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云服务[46] - 包括云数据库(GaussDB、TaurusDB)、AI开发平台(ModelArts)、大数据服务等[48][49] 数字能源业务 - 产品包括站点能源、数据中心能源、光伏及充电网络基础设施[51][52][54] - 近期推出兆瓦超充产品[55] 终端业务 - 产品包括Mate/P/Nova系列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57][59] - 终端产品逐步迁移至鸿蒙操作系统[59]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合作模式分为智选模式(鸿蒙智行)和HI模式[62][64] - 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五大智能系统[64] 芯片与器件业务 - 海思半导体提供麒麟SoC、巴龙通信芯片、天罡基站芯片等核心芯片[67] - 覆盖手机、基站、汽车电子、光通信等多个领域[67]
延华智能分析师会议-20250515
洞见研报· 2025-05-15 14: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延华智能调研情况展开,涵盖调研基本信息、机构情况及投资者问题回复,展现公司战略规划、经营业绩及诉讼进展等内容 [17][24][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延华智能,所属行业是软件开发,接待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胡新宇等多人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类型为投资者网上提问等 [20]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2025年公司将优化业务布局,围绕“智慧城市与智慧医疗建设、运营和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定位,聚焦智慧城市与云平台、智慧医疗与大健康、绿色双碳与数字能源三大业务板块,搭建“合作伙伴 + 行业生态”模式,打造“AI + 行业”产品矩阵,拓展养老产业领域 [24] - 公司已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正推进新项目签订及在施项目实施和结算,后续业绩关注公告及定期报告 [24] - 上海金融法院对投资者证券纠纷民事诉讼首例案件一审判决,认定案件揭露日为延华智能《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日,公司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其他平行案例适用此裁判规则,此前部分投资者撤诉,该判决为后续同类案件审理提供参考,公司将跟进司法程序进展 [25]
延华智能(002178) -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09:04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1] - 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下午15:00 - 16:30 [1] - 地点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采用网络互动形式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胡新宇等7人 [1] 公司战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优化业务布局,围绕“智慧城市与智慧医疗建设、运营和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定位,以“固本强基、转型升级”为主题 [1] - 聚焦智慧城市与云平台、智慧医疗与大健康、绿色双碳与数字能源三大业务板块 [2] - 搭建“合作伙伴 + 行业生态”业务拓展模式,打造“AI + 行业”产品矩阵,拓展养老产业领域 [2] 公司经营业绩 - 公司已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详情可在巨潮资讯网站查阅 [2] - 公司正推进新项目签订以及在施项目的实施和结算,后续业绩关注公司公告及定期报告 [2] 投资者诉讼进展 - 上海金融法院以原告吴某某案为首例出具判决,由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评估投资者损失 [2] - 2024年11月一审判决认定案件揭露日为延华智能《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日(2023年1月31日),公司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2]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其余平行案件均无需赔偿,一审判决前部分投资者撤诉 [2] - 该判决对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揭露日认定标准作出界定,为后续同类案件审理提供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