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 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9-14 18:01
双循环战略与民营经济作用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核心方向 但面临内需不足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挑战 [1] - 民营经济是破解双循环难题的关键 需激发其活力以打通内需梗阻和应对外部冲击 [1] 民营经济与内需提振 - 民营经济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是吸纳就业绝对主力 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提供大量灵活多元岗位 [2] - 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就业承压和收入预期不稳 进而抑制消费能力 当前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突出矛盾 [2]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足是内循环不畅的微观体现 原因包括发展信心不足、地方政府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以及行业准入不平等 [3] 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措施 - 需从顶层设计强化对民营经济支持 包括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制止违法行政决策、界定国企与民企经济职能边界并给予平等待遇 [3] - 需推进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 放宽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 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7] 创新与供给优化 - 部分行业存在供给过剩与优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内卷式价格战压缩企业利润并抑制创新动力 [5] - 民营企业作为最敏锐感知市场的主体 通过创新和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供给优化 破解内卷式竞争 [6] - 服务消费是内需扩容升级重要方向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但发展受限于准入壁垒高和市场主体不足 [6] 民营经济与对外开放 - 民营企业在外循环中具有独特优势 2024年进出口额24.3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55.5% 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8] - 民营企业市场化属性更易被国际社会认可 能更好规避国际贸易规则争议 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8] - 民营企业需注重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 例如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合作 并通过技术转让、管理分享和雇用本地劳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8][9] 产业升级与就业统筹 - 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但可能替代中低端岗位 [4] - 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应以企业为主导 政府避免"一哄而上"加剧新兴产业泡沫 并加强劳动力再教育与再培训帮助劳动者实现更充分就业 [4]
扩内需工作重点明确:服务于民生,服务好民企
第一财经· 2025-09-14 13:34
举全国之力推进"消费大国"建设。 扩大内需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举措。近期相关部门密集发声,下阶段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的思路也进一 步明确。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的报告。郑栅洁在报告中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不断释放内需潜力。适应需求变化,更 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也提到,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 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下一步将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 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经济工作进展顺利 郑栅洁在报告中提到,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 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 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 他介绍,从工作成效看,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发力显效;国内需 ...
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9-13 21:50
论坛背景 - 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于2025年9月13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主题为扩大内需应对挑战 [1] - 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人民周刊杂志社 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共同主办 [1] 政策讨论 - 专家学者围绕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政策展开讨论 [1] - 中国经济发展成绩令人振奋 扩大内需卓有成效 [1] 发展方向 - 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 优化消费和投资政策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1] - 扩大内需需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结合 以科技创新引领市场 [1] -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锐财经丨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3 06:38
财政实力增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9% [2] - 地方财政收入显著提升 16个省份较2020年增长超20% 7个省份超5000亿元 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24% [2] 财政支出结构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4]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比超70% [4]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021年1.9万亿元增至2025年2.7万亿元 年均增长9.6% [4] 民生保障措施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580元/年提升至700元/年 [4] - 全国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约20% [4]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4] -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用 约2000万困难学生获生活补助 [5] -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免除政策惠及1200万儿童 [5]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5900亿元 [5]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50多万个建制村实现硬化路全覆盖 [4] - 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 自来水普及率达94% 生活垃圾处理比例超90% [4]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15万个建设项目 [7]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用于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 [7] 扩大内需政策 -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6] -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6]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2.9万亿元 [6]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6] - 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种创新材料产品应用 [6]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7] 经济增长贡献 - 过去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 [3] -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 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2][3]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何成军:“十五五”消费需求扩张将来自商品和服务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3 03:56
何成军表示,扩大国内需求,短期目标应侧重于应对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抵 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长期目标应着眼于培育完善的内需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 阶,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何成军表示,要加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对科技 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另 外,我国城镇化正在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要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加大城市更新方面的投 资。 低空经济是开辟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低空经济发 展的前提是要能够飞得起来,这就离不开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但要保证投资是有效的。"何成军强 调,需要统筹平衡好超前、适度超前与过度超前的关系,防止出现低效、无效建设和形式浪费。 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何成军指出,实现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需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 入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要增强税收调节功能,健 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提高中 ...
民生、消费、供给、投资多管齐下协同发力 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央视网· 2025-09-13 02:46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2日下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 五"时期,财政部门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支持扩大内需,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 动力。 在高质量供给方面,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3万多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以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深入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改革,支持37个城市加强国家综合货运 枢纽建设。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5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 持建设项目15万个。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更好补短 板、增后劲。 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2025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 亿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十四五"以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 直接补贴,对重点领域 ...
“十四五”时期,财政收入“蛋糕”更大,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3 01:30
财政实力增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2] - 地方财政收入显著提升 16个省份较2020年增长超20% 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2] 财政政策调控 - 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例如2023年三季度出台增量政策推动经济企稳 [3] - 跨周期调节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 [3] 民生领域投入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累计投入近100万亿元 [4]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4]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580元/年增至700元/年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0% [4]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4] 基础设施建设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021年1.9万亿元增至2025年2.7万亿元 年均增长9.6% [4] - 全国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 自来水普及率达94% 生活垃圾处理比例超90% [4]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15万个建设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建设 [8] 扩大内需措施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7]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2.9万亿元 [7]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支持县域商业建设释放乡村消费潜能 [7] 产业转型升级 - 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 [7] - 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 支持37个城市加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7]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8] 公共服务优化 -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并提供免费教科书 约2000万困难学生获生活补助 [5] - 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 预计惠及1200万儿童 [5] - 安排超800亿元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能力建设 [5]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5]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2 20:32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 民生领域投入近100万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0% [1] 政府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2] - 政府负债率为68.7% 显著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 [2] 社会保障体系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3]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至700元 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 [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5] 基础设施建设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5] -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 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5] - 近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5] 消费促进措施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降低起退点 提高现金退税金额推动入境消费 [5] 教育领域投入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 [4] - 2024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60% [4] 农村公共服务 - 全国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 [3]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比例超90% [3]
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9-12 19:48
财政实力增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2] - 地方财政收入显著提升 16个省份较2020年增长20%以上 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2] 财政支出结构 -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70%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4]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021年1.9万亿元增至2025年2.7万亿元 年均增长9.6% [4]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5] 宏观调控措施 - 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023年二三季度出台增量政策推动经济企稳 [3] -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 [3]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8] 扩大内需政策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7]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7]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县域商业建设释放消费潜能 [7] 基础设施建设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8]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建 [8] - 全国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覆盖率超95% 自来水普及率94% 生活垃圾处理比例超90% [4] 产业升级支持 - 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 [7] - 安排超800亿元资金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能力建设 [5] - 推进37个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7] 社会福利保障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至700元 [4] - 全国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4]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7亿人 [4] 教育领域投入 -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并提供免费教科书 [5] - 约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 [5] - 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 预计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1200万儿童 [5]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将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记者 李苑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 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 "十四五"时期,财政部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消费 和投资良性互动,更好发挥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比如,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 额超2.9万亿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释放乡村消费潜能,"十四五"以 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24%。 为了扩大有效投资,财政部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五年来,共安排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 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 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