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新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达288229亿元 同比增长1.6% [1] 设备购置投资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2] 制造业投资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 [3] - 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0.8%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8% [3] - 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9%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0% [3] 基础设施投资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6个百分点 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3.0% 较上半年提升6.0个百分点 [4] -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18.9%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9% [4] 绿色能源投资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1.5%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5] - 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力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增长21.9% [5]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 [6] - 占全部服务业投资比重达5.1% 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 [6] 项目投资结构 - 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3.7个百分点 [7] - 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4.1%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2.5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7] - 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3.9%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9.6%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8.1% 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5.0% [7]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搜狐财经· 2025-08-24 16:54
体育产业政策与消费潜力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赛事活动 推动用品升级和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来培育增长点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1][6] - 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占GDP比重1.15%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6][7] - 体育产业具有强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 服务业 文化 旅游 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 以江苏"苏超"为例 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1][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 扩消费 促转型 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2.8亿人次申领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2]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支持工业 能源电力 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3] 财政与金融支持措施 - 国务院要求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优化环境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财政部会同央行等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4] - 2024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持续支持地方政策实施 [2][3] - 政策执行中存在"先涨后补" 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 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链条防范风险 依法严肃处理骗取套取补贴资金行为 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资格 [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国家将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提高经营主体活力 [6] - 下一步将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政策赋能 壮大经营主体 培育新兴业态 持续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 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 [7]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第一财经· 2025-08-24 15:20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4]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4]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4]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4]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5] - 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继续支持以旧换新政策[4] 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与现有补贴政策形成组合拳[7] -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依法追缴国家补贴资金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参与资格[7][8] - 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严肃处理挤占挪用国债资金及骗取补贴等违法行为[8] - 需提升核验手段和监管水平,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协同发力释放内需潜力[8] 体育产业发展与消费潜力释放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1.49万亿元[10]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10]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10] - 单场"苏超"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0] -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推动用品升级,培育产业增长点[10] - 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转化潜在需求,形成供需动态平衡[11] - 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建设高质量目的地以优化发展环境[12]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第一财经· 2025-08-24 12:37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举措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1][4] - "两新"政策成效显著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设备采购金额增长明显[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批次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2] - 加强政策监管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 确保资金使用实效[4][5] -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023年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2]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文化办公用品增长25.4% 通信器材增长24.1% 家具增长22.9%[2]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 - 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增长27.8% 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增长28.3%[2]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2]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 - 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于7月下达[2] -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1][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3] - 支持工业、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3] 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4]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4] - 严厉打击"先涨后补"、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5] - 依法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取消违规经营主体参与资格[5] - 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3.67万亿元 增加值1.49万亿元[6]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 占GDP比重达1.15%[6]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6]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6] - 体育产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7]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丨更好发挥“两新”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
新华社· 2025-08-22 13:47
今年以来,我国增加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近期,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690亿元已下达,第四批同等规模资金将于10月接续发力;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 元投资补助资金也已下达完毕。 会议提出,要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 等政策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优化消费投资环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两新"政策旨在惠民利企,依法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 为,需要相关部门提升核验手段、强化监管水平。推进"两新"政策落实,还需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 融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打通供需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更好释放内需潜力。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谢希瑶)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 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围绕更好发挥"两新"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作出系列部署。 会议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 得明显成效。要在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机制,更好发 挥对扩大内需的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更好发挥“两新”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
新华社· 2025-08-22 13:33
今年以来,我国增加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近期,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690亿元已下达,第四批同等规模资金将于10月接续发力;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 元投资补助资金也已下达完毕。 会议提出,要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 等政策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优化消费投资环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两新"政策旨在惠民利企,依法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 为,需要相关部门提升核验手段、强化监管水平。推进"两新"政策落实,还需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 融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打通供需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更好释放内需潜力。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谢希瑶)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 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围绕更好发挥"两新"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作出系列部署。 会议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 得明显成效。要在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机制,更好发 挥对扩大内需的 ...
“两新”政策赋能 兴业银行天津分行 跑出惠民惠企“加速度”
搜狐财经· 2025-08-21 08:21
消费金融支持 - 公司针对家电、家装、数码产品等高频消费场景推出"兴闪贷"专项服务,最高提供300元消费立减优惠 [2] - 联合头部电商平台与"兴业生活"App、银联"云闪付"平台,叠加"津夏兴补贴"等惠民活动,通过主动授信、秒批秒贷、随借随还等灵活服务模式降低消费信贷门槛 [2] - 创新"金融+消费"服务组合,提供消费折让、信用卡分期优惠等多样化支持,形成"政策引导+金融撬动"的协同效应 [2] 科技金融创新 -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特点,推出知识产权质押、研发投入补贴贴现等专属创新产品 [4] - 通过"金融+场景"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加速技术转化,推动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产业链升级 [4] - 为某算力项目提供定制化融资支持,协助采用节能设计、智能能源调度及高效算力负载技术,实现绿电替代与碳排放动态监测 [4] 绿色金融布局 - 落地天津市首笔网约车可持续发展贷款,支持企业采购新能源汽车,降低绿色转型成本 [6] - 构建"政策引导+产品创新+场景渗透"的绿色金融生态,支持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发展 [6] - 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助力区域经济低碳转型,推动运营体系向低碳化、集约化演进 [6]
江苏开展“两新”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
新华日报· 2025-08-20 22:29
政策审计重点 - 审计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的4个核心领域 包括政策措施组织 项目建设管理 以旧换新行动及资金分配使用 [1] - 关注设备更新项目申报真实性 审核规范性及建设与批复一致性 推动项目高效实施 [1] - 覆盖汽车 家电等11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 重点核查补贴程序便利性 资金兑付及时性及对象真实性 [1] 资金管理要求 - 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管理 审计关注资金分配依据合理性 拨付及时性及使用规范性 [1] - 推动财政资金发挥促消费扩内需作用 确保政策保障措施有效 [1] 政策实施目标 - 通过审计推动政策措施更加便民惠民 各项联动机制高效协调 [1] - 优化审批层级和环节 提升消费者获得感 切实激发市场活力 [1]
反向开票”政策释放“三大效应
核心观点 - 反向开票政策通过解决资源回收行业发票缺失问题 显著提升行业运营效率 支持两新政策落地 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1][2][3][6][7]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1] - 芜湖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产生交易10495万台 直接带动消费约57亿元 其中汽车置换15275件带动消费20亿元 汽车报废5525件带动消费66亿元 [3] 行业效率提升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 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增幅超100% [2] -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公司通过政策解决取票难问题 废旧物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8% 累计生产4500多万块环保砖 处理固废垃圾105万吨 减碳12万吨 [6][7] - 广西桂物再生资源公司累计开具发票金额5600多万元 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 累计回收拆解废旧家电约860万台 [7] 产业链优化 - 政策使企业直接对接上游个人收废 减少中间成本和信息隔阂 广西方圣纸业等企业实现进项税合规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 - 湖南省汨罗市150余户自然人转为个体工商户并办理税务登记 个体回收者叶光玉废旧物资销售量增加四成以上 [5] - 政策推动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767万辆 同比增长65% 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增长70% [8] 两新政策支持 - 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少第一张票的行业痛点 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1][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确认政策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废旧物品回收 [3]
“两新”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提振消费需求成效明显
央视网· 2025-08-18 12:29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成效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7.3% [3] - 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8%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与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近30% [3]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5]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5]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增幅超50% [5]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5] 产业转型升级效应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6] - 政策驱动零售业需求增长与制造业设备更新形成良性互动 [6] -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