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食同源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稻香村月饼生产进入中秋旺季
贝壳财经· 2025-08-10 02:19
公司动态 - 苏州稻香村集团于8月8日举行2025年中秋月饼开炉仪式,标志着月饼生产进入旺季 [1] - 公司近两年月饼年产量稳定在3亿块以上,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1] - 根据营销会、订货会订单和预付款情况,2025年月饼销售预计好于去年 [1] - 公司对2025年月饼产品进行全面品质升级,包括原料配方、饼皮口感、健康理念和包装设计等方面 [1] 产品与市场 - 月饼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加剧行业调整 [1] - 消费趋势呈现理性化、健康化和品牌集中化特点 [1] - 食品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凸显 [1] 公司背景 - 苏州稻香村始创于1773年,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 [2] - 公司在7个省市建有10个工业园区,其中8座工厂具备出口资质 [2] - 过去10年累计产销月饼近20亿块,出口超1亿块 [2] -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近90%发达国家市场 [2]
深度|高州龙眼入“厦” 药食同源IP破局滋补市场
南方农村报· 2025-08-06 12:07
深度|高州龙眼 入"厦" 药食同源 IP破局滋补市场 _南方+_南方 plus 多位采购商表 示,高州龙眼品 质卓越、风味独 特,具备进入高 端商超、电商平 台及餐饮渠道的 竞争力。 龙眼作为口感 好、营养佳的药 食同源水果,不 断受到养生人士 的热捧。一位从 事互联网工作的 95后叶女士接受 南方农村报记者 采访时说:"冬 天一直有吃龙眼 肉的习惯,夏天 看见就会买一 些,好吃又养 生。" 大暑一过,广东 高州的龙眼便开 始大量上市。 8月6日,一场甜 蜜全城的品牌推 介活动在厦门举 办,来自广东高 州各镇街精品储 良龙眼,吸引了 福建30余家主流 采购商携订单到 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人潮涌动 当"储良龙眼出 高州,高州龙眼 甲天下"的标语 在闽南之地唱 响,背后是高州 龙眼产业从传统 种植向品牌化、 标准化、产业化 转型的雄心。在 高州荔枝北上走 红之后,另一张 甜蜜名片——储 良龙眼,正 以"元气滋补"的 差异化定位,试 图在东南沿海市 场打开新的增长 空间。 品牌破局:从岭 南佳果到"元气 滋补"符号 "我们不仅要卖 龙眼,更要卖健 康、卖文 化。"高州市人 民政府副市长熊 辉武表示,希望 让厦门 ...
好想你:公司正深化“红枣+健康锁鲜食品”战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4:12
公司战略 - 深化红枣+健康锁鲜食品战略 以药食同源理念升级传统产品 [1] - 推出黑金枣和红枣八宝茶等健康新品 [1] - 未来聚焦健康食品创新与场景化营销 推动产业升级 [1] 渠道布局 - 线下进驻山姆和永辉等高势能及零食量贩渠道 [1] - 线上联动抖音和小红书强化渗透 [1] 品牌建设 - 持续打造红枣专家好想你品牌心智 [1] - 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 [1]
“中医药+餐饮” 养生消费新潮流
搜狐财经· 2025-08-04 23:41
中医药与餐饮融合趋势 - 中医药养生产品如养生茶饮、药膳糕点、中药面包等正加速进入餐饮市场,北京白塔寺药店推出枇梨杷啦拿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出黄芪养生包等创新产品 [10] - 消费者群体呈现年轻化特征,95后至00后增速显著,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上线24小时订单超115万帖,其中20-35岁用户占比超80% [14] - 行业创新形式多样,包括中药咖啡(同仁堂知嘛健康)、药膳包(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代茶饮(浙江省中医院)等 [11][13][14] 市场发展与规模 - 现制养生茶饮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至2024年11月翻倍至超6000家,含药食同源食材的新品占比达16.5% [15] - 中式养生水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速预计超88%,同仁堂、百黎堂等企业已布局子品牌如知嘛健康、陆藜·开了个方子 [16] - 山东省中医药膳产业快速发展,现有13万家中养生相关企业及200家药膳餐厅,省内近八成中医医疗机构提供药膳服务 [19] 产品特点与消费者需求 - 草本概念受青睐,产品弱化治疗属性,强调食补养生,如西洋参熬夜水、姜黄肉桂奶茶等,契合健康与食品安全需求 [12][13] - 医院系产品注重专业性与性价比,浙江省中医院补养参麦饮单帖仅4元,消费者认为比网红饮品更可靠 [13][14] - 传统配方现代化改良,如乌梅汤结合时令节气优化,当归羊肉汤源自《金匮要略》经典方剂 [14][17] 政策与文化支撑 - 国家明确102种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如山楂、枸杞),《食品安全法》规范中药材添加范围 [17][18] - 山东省通过药膳大赛和"百味千膳进万家"工程推广药膳文化,培养专业人才 [19][20] - 行业需解决规范化问题,专家呼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引导消费者根据体质选择产品 [18][20]
160余家采购商齐聚深圳,高州龙眼撬动湾区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06:47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实习生杨凌霜李雪瑶深圳报道 8月2日,由高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储良龙眼出高州 高州龙眼甲天下——2025高州龙眼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品牌创新营销推广活动"在深圳龙岗万达 广场举行,活动聚集了160余位粤港澳采购商,包括品鉴交流、主题分享、标准发布、签约仪式等环 节。本次活动是继7月27日在沙田镇举办的2025广东高州龙眼品鉴会暨产销对接大会后的又一场品牌盛 会,旨在搭建产销桥梁,推动高州龙眼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高州既是世界储良龙眼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金牌龙眼之乡,高州龙眼以"种植最早、品质最优、产量最 高、产业最强"四个"最"享誉全国。高州龙眼品质优良,储良龙眼皮薄、肉厚、核小,肉质晶莹、爽 脆,清甜带香,可食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高州市农业农村局表示,2024年,本地产龙眼24万吨、销 售额35亿元,同时收购外地龙眼23万吨加工销售,总额达74亿元。 此外,现场飞天梯与巨型天穹高州龙眼海报打造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大量湾区市民驻足观看,20余 家高州优质企业摆展推介,线上现场百万粉丝级的网络达人更是"火力全开"直播带货3小时不停歇,实 现"线下逛展品鉴+线上传 ...
四川:内江天冬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 2025-08-01 14:05
行业动态 - 天冬和麦冬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 推动产业发展[1] - 内江天冬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提升品牌价值[1] - 天冬产业采用粮药、林药套种模式 兼顾粮食产量和经济收益[2] 产品开发 - 已开发天冬膏、天冬粉、天冬饮品等40余个大健康产品[3] - 天冬系列产品包括洗护用品、蜜饯等 销售达3000多万元[3][5] - 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公司目标2024年相关产品产值突破5000万元[3] 种植情况 - 东兴区天冬种植面积近5万亩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0.3亿元[5] - 天冬栽种3年采收 亩产约8000斤 鲜货价格约3.5元/斤[1] - 建立54个生态种植基地保障品质 研发新品种"川冬1号"[2] 科研合作 - 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开展20余项研究 包括良种繁育和抗衰老研究[2] - 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产业技术分院等科研平台[2] - 开展天冬"药食同源"科研和精深加工实验[3] 发展战略 - 实施育苗、种植、加工、研发等"七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5] - 通过政策赋能和科技驱动促进产业升级[5] - 发挥产业引领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5]
8.9元/100mL遭疯抢?“白人中药”被盒马卖断货,养生圈杀出一匹新黑马
36氪· 2025-08-01 03:27
核心观点 - 小剂量功能性果汁"Shot瓶"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健康属性成为市场新增长点 在英国功能性果汁品牌Moju凭借剂量瓶获得62%市场份额[1] 国内盒马HPP姜黄生姜柠檬饮上市当月超3000人下单并登顶复购榜首位[8] - 产品成功契合年轻群体便捷养生需求 结合药食同源理念与社交媒体传播形成消费热潮[9][13] - 行业面临口感优化、功能宣称合规及高频复购可持续性等挑战[16][18] - 职场场景被视作商业化破局关键 海外品牌MOJU和三得利已通过晨间提神等场景化营销验证可行性[24][27] 市场表现 - Moju剂量瓶产品占据英国功能果汁市场62%份额[1] - 盒马100毫升HPP姜黄生姜柠檬饮售价8.9元 折算客单价高于同类HPP果汁[4] - 该产品上市当月超3000人下单 登顶盒马冷藏饮品复购榜首位[8] - 新锐品牌有乐岛姜黄饮单品全网销量突破2000万瓶[19] 产品特性 - 盒马产品含生姜≥38%、柠檬≥38%、蜂蜜21%、姜黄≥3% 具有明显辛辣刺激口感[4] - Shot瓶核心特征为小容量(30-100mL)、高功效性及便携包装[4][19] - 采用HPP工艺保持新鲜品质 突出靶向功能定位[14] 消费驱动因素 - 留学生群体将"白人中药"概念引入国内形成认知基础[9] - 年轻群体追求便捷养生方式 药食同源食材需求上升[9] - 社交媒体真实反馈激发购买欲 如"打工人续命水"等话题传播[13] - 职场场景存在上午提神、午后抗疲、晚间助眠的分段式需求[29]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果汁产品高度同质化 Shot瓶为HPP品类注入新活力[14] - 本土品牌尝试融合超级食物与中式养生概念 如有乐岛结合三伏天养生场景[19] - 新锐品牌聚焦细分场景:SuperMorning专注晨间 SOMESOME主打30mL即时能量补给[19] - 药食同源食材(生姜/枸杞)与职场需求融合成为差异化创新方向[29] 面临挑战 - 100mL小容量高客单价产品能否支撑高频复购存疑[16] - 国内法规要求功能饮料需"蓝帽子"认证 面临高合规成本及长审批周期[16] - 功能性原料普遍存在口感不佳问题 需平衡功效与适口性[16] - 消费者决策维度复杂 需关联场景/人群/气味等多维度而非单独强调功能[18] 创新方向 - 规避功能宣称限制 通过"白人中药"概念开辟药食同源创新路径[21] - 借鉴MOJU海外营销模式:通过"Wake Shake Boom"等场景化活动强化晨间饮用场景[24] - 结合新零售渠道(盒马/MUJI)加速市场教育进程[19][29]
西麦食品:生物科技加持药食同源布局 积极拓展高端礼品版图
中证网· 2025-07-31 07:06
公司战略布局 - 西麦食品与一阳生集团联合组建西一生物科技 聚焦生物技术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创新应用 致力于打造中国药食同源发酵健康产品领导品牌 [2] - 成立桂林西麦百瑞吉食品有限公司 整合健康食品研发与文化创意营销优势 构建覆盖全国的礼品渠道网络 正式进军高端礼品市场 [3] -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双轮驱动 以全产业链优势为基础 加速向健康食品领军企业战略转型 [3] 技术研发体系 - 西一生物科技将构建药食同源资源库 采用先进生物科技深度挖掘食材功效 [2] - 建立生态菌株资源库实行一菌一码溯源体系 通过强功效核心技术实现强效吸收与卓越保健效果 [2] - 合作方一阳生集团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具备益生菌 功能肽 发酵中药三大业务板块的完整知识产权 [2] 市场拓展方向 - 西麦百瑞吉重点开发高端礼品市场 提供具有文化内涵与品质感的健康礼品解决方案 [3] - 西一生物科技专注药食同源赛道 打造大健康产业增长极 [3] - 公司抓住政策红利 市场扩容与技术迭代三重驱动机遇 构建消费升级新场景 [3]
西麦食品:药食同源点燃科技大健康引擎,高端礼品添多元渠道活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9:13
公司战略布局 - 西麦食品与一阳生集团联合成立西一生物科技 聚焦生物技术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创新应用 目标打造中国药食同源发酵健康产品领导品牌[1] - 公司以生物科技为核心引擎 结合西麦食品产业链整合与市场渠道优势及一阳生生物科技研发专长 构建药食同源发酵健康产品领导品牌矩阵[1] - 西麦未来围绕健康事业主线 布局燕麦谷物和大健康两大主导业务 西一生物科技成立是其大健康业务布局的重要成果[2] 行业市场前景 - 政策层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食药两用资源纳入重点产业目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药食同源产业列为重点扶持领域[2] - 2024年药食同源市场规模突破3700亿元 全产业链估值达2万亿元[2] - 药食同源类产品年复合增长率达24.3% 其中轻滋补品类在年轻群体中复购率超35%[2]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一阳生集团立足微生物研究与应用 集益生菌 功能肽 发酵中药三大业务于一体 是国内唯一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企业[1] - 西一生物科技将构建药食同源资源库和生态菌株资源库 采用生物科技深度挖掘食材功效 实现强效吸收与保健效果[5] - 西麦燕麦药食同源系列产品(七白 八珍等)获中国大健康食品产业年度畅销产品奖 并被授予中国药食同源燕麦片开创者称号[3] 产能与投资布局 - 西麦集团在贺州投资近2亿元打造集生产 研学 直播 物流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工厂[6] - 公司计划加大在贺州投资力度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加快贺州西麦三期建设[6] - 西麦与深圳百瑞吉文化科技合资组建桂林西麦百瑞吉食品有限公司 进军高端礼品市场[8] 渠道与业务拓展 - 西麦通过整合健康食品研发与文化创意营销优势 构建覆盖全国的礼品团购 城市礼品和定制礼品渠道网络[8] - 西一生物科技深耕药食同源赛道 西麦百瑞吉拓展高端礼品市场 形成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8] - 西麦以全产业链优势为基础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加速向健康食品领军企业进阶[8]
中国保健品行业2025:新消费驱动下的新趋势已现
中国食品网· 2025-07-29 09:04
中国保健品市场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之一 市场规模达399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1] - 行业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高位 [1] 线上渠道发展 - 电商平台成为重要增长渠道 2025年线上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元 整体增速达15% [2] - 兴趣电商增速超20% 显著高于传统货架电商 [2] - 线上店铺数量 品牌数量和SKU数量均实现高位增长 [2] 产品功效趋势 - 骨骼 体重 免疫仍是主力功效赛道 血脂 抗衰 关节等成熟赛道表现稳健 [2] - 祛湿 情绪等新型赛道以高增长态势崛起 [2] - 药食同源理念回归 "调和""平衡"等传统概念被融入新品功效 [2] 产品剂型创新 - 片剂 软胶囊 粉剂等传统剂型仍占市场九成以上 [4] - 微泡片 爆珠 囊中囊 异形杯等新兴剂型增速显著 [4] - 创新剂型通过科技感与潮流感重塑服用体验 [4] 价格分化格局 - 整体市场日服均价维持在10元左右 多数功效产品价格在6元以下 [6] - 体重 抗衰等赛道价格偏高 [6] - 新品日服价达15.8元 约为老品8.7元的一倍 [8] - 创新剂型与尖端成分支撑新品溢价 [6] 新品战略地位 - 58%的既有品牌通过推新布局市场 平均每个品牌年均上新4支SKU [8] - 新品数量占比达54% 销额占比24% [8] - 推新成为品牌撬动增长和实现价值升级的核心战略 [10] 消费人群结构 - 消费人群呈现"哑铃型"结构:60岁及以上人群贡献近半壁江山 需求转向慢病预防与康复管理 [10] - 25-45岁新中产群体成为核心增长极 消费动机从"治病"转向"防病" 从"补缺"升级为"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