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

搜索文档
盛大阅兵倒计时9天,国防军工ETF(512810)溢价涨逾1%再刷3年半新高!中航成飞续创新高,晋级百元股!
新浪基金· 2025-08-25 02:22
国防军工板块市场表现 - 国防军工ETF(512810)盘中直线拉升逾1% 价格达0.748元 涨幅1.08% [1] - 开盘40分钟成交额超7000万元 场内持续溢价交易 [1][2] - 外盘53.94万手显著高于内盘45.14万手 显示买盘活跃 [2] 成分股突出表现 - 中航成飞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达106.46元 涨幅7.15% 一度上探逾9% [2] - 中简科技上涨7.75% 华丰科技上涨7.90% 位列涨幅前列 [2] - 六带领关涨5.96% 航線科技涨5.91% 板块呈现普涨格局 [2] 阅兵事件驱动效应 - 北京天安门地区完成九三纪念大会第三次全流程综合演练 [3] - 历史数据显示阅兵前后板块存在超额行情:2015年九三大阅兵前中证军工指数最大涨幅达47% 2019年国庆阅兵前最大涨幅16% [3] - 申万宏源证券提示阅兵前存在脉冲机会 市场预期持续升温 [3] 板块资金与趋势特征 - 国防军工ETF上周(8月18日-22日)成交7.31亿元 创历史天量 周线实现三连阳 [3] - 该ETF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可控核聚变等热门题材 [3] - 量比指标达2.74 显示交易活跃度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
军工行业周复盘、前瞻:中报业绩持续发布,部分子板块景气度得到初步验证
招商证券· 2025-08-25 01:3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中报业绩持续发布,远火、军工电子等部分子板块景气度得到初步验证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或包含新兴产业,无人装备成为海防新力量 [1] - 军工行业景气度自年初开始逐步恢复,估值先于业绩修复提升 [19] 行情复盘 - 行业本周上涨3.07%,跑输沪深300指数1.11个百分点 [1][13] - 截至2025年8月22日,SW国防军工指数上涨25.49%,跑赢沪深300指数14.23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9 [1][13] - 子行业表现:航天装备上涨4.42%、军工电子上涨3.69%、航空装备上涨3.64%,均跑赢SW军工行业指数 [1][15] - 个股涨幅Top5:成都华微(+36.23%)、成飞集成(+35.53%)、中天火箭(+28.23%)、中科海讯(+22.43%)、和而泰(+20.55%) [17][18] - 行业估值:国防军工指数(申万)PE(TTM)为92.71倍,5年分位点78.63% [19] 重点事件回顾 - 远火板块景气度验证:中兵红箭营收增长17.36%,特种装备制造业营收11.81亿元(同比+85.92%);北方导航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5至1.2亿元,扭亏为盈 [1][24] - 军工电子板块分化:鸿远电子营收+22.3%、归母净利润+52.7%;火炬电子营收+24.2%、归母净利润+59.0%;振华科技和航天电器受收入确认节奏影响下滑 [1][24] - 商业航天板块:智明达营收+84.8%、归母净利润+2147.9%;下半年卫星领域项目加速推进,主要体现在星网项目 [1][24] 催化前瞻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金额预计5000亿元左右,杠杆作用超过4.5倍,投向领域可能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 [1][26] - 无人装备成为海防新力量:HSU-001型无人潜航器执行水下侦察、扫雷和反潜任务;"虎鲸"大型无人艇总长58米,续航超4000海里;"蓝鲸号"可潜无人艇2025年4月下水,全长11米、排水量12吨 [1][26][27][28] 建议关注方向及标的 - 航空主线: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航发动力、中无人机、洪都航空、中航高科、佳驰科技、航材股份 [7][9] - 导弹、远火产业链:北方导航、国博电子、航天电器、国科军工、佳力奇 [9] -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商业航天关注航天智装、航天电子、中科星图;无人机&低空经济关注中无人机、航天彩虹;深海科技关注中科海讯、中国海防 [9] 行业规模数据 - 股票家数117只,占比2.3% [2] - 总市值2145.3十亿元,占比2.2% [2] - 流通市值1752.8十亿元,占比2.0% [2] 行业指数表现 - 绝对表现:1个月+9.2%、6个月+28.2%、12个月+66.7% [4] - 相对表现:1个月+4.7%、6个月+21.5%、12个月+41.0% [4]
深海产业研究系列报告(1):深海科技锻造战略新引擎
东方证券· 2025-08-23 08:29
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5] 核心观点 - 深海产业兼具战略高度和科技属性 是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 当前阶段建议优先关注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材料和部件 军工应用核心赛道 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深水油气开发领域 以及通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向[3] - 发展深海产业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关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科技自立自强与海洋强国地位构建 深海蕴藏丰富的油气 多金属结核 可燃冰等战略资源 开发深海资源可大幅降低关键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6] - 国家政策引领战略升维 强化科技属性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 与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并列 标志着深海科技从科研探索转向产业化应用 并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6] - 全球看 中国在深海科技起步较晚 近年来技术和设备能力持续提升 但短板亟待补齐 深潜 深网 深钻能力持续提升 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通用技术受限 水下装备制造企业或遭关键零部件或核心技术卡脖子 国产材料 零部件应用效果或耐久性欠佳 国产装备的产品精度 可靠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一定差距[6] - 深海产业体系庞杂 装备占据支柱地位 深海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关键部件 为中游的装备制造提供基础支撑 其中原材料包括高强度金属 特种复合材料等 关键部件如高端传感器等国产化率较低 替代需求空间大[6] 国家战略引领 - 国家对深海科技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使其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抓手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方略后 深海开发得到重点关注 2016年十三五规划首次将深海技术与深空 深地技术并列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深海探测和装备制造的核心地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3] - 沿海省市积极响应 地方规划密集落地 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等沿海省份纷纷布局海洋产业 上海 青岛等城市已率先响应国家战略出台专项规划 地方层面的政策工具包逐步成型 推动形成中央战略 地方落地 企业创新的协同体系[26] 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 - 中国深海海域资源丰富 实际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深海海域主要位于东海 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 南海超50%的海域面积为超过200米水深的大陆坡 岛坡和海盆等[28] - 以油气资源为例 中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 深水气田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合计超3000亿立方米[28] -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充足 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矿区数量达到5个 矿区面积达23.5万平方千米 涵盖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多种资源 目前是世界上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矿区数量最多 矿种最全的国家[30] - 中国海洋经济已形成坚实且多元的产业基础 2001年以来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总体贡献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 与深海经济密切相关的海洋油气 海工装备 海洋电力 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5.8% 9.1% 14.7% 1.9%[31] 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已在深潜 深钻 深网形成坚实的技术积累 深潜技术方面 奋斗者号2020年成功下潜10909米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6.5% 深钻技术方面 2024年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 最大钻深达11000米 深网技术方面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于2021年进入全面建设期[36][37][40][42] - 但中国在深海领域仍存在基础性科学问题研究不充分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高 深海采矿海试经验不足等短板[46][49] 材料部件领域 - 深海环境对材料性能提出极致要求 材料需具备耐压 耐腐蚀等基本特性 还需在多个维度上实现平衡[52] - 结构材料是深海装备的耐压筋骨 设计加工壁垒高 金属结构材料正经历从钢到钛合金的转变 钛及钛合金具有强度高 密度低(仅为钢的60%)的特点 同时在海水等恶劣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55][56] - 非金属材料轻量化优势显著 深海应用潜力巨大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是普通钢材的4~6倍 可实现显著减重效果 陶瓷材料重量轻 强度高 超硬度 耐磨损 耐腐蚀[60][61][63] - 传感器是深海探测核心部件 国产化率亟待提高 目前市场上高性能深海传感器大多由国外领先企业垄断 国产传感器的进口依赖程度偏高[69] 装备制造领域 - 装备制造是深海产业的支柱 深海水下技术装备体系庞大 包括观测/探测与感知 水下施工作业 深海油气生产 深海矿产开发等装备领域[70][72] - 探测感知系统以传感器为核心部件 以潜水器/机器人为主体 中国海洋观测/探测与感知系统整体上处于跟跑阶段 主要应用于浅海 深海观测传感器仍处在国产化替代进程早期[74] - 深海油气开采工程挑战大 关键装备技术壁垒高 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由井口 采油树 水下控制系统 水下多功能管汇和脐带缆等复杂模块组成 属于海洋工程高技术装备 关键装备因技术壁垒较高 被少数国家垄断[77] -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中规模最大的装备体系 商业化开采仍在起步阶段 多数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仍处于研制和试验阶段 尚无适合商业化开发的深海采矿系统[81] 军用领域 - 完备的水下攻防体系是深海军事力量对抗的重要保障 需要具备侦察预警能力 指挥控制能力 隐蔽突防和打击能力 水下防御作战能力 水下信息作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84] - 潜艇是战略威慑 兵力投送的核心平台 持续向静音化 隐身化方向发展 通过采用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 加装吸声涂层和反雷达波涂层 增大下潜深度等技战术措施 不断降低噪声 电磁及红外辐射[86] - 水下作战武器高速化智能化 运用超空泡技术 俄罗斯正在研制以60节速度搜索目标 再以300节速度攻击目标的重型超高速鱼雷 美国在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基础上研发携带自导系统的超空泡鱼雷 水下速度可达到200节以上[87] - 水下无人装备有望成为深海作战的重要力量 典型的水下无人装备平台有无人潜航器 自主水下航行器和水下滑翔机等 美国海军将无人舰艇 数字网络和远程火力确定为高优先发展领域 正在发展中型无人水面舰艇 梭鱼水下自主扫雷系统 剃刀鲸中型无人潜航器 蛇头大型无人潜航器以及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等项目[88][89] 民用领域 - 发展深海经济亟需开展深海信息化建设 深海信息体系作为支撑军民深海活动的核心基础设施 核心功能应包含深海信息传输 深海数据存储等[90] - 光纤电缆是稳定高速的深海有线通信方式 凭借其高速 大容量的特点 成为深海长距离数据传输的重要选择 信号传输速度接近光速 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 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91] - 水声通信是目前最成熟的水下远距离无线通信手段 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实现信息传递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能够覆盖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海域[94] - 深海有望成为建设低碳数据中心的新空间 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做自然冷却 将能效比降至1.1以下 较陆地数据中心降低40%以上能耗成本 同时完全消除淡水消耗 并可直接接入海上风电等绿电资源[95] 投资建议 - 建议优先关注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材料和部件 如高端传感器(中国海防 中科海讯 长盈通等) 高强度钛合金(西部材料 宝钛股份 金天钛业 派克新材 航宇科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 中简科技 中复神鹰等)[3][99] - 建议关注军工应用核心赛道 重点突破水下无人作战装备(中国船舶 中国动力 湘电股份 天海防务等)[3][99] - 建议关注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深水油气开发领域(海油工程 迪威尔 杰瑞股份)[3][99] - 建议关注通信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如海底光缆 海底观测网 海底数据中心(中天科技 海兰信等)[3][99]
中集集团:公司深耕高端海洋深海装备多年
证券日报网· 2025-08-22 10:44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深耕高端海洋深海装备多年 主要形成以FPSO FLNG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业务 以海上风电安装船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业务 以及滚装船等特种船舶制造业务[1] - 核心优势在于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代表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 是国内唯二获巴西国油FPSO总包资质的企业[1] 订单与排产情况 - 2024年中集来福士揽获2艘FPSO船体总包订单及1艘FLNG改装总包订单[1] - 深海油气装备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1] 发展战略与投入 - 公司紧跟国家"深海科技"战略 抓住市场机遇[1] - 进一步加大相关研发投入 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助力国家海洋科技装备及服务的产业升级[1]
华鑫证券:给予海油发展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1 23:29
核心观点 - 华鑫证券发布海油发展公司事件点评报告 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三大主业作业量平稳增长 同时积极布局深海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业绩增长可期[1][2][3][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 同比增长4.46% 实现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 同比增长13.15%[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22亿元 同比增长0.78% 环比增长24.30% 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 同比增长10.75% 环比大幅增长107.97%[2] 三大产业营收情况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 同比增长2.79% 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 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 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3]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 同比增长11.17% 其中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 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 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 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3]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40亿元 同比增长5.13% 其中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3% 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1%[3] 费用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微升0.01个百分点 主因业务发展资源投入增加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4] 产业转型升级进展 - 公司发布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 包括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 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新增3家进入试运行阶段[5] - 海洋石油钻完井一体化施工设计平台投入使用 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 设计编写效率提升超30%[5] - 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 实施5个节能降碳技改项目 节能1634吨标煤[5] 新兴业务布局 -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 优化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录 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5] - 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 研究"钻头+"业务新方向[5] - 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进入"十船同造"阶段 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 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华鑫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0亿元、47.49亿元、53.26亿元[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9倍、8.6倍、7.7倍[6] - 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目标均价为4.9元[9]
海油发展(600968):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积极布局深海科技,三大主业作业量平稳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8-21 15: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9、8.6、7.7倍 [2][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同比+4.46%),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13.15%)[5] - 2025Q2单季度营收125.22亿元(同比+0.78%,环比+24.30%),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同比+10.75%,环比+107.97%)[5]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0/47.49/53.26亿元,对应EPS 0.41/0.47/0.52元 [11][13] 三大主业运营情况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营收79.93亿元(同比+2.79%),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16.11%,人工举升服务+3.24%,装备设计制造运维+5.42% [6][7]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营收38.70亿元(同比+11.17%),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32.89%,安全应急服务+22.70%,炼化催化材料销量+29.02%,数字化业务+10.17% [7]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收116.40亿元(同比+5.13%),码头装卸工作量+6.23%,商品销量+15.61% [7] 战略布局与技术创新 - 推进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建设,新增3家智能工厂进入试运行阶段,海洋石油钻完井平台使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设计效率提升超30% [9][10] - 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实施5个节能降碳技改项目(节能1,634吨标煤) [10] - 布局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137项产品,推进LNG运输船"十船同造"项目及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 [10] 费用与效率 - 2025H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1/-0.05/+0.05/-0.06pct,财务费用率上升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8] - 2025年预测毛利率14.8%,四项费用率5.3%,ROE 13.5% [13]
华源晨会精粹20250821-20250821
华源证券· 2025-08-21 10:27
深海科技行业分析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成为国家级战略主线[2][6] - 深海科技核心驱动因素包括资源安全(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70%/40%)、国防安全(需解决"水下国门洞开"问题)和蓝色经济(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7][8] - 产业链覆盖基础材料(如钛合金)、核心部件(声呐设备)及高端装备制造(水下机器人),建议优先关注"态势感知三剑客"中国海防、集智股份、中科海迅[8] 晶苑国际(02232.HK)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12.29亿美元(同比+12.42%),归母净利润0.98亿美元(同比+16.97%),毛利率提升0.22pct至19.73%[11][12] - 三大核心优势缓解关税影响:FOB收入结构、品牌客户定价优势、行业韧性较强(美国市场占营收1/3)[12] - 运动户外代工业务为长期增长点,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18.85%[13] 老铺黄金(06181.HK)高增长态势 - 2025H1营收123.54亿元(同比+251%),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290.6%),单商场平均销售额达4.59亿元居行业首位[15][16] - 门店扩张加速:覆盖16个城市41家门店,2025H1新增3家并扩容2家,会员数同比增长37%至48万人[16][17] - 古法黄金渗透率提升+提价策略(8月25日实施)强化高端定位,预计2025年净利润48.99亿元(同比+232.5%)[18] 优机股份(833943.BJ)业务亮点 - 2025H1营收4.43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3430万元(同比+37%),航空零部件业务营收同比+48%(收购比扬精密驱动)[19][20] - 机械零部件出口受益全球产业迭代,中海油阀门订单增长带动油气领域营收+18.84%[20][21] - 可转债获批助力产能扩张,预计2025年净利润0.95亿元(对应PE 34.9倍)[22] 市场数据概览 - 北证50指数年初至今涨幅55.84%领跑,创业板指涨25.97%,上证指数涨15.59%[3]
深海科技,下一个国家级战略主线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1 01:31
深海科技战略定位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并列成为国家级战略主线 [1][2] - 深海科技核心目标是保障资源安全和国防安全 并探索海洋蓝色经济业态 [1][2] 资源安全战略意义 - 美日加速布局深海资源开发 美国通过行政令加快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 日本计划2026年钻探南鸟岛5500米深海稀土以摆脱对华依赖 [2] - 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70%和40% 铜钴镍等战略矿产依存度达78%-95% 深海资源开发成为保障资源安全的关键路径 [2] 国防安全迫切需求 - 深海具备作战空间大 环境优势显著和隐蔽性强特点 是实施以深拒止战略的重要领域 [3] - 美国形成政策-军事-科技三位一体霸权体系 日本推行海洋立国强化岛链军事化 中国面临水下国门洞开安全困局 需构建跨域协同水下攻防体系 [3] 蓝色经济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 存量市场庞大 边际增长对子行业带来显著业绩增量 [3] - 未来海洋经济驱动来自远洋渔业 海上风电 港口航运及海水淡化等新兴业态 以及深海科技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3] 产业链核心环节 - 深海科技产业链以深潜 深钻和深网三大核心为支柱 覆盖基础材料 核心部件到高端装备制造全链条 [4] - 钛合金作为战略级海洋金属 凭借高比强度和耐腐蚀特性主导深海耐压结构 [4] - 声呐是水下探测与导航核心 水声信号处理为制胜点 存量设备更换和新增舰艇/UUV/海底声呐网建设带来可观需求 [4][5] - 水下机器人装备体系围绕探测作业 资源开发和安全保障构建 [5] 投资关注方向 - 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是深海科技发展基础 建议关注中国海防 集智股份和中科海迅三家态势感知领域公司 [5]
海油工程(600583):盈利能力改善 Q2扣非业绩提升10%
新浪财经· 2025-08-20 10: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113.18亿元同比下降15.72% 归母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下降8.21% 扣非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上升14.41% [1] - 单二季度主营收入62.22亿元同比下降19.8% 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下降22.74% 扣非净利润4.83亿元同比上升9.99% [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16.25%同比提升5.43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9.93%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均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2] - 单二季度销售毛利率16.33%达2020年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盈利能力改善因高毛利率海上安装工作量占比提升 [2] 工作量与运营数据 - 上半年完成15座导管架陆地建造同比减少57.14% 8座组块陆地建造同比减少27.27% [2] - 完成19座导管架海上安装同比减少13.64% 10座组块海上安装同比增加11.11% [2] - 完成197公里海底管线铺设同比增加17.26% 建造业务钢材加工量18.95万吨同比减少30.15% [2] - 海上作业投入1.14万船天同比持平 整体工作量承压因油价下滑及交付节奏问题 [2] 订单与市场前景 - 上半年市场承揽额120.68亿元同比减少3.59% 其中一季度承揽额35.63亿元同比减少45.33% 二季度跌幅显著收窄 [3] - 期末在手订单总额407亿元同比增加4.90% 为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 - 全球超深水石油探明率仅7.69% 天然气探明率7.55% 远低于陆地36.72%和47.01% 海上及深水油气成为重要勘探方向 [3] - 中国海油2025年资本开支预算1250-1350亿元 与2024年高基数基本持平 在南海渤海等海域启动大批油气开发项目 [3] 政策与战略机遇 - 深海科技首次现身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预示深海事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将成为海洋经济新动力和重要增长引擎 [4] - 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领域迎来系统性发展机遇 公司装备业务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 [4]
海油工程(600583):盈利能力改善,Q2扣非业绩提升10%
长江证券· 2025-08-20 09: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113.18亿元,同比下降15.72%;归母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下降8.21%;扣非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上升14.41% [2][6] - 2025年第二季度主营收入62.22亿元,同比下降19.8%;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下降22.7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83亿元,同比上升9.99% [2][6]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16.25%,同比提升5.4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9.93%,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12]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毛利率16.33%,为2020年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12]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完成15座导管架和8座组块的陆地建造,同比减少57.14%和27.27%;完成19座导管架和10座组块的海上安装,同比减少13.64%和增加11.11% [12] - 完成197公里海底管线铺设,同比增加17.26%;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18.95万吨,同比减少30.15% [12] - 安装等海上作业投入1.14万船天,同比持平 [12] 订单与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市场承揽额120.68亿元,同比减少3.59%;Q1承揽额35.63亿元,同比减少45.33%,Q2跌幅显著收窄 [12] - 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额约407亿元,同比增加4.90% [12] 行业前景 - 全球油气探明率:陆地石油、天然气分别为36.72%和47.01%,超深水石油、天然气仅为7.69%和7.55%,未来海上、深水及非常规油气是重要发展方向 [12] - 2025年中国海油资本开支预算总额1,250-1,350亿元,与2024年基本持平,持续在南海、渤海等海域启动油气开发项目 [1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预示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将迎来系统性发展机遇 [1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4元、0.60元和0.65元,对应2025年8月15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0.62X、9.65X和8.86X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