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搜索文档
粤东小镇小豆腐要做成大产业,非遗工艺如何“种豆得豆”
第一财经· 2025-06-25 09:59
行业现状 - 车田豆腐产业以小作坊为主,全镇约五六十家小作坊,日产量8万至10万块豆腐 [1] - 生产方式传统且分散,缺乏标准化整合,产能受限,品牌效益未充分释放 [1] - 产品以炕豆腐为主,品种单一,腐竹等农副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但开发不足 [3] 产业链瓶颈 - 上游原料依赖东北豆,本地绿衣黄豆产量少且价格高,一斤东北豆产10块豆腐,本地豆可产12块且风味更佳 [2] - 黄豆种植土地碎片化严重,制约规模化生产,2024年第三季度河源市豆类产量4344吨(同比+7%) [3] 政府与企业举措 - 镇政府积极引进深圳、广州食品企业投资,推动豆制品产业升级 [1] - 建设车田豆腐产业园,目标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 [2] - 规划打造跨乡镇黄豆种植基地,解决原料本地化问题 [3] 发展方向 - 提升产品多样性,重点开发腐竹等农副产品及预制菜研发 [3] - 强化本地绿衣黄豆种植,建立特色品牌原料保障体系 [2][3]
中餐供应链出海元年,企业如何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08:02
中餐供应链出海趋势 - 国际中式餐饮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8万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0.8% [8][9] - 2020-2024年国际中餐规模从2275.48亿元增长至359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 [22] - 中餐在亚餐细分品类中占比达37.21%,33%美国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 [40] 头部品牌出海案例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超100家门店,海外供应链中心输出"蜀海"中央厨房模式 [28][29] - 农耕记通过冷链将中国特色食材直供海外门店 [30] - 探鱼采用"核心标准化+区域适配"体系,全球门店突破350家 [31] - 蜜雪冰城亚洲首店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7] 供应链升级特征 - 从"卖味道"升级为"卖供应链",构建标准化、工业化、可复制的全链路体系 [15][55][56] - 中央厨房模式实现集中生产和配送,保证产品标准化并降本增效 [62] - 快乐小羊采用0-4度细胞锁鲜技术实现跨国冷链运输 [4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33] - 海外华人群体扩张为中餐出海奠定消费基础,尤其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38] - 国内餐饮市场面临客单价与利润双降压力,加速企业出海需求 [37] 2025年三大趋势 - 本土化:太二酸菜鱼推出泰国限定菜品,刘一手火锅70%顾客为本地人 [71][73] - 标准化:海底捞中央厨房覆盖率超90%,通过师徒制实现快速复制 [79] - 数字化: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追踪 [83] 行业活动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汇聚17+行业协会和100+供应链平台 [88][92]
北京首批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园区服务站落户海淀
新京报· 2025-06-21 01:54
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园区服务站设立 -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和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全市首批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园区服务站 [1] - 服务站旨在搭建政府部门、技术机构、商协会与企业共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效协作平台 [1] - 前期调研发现高端消费品、医疗器械、大型安检设备及二手物品交易等行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1] 服务站功能与支持措施 - 服务站将收集园区企业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提供认证指导、合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2] - 重点关注重点产业国际技术法规动态变化,推动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2] - 2024年海淀区41家单位的50个项目获得760万元资金支持 [2] 标准化工作与资金支持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钢研纳克、联想等8家单位获得2024年度海淀区标准创新发展专项资金 [2] - 天恩生物、中测新图、闪联协会、北京工商大学4家单位获得2024年度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 [2] - 2023年海淀区推出全市首个区级标准化支持政策《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标准创新发展的措施》 [2]
《卡压式铜管路连接件》国家标准启动
消费日报网· 2025-06-20 02:14
行业标准修订 - 《卡压式铜管路连接件》国家标准修订计划于2026年完成 计划号为20250561-T-607 [1] - 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5家单位10余位专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1] - 现行GB/T 22755-2008标准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状况 修订将提升产品质量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1] 行业现状 - 铜管路连接件行业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 年均增长率超过10% [1] -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推动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1] 标准修订要求 - 修订需考虑新品类产品 完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 - 指标水平设定需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以引领行业发展 [2] - 起草组需严格按时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 企业参与情况 - 浙江世进水控等5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工作 [1] - 浙江世进水控表示将全力完成任务 [3] - 起草组专家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对标准框架和指标水平进行广泛讨论 [3] 工作安排 - 各单位需按修改意见进行实验验证和数据收集 [3] - 需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反馈至起草组 [3]
家庭护理龙头碰撞新消费“风口”,圣贝拉年利润增长103%释放高盈利价值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06:00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亚洲及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也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集团,并成为首家出海的产后护理品牌[1] - 公司经营三大主要业务线:产后护理服务及产后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及食品,构筑全周期商业护理版图[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81家产后护理中心,业务覆盖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洛杉矶[2]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4.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99亿元,实现收入翻倍[2] - 2024年实现2.70亿元的毛利,经调整利润达7247.4万元[2] - 产后护理中心贡献营收超八成,家庭护理服务及食品业务收入占比逐年递增[2]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及食品业务的毛利率远高于产后护理中心业务,食品业务利润高达61.5%[3] 业务发展 - 公司创建超高端产后护理中心旗舰品牌圣贝拉,拥有778名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护理专家[4] - 公司与美国认证协会(ACI)和博士专家合作,为母婴护理设定服务基准及编制标准操作规程(SOP)[4] - 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服务管理经验,并将在国内共建培训人才的校园基地[4] - 家庭护理服务的合约总值同比增长157%,食品业务的商品总值同比增长120%,远高于产后护理的增长率52%[5] 运营模式 - 公司是首批拥有专有IT平台的SaaS市场参与者之一,利用数据及尖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5] -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通过整合本地竞争对手进入南京、太原、海口及宁波四个新城市[6] - 完善的标准化运营服务体系保证客户获得一致的服务体验[8] 行业前景 - 产后护理行业具有低频高消特点,口碑和标准化是行业两大痛点[7] - 消费力与生育政策的双轮驱动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7] - 中国家庭护理潜在市场总额增长迅速,产后护理渗透率仍明显低于韩国及亚洲其他成熟市场[7] - 高端产后护理服务市场预计将以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7] 战略定位 - 公司在家庭护理领域是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先行者",产品体验和品牌调性具备独特性和稀缺性[9] - 通过高质量和专业性服务打响品牌口碑,同时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标准化体系[7] - 上市将助力公司全球化发展,推动品牌辐射到全球范围[8]
记一次特殊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创建经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9 03:37
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延期 - 原定2020年12月完成评估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因意外延期4年 [1] - 试点创建企业遭遇九成以上人员流失 行业发展一度暂停 [1] - 构建标准体系所需参照的国家标准更迭全新版本 [1] 众信旅游试点项目背景 - 2018年12月国家标准委批准众信旅游开展"出境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试点建设期2年 [1] - 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紧急通知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 旅游行业按下暂停键 [2] - 2020年7月发布通知明确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 行业再遭打击 [2] 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挑战 - 项目组居家办公期间通过视频会议讨论标准体系构建和标准编写 [2] - 2023年3月新版国家标准GB/T 24421发布实施 标准体系文件需重新调整 [3] - 项目组三易其稿 共生成15000多个文档 跨越1000多个日夜 [5] 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 - 最终实现出境旅游服务各环节100%标准覆盖 企业标准实施率达100% [7] - 将标准化要求融入业务系统 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完成标准化服务流程 [6] - 系统允许服务模块化组合 消费者可定制个性化旅游规划 [6] 标准化带来的业务复苏 - 2023年收入达32.98亿元 同比增长558.96% [8] - 新员工经简单培训即可快速上岗 培养周期缩短服务质量提升 [8] - 主导制定《出境旅游领队服务规范》行业标准 助推全国旅游市场复苏 [8] 项目最终评估 - 2024年12月迎来延期后的最终考核评估 专家组以高分通过项目 [9][10] - 专家组评价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有史以来建设期最长、情况最复杂但决心最坚定的创建单位" [10]
深圳参与研制国际标准达3379项 全域标准化工作成效突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7 03:33
标准引领的发展底色,在深圳市多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崛起中清晰可见。人工智能产业方面,2022年11月 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地方标准体系,并鼓励高 校、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率先制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机构 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等加快标准建设的举措。目前,深圳市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 制定了多项标准,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参与制定的多项国家标准。低空 经济产业方面,2024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V1.0)》;2025年5月,首个国际性低空经济合作平台——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 在深圳市发起成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标 准。 转自:中国质量报 目前,深圳市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深圳市聚焦标准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 域强化标准支撑,为深圳市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科技创 ...
小罐茶战略新品“高香无糖茶”上市 正式进军快消饮品领域
齐鲁晚报· 2025-05-22 05:08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战略新品"小罐茶·高香无糖茶",实现从"叶态"到"液态"的产品形态突破,彰显进军万亿饮品市场的信心 [1] - 新品定位为"传统茶韵+东方潮饮",填补年轻消费者对品质茶饮的需求缺口,强化"全人群×全场景"战略布局 [8] - 发布会结束不到两小时,首批现货在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售罄 [8] 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 新品基于"功夫茶萃取工艺",叠加厚重茶香与馥郁花香,破解茶饮料"有糖无香、有香无韵"的行业瓶颈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显示,新品在汤色、香气、滋味三项核心指标上均居行业首位 [3] - 公司依托"8+1"工厂协同布局和研发中心,将非遗制茶技艺转化为标准化参数,确保产品统一品质 [8] 品牌定位与文化表达 - 公司以"正宗茶企、正宗茶味"为宗旨,精准洞察茶饮料行业断层机遇,坚守茶味本真 [3] - 新品包装融合传统中国色、功夫茶器型,并跨界高定设计师打造专属"茶枝纹",赋予时尚艺术属性 [5] - 公司计划与先农坛庆成宫合作,强化"茶为国饮"的文化自信表达 [10] 行业洞察与市场前景 - 即饮茶市场正向3000亿规模迈进,茶作为"超级水替"与"超级饮料替"迎来发展机遇 [5] - 公司认为年轻人喝茶的新方式是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破局密码 [5] - 公司通过三大子品牌布局形成覆盖高端礼品、日常消费和文化体验的茶饮生态矩阵 [8] 产业链与多品牌战略 - 公司以"倒做逻辑"整合产业链,落实"全产业链+大研发"发展战略 [8] - 通过"小罐茶""年迹""小罐茶园"三大子品牌协同,推动行业向品质化、健康化升级 [8] - 13年产业链积淀为进军快消赛道提供核心竞争力 [8]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荷根,多年潜心研究钼矿成矿理论——科研之光在找矿一线闪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2 01:41
欧阳荷根的科研历程 - 2003年考入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科阶段成绩优异但对专业缺乏兴趣 [5] - 2008年参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科考航次 43天海上作业激发科研热情 [5] - 2013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 开始系统研究矿床学与矿产勘查 [3][15] - 博士期间构建成矿理论模型 2014年被实际矿床发现验证 [6] - 2017年专注钼矿研究 先后在中科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深造 [9] 钼矿研究成果 - 提出陆缘弧独立钼矿成矿新机制:幔源岩浆同化还原性地壳物质 [10] - 推翻传统认知中陆缘弧仅形成铜钼矿的理论 解释东北巨型钼矿带成因 [9][10] - 指出东北地区找铜潜力有限但钼矿前景广阔 指导找矿部署 [10] - 拓展磷灰石在斑岩型矿床勘探评价中的应用 完善矿产勘探体系 [1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开发"就矿找矿"策略 结合三维建模与AI算法预测深部矿藏 [13][14] - 建立地质资料全流程管理体系 强化数据质量管控 [14] - 融合多源探测技术 提升深部隐伏矿勘探精度 [14] - 2023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13][15] 行业技术发展 - 江苏省建立地质调查标准创新基地 发布12项行业标准 [23] - 开发地下水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形成"试点-指南-标准"转化路径 [23][24] - 研制富硒土地全产业链标准 支撑20余万亩富硒土地认证 [26] - 云南乌蒙山区地质灾害项目取得突破 研发AI隐患识别模型 [27][28]
年度净利首降,二代接任总经理,比音勒芬能否破局增长瓶颈?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4:3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0.04亿元,同比增长13.24% [1][2][3] - 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下降14.28%,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下滑 [1][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5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10%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5%,同比下降4.66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86亿元(+1.41%),归母净利润3.31亿元(-8.47%) [3] 业务结构 - 直营渠道收入25.68亿元(+7.2%),毛利率81.02% [4] - 加盟渠道收入11.39亿元(+24.1%),毛利率69.60% [4] - 线上渠道收入2.63亿元(+35.0%),毛利率74.63%,占总营收6.6% [4][5] - 终端门店总数1294家(直营644家/加盟650家) [4] 费用与库存 - 销售费用16.13亿元(+22.96%),占营收40.3% [6][7] - 广告宣传费2亿元(+108%) - 店铺装修费1.44亿元(+36%) - 研发费用1.26亿元(+1.8%),占营收3.15% [6][7] - 存货周转天数346天,高于报喜鸟(247天)和九牧王(316天) [7] - 存货总量518.67万件,库龄结构以1年内为主(6.74亿元) [7][8] 战略转型 - 推进"国际化、高端化、年轻化"战略,2023年收购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 [11] - 2024年启动品牌焕新:更换Logo、签约年轻代言人、推出国潮系列 [11] - 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湾区时尚产业总部基地,建设周期8-10年 [13] - 董事长提出"十年十倍增长"目标(营收从30亿增至300亿) [11] 管理层变动 - 原总经理申金冬辞职,改任董事兼首席战略官 [9][10] - 董事长之子谢邕(1994年生)接任总经理,曾任高尔夫事业部总监 [10] - 申金冬计划减持491.3万股(占总股本0.86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