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金融支持盐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南京召开 ,签约金额超400亿元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06:23
会议背景与目标 - 金融支持盐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南京召开 旨在深化政银企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 - 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决策部署 [1]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盐城市政府强化协作支持盐城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1] 金融支持成效与数据 - 截至今年8月底盐城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155亿元同比增长15.4% 增幅位列全省首位 [2] - 盐城市出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10项措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2] - 14家金融机构与盐城市签订61个绿色低碳项目 资金投放总量超400亿元 [3] 机构参与与合作 - 23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 江苏银行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等参与会议 [3] - 盐城市与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3] - 省金融学会与大丰区签订金融支持零碳园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书 [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1] - 盐城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产业基础为金融支持提供广阔空间 [1] - 盐城市政府承诺优化金融生态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2]
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携手共进 在新能源浪潮中释放 1+1>2 的聚变能量
搜狐财经· 2025-09-23 02:07
核心观点 - 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充电桩建设 储能布局 虚拟电厂及车网互动等新能源领域 通过优势互补释放协同效应 为能源转型提供示范案例 [1][6][9] 战略合作背景 - 双方在"双碳"目标下形成战略共识 围绕清洁替代和绿色转型开展合作 [2] - 上海电力实业深耕电力行业近30年 构建新能源全价值链服务体系 在智能电网 储能技术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 实施长兴渔港储能 崇明渔光互补 电动汽车充换电及虚拟电厂等项目 [2] - 中国石油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 截至2024年完成节能量78万吨标准煤 节水824万立方米 新建风光装机504万千瓦 实施"清洁替代 战略接替 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 [3] -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运营加油站网络 打造"人·车·生活"服务圈 延伸至充电站网络 通过伊犁路 虹桥中心花园等站点提供"充电+"服务 [3][5] 业务协同实施 - 合作聚焦解决上海充换电设施"区域分布不均 设备利用率低 运营主体分散"问题 [6] - 浦东观海路充电站配备40个充电车位 集成V2G车网互动系统 自2024年1月上线后日均单枪充电量达180度 成为浦东南汇地区出租车核心充电集散中心 [6] - 新港加油站光伏项目实现"油站发电自用" 未来计划构建"光储油充"一体化能源补充形态 [7] - 新虹桥中心花园 环湖西三路等充电站处于开发阶段 虹桥中心花园站将与伊犁路形成"双子站"模式 [7] - 建立经验共享机制 上海电力实业提供充电站施工运维技术培训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贡献车辆补能市场经验 [7] 合作模式创新 - 构建"标准共建 价值共享"的生态共生模式 打造"充电+生态系统"而非孤立充电桩 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用户粘性 [8] - 充电场站成为连接用户 企业与社会的重要纽带 体现"人·车·生活"核心理念 [8] 未来发展方向 - 将重卡充电领域列为重点方向 共同破解高功率 大容量补能需求挑战 [9] - 计划深化储能 氢能 虚拟电厂 智能运维等领域协作 [9] - 合作被视为国有骨干企业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实践 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9][10]
泰达论四化 || 低碳化:打通“车-件-料”全链路循环体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1:26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界的嘉宾回顾"十四五"汽车业取得的业绩,共同为"十五五"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报梳理了四个热点话题,以飨读 者。 目前,动力电池的年使用量已经从数年前的100GWh增长到今年的超1000GWh,到2030年将超3000GWh,而1GWh相当于有1万吨动力电池要回收。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春平提出,从退役动力电池的分拣到拆解,要全产业链推动回收环节能耗更低、纯度更高、产品符合标准、回收更 具技术含量。 而对于数据价值的发掘,广州市巴图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万贵提出,数据是打通零部件交易的沟通语言,也是提高其交易流通效率的基 础。通过十几年的积累,公司在数据交易系统工具、供应资源及运营能力方面,已经能够支撑从整车回收到零部件回收交易全流程的数字化。 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郑天雷表示,要重新梳理和完善标准体系,填补标准空白;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究,包括碳管理、节能、 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加快制定进度,形成更完善的技术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地将"中国方案"推向国际,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和技 术"出海"。 在汽车回收环节,对于 ...
青岛地铁打造轨交绿色低碳转型“青岛样板”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4:5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实习生 孙雨彤 通讯员 张清伟 9月19日,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上,作为分论坛的"绿 智 融合可持续发展论 坛暨总工沙龙",吸引了来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及全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装备 研发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与总工代表,围绕可持续发展探索、绿色发展实践、绿色低碳设计等前沿议 题,分享成果、共话行业未来。其中,青岛地铁不仅要算节能降本的经济账,更要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 章,重点系统分享了其在绿色城轨建设和绿智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阶段性答卷,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 推广的实践经验。 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岛地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 略,以绿色为底色、以智慧为引擎,全面构建绿色城轨体系,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引领者。面对"城市 轨道交通一直是能耗大户"这一现实,青岛地铁主动破题,不仅要算节能降本的经济账,更要做践行社 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 目前,青岛地铁年总电耗成本占年运营成本10%。锚定"节电30%、降碳50%"的绿色发展目标,青岛地 铁以绿色转型为主线,以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为支撑,以"交通+能 ...
森城生态:内蒙古植树再起航 多地布局共绘绿色版图
金投网· 2025-09-22 07:27
【森城生态新闻】 2025年9月,继青海高原生态修复与植树造林项目之后,森城生态在内蒙古地区再度吹响了"绿色集结号"。 在这片草原与沙漠交错、风蚀与干旱并存的土地上,森城生态联合地方林业部门与生态治理团队,全面启 动大规模造林与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夯实我国"双碳战略"在西北地区的落地成果。 内蒙古新行动:治沙造林 共建生态屏障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地带,历来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阵地。本次森城生态 在自治区重点区域启动造林计划,首批种植树种包括耐旱、固沙效果突出的柠条、樟子松以及杨树等。 预计年内将完成超过5万亩新林地建设,为阻断风沙通道、提升植被覆盖率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项目团队在造林过程中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和无人机巡检技术,确保植树存活率和后期养护效率,以实 现"种得下、活得久、成得林"的目标。 宁夏(规划):结合光伏新能源基地,实现"光伏+林业+碳汇"一体化发展。 森城生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既关注生态修复,也重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 合。随着更多林地的成形,不仅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还将带动周边农牧民就业,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通过全国多点布局,森城 ...
国富氢能氢能走廊一体化项目启动 加码布局西北氢能市场
智通财经· 2025-09-22 06:40
项目概况 -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举行"西域氢途 绿启宏程"氢能走廊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 由国富氢能携手隆盛达和羚牛科技共同推进新疆氢能全产业链落地[1] - 项目立足乌鲁木齐 昌吉 石河子等核心区域 打造绿电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示范[2] - 项目投运后年消纳绿电12亿度 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通过绿氢规模化生产加物流高频应用双向拉动降低全产业链成本[2] 制氢环节 - 玛纳斯和呼图壁两座万吨级绿氢工厂已合规开工 配置140兆瓦 ALK碱性电解槽系统[2] - 制氢规模28000标方/小时 投产后年产绿氢超2万吨[2] - 玛纳斯工厂推进园区化工企业降碳输氢创新模式 一期输氢能力1万吨/年 采用柔性非金属复合管为用氢企业稳定供氢[2] 加氢网络 - 采用自建加中石油合作模式推进加氢网络建设[2] - 已建成2座加氢综合站 待建4座[2] - 未来计划围绕核心物流节点再布局62座 形成覆盖北疆的加氢服务网络[2] 应用场景 - 氢能应用端已运营20辆物流车 后续将扩展至1500辆[2] - 形成制-储-运-加-用闭环系统[2] - 羚牛科技依托专业运营能力实现氢能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物流场景低碳转型[3] 战略意义 - 项目是新疆优化能源结构 打造国家大型绿氢供应基地的重要实践[3] - 将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双碳战略深度落地的典范[3] - 未来将完善乌昌石天山北坡氢能经济带 助力新疆成为全国氢能枢纽[3] 合作模式 - 国富氢能发挥氢能装备制造与全链条技术积淀 为制氢工厂提供核心设备与系统解决方案[3] - 隆盛达聚焦氢能基础设施构建 以加氢站为节点织密服务网络[3] - 协同模式构建了可复制的氢能产业协作样板[3]
葛红林:当前锂电产业“价格链”正处于“修复期”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6:10
"我国能源转型目前进入深水期,正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葛红林指出, 锂电产业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已经从产业优势迈向战略优势,不仅建成全 球最完整、最具活力的产业链体系,更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引领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核心 中国引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697.3GWh,同比增长60.4%,其中锂电原材料起 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期,我国碳酸锂产量38.9万吨,同比增长29%,产业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 势。 "2024年,锂原料企业的暴利时代结束了,锂盐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相关行业亏损较大,下游锂 电池价格进一步下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9月19日举办的2025遂宁国际 锂电产业大会上表示,当前锂电产业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价格链"正处于"修复期"。 据葛红林介绍,过去十年,锂电行业经历了两轮较大的价格波动周期。第一轮是2015年—2019年, 碳酸锂价格从4.2万元低点涨到18万元的高点,2019年底又回归到4.8万元,期间价格峰值是最低点的4倍 多;第二 ...
“2025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显示:西部地区提升最为显著
中证网· 2025-09-22 03:02
指数发布背景与意义 - 厦门大学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联合江苏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 该指数为全国首个系统化长期化跟踪各省市碳中和战略推进情况的权威指数 已连续五年发布[1][4] - 2025年作为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和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此次指数发布既是对阶段性成效的系统总结 也为未来工作提供重要参照[1] 区域发展力表现 - 2020-2025年间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地区五力贡献率保持稳中向好 西部地区提升最为显著 各省份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中缓慢上升趋势 区域间差距有所收敛[2] - 浙江 广东 北京 江苏 上海等省市在低碳转型进程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培育形成新能源应用 绿色制造 金融创新等示范案例[2] - 深圳 广州 杭州 长沙 青岛等城市在产业转型 科技创新 绿色金融实践方面表现突出[2] - 内蒙古 新疆 吉林等省份及大庆 吴忠 吐鲁番 临汾等城市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面临产业结构依赖度高 创新能力不足 绿色金融供给有限等短板[2] 指数体系与评估方法 - 2025年度指数延续采用5+N评估体系 在成长力 转型力 竞争力 协调力 持续力五力模型基础上优化评价指标 重点强化环境治理 绿色金融 农业绿色保障等领域指标权重[4] - 指数体系调整反映双碳工作从单一减排导向逐步转向系统集成与协同推进新阶段[4] 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十四五期间各地在能源结构优化 绿色产业转型 治理机制完善 低碳金融创新等领域积累实践经验 但仍面临政策设计不完善 地方推进路径趋同 高碳产业转型压力大 绿色金融体系不健全 低碳关键技术不足等问题[3] - 十五五时期将进入碳达峰目标实现关键攻坚阶段 研究团队将通过迭代优化指标体系 强化多维数据耦合 提升趋势预测精度等方式推动指数发挥更大作用[3]
国富氢能(02582)氢能走廊一体化项目启动 加码布局西北氢能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2:12
项目概况 -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战略伙伴乌鲁木齐市隆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羚牛氢能科技(乌鲁木齐)有限公司共同启动新疆氢能走廊一体化项目 旨在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并推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 [1] 项目规模与建设内容 - 项目包括玛纳斯和呼图壁两座万吨级绿氢工厂 配置140兆瓦 ALK碱性电解槽系统 制氢规模28000标方/小时 投产后年产绿氢超2万吨 [3] - 玛纳斯工厂推进园区化工企业降碳输氢创新模式 已完成园区输氢管网规划 一期输氢能力1万吨/年 采用柔性非金属复合管供氢 [3] - 加氢网络采用自建与中国石油合作模式 已建成2座加氢综合站 待建4座 未来计划围绕核心物流节点再布局62座 形成覆盖北疆的加氢服务网络 [3] - 氢能应用端已运营20辆物流车 后续将扩展至1500辆 形成制-储-运-加-用闭环 [3] - 项目投运后年消纳绿电12亿度 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3] 战略意义与效益 - 项目通过绿氢规模化生产和物流高频应用双向拉动 有效降低全产业链成本 为区域重碳行业脱碳提供支撑 [3] - 作为西北氢能市场关键布局 是新疆优化能源结构 打造国家大型绿氢供应基地的重要实践 [4] - 项目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双碳战略深度落地 助力新疆成为全国氢能枢纽 [4] 合作模式与分工 - 国富氢能提供氢能装备制造与全链条技术 为制氢工厂提供核心设备与系统解决方案 [4] - 隆盛达聚焦氢能基础设施构建 以加氢站为节点织密服务网络 [4] - 羚牛科技依托专业运营能力 实现氢能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4] - 协同模式加速项目落地进程 构建可复制的氢能产业协作样板 [4] 未来发展 - 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与制氢系统的耦合能力 完善乌昌石天山北坡氢能经济带 [4]
解码道生天合:价值逻辑凸显,新材料龙头IPO启航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9-22 01:25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新材料行业龙头 深度赋能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凭借技术优势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国产替代并绑定全球顶级客户 同时通过平台化研发扩展至多个高端应用领域 盈利持续增长且新产能布局明确 展现出卓越的长期投资价值 [1][2][3][4][5] 行业赛道与市场空间 - 全球风电产业进入大型化和深远海新发展阶段 中国十四五期间规划年均新增装机50GW以上 [2] - 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爆发式增长 2024年中国市场占有率已达40.9% [2] - 公司精准布局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万亿级市场 处于黄金赛道交汇点 [2]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打破国外品牌在高端风电材料领域垄断 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向维斯塔斯供应环氧树脂和结构胶的中资企业 [3] -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连续三年(2022-2024年)全球第一 [3] - 拥有69项有效专利(38项发明专利) 申请14项PCT国际专利 主导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4] - 产品涵盖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及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 [4] 客户合作与认证体系 - 进入中材科技、时代新材、比亚迪集团、广汽集团、吉利集团等国内一线龙头企业供应链 [3] - 下游高端客户设有严格供应商认证体系 认证周期长且成本高 [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1.10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1.55亿元 [5] 产能扩张与战略布局 - IPO募投项目新增3.7万吨动力电池用高端胶粘剂和1.9万吨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年产能 [5] - 战略延伸至光伏、消费电子、半导体、轨道交通等前景广阔领域 [5] 研发体系与平台能力 - 拥有国家级CNAS认证实验室和先进DOE研发方法论 [4] - 产品线从风电成功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航空、电力等多个高端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