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比较基准

搜索文档
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监管动态周报:ETF延续净流出,融资资金转为净买入-20250514
招商证券· 2025-05-14 15:12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短期考核机制修改或带来行业配置再平衡与低配板块回补机会,但影响低于市场预期,因沪深300非唯一基准股指、业绩基准含其他资产、业绩基准约束留偏移空间 [1][3][8] 流动性专题 业绩比较基准对行业配置的影响 - 短期考核机制修改或带来行业配置再平衡与低配板块回补机会,但影响低于市场预期 [1][3][8] - 沪深300并非唯一基准股指,截至2025年一季度,48%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以沪深300为基准,19%以中证800为基准,29%不以主要宽基指数为基准 [10] - 业绩基准中股票指数权重并非100%,一般采用多个基准加权,如规模前十大公募基金宽基指数比例均低于80% [12] - 终局并非完全复制指数,需留部分偏移空间,主动基金可凭借管理人优势择时选股获超额收益 [15] 配置差距测算 以沪深300为业绩基准的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向沪深300成分股分布靠拢,极端假设下将贡献2466亿元增量资金,但实际影响或小于测算 [16][17] 监管动向 - 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学习讲话精神,听取自贸试验区汇报,研究经开区改革,部署安全生产,支持自贸区先行先试 [21] - 5月9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明确扩内需关键点等,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21] - 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明确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目标,加大对多领域支持力度 [21] - 5月9日证监会印发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部署全年立法工作,涉及监管行为、规范主体、依法行政等方面 [21] - 5月9日央行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夯实数据安全法治基础,规范业务领域数据处理活动 [21] 货币政策工具与资金成本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7817亿元,未来一周有8361亿元逆回购、1250亿元MLF到期 [22] -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R007与DR007利差缩小,短端国债收益率下行,长端国债收益率上行,期限利差扩大 [22] - 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扩大,发行利率均下行 [23] 股市资金供需 资金供给 - 上周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60.8亿份,较前期减少30.2亿份 [34] - 股票型ETF较前期净流出113.0亿元 [34] - 上周市场融资净买入115.8亿元,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截至5月9日,A股融资余额为17872.7亿元 [34] 资金需求 - 上周IPO融资回升至20.5亿元,未来一周暂无公司IPO,计划募资规模0.0亿元 [39] - 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缩小至4.5亿元,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190.0亿元,较前期上升 [39] - 上周限售解禁市值为446.2亿元,较前期上升,未来一周解禁规模下降至186.3亿元 [39] 市场情绪 市场情绪 - 上周融资买入额为4799.6亿元,截至5月9日,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9.8%,较前期上升,融资资金交易活跃度增强,股权风险溢价下降 [47] - 上周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3%,标普500指数下跌0.5%,VIX指数回落,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49] 交易结构 - 上周关注度相对提升的风格指数及大类行业为北证50、TMT、可选消费 [53] - 当周换手率历史分位数排名前5的行业为北证50(95.9%)、可选消费(85.9%)、必选消费(80.6%)、周期(70.7%)、科创50(68.6%) [53] 投资者偏好 行业偏好 - 上周电子、计算机、国防军工获各类资金净流入规模较高 [56] - 上周股票型ETF净流出91.2亿元,净流入较高行业为电子、计算机、房地产,净流出较高行业为电力设备、银行、医药生物等 [56] - 融资资金净流入115.8亿元,净买入较高行业为电子、计算机、国防军工等,净卖出银行、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 [56] 个股偏好 - 融资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个股为东方财富(+8.1亿元)、中芯国际(+3.7亿元)、中航成飞(+3.0亿元)等 [58] - 融资净卖出规模较高的个股为宁德时代(-12.3亿元)、招商银行(-6.9亿元)、兴业银行(-3.8亿元)等 [58] ETF偏好 - 上周ETF净赎回81.1亿份,宽指ETF以净赎回为主,沪深30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申赎参半,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医药ETF赎回较多 [61] - 股票型ETF净申购规模最高的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17.3亿份),净赎回规模最高的为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ETF(-10.5亿份) [62] 海外金融市场流动性跟踪 国外主要央行动向 -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至4.50%之间,符合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 [68][69] - 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4.25%,符合市场预期,内部投票存在分歧 [69] - 日本央行公布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强调灵活应对,若经济和物价前景实现将推进加息进程 [69]
基金持仓与基准偏离视角下的行业潜在冲击研究
天风证券· 2025-05-14 08:41
量化模型与因子分析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基准规模计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计算基金在各基准指数上的配置规模[1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bmAsset_i = \sum_{j=1}^{N} fundAsset_j \times weight_{i,j}$$ 其中,$bmAsset_i$为基准指数i的配置规模,$fundAsset_j$为基金j的规模,$weight_{i,j}$为指数i在基金j中的基准权重占比[10] 2. **行业基准规模计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计算各行业在基准指数中的配置规模[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bmInduAsset_k = \sum_{s=1}^{S} bmStkAsset_s$$ 其中,$bmInduAsset_k$为行业k的基准规模,$bmStkAsset_s$为股票s的基准规模[15] 3. **个股基准规模计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计算个股在基准指数中的配置规模[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bmStkAsset_s = \sum_{i=1}^{I} bmAsset_i \times stkWeight_{s,i}$$ 其中,$bmAsset_i$为指数i的基准规模,$stkWeight_{s,i}$为股票s在指数i中的权重[17] 4. **行业持仓市值计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估算基金在各行业的持仓市值[1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fundInduAsset_{k,T} = \sum_{s=1}^{S} \sum_{j=1}^{J} \frac{stkMv_{j,s,T-1}}{totalStkMv_{j,T-1}} \times totalStkMv_{j,T}$$ 其中,$fundInduAsset_{k,T}$为行业k在T时点的持仓市值,$stkMv_{j,s,T-1}$为基金j在T-1时点持有股票s的市值,$totalStkMv_{j,T-1}$为基金j在T-1时点的股票总市值,$totalStkMv_{j,T}$为基金j在T时点的股票总市值[18]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行业偏离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基金持仓与基准在行业配置上的差异[1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各行业持仓市值占比与基准行业占比的差值[19] - 因子评价:有效识别基金行业配置偏离情况[19] 2. **行业潜在冲击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标准化处理行业偏离度,考虑行业容量影响[2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行业低配额/行业自由流通市值[23] - 因子评价:使不同行业间的偏离度具有可比性[23]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基准规模计算模型** - 沪深300基准规模:10,885.12亿元[12] - 中证800基准规模:4,087.00亿元[12] - 中证500基准规模:957.08亿元[12] 2. **行业偏离度因子** - 电子行业超配额:1,621亿元[22] - 机械行业超配额:983亿元[22] - 化工行业超配额:685亿元[22] - 非银行业低配额:1,433亿元[22] - 银行业低配额:1,308亿元[22] 3. **行业潜在冲击因子** - 非银行业潜在流入冲击:-8%至-6%[24] - 银行业潜在流入冲击:-6%至-4%[24] - 轻工制造潜在流出冲击:4%至6%[24] - 纺织服装潜在流出冲击:2%至4%[24] 4. **以沪深300为基准的行业偏离** - 电子行业超配额:1,647亿元[27] - 机械行业超配额:1,070亿元[27] - 银行业低配额:2,381亿元[27] - 非银行业低配额:2,149亿元[27] 5. **以中证A500为基准的行业偏离** - 电子行业超配额:1,291亿元[33] - 机械行业超配额:911亿元[33] - 银行业低配额:1,286亿元[33] - 非银行业低配额:1,033亿元[33]
公募基金未来需要重视的三条路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点评
申万宏源金工· 2025-05-14 08:22
1. 《行动方案》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四大影响 - 未来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将与业绩挂钩,同一梯队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可能出现较大差异,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不低于60%的挂钩业绩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2] - 业绩比较基准将成为基金公司评价、高管考核及基金经理薪酬的核心指标,三年业绩低于基准10%的基金经理将面临薪酬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提高薪酬 [3] - 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将更规范,后续将出台监管指引,基准集中化可能降低指数波动率,SmartBeta指数的关注度将大幅提升,尤其是与基金经理风格匹配的策略 [3][4] - 投资者盈亏情况将成为重要考核指标,需通过降低产品波动率或提高夏普比率改善,含权中低波动产品(如固收+)和资产配置型产品(如FOF)将迎来发展机遇 [6] 2. 公募基金未来需要重视的三条路径 - 主动权益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8%较为合理,历史数据显示低于8%时可显著减少大幅跑输基准的现象,该阈值与指增基金实践一致 [7][8][10] - 波动率较低的产品投资者收益损耗更小,22~24年数据显示高波动组产品净值回报率相近但收益损耗明显更大,夏普比率高的产品价值创造能力更强 [12][14] - 销售模式需从热点追随转向投顾式,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避免短期波动带来的收益损耗和信任危机 [15][16] 3. 数据与历史表现分析 - 2019~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普遍跑赢基准,大幅跑输占比不足20%,而2022~2024年68.76%的基金跑输基准10%,反映历史数据偶然性 [7] - 跟踪误差与超额收益非线性相关,8%以上时跑输基准10%的占比达70%,而低于8%时该比例显著下降 [8][10] - 22~24年波动率最高组产品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较净值回报率低约15个百分点,而低波动组差异仅5个百分点 [12]
公募基金改革跟踪系列报告二:如何定义比较基准?海外经验与考核探讨
华创证券· 2025-05-14 01: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未来业绩比较基准将成基金行业重要标尺,如何选择合适基准及获超额收益是公募基金探索重点,报告梳理美国共同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规定,为行业制度设计和应用规范提供思考[1] - 我国过去对基金业绩比较基准重视不足,本次改革思路与海外成熟市场接近,旨在发挥其“锚”和“尺”的作用,需关注监管指引落地情况及政策引导效果[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监管要求及规定 共同基金信息披露主要规定 - 1993 年 SEC 要求共同基金在招募说明书和年度股东报告披露业绩影响因素、策略技术讨论及与宽基指数业绩对比线图,还鼓励与更窄范围指数比较[10] - 1998 年修订的 Form N - 1A 要求在“风险/回报摘要”展示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招募说明书柱状图所附表格对比基金与宽基指数平均年回报[11] - 2001 年 SEC 允许共同基金使用多个业绩比较基准并要求披露选择合理性[11] - 2022 年 SEC 修订 Form N - 1A,明确“宽基指数”定义,允许含窄基指数,展示业绩时需展示宽基指数平均年度总回报及基金不含销售费用平均总回报[12] - 现行 Form N - 1A 要求共同基金在招募说明书比较自身业绩与宽基指数表现,鼓励与窄基指数比较,额外指数比较需披露相关信息[13] 投顾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规定 - 2020 年 12 月美国证监会修订《1940 年投资顾问法》,投资顾问仅展示收益无视指数基准表现有虚假陈述嫌疑,推荐用相关指数或基准披露投资业绩[2][14] 行业自律规则 - GIPS 是广泛使用和接受的投资业绩标准,提出业绩基准应具备预先指定等特征,能发挥多种作用[15] - GIPS 规定业绩比较基准设定原则,如反映投资策略目标、可量化等[16] - GIPS 规定业绩比较基准披露内容及方法,资产所有人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变更基准等情况需说明原因[17] 投资者视角:业绩比较基准重要性如何 - 美国投资者普遍重视基金与市场指数对比,2020 年 89%有共同基金家庭会比较,2024 年该比例达 93%[19] - 研究发现美国共同基金二级基准在提供比较方面不比一级基准优,多数行业拟合效果差[24] - 许多基金不选展示第二个业绩比较基准,同一投资部门基金基准业绩差异大,基准选择多样,标普 500 全收益指数常用但仅约一半基金展示高相关性基准[25] - 业绩比较基准显著影响投资者评价和决策,成熟度高投资者反应更敏感,投资者更关注相对表现而非基准类型[25][26] 美国主动权益型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了吗 - 筛选 4160 只美国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分析,其主要业绩比较基准集中度不高,权益类基金选标普 500 指数(价格指数)最多,占比 17.9%[27][29] - 截至 2025/5/11,近 1/3/5 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比例为 32%/37%/39%,随考察时间延长比例上升,但 5 年期仍超 50%基金未跑赢基准指数[30] 什么因素影响了基金经理薪酬及基金管理费率 基金经理薪酬:要求充分披露,衡量标准多样 - 美国规定基金在《补充信息声明》披露基金经理薪酬结构及各类型薪酬依据标准[34] - 样本选取经多步骤处理后得 4597 只共同基金研究样本[35] - 大部分投资组合经理薪酬与业绩明确挂钩,79.04%的基金经理薪酬与投资业绩挂钩,评估期平均 3 年,约 50.89%样本中奖金与基金公司盈利能力相关,仅 19.61%考虑资产管理规模,近 30%样本基金有递延薪酬[38] - 奖金构成多元,基于不同因素激励不排斥,奖金与工资比例差异大,经理与投顾薪酬合同差异显著,SEC 对薪酬合同监管宽松,薪酬合同设计符合均衡理论但有需改进处[41] 管理费率:基于业绩比较基准对称浮动 - 共同基金采用“支点费”模式,管理费率围绕支点费率上下对称浮动,业绩比较基准是制定费率浮动机制重要因素[40] - 以富达基金为例,某基金年管理费率 0.65%,依过去 36 个月相对于基准指数表现调整,最大上下浮动 0.20%[40]
公募基金告别“旱涝保收” 业绩比较基准成硬标尺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18:53
行业政策与改革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将其作为衡量产品表现、定义基金定位的重要标尺 [1] - 方案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基准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3] - 对3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将降低绩效薪酬,显著超基准的可适度提高薪酬 [3] - 行业新增"基准为锚"作为第五大基础制度支柱,与原有四大支柱共同稳固行业发展 [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近1年2532只基金(占59 7%)未跑赢基准,947只跑输超10个百分点 近3年2966只未跑赢基准,1980只(46 7%)跑输超10个百分点 [2] - 考核体系过度依赖全市场排名导致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和行业"抱团现象" [2] - 过往业绩比较基准设定随意,缺乏行业标准,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遍忽视跟踪误差 [6] - 今年以来50只基金修改业绩比较基准,是去年同期的2 6倍 [5] 行业影响与变化 - 基金经理考核压力加大,需调整投资方法论并强化风险控制 [8] - 预计基金经理将降低行业集中度,提升研究和个股挖掘能力 [8] - 主动管理空间可能被压缩,投资同质化风险上升 [8] - ETF等被动型基金和风格稳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或成主流 [8] - 基金公司加速学习政策导向,优化考核方案 [5][7] 产品生态优化 - 业绩比较基准需完善制定与调整机制,需多部门共同确认 [6] - 未来或更多采用"Smart Beta"指数作为业绩标尺 [6] - 产品发行将更贴近业绩比较基准,减少风格漂移 [7] - 基金投资范围与策略透明度提升,有利于"货要对板" [6]
业绩基准的考核会影响调仓吗?
财通证券· 2025-05-12 14:41
政策背景 -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鼓励基金确定合理业绩比较基准、规范投资行为[7][11] - 2016 - 2018年、2022 - 2024年跑赢基准的主动基金占比持续偏低[7][11] 基金规模与配置 - 截至1Q25,以沪深300/中证800/中证500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主动基金规模合计约2.5万亿元,分别占3.5万亿元主动基金的48%/19%/4%[7][17] - 一季度以沪深300为基准的主动基金低配非银、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等板块[7][22] - 以中证800为基准的基金低配建筑设计及服务、汽车零部件等[7][28] - 以中证500为基准的基金低配保险、种植、装饰材料等[7][34] 市场影响 - 假设基金按基准指数配平持仓,银行、非银、煤炭资金流入/近1月成交额分别达40%、34%、20%[8][39] - 科技制造板块持仓集中在中证1000与双创,北证50和微盘股持仓少,调整影响小[8][48] 个股层面 - 跟踪沪深300的基金显著低配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超配山西汾酒、立讯精密等[8][45] 基金调整 - 前2年及2025年初至今跑输的891支主动基金更可能优化风格偏离问题[9][56]
公募基金迈向发展新阶段
中国基金报· 2025-05-11 12:55
作为衡量基金业绩的标尺,业绩比较基准有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近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 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明确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并对基金公司 选用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旨在解决当前市场中存在的"风格漂移""赌赛道"等问题。业绩基准将成为更清晰的 标尺,帮助投资者精准识别基金的真实水平,推动公募基金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重塑行业生态 《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刚性约束,从设定、披露到纠偏全链条升级监管。 在新规约束下,基金产品业绩基准设定的逻辑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将面临深刻调整。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新规要求基金所选基准必须与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高度匹配,这一举措有 助于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一致性,确保基准能准确反映产品的投资方向和风险特征。 新规规定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与三年以上的业绩表现挂钩,跑输基准将面临降薪压力,取得超额收益则 可能获得奖励,这将促使基金经理减少短期博弈行为,致力于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以往部分基金"赌赛道"的做法也将受到制约。盈米基金研究院权 ...
基民们,注意了!
经济网· 2025-05-09 03:58
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基金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1] - 监管层要求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3] - 证监会公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行业现状 -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源于固定费率管理费模式,导致公司更倾向于扩大基金规模而非提升业绩 [1] - 基金规模过大往往导致赚钱能力下降,基金经理能力有上限,管理规模扩大后获取超额利润难度增加 [3] - 巴菲特观点显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千亿基金年化收益难超15%,而百万资金翻倍案例更常见 [3] 改革措施 - 引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标准,要求基金定期公布是否跑赢基准指数 [5] - 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管理费与基金盈利情况、基民持有期和基金规模挂钩 [6] - 管理费与盈利挂钩可鼓励基金跑赢基准,与持有期挂钩可鼓励长期投资 [6] - 要求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 预期影响 - 新政策将促使基金公司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注重投资回报 [6] - 浮动费率机制将基金管理费与基民利益绑定,激励基金提升业绩 [6] - 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基金的习惯 [6]
突出增强投资行为稳定性公募“会诊”风格漂移顽疾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21:42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明确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 要求主动权益类基金展示基准对比信息 [1][2] - 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构建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评价体系 [1][5][6] - 规范主题基金投资风格 出台监督自律规则 加强投资交易监测 严控产品设计源头杜绝蹭热点 [3][4] 业绩比较基准改革 - 制定监管指引明确基准选用标准 禁止设定易超越基准 科学合理性成为改革第一步 [2][3] - 基准应用范围扩大至公司考核 监管评价 第三方评奖等场景 存量产品规范将逐步推进 [2][3] - 今年以来超60只基金变更业绩基准 同比增逾2倍 部分公司已提前调整名称和投资范围 [4][5] 主题基金监管强化 - 重点整治名称与持仓偏离现象 新能源基金重仓IT 科技基金重仓银行等案例将被严查 [4] - 建立动态持仓核查机制 风控部门定期匹配风格库 考核薪酬与基准达标情况挂钩 [4] - 部分公司考虑转型全市场基金 但医药等超额收益显著行业仍需要主题型产品存在 [5] 长周期考核机制影响 - 招商证券指出新规与2024年分类评价制度方向一致 但新增投资稳定性等细化指标 [6] - 博时基金认为将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市场稳定性 [6] - 融通基金表示有助于建立团队化运作体系 从单兵作战转向平台赋能 形成复合收益能力 [6][7]
从“规模为王”到“业绩说话”,公募基金行业将迎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5-08 13:31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发展27年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规模超32万亿元 产品数量达1.26万只 [1] - 行业存在"旱涝保收"问题 产品收益与投资者回报脱节现象突出 [1] 费率改革核心措施 - 推行主动权益类基金浮动费率模式 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机制由固定管理费 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 与持有时长和收益率挂钩 [5] - 采取新老划断方式 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产品不低于主动权益类新发数量的60% [4][5] 基金经理薪酬改革 - 考核体系调整 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需降薪 [6] - 当前23.25%产品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 主动权益类比例达47.83%涉及1136位基金经理 [6][7] - 部分知名百亿基金经理产品近三年跑输基准超20个百分点 如张坤 葛兰等 [7] 业绩基准强化 - 明确每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杜绝风格漂移 已有超60只产品调整基准 [9][10] - 部分产品改用行业指数替代沪深300 使基准更匹配投资策略 [10] - 基准约束延伸至风险控制 持仓偏离时需重新审视策略 [1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浮动费率机制重新定义管理人与投资者关系 是产品供给侧深度优化 [4] - 改革将促进"良币驱逐劣币" 优秀产品更具竞争力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8][11] - 中长期有利于稳定市场风格 增强投资者信心 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