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免费报名参会!8月苏州,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大会!
synbio新材料· 2025-04-21 09:10
行业动态与会议信息 - 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及生物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受到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关注与支持,多地政府将其写入工作报告 [2] - 第三届SynBio Suzhou中国合成生物学大会将于2025年8月1-2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同期举行第七届CMC-China博览会 [2][5] - 往届会议包括2023苏州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2024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大会等,均聚焦产学研资联动 [36][37] 会议规模与内容 - 第七届CMC-China博览会预计规模达20,000人、450家参展企业、25个前沿论坛、600位特邀嘉宾,设置四大展馆(原料药+合成生物学馆、CXO&MAH&DDS馆等) [21] - 合成生物馆(B馆)招募涉及合成生物学产品/服务、底层技术、仪器设备、产业园及投融资机构的企业参展 [22][23] - 会议话题覆盖农业食品能源、医美医药大健康、合成生物技术商业化及项目路演等领域 [2] 参会与参展信息 - 提供限时免费观众票,需预登记报名并由秘书处审核 [19] - 展位开放预订,商务合作咨询联系人包括王女士(展位)、周女士(政府合作)、陈女士(参会报名) [24][26] - 往期会议嘉宾阵容涵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按首字母排序展示 [3] 行业活动与成果 - 2024年Synbio China深圳站吸引3000名产业人士参与,聚焦生物制造新蓝图 [37] - 第四届国际生物设计研究大会(武汉)及功能性食品与营养科学大会(杭州)等系列活动推动行业交流 [36][37] - 2025年会议计划从深圳转向杭州,延续产业联动模式 [38]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举办情况的公告
研发战略与布局 - 研发立项机制已完成系统性调整与优化 聚焦创新药 仿制药 原料药三大核心板块及医美领域 [1] - 研发战略以人用药为核心 医美大健康和动物保健为两翼 打造结构合理 层次分明的研发管线体系 [2] - 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 通过自主创新与外部合作双轨模式加快产业化项目落地 [2] - 上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重点搭建小核酸 合成生物 AI辅助研发等前沿技术平台 预计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3] - 近两年通过建设上海研发中心 引进海归科学家 与英矽智能等全球顶尖AI制药公司战略合作强化创新药布局 [3] 业务发展现状 - 2024年为折旧高峰期 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 单位产品折旧负担将减轻 [4] - 特治星产品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商业库存周期约3天 二期扩产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商业化生产 [5] - CSO产品中纽再乐在社区获得性感染领域地位显著提升 杰润通过调整进口方式提升供货顺畅度 [5] - 动物保健业务专注宠物药 猪健康 反刍 疫苗四大领域 2025年宠物药销售占比预计超50% 已成为国内宠物药第一品牌 [6] - 动保业务2025年一季度增长显著 电商渠道不限增速 目标成为增长最快板块之一 [6] 国际业务与产能优势 - 国际业务定位"全球市场一体化" 重点布局巴西 中东+北非 独联体+东欧三大区域 同步筹备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7] - 通过海外设厂 搭建国际化架构 跨境电商及企业合作等多元模式推进出海战略 [7] - 拥有3000亩工业产能优势 覆盖人药 兽药 国内业务 国际业务及创新业务等多领域布局 [9] 战略方向与差异化路径 - 不走单纯创新药对标路线 差异化重心放在合成生物学(医美 大健康)和高端制造(复杂制剂 国家级工业制造平台) [8] - 合成生物学业务依托现有发酵技术产能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产品落地 [8] - 公司处于转型关键期 通过合成生物学 高端制造 动保 医美等多元业务综合布局 [4]
投资2亿元!江西唯铂莱年产8695.7吨生物合成高价值天然产物项目
项目概况 - 江西唯铂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进行生物合成高价值天然产物产业化基地技改项目 环保投资占比6% [3] - 项目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 属于改扩建性质 将新增15种产品及相关生产设备 [3] - 项目建成后主产品年产能达8695.7吨 副产品2174.71吨 [5] 产品方案 - 主要产品包括原儿茶酸(200吨)、咖啡酸(150吨)、羟基酪醇(30吨)、烟酰胺(3000吨)等生物医药和食品添加剂 [5] - 新增产品包括D-甘露糖(450.3吨)、D-塔格糖(450.3吨)、肌醇(450.3吨)、阿洛酮糖(450.3吨)等 [5] - 生物医药类产品占比显著 包括红没药醇、白黎芦醇、神经酰胺等 [5] 产能变化 - 部分现有产品产能调整 如羟基酪醇从60吨降至30吨 原儿茶酸从498吨降至200吨 [6] - 新增产品带来显著产能增长 D-甘露糖等四种糖类产品各新增450.3吨产能 [6] - β-烟酰胺单核苷酸新增75吨 依克多因新增60吨产能 [6] 公司背景 - 江西唯铂莱是杭州唯铂莱生物科技的子公司 成立于2019年 专注合成生物学领域 [7] - 公司业务覆盖医药、食品饮料、纺织日化等六大领域 定位绿色生物智造领导者 [7] - 母公司杭州唯铂莱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完整产业链布局 [7]
百开盛生物瑞鲍迪苷M(RebM)通过美国GRAS认证
【SynBioCon】 获 悉, 近日,百开盛生物宣布 瑞鲍迪苷M (Rebaudioside M,RebM)产品正 式通过美国GRAS(一般公认安全)认证, 将为全球食品工业减糖提供"中国方案"。 瑞鲍迪苷M(RebM)是一种天然高倍甜味剂,甜度通常是蔗糖的 200-300 倍。作为一种甜叶菊中的稀有单体,相 比其他甜菊糖苷(如瑞鲍迪苷A),其苦味和后苦味更弱,口感更接近蔗糖,在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和动物营 养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市场应用潜力。 百开盛生物基于独有的酶与生物催化技术平台,实现瑞鲍迪苷生产关键酶的发掘及 定向进化 ,生产 效率相对传统植物合成提高近千倍。 结合自有过程工程技术平台,使所生产的瑞鲍迪苷M产品纯度 (RM≥95%)媲美植物提取,满足高端应用场景需求。 "GRAS"是"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一般公认安全)"的缩写, 是美国食品成分的一种重要分类。随着食品技术 尤其是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食品贸易全球化的发展,GRAS认证因其高度的权威性和国际认可度,已成为 众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关键通行证。 参 考 信息 : 本文素材来自百开盛生物 ,本平 ...
一文读懂华熙生物2024财报:穿越周期迷雾,科技底色下的长期主义答卷 | 深度
商业洞察· 2025-04-13 09:24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2024年财报显示短期业绩承压,但战略转型和科技投入展现出长期发展潜力 [2] - 公司正从"玻尿酸龙头"向"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商"转型,在糖生物学与再生医学领域布局前沿技术 [2][11] - 短期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周期调整和自身战略转型双重影响 [4][5]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年达4.46亿元(+4.46%),占营收8.68%,构建八大技术平台 [7][8] 短期波动 - 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70.59%) [4] - 行业进入调整期: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增速放缓,新兴品牌分流市场份额 [4] - 主动战略调整:优化品牌推广路径、重塑渠道体系、推进组织变革 [5] - 额外成本支出:供应链改造、智能化升级、多地产能布局及资产减值计提 [5] 科技投入 - 研发投入4.4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46%,占营收比重8.68% [7] - 构建八大研发平台:合成生物学、功能糖、细胞生物学等全链条研发生态 [7] - 核心技术突破:微生物酶切法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量产 [7] - 人才战略: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与高校/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8] 产业转型 - 业务矩阵:原料、医疗终端、护肤品、营养科学四大板块协同发展 [12] - 技术延伸:以透明质酸为核心向医疗、食品等多领域拓展应用 [12] - 定位升级:从产品供应商转向"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商" [12] - 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整合技术/产品/服务优势形成竞争壁垒 [12] 前沿布局 - 重点发展糖生物学:基于功能糖技术积累探索疾病治疗/健康维护应用 [14] - 开拓再生医学: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细胞治疗等组织修复解决方案 [14] - 打造"中国方案":通过原创性研究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15] - 全球影响力:提升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话语权 [15]
深圳支持AI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应用;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 |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8 00:01
深圳支持AI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应用 - 深圳市发布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重点布局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 [1] - 政策提出建设AI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推动AI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 [1] - 此举可能重塑医药研发效率标准,凸显"AI+生命科学"产业升级方向,吸引资本关注合成生物学及AI制药赛道 [1]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 - 均普智能旗下公司与智元机器人共同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第一期生产线占地约2000平方米 [2] - 合资公司预计年产能可达1000台,双方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本体方面优势互补 [2] - 产业协同模式可能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进程,撬动工业、服务场景落地 [2] Kimi下调模型推理服务和上下文缓存价格 - Kimi开放平台基于技术积累和性能优化,下调模型推理服务和上下文缓存价格 [3] - 价格调整反映大模型推理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可能加速AI应用渗透 [3] - 降价策略或刺激开发者生态扩张,需平衡商业可持续性与普惠价值 [3]
“AI+医美”进行时!投资逻辑重构?
券商中国· 2025-04-07 07:36
核心观点 - AI正在重塑医美行业,加速突破材料研发瓶颈,效果模拟技术将替代传统医美咨询,"千人千面"的精准定制将取代标准化服务 [2] - 机构投资者将"AI赋能"列为医美企业核心估值指标,率先打通AI在"实验室—临床—用户反馈"全链条应用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溢价 [2] - 医美行业正在进行一场从"经验科学"到"计算科学"的产业革命,AI正在深度颠覆医美的材料研发、临床诊疗、消费者服务等各个环节 [6] 基金持仓变化 - 锦波生物获得35只基金重仓,一年前仅为个位数,近一年股价大涨74.8% [3] - 巨子生物获得30只基金重仓,近一年股价涨幅达到66.19% [3][4] - 美图公司获得多只稳健型基金重仓,近一年股价上涨73.44% [5] AI在医美行业的应用 - 临床诊疗:AI术前模拟能够更加直观展示效果,降低对于医生经验的依赖,缩短医患信任建立周期 [7] - 消费者服务:AI皮肤诊断+个性化方案设计,重构"服务即产品"逻辑,从卖单品转向卖解决方案 [7] - 材料研发:AI加速成分筛选(如抗衰肽合成效率提升10倍以上),但当前落地成熟度低于前两者 [7] 企业案例 - 欧莱雅投资国内高端医疗美容连锁机构"颜术医美",并与IBM合作开发定制的AI基础模型 [6] - 贝泰妮打造专门定位于人工智能诊疗的品牌"贝芙汀Beforteen",将AI应用在原料提取、配方试错、智能生产等多个环节 [7] - 锦波生物将AI技术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深度融合,旗下薇旖美注射级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销量达百万支 [3] - 巨子生物预计在2025年推出可复美胶原棒2.0,通过AI辅助设计和高通量技术验证精选出重组次型胶原蛋白的黄金结构域 [4] 行业估值逻辑变革 - 医美上市公司的竞争壁垒和估值逻辑迎来重大变革,从"单品爆款驱动"转向"平台化能力定价" [13][16] - 未来拥有数据和算法实现用户价值提升的公司可能会更多参考消费企业的PS估值,参考SaaS化估值模型 [16] - 估值上会考虑技术复用性和商业化双端验证(B端原料替代效率+C端品类定义能力) [15] 投资方向 - 短期维度算法数据服务商会先受益,如AI图像数据库、消费者偏好分析平台等 [19] - 中长期维度,能够用好算法、数据的垂直应用企业,如果能够结合场景进行产品服务力的提升、有效转化提升消费意愿,则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19]
创新药,熬过4年“深水区”?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6 13:01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国路128号 ,作者林潇lx 建国路128号 . 宏观切入,微观引出,从系统到局部,从深度到通俗。 作者 | 林潇 来源 | 建国路128号 导语 :一名私募研究员曾吐槽创新药"涨如蜗牛爬树,跌如蛤蟆坠井"。 创新药,一个圈内圈外都是又爱又恨的概念。 爱是因为,每年年终各医药媒体拉出来的全球药品销量TOP 100,排在前几的动不动就是200、300 亿美刀的单品,总是跟你熟悉的那家公司的产品很像。稍微差一点的,也有个大几十亿美刀。中国 不缺技术,不缺市场,再怎么也能复制一部分到国内吧。 恨是因为,怎么国内的公司一做这个,就要考虑许许多多的"国情",要么是竞争激烈,什么"PD-1 洗澡"、"Claudin18.2拌饭",一个单品拉出来有100家竞争的。 要么就是医保局的灵魂砍价,甚至跟创新没关系的集采隔三岔五也来插两刀。再要不就是临床数据 失败、高管减持、对岸加息、反腐运动...... 作为一个高波动率的二级子行业,恨不得内外部环境打个喷嚏,股价动不动就20%、30%的跌给你 看,尤其是扎堆比较多的港股biotech。 一个从私募的医药研究员朋友曾经是这么吐槽创新药板块的:涨如蜗牛爬树,跌如蛤蟆 ...
保持定力、砥砺前行,贵州茅台2024年营收增超15%
搜狐财经· 2025-04-03 11:5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贵州茅台在行业调整期展现龙头增长韧性,实现营收和利润双位数增长,2025年公司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有望实现增长目标,同时通过市值管理传递信心 [1][21] 2024年业绩表现 - 全年营业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71%;利润总额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1] - 茅台酒营业收入约1459.28亿元,同比增长约15.28%;茅台酱香系列酒营业收入约246.84亿元,同比增长约19.65%,茅台1935销售额超120亿元 [1] - 直销渠道和批发渠道分别贡献营收748.43亿元和957.69亿元 [8]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6.24元,合计拟分红347亿元 [1] - 预收账款95.92亿元,保持高位稳定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925亿元,同比增长38.9%;货币资金592.96亿元,资产总计超2989.45亿元 [2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白酒行业历经消费下行、群体转型等因素致需求疲软,行业从“熵增”转向“熵减”,传统多级经销渠道需变革 [1][4] - 公司处于宏观经济、行业和自身发展“三期叠加”背景下,但茅台酒基本属性和需求面未变 [4] 2025年发展举措 - 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普茅大单品地位,打造以茅台1935为核心的茅台酱香酒三个百亿事业部,茅台酱香酒公司增速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增速 [5][6][7] - 开拓新兴产业客群,借“新商务”转型拓展消费场景 [8] - 构建“4 + 6”渠道体系,强化自营和社会经销渠道协同 [8] 市场表现与预期 - 春节以来茅台酒动销良好、超预期,价格稳定,3月上旬飞天茅台散瓶、原箱批价回升 [9][10] - 一季度茅台酒和茅台酱香系列酒动销增长,京津冀三地销售量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完成销售指标 [11][12] - 东兴证券预期2025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45%,归母净利润增长15.3%,若兑现将成2000亿级白酒企业 [15][16] 核心竞争力 - 地理环境优越,酿造工艺独特,品牌文化深厚,品牌价值高,位列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24位 [17][18] - 强品牌力使高端酒在周期波动中营收增速波动小、稳定性高 [19] - 持续研发投入,积极拥抱合成生物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0] 市值管理 - 灵活运用大股东增持、分红、回购注销等手段维护投资者利益 [23] - 2020 - 2023年分红金额逐年上涨,2024 - 2026年现金红利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75%,原则上每年两次分红 [24][25] - 2024年9月抛出上市以来首次股份回购计划,资金总额30 - 60亿元 [25] - 2025年3月《公司市值管理办法》与《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议案全票通过 [25]
从「保持好喝」到「探索好用」,茅台如何发展白酒产业新质生产力?
36氪· 2025-03-26 10:41
作为白酒行业领头羊的茅台, 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未来范式。 一杯历史悠久的白酒,如何在新时代持续向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成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早已成为时代的命题。 尤其是对于承载酿造智慧历史的白酒产业而言,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与兼顾,是渴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白酒企业思考的核心。 过去,传统白酒生产依赖工匠经验与窖池的「时间艺术」,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拓展生产力的边界。 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让一瓶茅台酒从「保持好喝」到「探索好用」,作为白酒行业领头羊的茅台,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未来范式。 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 积极拥抱合成生物学的茅台,如何发展白酒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茅台为什么保持好喝:用合成生物学丰富酿酒科学认知 要理解茅台的「酱香密码」,还得从白酒酿造的源头——微生物说起。 作为一系列生物统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面包、酸奶这些日常发酵食品,到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抗生素药物,再到农业生产用于改善土壤 环境的生物肥料,可以说微生物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隐形盟友」。 而在茅台酒厂的窖池里,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繁多。这是茅台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其所在的赤水河南岸土壤里蛰伏着百年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