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芯海科技(688595.SH)】下游需求回暖,出货量逐步提升——跟踪报告之四(刘凯/黄筱茜)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4 13:28
公司概况 -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及AI的研发与设计 [3] - 公司自2019年起从传统的中低端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手机、BMS、工业控制等高端领域转型 [3] - 2022年底开始,公司相关产品开始陆续推出,并在手机、PC、无人机等领域的头部客户取得突破 [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62.22% [4] - 2025Q1实现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4.66% [4] - 模拟信号链产品2024年实现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137.11% [5] - MCU芯片2024年实现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67.63% [6] 产品发展 模拟信号链产品 - BMS全年销售量增长迅速,较上年销售额增长达319.56% [5] - 单节BMS保持稳定出货,多节BMS在大客户中实现了大规模上量 [5] - 马达驱动芯片实现量产突破 [5] - 适用于无人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领域的2-5节BMS产品已经在各领域头部客户端实现批量出货 [5] - 首款车规级BMS AFE芯片即将发布 [5] - 截至24年末,公司BMS系列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0,000万颗 [5] - 车规级高精度ADC已在头部客户端实现量产 [5] MCU芯片产品 - 实现了以EC为核心,覆盖PD、HapticPad、USB 3.0 HUB、BMS的横向产品布局 [6] - EC、HUB产品在头部客户的出货量实现了高增长 [6] - PD电源产品出货量较上年增长达90%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EC累计出货量近1,000万颗 [6] - 荣耀首款AI PC MagicBook Pro 16搭载了高性能EC芯片 [6] - USB 3.0 HUB产品已在客户端实现量产 [6] - 应用于台式计算机的第一代Super IO产品已经导入客户端 [6] 市场拓展 - 下游客户需求回暖,传统业务产品出货量稳步回升 [4] - 新产品逐步上市,尤其是多节BMS产品、应用于计算机周边的PD、EC、Hub等系列产品被业内头部客户大量采用 [4]
豪威集团累赚137亿股价涨23倍 “芯片首富”捐建大学获批今秋招生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47
东方理工大学设立 - 教育部批复设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首批设置数理基础科学 智能制造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计划今年在浙江省内招收首批本科学生 [1][3] - 学校按照"高起点 小而精 研究型 国际化"办学定位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已引进院士16人 国家级人才52人 招收243名博士生 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 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3 7亿元 [3] - 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办 虞仁荣捐资可能超过300亿元 包括1亿股豪威集团股份(约250亿元)和追加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4][5] 豪威集团业务与研发 - 是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 主营业务为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 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 [6] - 通过收购成为全球前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仅次于索尼和三星 [6]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141 09亿元 截至2024年底拥有授权专利4865项 其中发明专利4659项 [6][7] 豪威集团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3 23亿元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8 66亿元 同比增长55 25% [1][7] - 2017年上市以来累计盈利136 59亿元 股价累计上涨约23倍 目前市值约1516亿元 [1][7][8] - 虞仁荣持股市值超过500亿元 其控制的另一家芯片公司新恒汇6月20日登陆创业板 市值达100 90亿元 [9]
兆易创新闯关港交所上市:业绩复苏明显,大手笔股权激励胡洪等人
搜狐财经· 2025-06-22 09:35
公司上市与基本信息 - 兆易创新于2025年6月19日递交港交所上市招股书,计划成为"A+H"上市公司,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2016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IPO发行价23.26元/股,募资5.82亿元,截至2025年6月19日股价123.21元/股,市值818亿元 [3] - 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注册资本6.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何卫,董事长为朱一明 [3]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多元芯片设计企业,产品包括Flash、利基型DRAM、MCU、模拟芯片及传感器芯片,采用无晶圆业务模式 [5] - 以2024年销售额计,公司是全球唯一在NOR Flash、SLCNAND Flash、利基型DRAM和MCU领域均排名全球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5] - 2024年专用型存储芯片收入51.94亿元,占总收入70.6%,MCU收入16.91亿元,占比23% [12][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1.30亿元、57.61亿元、73.56亿元,2023年同比下降29.14%,2024年同比增长27.69% [5][8][10]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0.53亿元、1.61亿元、11.01亿元,2023年同比下滑92.15%,2024年同比上升584.21% [5][7][10]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增长3660.7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71.24% [10] 产品销量与价格趋势 - 专用型存储芯片销量从2022年22.60亿颗增至2024年35.53亿颗,但平均售价从2.14元持续降至1.46元 [11][12] - 2023年产品出货量31.22亿颗同比增12.98%,但所有产品线单价下滑导致毛利率从47.66%降至34.42% [9] - MCU产品2022-2024年平均售价分别为8.22元、4.75元、4.13元,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12]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朱一明2022年薪酬710万元,2023年降至295.4万元,2024年回升至479.9万元 [13][14][16] - 执行董事胡洪2024年薪酬达1741.5万元,其中股份支付1113.7万元,较2022年374万元大幅增长 [14][16][17] - 管理层薪酬与业绩挂钩,2023年业绩下滑时整体薪酬减少,2024年随业绩恢复而增长 [14][16]
兆易创新年入74亿赴港IPO:股价曾应声下跌,“私募大佬”葛卫东位列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20 10:03
公司概况 - 兆易创新是一家多元芯片设计公司,提供Flash、利基型DRAM、MCU、模拟芯片及传感器芯片等产品,采用无晶圆业务模式,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 [1] - 公司于2005年4月由朱一明创立,2016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3986 SH),最新市值800亿元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 3亿元、57 61亿元、73 56亿元,权益股东应占年度利润分别为20 53亿元、1 61亿元、11 03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5 5%、30 3%、35 7%,销售成本占比从54 5%升至64 3% [2]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11 5%增至2024年15 3%,行政开支占比从6 1%升至7 1% [2] - 2023年营业利润大幅下降至2 4%(2022年为28%),2024年恢复至15 6% [2] - 2024年税前利润15 3%,年度利润15 0%,其中权益股东应占15 0% [3] 股权结构 - 创始人朱一明持股6 89%,为第一大股东,无质押或限售股份 [6][8] - 私募大佬葛卫东持股2 8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 81% [6][8] - 前十大股东中包含多家公募基金产品,如诺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 19%)、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 73%)等 [8] 市场表现 - 最新股价数据:最高123 25元,最低119 60元,成交量61048手,成交额7 38亿元,动态市盈率85 3倍 [4] - 52周股价区间为64 13-147 56元,总股本6 64亿股,流通股占比100% [4] - 5月20日宣布赴港IPO计划后,次日股价盘中下跌6 54%,公司解释H股定价通常低于A股可能影响短期情绪 [9][10] 管理层 - 朱一明现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负责整体战略规划,拥有清华大学物理学士、工学硕士及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4][5] - 朱一明同时担任长鑫科技集团董事长,曾担任长鑫存储CEO等职务 [5]
兆易创新正式递表港交所,开启A+H双资本市场布局
巨潮资讯· 2025-06-20 02:50
公司动态 - 兆易创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 [2] - 公司采用无晶圆业务模式 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 [2] - 公司成立于2005年 深耕专用型存储芯片行业20年 MCU领域14年 [2] 市场地位 - 全球唯一在NOR Flash、SLC NAND Flash、利基型DRAM和MCU领域均排名全球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2] - NOR Flash全球第二 中国内地第一 [2] - SLC NAND Flash全球第六 中国内地第一 [3] - 利基型DRAM全球第七 中国内地第二 [3] - MCU全球第八 中国内地第一 [4] - 指纹传感器芯片中国内地第二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81.3亿元 2023年57.608亿元 2024年73.56亿元 [5] - 2022年调整后净利润22.561亿元 2023年2.583亿元 2024年12.599亿元 [5] - 调整后净利润率2022年27.7% 2023年4.5% 2024年17.1% [5] 研发投入 - 2022年研发支出9.356亿元 占收入11.5% [5] - 2023年研发支出9.9亿元 占收入17.2% [5] - 2024年研发支出11.224亿元 占收入15.3% [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059项专利 195个注册商标 62项著作权 3个域名 [5]
共享基经丨与AI一起读懂ETF(十九):科创芯片、科创半导体主题,有何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09:28
行业表现 - 6月18日科创芯片、科创半导体、创业板人工智能、通信、TMT等板块表现较好,相关主题ETF涨幅靠前 [1] 指数概况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成分股50只,平均流通市值235亿元,总自由流通市值11757.43亿元,最大成分股市值1638.41亿元,最小25.08亿元 [2]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成分股30只,平均流通市值149亿元,总自由流通市值4476.05亿元,最大成分股市值1638.41亿元,最小7.51亿元 [3] 行业侧重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侧重芯片设计环节,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权重超50%,半导体设备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各超15% [4]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侧重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半导体设备行业权重超50%,半导体材料行业权重超28% [6] 权重构成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合计58.42%,海光信息(10.39%)、中芯国际(10.17%)、寒武纪(9.74%)、澜起科技(8.31%)为主要成分 [8][9]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合计72.42%,沪硅产业(10.24%)、华海清科(10.18%)、中微公司(9.88%)、拓荆科技(8.52%)为主要成分 [10] 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近一年收益49.10%,近三年47.92%,近五年43.61% [12]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近一年收益13.98%,近三年40.05%,近五年76.52% [12]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近一年波动率略高,但近三年和近五年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年化波动率更高 [11] 估值水平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市净率处于历史70%分位以上,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市净率处于历史30%分位左右 [13] 相同点 - 两个指数样本空间均为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要求上市时间超6个月(特殊情况除外)且非退市风险警示证券 [17] - 两个指数均属于半导体行业主题指数,反映科创板半导体产业细分领域 [17]
盈方微分析师会议-20250612
洞见研报· 2025-06-12 15: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盈方微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展开,涵盖芯片设计业务规划、重组进展、合作关系、业绩扭亏、资产收购、业务突围等方面内容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盈方微,所属行业是半导体,接待时间为2025年6月12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总经理张韵、董事会秘书王芳、财务总监李明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类型为投资者网上提问等 [20] 主要内容资料 - 芯片设计业务规划:2024年集成电路设计销售业务在确保效能与成本平衡下,推进芯片工艺向国产替代制程迈进,优化芯片内存接口专用输入输出端口,开拓芯片上下游供应链业务实现高效协同 [24][30] - 重组问题回复:公司如有重大事项将以公告形式及时披露,所有重大事项以对外披露公告为准 [24][27] - 与华为合作情况:2025年公司在芯片领域和华为无合作关系 [25] - 业绩扭亏措施:持续专注主营业务,加大分销业务资源投入,拓展新的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客户服务意识,适时开展新项目立项,探索人才与薪酬激励机制 [25][26] - 资产收购问题回复:公司如有重大事项将以公告形式及时披露,所有重大事项以对外披露公告为准 [27] - 业务突围策略:2025年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深耕重点客户,导入新的产品线资源,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开发新客户群,推动数字化转型;芯片业务平衡效能与成本,推进芯片工艺国产化及先进制程研发,优化芯片内存接口端口,捕捉市场机遇整合资源 [27][28]
盈方微(000670) - 000670盈方微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1:05
业务规划与战略 - 芯片设计业务持续推进国产替代制程,优化低功耗和高速应用模块的芯片内存接口 [2] - 2025年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将深耕重点客户,导入新产品线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 [4][5] - 公司计划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5] 财务与业绩 - 公司连续多年净利润为负,将持续专注主营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3] - 公司表示将加大分销业务资源投入,拓展新产品线以优化产品结构 [3] - 针对业绩亏损问题,公司强调将强化客户服务,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 [3] 并购与重组 - 公司未明确回答是否继续进行搁置的重组,仅表示重大事项将及时公告 [2][4] - 对于资产收购计划,公司未透露具体标的,重申将以公告形式披露 [4] 市场与客户 - 2025年分销业务将深化客户合作深度和广度,提高客户粘性 [4][5] - 公司计划开发新兴市场,拓展增量客户群,发掘潜在客户需求 [5] 芯片业务 - 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关注市场动向,开拓上下游供应链业务 [2][5] - 公司未与华为在芯片领域建立合作关系 [3] - 芯片研发方向包括国产化工艺和先进制程研发 [5]
中颖电子拟易主基金连续三个季度减仓 市场竞争加剧净利三年连降研发缩水
长江商报· 2025-06-09 23:36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威朗国际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事宜 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1] - 目前各方尚未签署协议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威朗国际直接持有公司18.49%股份 实控人傅启明间接持有14.42%股份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国内家电MCU市场龙头企业 采用无晶圆厂轻资产经营模式 [1] - 主要产品包括工规MCU(占比近60%) 电池管理芯片(30%左右)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 车规MCU等 [2][3] - 工规MCU应用于智能家电 变频电机 智能物联 车规MCU涵盖电控 电机及电池管理 [2] 财务表现 - 2013-2021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双增 但2022年起业绩下滑 [3]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元(-12.86%) 1.86亿元(-42.32%) 1.34亿元(-28.01%) [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0.05%) 归母净利润1555.86万元(-50.08%) [3] - 资产负债率19.94% 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4.38亿元 有息负债约1亿元 [3] 研发与分红 - 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1.07亿元 平均分红率56.19% [4] - 研发投入从2022年3.23亿元降至2024年3亿元 但占营收比重仍达22.34% [4] 机构持仓 - 基金持续减仓 2024年一季度末持股396.36万股 较2024年6月底1275.45万股大幅减少 [4]
国科微(300672):拟收购中芯宁波,构建“芯片设计+晶圆加工”全产业链能力
华鑫证券· 2025-06-08 15: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科微发布并购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中芯宁波94.366%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4] - 2024年公司营收短期承压,但利润端结构性调整收效显著,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5] - 公司具备多类型芯片设计能力,收购中芯宁波后有望向“芯片设计 + 晶圆加工”全产业链转型 [6] - 中芯宁波掌握高端BAW滤波器制造技术,收购后公司可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布局 [7][8] - 基于审慎考虑,暂不考虑并购影响,预测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3.35、28.04、35.23亿元,EPS分别为0.58、1.00、1.32元,维持“买入”评级 [9]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基本数据 - 2025年6月6日,当前股价85.5元,总市值186亿元,总股本2.17亿股,流通股本2.1亿股,52周价格范围42.11 - 85.58元,日均成交额5.3365亿元 [1]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9.778918亿元,同比下降53.26%;归母净利润9715.47万元,同比增长1.13%;整体毛利率26.29%,同比提升13.85个百分点 [5] - 2024年研发投入6.753216亿元,同比增长10.26% [5] 芯片设计与产业链转型 - 公司有多类型芯片设计能力,积累多个工艺平台,在多领域推出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 [6] - 中芯宁波是国内领先的特种工艺半导体晶圆代工及定制化芯片代工企业,收购后公司有望向“芯片设计 + 晶圆加工”全产业链转型 [6] 滤波器制造与产业链延伸 - 中芯宁波在滤波器制造领域有“全频段覆盖 + 全工艺贯通”能力,掌握高端BAW滤波器制造技术,与国内头部移动通讯终端企业合作持续出货 [7] - 收购后公司可借助中芯宁波下游客户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至射频前端高价值核心部件领域 [8]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3.35、28.04、35.23亿元,EPS分别为0.58、1.00、1.32元 [9]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对2024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 [12] - 主要财务指标预测显示,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8.1%、20.1%、25.6%,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0.5%、70.9%、32.3%等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