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5月财政数据点评:中央财政发力:扩内需,保民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3 03:24
财政收支情况 - 2025年1 - 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降0.3%,5月当月同比增速0.1%,较4月回落[6] - 2025年1 - 5月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降1.6%,5月当月同比增速0.6%,较4月回落[8] - 2025年1 - 5月非税收入17467亿元,同比增6.2%,5月当月同比增速 - 2.2%,较4月转负[8] - 2025年1 - 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同比增4.2%,5月当月同比增速2.6%,较4月回落[9] - 2025年1 - 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483亿元,同比降6.9%,5月当月同比增速 - 8.1%,较4月下滑[17] - 2025年1 - 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125亿元,同比增16%,5月当月同比增速8.8%,较4月回落[17] 财政政策表现 - 5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中央层面支出增速升至11%,地方降至0.9%,体现中央财政发力扩内需、保民生[4][9] - 今年1月和4月已下达两批共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去年全年,后续还有1380亿元将在三、四季度下达[4][22] 风险提示 - 房地产需求有待提振,海外需求仍面临不确定性[4][23]
业界期待更多政策工具提振消费,提升居民收入应提高“三个比重”
第一财经· 2025-06-22 14:49
宏观经济形势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速预计达到5.2%左右 [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2024年初以来最高水平,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5] - 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0%、33.0%、30.5%、25.6% [5] 消费政策与工具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后续还将有1380亿元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6] - 建议优化假期安排,包括增加下半年假期、优化调休规则、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以助力服务消费恢复 [2][6] - 需提高三个比重: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2][10] 居民收入与消费动力 - 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5%~57%,财产性收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9] - 建议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包括提高起征点和降低税率 [9] - 202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60%以上 [9] 服务消费潜力 - 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增长5.0%,商务部等九部门提出48条举措挖掘服务消费潜力 [11] - 服务消费属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直接带动收入增长 [11] - 建议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服务消费 [1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27%提升至31%,是GDP增长极和独角兽主要板块 [12] -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技术开发、物流配套、金融服务等十大类 [12] - 建议培育中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0强/500强企业、链头企业及产业互联网 [13] 国际机构观点 - 高盛、摩根大通等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6和0.7个百分点 [13] - 中国科技与消费领域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新磁场 [13]
国泰海通|宏观:中央财政发力-扩内需,保民生——2025年5月财政数据点评
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分化 -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2%,但5月当月增速2.6%较4月回落,央地支出增速显著分化:中央层面支出增速升至11%,地方层面降至0.9% [1] - 中央财政在科技支出、文体传媒领域增速明显回升,社保就业增速稳中有升,基建类支出增速回落,体现扩内需、保民生的政策导向 [1] 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5月当月增速0.1%较4月边际回落,主因PPI低位运行及内需疲软 [1] - 分项表现:个人所得税保持高增速,增值税增速明显回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出口退税增速边际回升(关税摩擦暂缓),消费税与企业所得税增速小幅下滑,非税收入增速转负拖累地方收入 [1] 政府性基金收支动态 - 2025年1-5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9%,5月当月增速-8.1%较4月明显下滑,土地使用权收入受房地产需求疲软拖累 [2] - 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6%,5月当月增速8.8%较4月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专项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供支撑 [2] 财政政策发力方向 - 中央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去年全年,后续1380亿元将于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2] - 下半年宏观政策延续积极基调,7月后增量政策节奏或进一步加码,重点转向提振内需与经济转型升级 [2]
“水龙头要拧大,输水管要畅通”!黄奇帆、李扬、王一鸣等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21 10:48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 经济运行需以价格回升为关键指标,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政策导向,针对政策、内外部因素等三条主线发力[1] - 上半年GDP累计增速预计达5.2%左右,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是最突出问题[11] - 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设立将推动跨境支付体系演进[5][6] - 需"水龙头拧大"引入更多增长动能,包括结构转型、城镇化潜力释放和缩小城乡差距[16]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关键环节,贯穿产业链全过程,需在"十五五"期间高度重视[3] -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占比27%-28%,目标提升至35%以优化产业体系结构[3] - 重点推动五类企业:中小企业、百强企业、链头企业、产业互联网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3] 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 扩大内需要提高三个比重: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比重、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11] - 需发力服务消费领域,促进消费与投资联动,扭转服务消费供给缺乏差异性现状[11] - 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六成,需加强用工补贴和灵活就业群体收入保障[16] 企业稳定与市场环境 - 稳企业是实现"四稳"关键,需从改善经营条件、改进市场环境和激发活力三方面入手[13] - 改善经营条件需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13] - 优化营商环境需规范监管、限制垄断,尤其要破解行政性垄断和平台垄断[13] - 激发企业活力需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民企产权保护,构建公平竞争环境[14] 国际竞争与开放格局 - 国际竞争格局基本面变化,中国与发达国家从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7] - 跨国公司存在两面性,既有竞争退出案例,也有持续合作意愿[7][9] - 需继续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外商投资环境[8] 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 - 数字技术对货币金融体系提出挑战,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发展[5] - 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演进[5] - 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货币金融治理机制改革,应对数字货币发展挑战[5]
黄奇帆、李扬、王一鸣等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21 09:56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方向 - 经济运行需以价格回升为关键观测指标,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政策导向,针对政策、内外部因素等三条主线发力 [1] - 上半年GDP累计增速预计达5.2%,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是最突出问题 [7] - 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设立将推动跨境支付体系重塑 [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十五五"期间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目标将其占比从27%-28%提升至35% [2][3] - 需推动五类企业:中小企业、百强企业、链头企业、产业互联网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 [3] - 生产性服务业可减少资源要素投入,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2] 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 扩大内需需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居民消费占比及可支配收入占比 [7] - 需发力服务消费领域,促进消费与投资联动,改善供给差异性 [7] - 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六成,需加强灵活就业保障及资本市场创富效应 [10][11] 企业活力与市场环境 - 稳企业是实现"四稳"关键,需改善经营条件、优化市场环境及激发活力 [8][9] - 国企改革需推进产权制度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需加强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 [9] - 需抑制非税收入过快增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 国际竞争与开放格局 - 中国与发达国家分工从垂直转向水平,跨国公司因本土企业竞争力增强而出现退出案例 [5] - 跨国公司呈现两面性,既有外迁也有高层访华合作意愿 [5] - 需统筹改革与开放政策,保持市场与政府同向发力 [6] 结构转型与城镇化潜力 - 需释放制造向服务转型势能,挖掘城镇化及农民工市民化需求潜力 [10] - 需完善养老、失业保障及收入分配体系,打破企业低质低价竞争 [11]
以旧换新“乘数效应”激发消费活力,多方共建消费增长新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6-20 01:0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2025年前5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5大品类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 [1][3] - 2024年全年带动相关产品销售超1.3万亿元,2025年前5个月增速显著 [3] - 政策乘数效应提升至2.4,高于去年9-12月的2.1,显示撬动消费潜能增强 [4] 政策加码与范围扩容 - 中央财政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较2024年1500亿元翻倍 [3] - 家电补贴品类从"8+N"扩展至"12+N",新增微波炉等4类产品 [4] - 汽车报废更新范围扩大,数码产品首次纳入手机、平板等补贴 [4] 细分品类销售数据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 [3] - 家电销售7761.8万台,覆盖4986.3万名消费者 [3] - 数码产品销量5662.9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 [3] - 家装厨卫焕新订单5762.6万单 [3]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 - 政策重心从扩大投资转向提振消费,国务院将扩大内需列为首要任务 [6] - 2024年出口增速回落至3.8%,消费成为对冲外部风险的关键抓手 [6][7] - 需优化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构建可持续消费增长机制 [7] 市场主体协同参与 - 电商平台如京东、抖音推出叠加补贴活动,覆盖数十万种商品 [10] - 招商银行信用卡推出"国补有招"活动,最高叠加优惠100元,覆盖超3万名持卡人 [10] - 金融机构通过分期优惠、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放大政策组合效应 [10]
“国补”将继续!有关部委最新回应: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分批下达
新浪财经· 2025-06-19 04:14
政策资金安排 - 中央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资金支持一、二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1] - 剩余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1] - 今年国家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 政策实施效果 - 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2] - 发放直达消费者补贴约1.75亿份[2]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2] - 家电销售方面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产品7761.8万台[2] - 数码产品方面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5662.9万件[2]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2] - 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2] 零售市场表现 - 5月份商品零售额36748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4月上升1.3个百分点[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3.0%[2]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3.0%[2]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0.5%[2] - 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6%[2] 地方政策推进 - 深圳市在6月6日发布方案提及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6大领域[3] - 福建省推动装修材料、卫生洁具等更多优势产品参与以旧换新活动[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并简化补贴申领流程[3]
中国刺激消费应该层次多样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33
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的理论框架 - 消费需求包含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两个维度,消费欲望源于基本需求和层次演进,与收入关联度低,而消费能力受收入、财富、信贷等因素制约 [1] - 消费欲望具有"非饱和性"特征,即对正常物品的偏好始终存在,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导致部分必需品达到消费"饱和点" [2] - 制定扩大内需政策需区分消费欲望饱和点与消费能力差异,针对不同品类采取差异化策略 [1][2] 消费品类的饱和点分析 食品类 - 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015-2024年稳定在28%-30%,显示食品消费进入稳定期 [3] - 人均实物消费量数据:2024年城市居民粮食108.5公斤(2013-2024年区间109-125公斤)、食用油9.2-11公斤、蔬菜103-114公斤、肉类28.4-39.6公斤 [3] 耐用品类 - 彩色电视机: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2010年达137台峰值(全国2021年120.8台) [3] - 洗衣机/计算机: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2012年分别达98.02台和87.03台饱和点 [3] - 摩托车:2014年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达峰值 [3] - 电冰箱/空调:2013年短暂下滑后恢复增长,受房地产发展及家庭小型化驱动 [4] - 排油烟机/移动电话/家用汽车:仍保持稳定增长,尚未见饱和点 [4] 服务消费 - 服务性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显著低于城镇居民 [4] - 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增速持续高于总消费支出增速 [4] 消费能力分化特征 - 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89年89%降至2024年68%,显示总体消费潜力巨大 [7] - 收入分层分析:2024年低收入组家庭消费支出达其可支配收入的2.7-3.09倍,中间偏下收入组达1.27-1.38倍,显示这两类群体依赖信贷或财富平滑消费 [7] - 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仅能覆盖食品烟酒和衣着类基础消费 [7] 政策建议方向 - 对已达饱和点的食品和耐用品,应通过质量升级和标准提升刺激需求 [5][8] - 空调、汽车、服务消费等领域仍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5] - 建议采取分层销售策略:高端产品面向高收入群体,高性价比产品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 [8] - 参考历史经验(如电视下乡、电商平台差异化定位),实施差别化供给政策 [8]
解民生之急也是稳增长之基
经济观察报· 2025-06-17 11:31
民生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 -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财政投入不仅是成本 更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投资 强调"投资于人"的理念 [1][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财政投入应聚焦民生领域 将其视为长期经济投资 [1][5] 《意见》政策核心内容 - 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包括扩大社保覆盖面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3] -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 -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 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 [2][3] - 提升社会服务可及性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服务进社区 推动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4] 政策对经济的多维影响 短期效应 - 低收入人群收入提升措施(如以工代赈)将直接释放消费动力 扩大内需市场 [3] 中期效应 -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共享)将减少预防性储蓄 改变居民资金配置结构 提升消费投资意愿 [3][4] 长期效应 - 养老/托育等社会服务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创业机会 例如催生专业养老护理机构等新兴业态 [4] 产业机会 - 民生服务领域(养老/助残/文化等)将释放巨大市场空间 与高技术行业不同 这些领域具有广泛参与性和人力密集型特征 [4] -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将带动老年康复中心等专业机构增长 形成新就业岗位和创业路径 [4] 财政支持方向 - 明确提高预算内投资对社会事业的比重 通过财政倾斜解决民生问题 [5]
5月消费增长超预期,“政策红包”后如何”治本”?
联合资信· 2025-06-17 08:48
政策背景与消费现状 - 2024年底中央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2025年政府明确相关政策导向并出台行动方案[1] - 2025年5月社零同比增长6.4%,超市场预期值4.85%[1] 商品消费补贴政策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额度从2024年的1500亿增至3000亿,覆盖范围扩大[2] - 2025年5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5] 服务消费政策 - 文旅部开展活动,合作单位投入超10亿惠民补贴,多地结合暑期推出新一轮补贴[10] - 端午节假期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人均消费为2019年的87.63%[10] 治本之策 - 2024年四季度仅24.9%居民倾向“更多消费”,61.4%选择“更多储蓄”[15] - 2025年多项政策协同稳定就业、改善收入预期、减轻民生负担[19] - 完善休假制度,2025年1月1日起假日增加2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