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刚刚,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6-24 10:09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2][15][20] - 核心指导思想为结合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端服务,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协同及资本市场功能,推动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21][2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支持 -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6][24] - 财政政策将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协调投融资关系以拉动经济增长 [7][24]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提升 - 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规范投资理财业务以提高财产性收入 [7][24]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覆盖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系统重要性城商行,按贷款本金100%提供再贷款支持 [8][27] 多元化融资渠道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挂牌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消费重点领域,鼓励"长期资本"满足长周期需求 [9][28] - 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企业发行债券,支持科创企业债券融资以升级智慧养老、智能医疗产品 [10][27] - 鼓励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地方政府可通过基金参与康养、文旅及数字绿色消费项目 [9][28] 重点消费领域支持 - 汽车消费:合理确定贷款比例、期限及利率,减免以旧换新提前还款违约金,强化汽车金融公司专营功能 [13][29][30] - 服务消费:延长文旅、体育、教育等领域贷款期限,创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11][31] - 新型消费: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金融支持,开发体验消费、智能定制等新产品 [31] 支付与信用体系优化 - 试点地区推进数字人民币在消费领域应用,提升支付便利化与适老化服务 [12][34] - 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专业化信用产品,推动信用贷款投放 [34] 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基建等领域融资创新,鼓励消费基础设施发行REITs [32] - 加强商贸流通体系信贷支持,开发农村电商专属贷款产品,降低物流成本 [33]
促消费!央行等六部门重磅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6-24 10:02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强化商品和服务消费金融供给[1] - 总体要求包括坚持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法治化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支持相结合[6] - 目标是通过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5] 增强消费能力的措施 - 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联动,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7] - 强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产性收入[7] - 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发展老年旅游保险等以提升消费意愿[8] 扩大消费金融供给的举措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城商行发放服务消费领域贷款[10] - 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推动个人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11] - 鼓励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服务消费领域[11] 重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 - 推动商品消费以旧换新,加强汽车贷款和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金融支持[13] - 加大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融资模式[14]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金融支持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发产品[15]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支持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设施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贷款审批条件和期限[16] -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商贸流通项目改造升级,开发农村电商专属贷款产品,降低物流成本[17] 支付服务与信用体系建设 - 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提升现金、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兼容性,优化适老化支付服务[19] - 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推动信用贷款投放[19]
利好来了!六部门联合印发
新华网财经· 2025-06-24 09:5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强化商品和服务消费金融供给 [1][3] - 总体要求包括坚持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法治化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支持相结合 [4] - 目标是通过19项举措从消费能力、金融供给、消费潜力、供给效能、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供金融支撑 [1][4] 增强消费能力与培育需求 - 实施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联动,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6] -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就业增收,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6] - 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商业健康保险及旅游保险,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障水平 [7]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消费行业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8]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城商行 [9] - 推动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 [9]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长周期消费产业,鼓励发行消费ETF [10]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推动商品消费以旧换新,加强汽车贷款、绿色智能家电及外贸内销金融支持 [11] - 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文旅体育等融资模式 [12]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金融支持,开发定制化产品并适当减费让利 [12]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设施等消费基建,优化贷款期限和审批条件 [13] - 加大对交通物流、冷链基地、农村电商的信贷支持,降低终端消费成本 [14] 优化消费环境 - 推进支付便利化,提升适老化及外卡受理服务,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 [15] -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商户和消费者信用识别 [15] -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产品营销和数据安全,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16] 组织保障与实施 - 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政金企合作及跨部门协调 [17] - 完善消费贷款统计监测,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并强化结果运用 [18]
促消费!央行、证监会等联合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6-24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旨在通过金融手段从供需两端发力 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为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供金融支撑 [1][4][5] 总体要求与基本原则 - 指导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求坚持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 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法治化相结合 线上服务和线下支持相结合 [5][6] 支持增强消费能力与培育需求 - 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协同 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以稳定消费预期 [7] - 强化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 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7] - 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 提升消费意愿 [8]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等支持 并利用科技优化线上信贷流程 [9] - 设立额度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对特定金融机构发放的服务消费领域贷款按本金100%提供再贷款支持 [10] - 支持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债 鼓励消费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 并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 [10]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上市挂牌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服务消费领域 并鼓励发行消费ETF等产品 [11] - 引导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提升能力并加强合作 开发符合各类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 [11] 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鼓励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加强汽车贷款业务并对以旧换新适当减免违约金 支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 [12] - 加大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的信贷投放 并围绕文旅体育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 [13] - 探索金融支持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方式 鼓励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的金融产品 [14]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金融支持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设施、充电装备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创新融资模式 并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5] - 加大对交通、物流、仓储等商贸流通项目的信贷支持 支持冷链物流基地、乡镇商贸中心等改造升级 [16] 基础金融服务与消费环境优化 - 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 提升各类支付方式兼容性 优化适老化和外卡受理服务 并鼓励在消费领域推行数字人民币 [17] - 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支持征信机构深化信用信息应用 以信用建设推进信用贷款投放 [17] -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规范营销和销售行为 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并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18][19]
大利好!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4 09:4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满足消费领域多样化融资需求[1] - 核心目标为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端服务结合,推动高质量消费供给并释放消费潜能,涵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等6方面19项举措[1][4] - 坚持三大原则:供给与需求协同优化、金融创新与法治化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融合[4] 宏观经济与居民收入支持 - 实施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再贷款等)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5] - 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以稳定就业,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并简化流程,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5] -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规范投资理财业务以提高财产性收入[5] 消费保障体系优化 - 鼓励开发长期限、收益稳健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及商业保险年金,推动养老财富储备[6] -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创新药保障及老年旅游保险[6]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 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加大对消费行业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推广互联网技术提升审批效率[7]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对21家全国性银行及5家城商行按贷款本金100%提供再贷款[8]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扩面[8] 重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 - 商品消费:加强以旧换新金融服务,支持汽车贷款(减免违约金)、绿色智能家电及外贸内销[11] - 服务消费: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领域信贷,创新文旅、体育等长周期融资模式[12] - 新型消费:探索数字/绿色消费金融渠道,开发体验/智能消费产品,支持直播电商合规授信[12]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等基建项目融资,优化贷款期限条件,推动REITs发行[13] - 强化商贸流通信贷(冷链物流、乡镇商业中心),开发农村电商专属贷款,提升海运物流金融供给[14] 支付与信用环境建设 - 优化重点场景支付服务(现金/数字人民币兼容),提升适老化及外卡受理能力[15] - 依托信用信息平台深化消费领域征信应用,推动信用贷款投放[15][16] 组织保障与实施机制 - 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政金企协作,完善消费贷款统计监测[17][18] - 强化政策宣传与案例总结,定期报告进展及问题建议[18]
陈刚:抢抓机遇加强统筹,努力把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这篇文章做好!
广西日报· 2025-06-24 01:48
扩大内需与提振消费政策方向 - 广西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成为重要策略 [2] - 政策强调实干与创新,目标是通过扩量、提质、增效促进消费,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消费能力提升措施 - 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包括稳岗就业、重点群体保障和民生兜底,消除"敢消费"顾虑 [3] - 加强社会保障网建设,解除消费后顾之忧 [3] 消费需求与供给优化 -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挖掘情绪消费潜力,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如演唱会、冬季马拉松等 [3] - 发展民间体育赛事,提升跨国赛事影响力,推动农文商旅融合 [3] - 利用广西与东盟区位优势,打造"东盟水果·汇聚广西"品牌活动,形成消费名品方阵 [3] 消费场景与技术赋能 - 以"人工智能+"赋能消费场景,开发具有广西特色的智能消费产品和服务 [3] - 推动智能生活普及,惠及百姓 [3] 消费环境与市场氛围 - 开展"守护消费"和千乡万村保权益促消费行动,结合节庆打造消费品牌如广西三月三 [3] - 扩大跨国旅游和消费,加强广西文旅宣传,吸引游客 [3] - 净化政治生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稳定透明的市场氛围 [3] 投资与消费潜力挖掘 - 扩大对消费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及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投资 [3] 多方协作与政策落实 -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被呼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消费增长和民生保障 [3] - 目标包括稳定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广西美誉度 [3]
增强内生动力 让中国宏观经济稳舵远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0:42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 研究团队提出"水龙头拧得更大"和"水管更加通畅"框架,强调经济增长动能与成果分享机制需匹配[1] - 内生动力被提及10次,是经济稳舵远航关键,需标志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3] - 改革重点包括国企改革、破除市场分割、促进民企公平竞争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3] 消费表现与挑战 - 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5%,5月单月同比增6.4%创2024年新高[1] - 消费补贴政策预计带动零售额增长1.5-2个百分点,建议拓展至服务消费领域[8] - 2023年消费占GDP比重仅39.2%,需转向消费创新拉动模式,提高居民收入占比[9] 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 -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土壤,可提升工业品高端附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6] - "十五五"期间需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6] - 服务贸易增长空间大,但供给缺乏差异化,需放宽准入限制和价格管制[9][10] 企业环境与市场活力 - 稳企业是"四稳"核心,需改善经营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及激发产权活力[12][13] - 建议限制行政性垄断和平台垄断,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强民企产权保护[12][13] - 畅通企业利润到居民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创富效应和分红机制[13][14] 物价与政策落地 - 5月CPI连续4个月负增长,PPI连续32个月为负,反映有效需求不足[9] - 政策需落实到位避免碎片化,每个领域优先落地1-2项标志性改革[6] - 建议推进价格工资联动改革,部分领域放开价格并补贴低收入者[10]
如何让老百姓敢花钱、愿花钱?
金融时报· 2025-06-23 11:23
消费市场趋势 - 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 5月单月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1] - 实物商品消费呈现区域群体分化特点 升级类商品消费向好 服务消费持续扩张且体验式场景多样化 [4] - 文旅、出行、通信等服务性消费增长较快 数字娱乐、健康养生、低空经济等新型消费加速涌现 [4] 政策引导措施 -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消费超1万亿元 范围覆盖汽车、家电及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6] - 安排超长期国债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 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居民收入 [7] - 分类实施标准与品牌引领 完善县域商业设施与商贸流通渠道 改善消费环境与维权制度 [5][7] 消费驱动逻辑 - 消费可持续性依赖"收入-消费"闭环 需拓展居民收入来源渠道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7] - 政府作为环境维护者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 企业作为供给创新者开发精准匹配需求的商品 [7] - 消费者运用以旧换新补贴及消费券等政策工具 践行理性与可持续消费行为 [7]
王一鸣:更好提振消费需要更多政策工具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05:50
核心观点 -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扩大内需需从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创新拉动[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但后续消费端仍存压力[1] - 提振消费需更多政策工具,短期内需提高居民收入,包括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1] 政策分析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社零回升起到重要作用,但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且耐用消费品使用周期较长[1] - 需确保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大于名义GDP增速,以有效拉动总需求[1] 改革建议 - 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扩大消费[2] - 推进价格和工资联动改革,适当放开价格并联动提高工资,同时补贴低收入者[2] -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子女就学、保障性住房等需求,释放消费潜力[2]
2025年5月财政数据点评:中央财政发力:扩内需,保民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3 03:24
财政收支情况 - 2025年1 - 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降0.3%,5月当月同比增速0.1%,较4月回落[6] - 2025年1 - 5月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降1.6%,5月当月同比增速0.6%,较4月回落[8] - 2025年1 - 5月非税收入17467亿元,同比增6.2%,5月当月同比增速 - 2.2%,较4月转负[8] - 2025年1 - 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同比增4.2%,5月当月同比增速2.6%,较4月回落[9] - 2025年1 - 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483亿元,同比降6.9%,5月当月同比增速 - 8.1%,较4月下滑[17] - 2025年1 - 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125亿元,同比增16%,5月当月同比增速8.8%,较4月回落[17] 财政政策表现 - 5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中央层面支出增速升至11%,地方降至0.9%,体现中央财政发力扩内需、保民生[4][9] - 今年1月和4月已下达两批共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去年全年,后续还有1380亿元将在三、四季度下达[4][22] 风险提示 - 房地产需求有待提振,海外需求仍面临不确定性[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