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中国速度”走向世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8 01:54
行业转型与效率革命 - 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效率成为企业竞争力核心变量,"中国速度"成为行业标杆 [2] - 跨国企业如大众集团、日产、马瑞利等正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马瑞利从3年压缩至12个月,大众从54个月缩短至36个月 [2][3][5] - 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奇瑞、零跑通过缩短海外车型研发周期和快速响应本地化需求,加速全球化进程 [2] 中国速度的全球影响 - "中国速度"体现在研发周期从传统3年以上缩短至12-18个月,被跨国车企如大众、宝马、奔驰等积极采纳 [3][4][5] - 大众集团通过与小鹏汽车合作缩短开发周期超30%,并与地平线、国轩高科协作强化技术布局 [3][4][9] - 日产将主要车型开发时间缩短至37个月,中国市场进一步压缩至24个月 [5][11] 技术驱动研发加速 - 车身结构简化、敏捷开发模式、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研发提速,行业从"瀑布式开发"转向"敏捷开发" [6] - 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模块化架构和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显著缩短开发周期,AI技术提升电池等零部件研发效率 [6][8] - 汽车产品属性趋近消费电子,华为、小米等跨界企业带来快速迭代理念,智能电动车迭代周期缩短至2年 [7] 中国研发反哺全球 - 国际车企如奔驰、日产将中国研发成果反哺全球,奔驰中国研发的导航和语音控制功能已全球推广 [10][11] - 中外技术合作案例包括大众与小鹏/地平线/国轩高科、丰田与小马智行、奥迪与上汽等 [9] - 宁德时代技术授权福特,远东电池与英国Volklec合作,体现中国零部件企业技术输出 [10] 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 - 比亚迪、上汽、广汽等在泰国、巴西等多国建厂,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技术赋能",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12] - 中国车企在泰国带动完整产业链形成,推动当地汽车工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13] - 中国车企全球扩张倒逼日系和欧系车企加速电动化战略,如丰田在东盟、雷诺与吉利合作等 [13]
AI赋能水利土木工程开启防灾减灾“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6-17 20:03
行业发展趋势 - 水利土木工程发展范式加速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转型 [1]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土木工程深度融合 推动行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可持续方向发展 [1] - 构建感知-分析-决策-调控一体化智能体系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命题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重点探讨数字孪生智能建造和监测 韧性城市等前沿议题 [1] - 通过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5G物联等前沿技术赋能工程安全 突破黑箱预警和被动响应瓶颈 [1] - 开展60余场研究报告 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 产业升级契机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洪涝干旱地震等极端灾害频发 使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重要性凸显 [1] - 极端灾害频发成为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 [1] - 江苏构建全国最密集水利工程体系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1] 科研平台建设 - 河海大学聚焦工程安全与智能化核心领域 系统布局科研创新平台 [2] - 形成水利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一体化创新国家级平台 [2] - 江苏高校持续发力推动行业转型 开启防灾减灾新范式 [2]
AGV激光叉车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6-17 16:59
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 AGV激光叉车采用SLAM技术实现导航,通过360°旋转激光雷达和IMU惯性测量单元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无需铺设物理导引设施 [4] - 相比传统磁条导航AGV,激光导航叉车部署周期缩短70%,路径调整仅需软件重绘 [4] - 设备标配三维避障系统,采用TOF激光传感器与机械防撞装置,可在0.1秒内触发分级制动,并通过5G网络传输实时工况 [5] 典型应用场景 - **高位仓储场景**:3C电子行业通过激光叉车实现6米高位货架自动化存取,仓库周转率提升3倍 [6] - **跨楼层运输**:20台AGV集群替代36名搬运工,年节省人力成本超600万元 [6] - **洁净车间应用**:半导体厂商使用无尘型激光AGV,在Class 100环境中保持±5mm定位精度 [6] 实施关键要素 - **环境适配性改造**:建议通道宽度保留2.5米以上,地面平整度控制在±3mm/m²,某家电企业通过环氧地坪改造使AGV运行能耗降低15% [9] - **系统集成方案**:ERP-WMS-AGV系统深度集成是关键,上汽通用五菱实现SAP系统与30台激光叉车实时数据交互,订单响应速度提升40% [9] - **混合调度策略**:海康威视开发动态分区管理系统,实现人机混合作业场景下的实时避让调度 [9] 行业发展趋势 -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视觉+毫米波雷达复合导航方案定位精度突破±2mm,适应零照度环境 [9] - **能源技术革新**:磷酸铁锂快充电池组充电效率较传统铅酸电池提升5倍,支持24小时不间断作业 [9] - **数字孪生应用**:虚拟调试平台可完成10万小时模拟运行测试,将现场调试周期压缩至3天以内 [9] 市场前景与投资回报 - AGV激光叉车单台价格下探至25-40万元区间,投资回报周期控制在1.5-2年 [11] - 预计2026年我国制造业AGV保有量突破50万台,激光导航型号占比达65% [11] - 企业需选择具备ISO3691-4认证的供应商并建立完善运维培训体系 [11]
四年内产业规模翻倍!大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无人机将占40%
华尔街见闻· 2025-06-17 08:03
中国机器人市场全球地位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也是全球55%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基地[1] - 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0亿美元 占全球总量的40%[1] - 预计2028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108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3%[1]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自动化需求激增 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背离[4]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2017年97台/万人飙升至2023年470台/万人 增长4.8倍[4] - 应用机器人企业劳动生产率比未使用企业高出30%以上[4] 供应链本土化进展 - 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 实现关键零部件规模化本土化生产[7] - 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从2019年28%提升至2024年51%[7] - 移动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领域本土化率达90%以上[7] 细分市场增长结构 - 传统工业机器人2025-28年复合增长率18%[10] - 协作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达46% 移动机器人为35% 服务机器人为25%[10] - 无人机2024年市场规模190亿美元 预计2028年达400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近40%[12] 零部件市场机遇 - 2024年零部件市场规模400亿美元 预计2025-28年复合增长率23%[14] - 电机和电池到2028年分别占总材料成本13%和17%[14] - 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增长最快 力传感器复合增长率26% 激光雷达24% 视觉系统23%[14] 本土化率差异 - 电池和激光雷达本土化率超过90%[14] - 视觉传感器和电机本土化率约55%[14] - 谐波减速器本土化率70% RV减速器本土化率55%[14] 人形机器人前景 - 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15] - 中国预计2030年拥有25.2万台人形机器人 2050年达3.02亿台占全球存量30%[15] - 人形机器人材料成本中传感器占比31% 电机占19%[15] 技术演进趋势 - 人工智能融合重新定义应用边界 "无代码"编程和大语言模型降低部署门槛[18] - ABB图形化拖拽编程界面节省99.96%编程时间 循环时间缩短48% 能耗降低36%[18] - 数字孪生技术优化部署效率 减少物理测试时间和成本[20] 成本下降趋势 - 协作机器人平均售价从2016年15.7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4年8.9万元[20] - 预计2028年协作机器人售价进一步降至5.8万元[20] - 智能焊接机器人售价从2022年25万元下降至预计2030年12.7万元[20] 协作机器人发展 - 反映制造业向柔性化生产转型需求[16] - 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灵活性 适合中小企业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场景[16] - 中国品牌占据全球市场60%以上份额 正向海外市场快速扩张[16]
速递|1000万美元A轮落袋:Warp用AI数字孪生在虚拟环境验证方案,重构仓库效率
Z Potentials· 2025-06-16 03:11
图片来源: Clay arp 成立于 2021 年,旨在通过其技术赋能的托运商、承运商和仓库网络,帮助企业优化货运供应链并 降低成本。 如今,该公司希望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仓储网络自动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 Warp 联合创始人兼 CEO 丹尼尔·索科洛夫斯基 透露, Warp 始终致力于为沃尔玛、 Gopuff 和 HelloFresh 等企业客户提升物流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该公司认为自动化领域存在更多 发展机遇。 索科洛夫斯基表示, Warp 目前无法实现供应链中长途运输或短途配送环节的自动化,因此正着力改 造可优化的领域:即仓库内部工作流程。 Warp 首先在其洛杉矶的测试仓库部署摄像头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将采集数据转化为虚拟仓库 模型,由此展开自动化实验。 "我们实际上为洛杉矶的设施创建了一个数字孪生体,或者说模拟环境,"索科洛夫斯基说道," 我们 最初就像往墙上乱扔东西一样尝试。 说实话,大部分尝试都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会怎样?那样做又 会如何?再换种方式呢?" 他们最初的想法之一是训练人形机器人使用传统托盘搬运车,但未能成功。后来 Warp 开始通过改装 现成机器人并添加额外技 ...
盐碱滩上的“石油名匠”——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井下作业技能专家、首席技师赵增权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02:29
行业技术发展 - 石油行业井下作业技术从传统工艺向智能化转型 通过创新工具如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和井下作业智能坐岗系统显著提升效率 其中智能坐岗系统将井控响应时间从3分钟压缩至0.5秒 [5] - 数字化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取得突破 虚拟压裂系统的研发填补行业空白 推动压裂作业进入智能决策阶段 并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40万元创新资助 [6] - 高速磨铣工艺技术优化将单个桥塞磨铣周期从传统工艺耗时过长压缩至6.8小时 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2] 技术创新成果 - 累计破解现场难题150余项 拥有39项国家专利和14项省部级研发成果 涵盖油门限位器、井口抗反扭矩工具等创新产品 [1][5] - 新型井口抗反扭矩工具通过36次调试和67次图纸修改 将钻塞时间从20小时减少至8小时 实现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5] - 独创油门定位系统通过采集162组发动机数据 将操作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年节约柴油成本40万元 [5] 人才培养体系 - 建立"理论+实战+创新"三维培养模式 编写90万字《井下作业工技师培训教材》 提炼"技能提升十二法"传承经验 [7] - 工作室培养169名徒弟 其中85人成为技术骨干 孵化4个子工作室 培训1000余名学员覆盖各大油田 [7] - 在长庆、川渝等六大油气田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 形成技术辐射网络 [1] 行业效率提升 - 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解决复杂井卡钻难题 单井成本降低20余万元 [5] - 游动滑车精准定位技术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展现 实现"一把刹停、毫厘不差"的操作精度 [3] - 工厂化压裂的智能化突破推动行业进入智能决策时代 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6]
毫米级精度复刻 数字技术这样守护鼓浪屿世界遗产瑰宝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4 01:42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国家文物局将公布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1] - 厦门鼓浪屿作为世界遗产展示数字化手段的应用 [1] 鼓浪屿文物保护现状 - 黄荣远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混凝土脱落、屋面漏雨渗水、局部围墙基础移位等问题 [3] - 厦门大学专家团队使用立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为建筑病害诊断和数字复原做准备 [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 - 三维激光扫描仪以每秒30万点速率扫描获取物体表面三维空间坐标、色彩和纹理信息 [5] - 地面扫描仪与无人机协同作业构建毫米级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建筑信息模型 [7] 鼓浪屿数字化进展 - 已完成63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数字建档9处国保2处省保建筑三维建模 [9] - 1 88平方公里鼓浪屿数字孪生模型与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系统对接便于保护管理 [11]
发源在汉高校 扎根工业现场 一批工业软件企业集聚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13 00:56
武汉工业软件产业概况 - 武汉喻家山区域孵化出天喻软件、开目软件、益模科技等企业,打破国外在CAD、MES等领域的垄断,占工信部首批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中武汉入选数量的六成[1] - 武汉规模较大的工业软件企业超50家,80%由在汉高校团队或校友创立,华中科技大学(华科系)为主要来源[9][15] - 武汉通过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每年储备超20万计算机及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并依托船舶、汽车、光电子等产业提供多元应用场景[15] 华科系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益模科技自主研发的模具生产管理系统国内市占率超50%,细分领域达80%,入选工信部优秀产品名单[8] - 天喻软件为C919飞机组装解决数万零件协同设计难题,开目软件助力中国石化压缩机国产化基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8] - 艾普工华注重产学研一体化,与母校团队合作推动工业软件与硬能力结合[14] 产学研协同与历史传承 - 华中科技大学CAD中心成立于1984年,为我国最早CAD研究基地之一,孵化了天喻软件、开目软件等企业[14] - 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延续40年技术积累,师生直接参与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高端制造项目[10][14] - 武汉政策支持产教融合,计划聚合高校、企业及下游应用方共建工业软件人才平台[15] 行业应用与未来方向 - 工业软件已应用于航空航天(C919)、能源装备(中石化)、汽车制造(一汽模具)等关键领域[8] - 新兴技术如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正被探索应用于工业场景[16] - 武汉产业基础(船舶、汽车、光电子)为企业提供真实需求洞察,推动产品迭代[15]
西门子首届“科技与人才日”活动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6-13 00:37
西门子科技与人才日活动 - 公司在苏州高新区举办首届"科技与人才日"活动 推出面向工业场景的"妙一空间"并启动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2 0 [1] - "妙一空间"首次全球亮相 可构建工业数字孪生场景 依托轻量化技术框架实现三维协作与高效同行 [1] - 该平台无缝集成至云原生IT/OT开发工具包工易魔方 支持用户自定义工作流程并实时验证复杂工业场景 [1] - 平台支持AI算法在虚拟空间快速验证与部署 实现全流程零风险测试 为工业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创新环境 [1] 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升级 - 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2 0聚焦四大方向:IT/OT融合 工业基础模型 AI+数字孪生 人才发展 [1] - 实验室将依托苏州制造业集群优势 加速"妙一空间"产业化应用 探索工业级数字孪生映射落地场景 [1] 人才与可持续发展计划 - 启动"AI技能提升行动"系统化赋能未来人才发展 [2] - 举办第13届青年论坛促进人才与科技融合 [2] - 推出"2025年零碳先锋奖"推动绿色新动能发展 [2]
哈电电机的“国之大者”答卷:重构创新生态 深耕重大装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2 22:39
创新驱动与科技突破 - 公司推动753项专利实施转化运用,前4个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6.77%,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40.54% [1] - 攻克白鹤滩1000兆瓦水电机组20余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形成宽负荷运行转轮技术方案,获菲迪克卓越工程项目奖 [2] - 自主研制世界单机容量最大235兆瓦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和500兆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4] - 抽水蓄能领域实现"高低宽大变"领先优势,天台抽蓄项目首创1000兆帕级高强钢引水钢岔管 [3] - 句容抽蓄电站攻克水泵高扬程区和水轮机低水头区水力稳定性难题,4号机组投产发电 [3] 产业布局与商业模式 - 公司加快向设备制造商、运维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的"三商"商业模式转型 [5] - 水电产品年产能将从1000万千瓦跃升至2000万千瓦,火电产品年产能从3000万千瓦跃升至4000万千瓦 [8] - 形成"水、煤、核、气、风"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加速水下无人装备等未来产业发展 [10]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 线圈数字化车间EPC产线自动化率达70%,冲剪数字化车间实现冲片生产全过程数字化 [8] - 双机器人工作站实现抽水蓄能机组球阀阀体全自动化焊接,获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称号 [9] - 工业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开发21项多物理场仿真模型,智能运维系统跃升至4.0版 [10] -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完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10] 质量与市场表现 - 关键部件和装配优等品率100%,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9.99%,获"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称号 [7] - 2024年工业总产值、正式合同签约额、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9.22%、24.3%、186.36% [1] - 中标24个煤电项目,自主化1000兆瓦汽轮发电机最大连续出力达1100兆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