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培育壮大东北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
经济日报· 2025-08-25 22:03
东北地区战略地位与产业基础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 拥有雄厚产业基础 独特区位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在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 - 地区工业体系完备 需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 - 需守牢实体经济根基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构建体现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 制造业发展与产业集群重要性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 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2] - 产业集群是特定行业内竞争性企业及关联企业在特定区域聚集的产业组织形态[3] -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高度产业集聚效应 强大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3] 东北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重点 - 已形成覆盖高端装备 汽车 航空航天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4] -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从整机向核心零部件拓展 大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从原料药向创新药研发延伸[4] - 建设长春国际汽车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作为首个"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基地 聚焦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 创新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 需强化创新引领 聚焦高端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领域 推动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创新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成果就地转化[5] -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 鼓励企业数字化改造 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物联网 5G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5] 营商环境与要素保障 - 深化"放管服"改革 简化企业开办和项目审批流程 推行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5] - 实施"补链强链延链"工程 依托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完善产业生态圈[6] - 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 探索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6] 开放合作与绿色发展 - 深化东北地区与京津冀 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协同 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7] - 通过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平台 加强与俄罗斯 德国 韩国 日本等国家的产业合作[7] - 落实"双碳"目标 研发应用低碳技术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7]
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上合贡献”(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5 21:50
生态环境治理与经验共享 - 中国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打造“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2] - 中蒙合作通过援建生态修复示范区、推广防沙治沙技术深度参与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 [2] - 中哈合作开展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建成23公顷试验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公顷 [2]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挂牌,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实地考察草方格技术等防沙治沙经验 [3] 可再生能源合作与发展 -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阿克莫拉风电项目群,总装机容量221兆瓦,年供绿色电力8.4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7.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66万吨 [4] - 截至2024年底,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3.1亿千瓦,是组织成立之初的14.5倍,约占全球50% [4] - 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亿千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72%,其中中国贡献逾3.7亿千瓦 [4] - 中企承建阿塞拜疆首个大型新能源项目戈布斯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供11万户家庭使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万吨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共同推动“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中国雪豹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6] -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中企采用独特防波堤设计形成“海底花园”,拥有73种珊瑚和114种鱼类,中斯专家团队新增68个珊瑚苗圃群并成功培育珊瑚5000余株 [7] - 在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湾,中企运营的胡努特鲁电厂为绿海龟和蠵龟繁衍留出通道,相关区域海龟数量保持稳定 [7]
“黑色包袱”变“绿色财富”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44
废水处理系统 - 公司建成国内领先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系统 采用三级工艺体系处理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和厂区雨水并回收再利用 [1] 工业固废管理 - 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28%跃升至2024年53% 计划十四五末突破60% [1] - 2023年以来新建22个示范项目 新增年处理能力2190万吨 [1] - 对370家重点产废企业和165家利用处置企业实施数字化监管 [1] 政策支持体系 - 通过财政奖补 税收支持 简化审批等政策组合拳推动固废利用 [1] - 将工业固废管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 固废利用纳入重点产业链和五大攻坚战 [1] 资源再利用方向 - 围绕矿井充填 建工建材 高值利用及跨产业链接四大方向推进固废利用 [2] - 国内首家碳基固废中试基地通过科技创新将煤矸石转化为生态功能土 再生骨料及低热值煤 [2] - 联合科研高校制定煤基固废用于盐碱地 沙化土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
整体工艺国产化率达100%—— 我国规模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建成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44
项目概况 - 中国海油旗下中海石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于8月22日在浙江宁波全面建成 总投资额210亿元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新建项目[1] - 项目核心生产装置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重质油直接裂解制化学品成套工艺技术 主要生产聚丙烯等高端化工用品 整体工艺国产化率达100%[1] - 项目核心装置为32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 年产聚合级乙烯和丙烯达120万吨 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套重质油直接转化制聚合级烯烃装置[2] 产能与规模 - 装置投产后大榭石化烯烃产能达180万吨/年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重质油直接转化制烯烃生产基地[2] - 项目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浙江宁波)建造完成[1] - 生产的高纯度乙烯和丙烯是加工矿泉水瓶 食品包装袋 化纤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最基础原材料[2] 技术优势 - 项目采用全新生产工艺 相较传统工艺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30%以上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3] - 项目对推动国家重质油高效转化 提升高端化工材料自主可控能力有重要意义[1] -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95% 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80%[2] 行业格局 - 我国共有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包括宁波 大连长兴岛 河北曹妃甸 江苏连云港 上海漕泾 福建古雷和广东惠州石化产业基地[1] - 产业布局形成以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为主导 沿江 西北及东北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共同发展格局[2] - 大型石化产业基地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 发展芳烃 乙烯等基础石化产品 并向下游延伸发展高端合成材料 高端化学品和前沿新材料产业[1] 发展趋势 - 石化产业向精细化 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升炼化一体化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1] - 行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 - 大榭石化实现从传统燃料生产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跨越式发展 构建起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2]
产业转型发展势头正旺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44
内蒙古产业转型发展 - 内蒙古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澎湃 [1]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非煤产业年均增速8%以上,2024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2.4%,较2021年提高4.7个百分点 [4] - 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14%,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4]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 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奶粉基地年产6万吨,奶酪基地年产20万吨 [1] - 伊利集团力争15万吨原制奶酪三期和6.3万吨奶粉三期项目投产,形成从草到奶再到奶酪的完整产业布局 [1] - 蒙草集团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300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土壤165万份,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品种 [2] 生态修复与草业创新 - 蒙草集团累计修复草原、矿山、沙地、盐碱地等生态类型近3300万亩 [2] - 集团联合百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2] - 呼和浩特市通过多产业协同发力为全产业链注入动力,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等 [2]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包头市已投产风电装备企业44户,形成以明阳集团为链主企业的完整产业链 [3] - 2024年风电主机零部件配套率有望达到85%,正加快建设补链延链项目 [3] - 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为陕西等地10多个风电项目生产整机 [3] 清洁能源与零碳产业 - 鄂尔多斯市打造"风光氢储车"全链条产业集群,通过光伏治沙防止沙漠侵入黄河河道 [3] - 远景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实现100%绿电生产,依托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 [4] - 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碳达峰试点城市,以能源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3][4]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内蒙古做精农畜产品加工业,稳定能源资源供应保障,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4] -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向北开放桥头堡,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路径 [4]
江山股份: 江山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7:2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59亿元,同比增长6.0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98.18% [2] - 基本每股收益0.79元/股,同比增长97.50%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亿元,同比增长53.10%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71%,同比增加4.08个百分点 [3]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 [1] - 以总股本4.31亿股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94亿元 [1]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比例为57.25% [1] 主营业务与经营模式 - 主要从事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产品及新材料、化工中间体、氯碱等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采取研、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 [3][8] - 草甘膦原药产能7万吨/年(甘氨酸路线3万吨/年,IDAN路线4万吨/年) [8] 行业环境分析 - 全球农化市场需求呈现复苏态势,农药行业处于去库存周期和需求回暖交汇点 [3] - 中国农药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面临低利润、强竞争的调整期 [3] - 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对农药制剂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3] 重点项目进展 - 枝江基地苯嘧草唑项目和本部精异丙甲草胺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4][5] - 供热中心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预计年内投入试生产 [4][5] - 贵州磷化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年内实现试生产为目标加快推进 [4][5] 研发与创新 - 报告期研发投入9943.05万元,重点推进创制除草剂JS-T205降本增效研究 [16] - 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11项),获得授权14项(其中发明8项,含PCT专利6项) [16] -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被评估为"三级",绿色制剂智能化工厂获"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16] 子公司经营情况 - 南通江山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46亿元 [13] - 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3247.91万元 [13] - 南通南沈植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775.87万元 [13]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在建工程24.68亿元,较期初增长37.55%,主要系工程项目投入增加 [11] - 存货6.86亿元,较期初下降36.87%,主要系库存商品减少 [11] - 长期借款15.03亿元,较期初增长35.02%,主要系新增长期借款 [12] 关联交易情况 - 与南通江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关联交易1291.65万元 [21] - 与三大雅精细化学品(南通)有限公司发生关联交易2929.87万元 [21] - 关联交易定价均参考市场价格,无重大价格差异 [21] 公司治理变动 - 薛健辞去董事长职务,王利当选新任董事长 [18] - 孟长春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 [18] - 薛健被聘任为名誉董事长 [18]
华谊集团: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30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40.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2% [2] - 利润总额7.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2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73%,剔除财务公司因素后同口径同比增加6.11亿元 [2][11] - 总资产733.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82% [2] 业务板块与产品结构 - 核心业务包括能源化工、绿色轮胎、先进材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服务五大板块 [3] - 甲醇是华东地区最大生产商之一,醋酸、丙烯酸及酯位列行业前三,全钢胎位居行业前列 [8] - 含氟聚合物如PVDF、氟橡胶及第四代制冷剂HFO1234yf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8] - 拥有双钱牌轮胎、眼睛牌油漆、光明牌油漆等多个中华老字号和上海老字号品牌 [8] 重大项目进展 - 上海化工区合成气项目已投入运行,绿色甲醇项目完成桩基施工,SAP项目完成中交检查 [5] - 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二期稳定运行,三期一阶段进入安装施工阶段 [5] - 三爱富邵武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二期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5] - 双钱江苏年产180万条高性能全钢丝子午线载重轮胎扩建项目已实现67%产能 [11] - 双钱安徽年产1500万条高性能半钢丝子午线轮胎项目二期建成投产 [11] - 广西华谊新材料阻聚剂项目(总投资5.73亿元)、32万吨/年丁辛醇及丙烯酸酯项目(总投资19.98亿元)已开工建设 [11] 研发与创新能力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院士专家工作站 [7] - 研发费用5.22亿元人民币,同比略降1.58% [11] - 构建门径管理体系,聚焦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能力提升 [7] 全国布局与产能扩张 - 生产基地覆盖上海、安徽、江苏、重庆、新疆、浙江、内蒙古、福建等地 [9] - 上海新材料公司入选2025年上海市"工赋链主"第一批次认定企业 [9] - 泰国建成大型智能化轮胎工厂,福建邵武打造一体化氟化工产业链 [9] 投资与资产变动 - 对外长期股权投资余额55.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2.65% [11] - 以4.09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华谊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60%股权 [11] - 金融资产投资期末余额23.50亿元人民币,其中股票投资5.46亿元,基金投资15.40亿元 [12] 成本与费用管控 - 营业成本221.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4% [11] - 销售费用2.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1% [11] - 管理费用5.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8.35% [11] - 财务费用1.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20% [1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应收账款31.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大幅增长48.70%,主要因年中货款账期内尚未结算 [11] - 合同负债7.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41%,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 [11] - 其他应付款8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45.31%,主要因同一控制下收购三爱富股权尚未支付股权转让款 [11] 行业环境与公司战略 - 化工行业整体供需偏宽松,处于低位区间但具有较强韧性,部分产品价格修复带动盈利回暖 [3] - 公司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增强上下游协同,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数字化赋能和创新突破 [3] - 启动"智慧华谊2.0"规划编制,推广时效利润模型、智能机器人巡检等数字化应用 [5] - 推进集团"十五五"规划工作,开展6个专项规划及2个规划专篇编制 [6]
奔跑吧!我们的亦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5 14:45
核心观点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4年获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 已从农业区域转型为高端智造新城 形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并在绿色发展 民生福祉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1][4][7] 产业发展 - 形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四大国家战略 四大主导产业及六大未来产业 [4] - 集聚超10万家经营主体 包括10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60个项目 [4] - 2025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 实现产值3478.7亿元 同比增长15.6% [4] - 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达56家 [4] 生态文明 - 2024年绿电交易量突破10亿度 碳减排超50万吨 两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 [4] - 获批全市首个绿色工业建筑集中示范区 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和无废城市试点 [4] - 凉水河(经开区段)成为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之一 [5] 民生福祉 - 教育领域引进优质学校 北京市首家市属公办职业本科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2025年迎来首批本科新生 [6] - 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北京儿童医院亦庄新院区将于2028年投用 填补区域专科医疗资源短板 [6] - 文商旅体领域创新推出工业科技旅游场景与线路 建设电竞活力街区 筹办2025GT世界挑战赛赛事 [6] - 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 售出产品超19万台 全网传播近5亿次 [6] 战略定位 - 作为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 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4][7] - 持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7]
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3:09
双边合作领域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人工智能 电动汽车 金融贸易 专业服务 [1] - 绿色低碳领域将加大绿色能源供应和低碳技术合作共享 [1] - 沙特企业被邀请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 投资与营商环境 - 上海定位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 外商最青睐投资首选地之一 [1] - 上海是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首选地之一 [1] - 沙特政府被期望支持更多企业来上海投资兴业 [1] - 上海承诺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 战略发展目标 - 合作将助力上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 - 上海将为赴沙投资的本地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