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2024年Q4业绩点评:新能源规模提升实现盈利,还原费用利润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3-25 09: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2024年营收、销量、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新能源转型加速盈利兑现,新平台赋能开启产品新时代,各品牌向好且规模效应凸显,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出海打开新空间,智能化战略提升智驾能力,整车新周期下盈利弹性大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01.9亿元,同比+34.0%,销量217.7万辆,同比+32%,归母净利润166.3亿元,同比+213.3% [2][4] - Q4单季营收725.1亿元,同比+29.7%,环比+20.1%,销量68.7万辆,同比+31.9%,环比+28.6%,吉利新能源Q4销量34.2万辆,渗透率约50%,Q4单车收入10.6万元,同比-1.7%,环比-6.6% [7] - Q4归母净利35.8亿元,同比+45.4%,环比+45.8%,单车盈利0.5万元,2024年毛利率15.9%,同比提升0.6pct,Q4表观毛利率17.3%,同比提升1.0pct,环比提升1.8pct,Q4销售费用率5.9%,同比-1.2pct,管理费用率6.7%,同比-0.4pct [7] - Q4极氪销量8.5万辆,同比+115%,环比+55.0%,总营收227.2亿,同比+38.2%,净利润1.5亿元,同比扭亏 [7] 品牌战略 - 2025年预计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吉利品牌预计推出5款新车及多款改款车,极氪预计4月推极氪007 GT,Q3推极氪9X,Q4推中大型豪华超级电混SUV,领克预计Q2推领克900 EM - P,年内上市中大型EM - P轿车 [7] 发展趋势 - GEA架构支撑新车周期,各品牌新能源转型推进,规模效应带来盈利向上弹性,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创新出海模式打开海外新空间,智能化战略提升智驾能力,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亿、16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6X、9.5X [6][7]
华为拿下宝马,为什么BBA集体“投华”?
商业洞察· 2025-03-20 09:34
华为与宝马合作 - 华为与宝马达成合作 德国BBA(宝马、奔驰、奥迪)已全部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 此前奥迪引入华为智驾 奔驰S级引入华为Hicar技术 [2] - 合作范围集中于国产宝马车型 暂不涉及进口车型 国产宝马在智能化和科技属性上将优于进口版 [6] - 合作主要聚焦智能座舱领域 鸿蒙生态车机系统将接入宝马汽车 支持华为手机遥控宝马 包括数字钥匙一键启动和生态应用车机同步 [3] 宝马选择华为的原因 - 宝马智能化转型较慢 这是合资车厂的普遍问题 引入华为智能座舱可加速转型 [3] - 25%宝马车主使用华为手机 接入鸿蒙生态可提升老车主体验 同时吸引华为用户购买宝马 [6] - 宝马采取双线战略(燃油车+电动车) 华为智能座舱可同步适配两种车型 [8] 华为技术对车企的影响 - 华为技术赋能车企效果显著 例如赛力斯通过华为改造后 问界M9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月销超1.6万辆 [8] - 华为智驾版奥迪和鸿蒙座舱版宝马兼具品牌号召力与技术优势 市场竞争力强 [10] - 若合作模式在国内成功 华为智驾版BBA将在国际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10] 行业趋势与中欧合作 - 中欧合作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技术可借助欧盟品牌进入西方市场 欧盟品牌可依托中国技术加速转型 [10] - 中欧联合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可能淘汰美国传统油车厂商如福特和通用 [10] - 德国BBA与华为合作是上半场 中欧联合抢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下半场的关键 [10]
吉利汽车2025年2月销量点评:2月销量再超20万辆,AI智能化大战略即将开启
长江证券· 2025-03-14 14: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2月销量超20万辆,同比高增,新能源表现强劲,新平台赋能有望开启产品新时代,智能化战略将加速提升智驾能力,整车强势新周期下盈利具备较大弹性 [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情况 - 2月汽车销量20.5万辆,同比+83.9%,环比-23.2%;2025年1 - 2月累计销量47.2万辆,同比+45.2% [2][4][7] - 分品牌看,吉利品牌2月销量17.4万辆,同比+91.5%,环比-22.7%,其中银河销量7.6万辆,同比+734.8%,环比-18.6%;极氪销量1.4万辆,同比+86.9%,环比+17.6%;领克销量1.7万辆,同比+30.5%,环比-42.7% [7] - 分能源结构看,2月新能源销量9.8万辆,同比+193.8%,环比-18.7%,新能源占比48.0%,同比+18.0pct,环比+2.6pct;插混销量2.6万辆,同比+95.8%,环比-36.1%,纯电销量7.2万辆,同比+259.0%,环比-9.7% [7] - 2月出口2.5万辆,同比+2.2%,环比-7.0% [7] 战略发展 - 3月3日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今年将全面拥抱AI,推动AI技术上车,大型高端电混SUV领克900预计Q2上市,系全球首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量产车 [7] - GEA平台开启技术和产品新周期,兼容多种能源形式,降本增效,银河E5等车型上市增强新车周期,极氪与领克整合优化品牌架构 [7] 目标与盈利预测 - 2025年公司销量目标271万辆,预期同比增长25%,其中吉利品牌/极氪/领克销量目标分别为200/32/39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达150万辆,预期同比增长69% [7]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124亿、168亿元,对应港股PE分别为9.9X、13.2X、9.7X [7]
每次大通胀的启动路径与传导顺序分析
雪球· 2025-03-11 07:43
通胀启动的典型路径 - 第一阶段:贵金属与稀有金属率先启动 - 黄金对货币政策和避险情绪高度敏感,2008年金融危机后量化宽松初期黄金率先上涨,2020年美联储无限QE后黄金创历史新高 [2] - 锂、钴、稀土等因新能源转型需求成为新周期先行者,2021年锂价因电动车需求爆发上涨400% [3] - 第二阶段:能源接力上涨 - 原油作为"工业血液"通过直接成本推动、替代效应和产业链联动三条路径扩散,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中天然气短缺导致煤炭需求激增 [4][5] - 地缘政治事件如石油危机和俄乌冲突导致供给中断,加速能源价格飙升 [5] - 第三阶段:农产品与化工品滞后上涨 - 化肥依赖能源,合成氨和钾肥成本随能源上涨推升种植成本 [6] - 极端天气叠加低库存(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降至26年低点)放大农产品价格波动 [7] - 第四阶段:全面通胀扩散至终端消费 - 上游原材料涨价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传导至终端消费品 [8] - 能源与食品价格上涨推升生活成本,引发工资-价格螺旋 [9] 历史周期中的路径差异 - 货币宽松驱动型(2008-2011年、2020-2022年):黄金→铜→原油→农产品,流动性泛滥推升金融属性商品 [10] - 供给冲击驱动型(1973-1974年石油危机):原油→黄金→化工品→粮食,供给中断直接冲击能源 [10] - 需求拉动型(2001-2008年中国工业化):铜→钢铁→煤炭→原油,中国基建与地产需求拉动工业金属 [10] - 政策干预型(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钢铁→煤炭→电解铝→化工品,国内去产能政策人为收缩供给 [10] 传导路径的底层逻辑 - 金融属性强弱排序:黄金 > 白银 > 铜 > 原油 > 农产品,金融属性强的品种对货币政策和投机资金更敏感 [12][13] - 产业链传导层级:从上游稀有金属→能源→基础化工→中游工业金属→下游终端制造,传导速度通常需3-6个月 [14] - 价格弹性差异:稀有金属 > 贵金属 > 能源 > 农产品 > 化工品,供给刚性与需求刚性决定弹性 [15] 当前周期的特殊性 - 新能源转型拉动锂、铜、白银需求,稀土(中国控制95%冶炼产能)和锂(南美盐湖扩产滞后)供给集中度加剧价格波动 [15] - 地缘冲突导致镍(俄罗斯占全球电解镍产能22%)、氖气(乌克兰占全球70%)断供,价格短期暴涨 [16] - 逆全球化下区域价格分化,欧美"碳关税"推高本土钢铁成本,中国通过控产量维持低价 [17] 投资启示 - 关键监测指标:黄金价格(货币政策预期)、铜金比(经济复苏强度)、原油库存(供需缺口) [18] - 周期定位工具:美林时钟修正版在"过热-滞胀"阶段超配黄金、能源,产业链轮动策略从上游切换至下游消费龙头 [19] 结论 - 通胀传导路径可归纳为"货币信号→供给冲击→成本传导→全面扩散",需结合驱动因素、商品属性和政策干预三维分析 [20]
转型突破,东风日产靠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0:0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更像新势力"的转型方向 通过发布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构及4大尖点技术(全球最高集成1 4合1智能电驱 AI零压云毯座椅 端到端大模型全场景高阶智驾 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实现技术体系焕新 [1] - 管理层实施三大改革举措 包括紧抓研发 品牌建设 渠道转型 研发体系从全球车型导入转向本地化研发 [1] - 未来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 2026年底前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 覆盖纯电 插混 增程多种动力形式 [3] 产品与技术革新 - N7车型采用封闭式前脸设计和分体式大灯 融合新势力科技感与日产经典V-Motion元素 [6] - 搭载与Moment a联合开发的端到端大模型智驾系统 支持高速NOA 城市记忆领航 全场景智能泊车 算力达60TOPS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 [7] - AI零压云毯座椅配备49个智能传感器 形成"电子皮肤"系统 支持OTA升级和体态自适应调节 [8] - 电池系统通过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试验 采用热电分离结构 实现全场景快充 [9]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供应商体系从全球转向本土化 合作名单扩展至高德 百度等科技企业 [2] - 与头部智驾供应商Moment a合作实现一段式端到端智驾技术落地 [11] - 成为首个全面拥抱华为鸿蒙座舱的合资品牌 双方分工开发智能座舱系统 [12] 品牌与渠道变革 - 发布"尽兴由NI"新品牌主张 推动员工矩阵号建设 学习小米华为的营销方式 [16] - 建立新能源专属门店 优化购车流程 分离订单与交付功能 销售人员着装年轻化 [16][17] - 实施"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战略 N7车型已做好出海准备 [17] 研发体系升级 - 研发团队将扩招至4000人 设计开发采用四团队(东风日产先进工程技术中心 日产中国设计中心 日产全球设计中心 东风汽车全球造型设计中心)提案竞争模式 [12][13] - N7车型实现全流程本土化开发 展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决心 [13]
奇瑞日赚4000万冲上市:燃油车全球「吸金」,新能源国内「吃土」
36氪· 2025-03-09 23:55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前9个月收入1821亿元,净利润113亿元,净利润率6%出头 [5] - 平均单车收入10.7万元,单车毛利1.6万元,单车净利润约0.7万元 [6] - 2024年1-9月毛利率14.8%,其中乘用车毛利率14.7%,零部件毛利率20.4% [17] - 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收入近3000亿元,是前三个季度累计收入的1.6倍 [16] 品牌与业务结构 - 旗下五大品牌:奇瑞(主品牌占比60%)、捷途(增速最快)、星途(高端)、iCAR(纯电)、智界(华为合作) [8] - 燃油车贡献75%收入,新能源仅占25% [9] - 海外市场贡献44%销量和收入,部分车型海外售价比国内高50%以上 [10][23] 财务与资金状况 - 2022-2023年收入从926亿元增至1632亿元,净利润从58亿元增至104亿元 [15] - 2024年1-9月流动资产1543亿元(含现金358亿元),流动负债1625亿元(含应付账款1052亿元) [11] - 研发投入占比3.5%-4.1%,2022-2024年累计研发支出近170亿元 [37] 海外市场表现 - 2024年海外销量114.5万辆,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9.5% [22] - 俄罗斯市场:奇瑞品牌销量排名第三(15.8万辆,市占10.2%),旗下Jaecoo、欧萌达、捷途均进入前十 [26] - 中东市场占有率12%,瑞虎8在中东售价达24万元(国内12万元) [25] - 海外经销商2541家,为中国车企中最密集网络 [28] 新能源转型进展 - 2024年新能源销量58万辆(占比22%),同比翻倍但落后于行业渗透率(50%) [32] - 新能源收入占比16%(2024年1-9月),远低于比亚迪(100%)和吉利(41%) [33] - 技术路线:插混为主(鲲鹏C-DM系统)、增程试水、纯电滞后 [35] - 与华为合作智界品牌,但技术依赖外部且利润率不明 [36] 行业竞争与战略 - 2024年总销量260.4万辆,国内排名第五,仅次于比亚迪、上汽、一汽、长安 [14] - 单车净利润7345元(2024年1-9月),低于比亚迪(9185元)和吉利(8763元) [18] - 全球化战略以燃油车打头阵,新能源转型窗口期剩3年 [2][30] - IPO募资拟用于海外扩张、新能源研发及智能化技术 [38]
这台外资豪车,为何依然有中国野心?
虎嗅APP· 2025-03-07 13:43
捷尼赛思中国战略 - 公司重申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强调长期投入承诺 [1] - 新任CEO朱江多次强调品牌在中国的战略定力,但当前销量表现不佳 [2] - 北美市场表现亮眼,近五年销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成为豪华品牌增长率第一 [3]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2021年入华时正值外资豪华品牌销量巅峰(BBA超70万辆,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超20万辆) [6] - 入华后遭遇经济周期下行、芯片短缺和新能源转型冲击,销售未达预期 [7] - 通过营销活动建立品牌认知:3281架无人机表演创世界纪录,频繁参与时尚活动 [7] - 当前燃油车市场份额仍大,产品配置高价格优(如GV70:30万内唯一300匹马力燃油车) [8][9] 2.0阶段转型策略 - 关闭北京/成都品牌展示店,转向销售+服务一体化网点(深圳/南宁) [11] - 采用"展厅+"模式,门店面积从3000㎡缩减至400-500㎡,降低60%经营成本 [11] - 加强数字化营销:抖音/小红书平台运营,开展直播和车主社群 [12] - 营销语言本土化:融入"东方气韵"等中国元素,广告增加宠物等年轻化内容 [15][16] 3.0阶段长期规划 - 目标3-5年内实现稳健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11] - 保留全球品牌调性(高尔夫赛事/极端车型展示)同时加强中国本地化 [16] - 利用中韩产业链融合优势,加速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 [20] - 计划2025年前抓住行业变革机遇,保持在华市场竞争力 [20] 行业竞争环境 - 豪华车市场格局松动:BBA下探至30万区间,国产品牌崛起 [7][19] - 当前市场竞争被形容为"残暴",价格战导致品牌溢价空间压缩 [18][19] - 东方汽车美学兴起,中日韩品牌各自展现差异化设计语言 [20]
长安汽车:公司简评报告:2月新能源销量同比提升,智驾平权步伐提速-20250307
东海证券· 2025-03-06 18: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安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型规划密集、全球化战略布局清晰,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程度加深,看好其电动智能转型前景和全球市场增长空间,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5/68.85/96.62亿元,对应EPS为0.53/0.69/0.97元,对应PE为25/19/13倍,维持“买入”评级[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长安汽车2025年2月汽车批发销量16.14万辆,同环比分+5.72%/-41.45%,M1 - 2累计批发销量43.71万辆,累计同比+0.94%;自主乘用车2月批发销量9.42万辆,同环比+12.45%/-51.23%,M1 - 2累计批发销量28.72万辆,同比+2.42%;2月新能源销量3.97万辆,同环比+68.4%/-41.25%;2月海外销量4.75万辆,同环比+15.5%/-23.37%[2] 公司经营情况 - 2月批发、自主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环比降同比增,环比下滑受春节假期后生产节奏调整及市场需求阶段性收缩影响,但CS75系列等战略车型有结构性增长动能;2月新能源销量环比承压,但渗透率较1月提升;启源2月销量0.79万辆,环比-26.67%;阿维塔2月销量0.52万辆,同环比+110.91%/-41.29%;深蓝2月交付量1.87万辆,同环比+87.49%/-23.75%;阿维塔06、深蓝S09、启源Q07等新车型预计4月上市[6] 公司发展战略 - 新能源新车方面,2025年计划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涵盖深蓝、阿维塔和启源等品牌;智能化方面,深蓝发布三大全场景智驾解决方案,自研DEEPAL AD PRO支持高速NOA功能,搭载该方案的深蓝S07起售价较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本下探1万元;海外布局方面,2025年聚焦五大项目,包括东南亚罗勇工厂2025Q1投产等[6]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亿元)|1051|1213|1513|1678|1865|2039| |同比增速(%)|24%|15%|25%|11%|11%|9%| |归母净利润(亿元)|36|78|113|52|69|97| |同比增速(%)|7%|120%|45%|-54%|31%|40%| |毛利率(%)|17%|20%|18%|17%|17%|18%| |每股盈利(元)|0.36|0.79|1.14|0.53|0.69|0.97| |ROE(%)|6%|12%|16%|7%|9%|11%| |PE(倍)|36|16|11|25|19|13|[3] 三大报表预测值 |报表|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64871|71205|78875|90495| | |应收票据及账款(百万元)|41513|46031|51175|55941| | |预付账款(百万元)|288|319|355|388| | |其他应收款(百万元)|894|992|1102|1205| | |存货(百万元)|13466|15269|16790|18188| | |其他流动资产(百万元)|9903|10963|12169|13286| | |流动资产总计(百万元)|130935|144779|160466|179502| |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13787|14427|16307|19847| | |固定资产(百万元)|20204|19244|19488|19886| | |在建工程(百万元)|1914|4012|4446|4249| | |无形资产(百万元)|15046|14804|14802|13630| | |长期待摊费用(百万元)|24|20|16|13| | |其他非流动资产(百万元)|8261|7923|7271|7793| |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59236|60429|62329|65419| | |资产总计(百万元)|190171|205208|222795|244921| | |短期借款(百万元)|30|30|30|30| | |应付票据及账款(百万元)|75747|81206|90429|102306| | |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27463|34750|38282|41525| |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03239|115986|128741|143861| | |长期借款(百万元)|1206|977|733|476| | |其他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1043|11043|11043|11043| |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2248|12020|11776|11519| | |负债合计(百万元)|115488|128006|140517|155380| | |股本(百万元)|9917|9917|9917|9917| | |资本公积(百万元)|8251|8251|8251|8251| | |留存收益(百万元)|53685|57355|62172|68933| | |归属母公司权益(百万元)|71853|75523|80341|87102| |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830|1678|1938|2439| |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74683|77202|82279|89541| |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190171|205208|222795|244921| |利润表|营业收入(百万元)|151298|167764|186510|203880| | |营业成本(百万元)|123523|140067|154017|166836| |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4758|5276|5866|6412| | |销售费用(百万元)|7645|7598|8025|8334| | |管理费用(百万元)|4098|5234|5410|5497| | |研发费用(百万元)|5980|6744|7624|8472| | |财务费用(百万元)|-897|-868|-932|-1267| | |投资收益(百万元)|3050|93|696|765|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百万元)|-19| - | - | - | | |营业利润(百万元)|10447|4448|7857|11221| | |利润总额(百万元)|10589|4562|7962|11327| | |所得税(百万元)|1087|468|818|1163| | |净利润(百万元)|9502|4093|7145|10164| |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826|-1152|259|502|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1327|5245|6885|9662| | |EBITDA(百万元)|14991|8865|12579|15941| | |NPOLAT(百万元)|8697|2811|5925|8569| | |EPS(元)|1.14|0.53|0.69|0.97| |现金流量表|税后经营利润(百万元)|9502|2757|5389|8271| | |折旧与摊销(百万元)|5299|5171|5549|5881| | |财务费用(百万元)|-897|-868|-932|-1267| | |其他经营资金(百万元)|1129|1041|1636|1706| |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百万元)|19861|13246|15683|21530| |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百万元)|-6208|-5976|-6633|-8019| |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百万元)|-2128|-936|-1379|-1892| | |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11434|6334|7670|11619|[7]
长城汽车2025年2月销量点评:销量同比增长达7.8万辆,方盒子车型增长表现亮眼
长江证券· 2025-03-06 05: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年2月销量7.8万辆,同比+9.7%,环比-3.8%,出口与新能源销量占比可观 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坚定新能源转型,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与业绩改善 长期来看,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销量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情况 - 2月总销量77,883辆,同比+9.7%,环比-3.8%;国内销量46,815辆,同比+15.8%,环比-11.5%;新能源销量达15,121辆,同比+23.2%,环比-32.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24.9%,同比+4.7pct,环比-7.5pct [8] - 2025年1 - 2月累计销量15.9万辆,同比-9.3%,新能源累计销量3.7万辆,同比+0.2%,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28.9%,同比+3.9pct [8] - 2月哈弗品牌销量43,301辆,同比-3.2%,环比 -10.8%;坦克品牌销量11,762辆,同比+15.7%,环比-8.4%;WEY品牌销量3,643辆,同比+37.5%,环比-27.2%;欧拉品牌销量1,898辆,同比-36.9%,环比-13.5%;长城皮卡销量17,263辆,同比+65.0%,环比+40.1% [8] - 2月方盒子车型销量2.9万辆,同比+41.5%;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1.8万辆,同比+33.0% [8] - 2月海外销量31,068辆,同比+1.6%,环比+10.9%,销量占比达39.9%,同比-3.2pct,环比+5.3pct 1 - 2月海外累计销售5.9万辆,同比+3.7%,销量占比达37.2%,同比+4.7pct [8] 发展战略 - 国内在产品、渠道、供应链三个维度充分调整,坚定深化新能源转型,重点发力插混赛道,加速智能新能源产品投放 [8] - “ONE GWM”战略加速出海,海外市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1300家,泰国罗勇工厂已量产多款车型,巴西项目稳步推进 [8] - 积极推动销量与车型智能化发展,未来智能化实力有望加强 [8] 投资建议 - 短中期出海加速叠加国内坦克等高价值车型占比提升有望推动销量与业绩成长 长期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销量长期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8]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9、160.5、179.5亿元,对应A股PE分别为16.8X、13.3X、11.9X,对应港股PE分别为8.0X、6.3X、5.7X [8]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3A、2024E、2025E、2026E的相关财务数据,如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 [13] - 基本指标涵盖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市净率等数据 [13]
长安汽车:公司简评报告:2月新能源销量同比提升,智驾平权步伐提速-20250306
东海证券· 2025-03-06 04: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安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型规划密集、全球化战略布局清晰,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程度加深,看好其电动智能转型前景和全球市场增长空间,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5/68.85/96.62亿元,对应EPS为0.53/0.69/0.97元,对应PE为25/19/13倍,维持“买入”评级[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长安汽车2025年2月汽车批发销量16.14万辆,同环比分+5.72%/-41.45%,2025年M1 - 2累计批发销量43.71万辆,累计同比+0.94%;自主乘用车2月批发销量9.42万辆,同环比分别+12.45%/-51.23%,2025年M1 - 2累计批发销量28.72万辆,同比+2.42%;2月新能源销量3.97万辆,同环比+68.4%/-41.25%;2月海外销量4.75万辆,同环比+15.5%/-23.37%[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2月批发、自主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环比降、同比增,环比下滑受春节假期后生产节奏调整及市场需求阶段性收缩影响,但CS75系列等战略车型有结构性增长动能;2月新能源销量环比承压,但渗透率较1月提升;启源2月销量0.79万辆,环比-26.67%;阿维塔2月销量0.52万辆,同环比分别+110.91%/-41.29%;深蓝2月交付量1.87万辆,同环比+87.49%/-23.75%;阿维塔06、深蓝S09、启源Q07等新车型预计2025年4月上市[6] 公司发展战略 - 新能源新车方面,2025年计划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涵盖深蓝、阿维塔和启源等品牌;深蓝将推6座大尺寸SUV深蓝S09及智能运动轿车,拓展全球化产品至81个国家;启源将推Q07、中型轿车及紧凑型SUV;阿维塔将推包括12、07改款和06等新车型;智能化方面,深蓝发布三大全场景智驾解决方案,自研的DEEPAL AD PRO支持高速NOA功能,搭载该方案的深蓝S07起售价较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本下探1万元;海外布局方面,2025年聚焦五大项目,包含东南亚罗勇工厂2025Q1投产、召开欧洲品牌发布会、独联体区域KD项目投产、中南美完成巴西子公司设立、中东非全面导入CHANGAN、DEEPAL、AVATR三大品牌[6]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亿元)|1051|1213|1513|1678|1865|2039| |同比增速(%)|24%|15%|25%|11%|11%|9%| |归母净利润(亿元)|36|78|113|52|69|97| |同比增速(%)|7%|120%|45%|-54%|31%|40%| |毛利率(%)|17%|20%|18%|17%|17%|18%| |每股盈利(元)|0.36|0.79|1.14|0.53|0.69|0.97| |ROE(%)|6%|12%|16%|7%|9%|11%| |PE(倍)|36|16|11|25|19|13|[3] 三大报表预测值 |报表|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64,871|71,205|78,875|90,495| | |应收票据及账款(百万元)|41,513|46,031|51,175|55,941| | |预付账款(百万元)|288|319|355|388| | |其他应收款(百万元)|894|992|1,102|1,205| | |存货(百万元)|13,466|15,269|16,790|18,188| | |其他流动资产(百万元)|9,903|10,963|12,169|13,286| | |流动资产总计(百万元)|130,935|144,779|160,466|179,502| |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13,787|14,427|16,307|19,847| | |固定资产(百万元)|20,204|19,244|19,488|19,886| | |在建工程(百万元)|1,914|4,012|4,446|4,249| | |无形资产(百万元)|15,046|14,804|14,802|13,630| | |长期待摊费用(百万元)|24|20|16|13| | |其他非流动资产(百万元)|8,261|7,923|7,271|7,793| |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59,236|60,429|62,329|65,419| | |资产总计(百万元)|190,171|205,208|222,795|244,921| | |短期借款(百万元)|30|30|30|30| | |应付票据及账款(百万元)|75,747|81,206|90,429|102,306| | |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27,463|34,750|38,282|41,525| |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03,239|115,986|128,741|143,861| | |长期借款(百万元)|1,206|977|733|476| | |其他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1,043|11,043|11,043|11,043| |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2,248|12,020|11,776|11,519| | |负债合计(百万元)|115,488|128,006|140,517|155,380| | |股本(百万元)|9,917|9,917|9,917|9,917| | |资本公积(百万元)|8,251|8,251|8,251|8,251| | |留存收益(百万元)|53,685|57,355|62,172|68,933| | |归属母公司权益(百万元)|71,853|75,523|80,341|87,102| |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830|1,678|1,938|2,439| |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74,683|77,202|82,279|89,541| |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190,171|205,208|222,795|244,921| |利润表|营业收入(百万元)|151,298|167,764|186,510|203,880| | |营业成本(百万元)|123,523|140,067|154,017|166,836| |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4,758|5,276|5,866|6,412| | |销售费用(百万元)|7,645|7,598|8,025|8,334| | |管理费用(百万元)|4,098|5,234|5,410|5,497| | |研发费用(百万元)|5,980|6,744|7,624|8,472|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897| - 868| - 932| - 1,267| | |投资收益(百万元)|3,050|93|696|765|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百万元)| - 19| - | - | - | | |营业利润(百万元)|10,447|4,448|7,857|11,221| | |利润总额(百万元)|10,589|4,562|7,962|11,327| | |所得税(百万元)|1,087|468|818|1,163| | |净利润(百万元)|9,502|4,093|7,145|10,164| |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 - 1,826| - 1,152|259|502|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1,327|5,245|6,885|9,662| | |EBITDA(百万元)|14,991|8,865|12,579|15,941| | |NPOLAT(百万元)|8,697|2,811|5,925|8,569| | |EPS(元)|1.14|0.53|0.69|0.97| |现金流量表|税后经营利润(百万元)|9,502|2,757|5,389|8,271| | |折旧与摊销(百万元)|5,299|5,171|5,549|5,881|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897| - 868| - 932| - 1,267| | |其他经营资金(百万元)|1,129|1,041|1,636|1,706| |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百万元)|19,861|13,246|15,683|21,530| |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百万元)| - 6,208| - 5,976| - 6,633| - 8,019| |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百万元)| - 2,128| - 936| - 1,379| - 1,892| | |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11,434|6,334|7,670|1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