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高铁“成环” 中原版何时“上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5:53
高铁建设进展 - 洛阳市委书记带队赴京与国家铁路集团对接,推进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建设和洛阳龙门站枢纽功能提升,该项目是国家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和河南省"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于今年6月实现控制性工程开工[1] - 平漯周高铁新建三座高铁站效果图公布,线路全长199.7公里,设平顶山西站、平顶山南站、舞阳北站、漯河西站、周口西站、周口东站,南进北出引入京广高铁漯河西站[1] - 河南2022年6月已在全国率先建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实现17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成为全国第7个达成此目标的省份[1] 区域高铁网络优化 - 豫西地区虽有多条铁路线路但尚未形成网格化布局,缺失纵向高铁线路,焦洛平高铁建设将突破豫西山区交通屏障,串联济源、汝州等资源型城市[2][3] - 焦洛平高铁通车后洛阳至平顶山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促进豫西"同城时代"发展,激活太行山、伏牛山地区旅游资源[3] - 焦洛平高铁与平漯周高铁建设将打通郑太、郑西、郑万、京广、郑合等国家干线通道,潜在形成串联郑州、焦作、济源、洛阳等9个城市的"中原城市群环线高铁"[3] 高铁环线发展模式 - 环线高铁可减少换乘、均衡输送客流,促进沿线城市融合发展和生产要素流动,类似地铁环形线路的优化效果[3]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2023年6月开通,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枢纽城市及苏州、黄山、嘉兴等旅游城市[4] - 湖北计划2025年建成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形成高铁环线打造"一小时"出行圈,武汉环线高铁最快2024年底具备开通条件[6] 民航运输数据 - 2024年7月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8.6%,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1] - 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创历史新高,外籍游客家庭出游比例攀升,预订覆盖国内百余城市[11] - 国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0.8%,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1.5%,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1] 区域政策动向 - 广东印发商业航天发展措施,推动技术转化应用和基础设施共享,开展专利导航及数据库建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7] - 上海出台"AI+制造"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目标三年内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形成创新成果[8] - 云南出台低空经济措施,以制造业为重点打造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低空应用基地和装备出口基地,划设重点发展区域并探索示范场景[9] - 海南优化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将"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行业范围调整为"航空航天、航运、海洋油气勘探",强化对航天产业人才支撑[10] 区域生态价值评估 - 中国GEP百强县/区榜单发布,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位居全国县域GEP百强榜首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位列全国市辖区GEP百强榜首位[16][17] - GEP核算体系包含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3大维度和17项指标,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区域分布在大小兴安岭、西藏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等地[12][13]
城市24小时 | 高铁“成环”,中原版何时“上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5:49
高铁建设进展 - 呼南高铁焦洛平段作为国家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 已实现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 项目将提升洛阳龙门站枢纽功能[1] - 平漯周高铁新建项目全长199.7公里 设6座高铁站 连接郑万高铁 京广高铁和郑阜高铁[1] - 河南2022年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 实现17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 成为全国第7个达成该目标的省份[1] 区域高铁网络发展 - 豫西地区缺乏纵向高铁线路 焦洛平高铁将突破交通屏障 使洛阳至平顶山车程缩短至40分钟[2][3] - 焦洛平高铁与平漯周高铁建设将打通郑太 郑西 郑万 京广 郑合等国家干线通道[5] - 两条高铁线路可能形成串联9个城市的中原城市群环线高铁 但实际运营需综合考虑运力 客流和成本因素[5] 高铁环线效应 - 环线高铁可促进沿线城市融合发展 使生产要素更充分流动 类似地铁环线的均衡发展效应[5]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2023年6月开通 单向里程超1200公里 连接4座枢纽城市及多个旅游城市[5] - 武汉环线高铁预计2024年底具备运营条件 将形成三大都市圈一小时出行圈[6] 民航运输数据 - 2024年7月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8.6% 其中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 同比增长2.7%[11] - 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 同比增长15.7% 创历史新高 外籍游客家庭出游比例攀升[11] - 国内国际货邮运输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1.5%[11] GEP百强榜单 - 2025全国县域GEP百强榜前三为浙江淳安县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江苏宜兴市[15][17] - 2025全国市辖区GEP百强榜前三为江苏吴中区 山东黄岛区和江苏大丰区[16][17] - GEP评价体系包含物质产品 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3大维度17项指标 长三角地区在县域和市辖区榜单均居首位[12][13][17]
大族激光股价下跌2.22% 广东发布商业航天支持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2
股价表现 - 股价报33.07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5元 跌幅2.22% [1] - 盘中最高触及34.06元 最低下探33.00元 [1] - 成交量为56.3万手 成交金额18.81亿元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4亿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8.53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显示面板、动力电池、光伏等行业 [1] - 总部位于深圳 是国内激光设备领域代表性企业 [1] 行业政策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1] - 政策提出打造商业航天应用场景 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1] - 涉及低空经济、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领域 [1]
国博电子股价下跌3.17% 广东商业航天政策或带来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9日收盘 国博电子股价报61.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00元 跌幅3.17% [1] - 当日成交量为3.45万手 成交额达2.12亿元 振幅4.40% [1] 资金流向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19.35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940.33万元 [2]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子元件 第三代半导体 国产芯片及5G等领域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 航天 国防等行业 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 [1] 行业政策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 支持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1] - 政策覆盖卫星制造 地面站建设及卫星应用终端等领域 公司作为产业链企业或受益于政策推动 [1]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聿凡领光·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0
融资信息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日出安盛资本领投 誉华资产和原子创投联合跟投 一苇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2] 公司背景 - 公司2023年11月成立于上海 专注卫星 军工及海洋场景的激光通信光传输子系统与核心模块 [3] - 创始团队来自航天院所与头部光通信公司 具备星间链路设计 核心器件自研与批量制造经验 [3] - 已获多家商业卫星厂批量采购 在轨验证超4000小时 [3] 融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扩建年产1500台套的新厂房 提升航天级可靠性产线自动化水平 [4] - 招募光学 射频与可靠性工程师 夯实星间通信子系统研发团队 [4] - 开展下一代高功率光纤放大器与小型化调制模块预研 确保2025年交付集成化子系统 [4] 投资逻辑 - 投资方看好商业卫星产业链 公司团队兼具国家航天项目经验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5] - 公司光纤放大器已在多颗在轨卫星稳定运行 关键指标 可靠性及成本优势突出 [5] - 公司处于低轨卫星组网初期窗口 有望持续受益 [5] - 激光通信是卫星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 公司产品矩阵完整 已构建成熟量产体系 [5] - 军工与海洋应用具备广阔潜力 [5] 行业环境 - 国家航天局 工信部等密集出台鼓励商业航天发展政策 地方政府配套基金提供落地土壤 [6] - 公司契合国家产业链安全需求 为商业卫星降本增效提供中国方案 [6]
中国长城股价下跌4.19% 广东发布商业航天支持政策
金融界· 2025-08-19 15:05
股价表现 - 8月19日股价报17.38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6元 跌幅4.19% [1] - 当日成交量为337.42万手 成交金额达59.73亿元 [1] - 开盘价为17.95元 最高触及18.12元 最低下探至17.29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88亿元 占流通市值的1.58%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1.49亿元 占流通市值的3.83% [1] 行业与业务 - 公司属于计算机设备行业 业务涉及5G 量子科技等领域 [1] - 广东省发布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本地企业有望受益 [1]
上海瀚讯股价小幅回落 商业航天政策催化行业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46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19日收盘价26.3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8% [1] - 单日成交额10.76亿元 盘中最高价27.10元 最低价26.20元 振幅3.38% [1]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5826.79万元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4.01亿元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宽带移动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应急通信领域 [1] - 所属行业涵盖通信设备及卫星互联网板块 [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广东省发布商业航天发展政策(2025-2028年) 对基建端提供补贴与税收优惠 [1] - 政策支持卫星接收站网、测控站等地面设施建设 [1] - 鼓励企业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及低成本卫星等核心技术 [1] - 商业航天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及地面设备制造环节 [1] - 公司作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可能受益于政策推动 [1]
8月19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3:58
财政政策与税收 - 前7个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资金支出2.89万亿元 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1.7% [1] -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亿元 同比增长2.6% 其中中央收入增长2.2% 地方收入增长3.1% 均为年内月度最高增幅 [1] - 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增长0.1% 累计增幅年内首次转正 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1] - 前7个月印花税2559亿元 同比增长20.7%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936亿元 同比增长62.5% [1] 行业监管与政策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加强产业调控、遏制低价无序竞争、规范产品质量及支持行业自律 [2] - 广东省提出支持商业航天卫星星座建设 为项目申报提供绿色通道 对组网成功企业研究事后奖励措施 [3] - 上海市推动"AI+制造"发展 支持重点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3] - 海南优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将航空航天纳入高端紧缺人才覆盖范围 支持航天产业发展 [4] 公司财务表现 - 小米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1160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0% [5] - 小鹏汽车上半年总收入340.9亿元 同比上升132.5% [5] - 泡泡玛特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396.5% [5] - 先达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增长2561.58% [6] - 中南文化上半年净利润6098.89万元 同比增加524.45% [6] 公司运营动态 - 东方甄选针对谣言启动报警和司法流程 [5] - 中恒电气声明未与英伟达等海外云厂商签署合作协议或销售合同 [5] - 江特电机子公司宜春银锂将于近日正式复工复产 [6] - 东杰智能筹划控制权变更 股票及可转债8月20日起停牌 [6] -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3D打印服务及核电材料集采业务尚处起步阶段 [6] - 大金重工Nordseecluster海上风电集群项目A阶段全部单桩产品交付完毕 [6]
一箭7星发射成功,中科宇航的力箭一号已累计发射70颗卫星
钛媒体APP· 2025-08-19 12:31
公司发射成就与技术能力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2025年8月19日成功发射7颗卫星入轨 完成第八次飞行任务 [1] - 力箭一号累计发射70颗卫星 入轨载荷总质量超7吨 商业发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1] - 通过多星堆叠适配器技术将每公斤载荷发射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 [5] - 首次实现火箭总装 测试 发射一体化流程 大幅缩短测发周期 [5][6] - 具备单次发射超50颗卫星的能力 拥有自主建设的星箭兼用综合性厂房及双发射工位 [1][2] 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主营业务包括中大型火箭研制 定制化宇航发射 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 成立于2018年 [1] - 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正在研制 首飞计划发射空间站货运飞船试验船 [1] - 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将提供亚轨道微重力实验平台 [1] - 发射服务覆盖中国 欧洲 北美 南亚及中东地区 是国内唯一多次实现外星搭载发射的民营火箭公司 [2] 公司资本运作与治理 - 2024年4月完成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银河投资 广州产投 中科创星等机构 [2] - 2024年8月12日启动科创板IPO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3] - 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持股27.7476%) 实控人为董事长杨毅强 [3] - 杨毅强拥有30余年空天飞行器项目管理经验 曾任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3]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 其中民营火箭公司发射12次(占比18%) 入轨航天器201颗均创历史新高 [6] - 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占比80% 中科院系与航天系企业平分秋色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 [6]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火箭于2024年8月15日发射失利 原因为伺服机构电路故障 [6] - 行业面临盈利模式单一 供应链不成熟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与美国存在差距等挑战 [7] - 预计2025年将出现更多火箭重复发射和低轨卫星组网 资金涌入加速商业闭环形成 [7]
利好来袭!刚刚,广东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8-19 12:30
广东省商业航天政策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提出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重点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1][2][8] - 政策从空间基础设施、自主创新、星箭产业集聚、卫星应用规模扩大、投融资机制等七大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覆盖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环节[2][5][6][9] 空间基础设施布局 - 支持企业建设民商用卫星星座,提供卫星频轨资源协调保障和项目核准"绿色通道",鼓励地市加大卫星星座建设投入[5] - 对卫星地面站网节点建设按投资总额给予10%资金支持,单个节点最高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累计支持上限1000万元[5]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 重点支持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低成本卫星及载荷、卫星星座组网等核心技术攻关,优先纳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 - 推动商业航天重大科研设施开放共享,开展专利导航及数据库建设,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链协同[6] 星箭产业集聚发展 - 火箭、卫星等产品纳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范围,享受研发奖励[6] - 卫星应用终端产线升级改造可获省级技改资金支持,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1500万元[6] 卫星应用场景拓展 - 打造"首场景"示范项目,覆盖低空经济、太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前沿领域,政府通过首购优先采购支持创新产品[1][8] - 推动卫星技术应用于国土规划、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等公共服务领域,鼓励规模化应用[8] 卫星数据资产开发 - 争取国家级卫星中心设立广东分中心,开放共享卫星数据资源,挖掘金融、能源等领域数据资产价值[9] - 规范卫星数据产品交易,对完成数据资产合规登记的企业给予地市奖励[9] 投融资支持机制 - 商业航天重大项目可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享受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9] - 研究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优先支持火箭卫星研发、星座运营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招引和园区建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