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体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证监会发布· 2025-06-24 05:41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国民经济的血脉,从2019年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到2023年明确金融强国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日益完善[1][3]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进行前瞻性金融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如首创"借外债搞基建"模式争取科威特政府1800万美元贷款支持厦门机场建设,协调金融机构担保向波音租借2架飞机解决厦航资金短缺[5] - 推动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金融活水滋养下厦门航空机队规模从初创几架发展到超过210架[5][6] 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 金融与经济是共生关系,习近平同志强调"为经济活动量体裁衣设计金融服务工具",1996年推动成立福州城市合作银行(现福建海峡银行)服务地方经济[25] - 1990年代组织银团贷款解决闽江三桥等基建项目资金问题,支持福宁高速、马尾隧道等重点项目建成[26] - 1991年现场协调解决人行福州分行大楼改建审批难题,三天完成26个章审批,优化金融发展环境[25] 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 - 福州高新区从5平方公里扩至196平方公里,产值从1亿元增至1295亿元,聚集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金融机构[29]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57.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81万亿元[30][31] - 2000年习近平同志指出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投入,2022年中央深改委会议强调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29][30]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 宁德下党乡通过信用社4万元贷款支持农家乐发展,福建省农信联社现有67家法人行社、1900个网点、1.1万个农村普惠服务点[32][33] - 宁德创建23个海上信用渔区,累计提供信贷超36亿元,农业银行"海上社区"服务为养殖户审批100万元贷款改造渔排[36] - 我国普惠金融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兴业银行厦门分行为养老产业提供近90亿元授信支持护理院改造[35][36] 金融改革创新 - 厦门国际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支持了厦门首个外资企业、首座跨海大桥等项目建设[37] - 1987年习近平同志强调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提出"金融七条",2000年指出解决金融深层次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39][40][41] - 当前银行业总资产全球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债券和保险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31] 金融文化建设 - 福建海峡银行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等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发展基因,倡导"以清为美,以廉为荣"[44] - 2002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倡导信用文化塑造信用社会,2024年强调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升金融软实力[44]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七丨2025中国经济展望暨《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1 10:20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核心内容 1 论坛背景与《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召开,聚焦中国金融发展实践与方向,探讨金融强国路径[1] -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连续15年发布,由清华五道口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设立,涵盖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全球/中国/区域各10项)[3] - 2025版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由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发布[5] 2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外部挑战 -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美国可能将施压手段从关税扩展至货币金融领域[6] - 金融安全与监管挑战: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影响全球金融稳定,数字货币进展冲击传统体系[6] - 科技革命重塑格局: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迭代周期[6] 内部挑战 - 内需不稳:就业增收、生产经营、地方财政等多重压力并存[6] - 新旧动能转换风险:新兴产业可能过剩或投资过热,需警惕断档失速[6] - 金融风险持续: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需关注[6] 3 2024年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成就 - 金融调控体系:强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发挥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7] - 金融市场体系:间接/直接融资协调发展,股债市场改革深化[7] - 金融机构体系:国有大行主导重大领域,中小银行本地化,政策性机构补短板[8] - 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制度重构、科技赋能、央地协同强化效能[8] - 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服务结构优化[8] - 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银行体系智能化改造深化[8] 4 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金融环境[8]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8]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建设监管兜底与早期纠偏制度[8]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服务质效[8] -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8] 5 专家核心观点 关税战影响(王一鸣) - 美国关税战三大动机:制造业回流、缓解财政压力、重构全球贸易规则[10] - 对中国影响:外贸企业成本上升,金融市场稳定性受挑战,未来可能延伸至金融等领域施压[10][11] - 危机中的机遇:历史显示每次冲击都伴随改革转型,需聚焦经济结构性调整[11] 人民币跨境支付(王永利) - CIPS系统发展、SWIFT合作及移动支付推动人民币跨境清算[12] - 稳定币发展对货币形态产生冲击,需新技术提升效率并防控风险[12] - 法定货币数字化是重要方向,新技术将加速人民币跨境清算发展[12] 地方金融建设(李瑶) - 地方金融需聚焦五大领域:科技金融(新兴产业)、绿色金融(低碳转型)、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养老金融(银发经济)、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16] - 需健全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五篇大文章"助力实体经济[16] 6 圆桌讨论要点 - 消费领域改革:重点发展服务消费,提高价格弹性与开放领域[18] - 金融科技方向:从开放互联迈向集约共享,推动数字货币发展[18] - 科技创新支持:需全生命周期精准金融支持,建立成熟价值评估体系[18]
全球金融论坛|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14:53
金融体制改革与挑战 - 中国金融系统面临复杂国际形势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挑战 需加快改革步伐提升体系韧性 [1][2] - 外部挑战包括全球经济波动加剧 国际贸易秩序重构 地缘风险上升 美国关税政策及潜在货币金融领域施压 [2] - 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AI技术广泛应用 数字货币进展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挑战与机遇 [2] 金融强国建设路径 - 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开放 吸引全球投资机构关注中国金融资产 [3] - 银行业对外开放较充分 资本市场开放步伐较慢 未来将扩大国际一流投行国内展业范围 [3] - 金融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需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加强监管 [2][3] 资本市场核心作用 - 资本市场具有枢纽地位 对经济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及金融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4] - 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推动股债融资协调 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强化对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供给 [4] - 国务院"1+N"政策体系标志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核心任务是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 [4] 金融资源配置优化 - 保持稳定金融环境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 需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4]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 增强金融对经济转型的支撑能力 [4] - 金融体系需恪守本源提升服务质效 同时推进高水平开放 [2][4]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正式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5-19 10:24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核心内容 - 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 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 [3] - 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了展望 [3] 当前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 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上升 [3] - 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未来可能向货币金融领域的施压带来新挑战 [3] - 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面临美国监管改革及数字货币发展的挑战 [3] - 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3] - 国内经济内需不稳固,群众就业增收、企业生产经营、地方财政存在困难 [3] - 金融风险尤其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突出 [3] 2024年金融体系建设成果 - 金融调控体系稳中求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支撑社会融资和货币信贷增长 [4] - 金融市场体系日趋成熟,结构更合理,债券和股票市场改革深化,绿色债券等发行提速 [4] - 金融机构体系分工协作,各类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4] - 金融监管通过制度重构等强化效能,监管规则完善,科技应用广泛 [4] - 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引领,优化结构,各领域服务不断创新 [4] - 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应用拓展,服务覆盖增强,全球互联互通加快 [4] 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 [4]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 [4]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的服务质效 [4] -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4] 政策部署与总体要求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体制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5] - 要坚持党中央领导,把握发展与安全平衡,持续深化改革 [5] -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5]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微观样本——基于“乐清模式”的思考
期货日报网· 2025-05-19 00:22
浙江省乐清市针对中小低压电器企业在白银采购中面临的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构建了以商品期货为核心的"乐清模 式"。该模式通过整合期货市场与现货交易,解决中小企业原材料采购的关键难题,在确保供应稳定的前提下显著降低 采购成本与原材料供应风险,树立了新形势下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典范,具有推广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 改革的战略方向,强调改革应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并推动金融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指导 方针不仅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径,也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供了政策依据。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包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凸显等。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传统 的风险管控手段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如何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机制,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并助 力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挑战。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具 ...
如何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提出5项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5-18 15:56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核心内容 - 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释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出展望 [1]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处于新的重要关口,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开始上升 [3] - 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面临挑战,包括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监管改革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以及数字货币领域一系列进展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挑战,未来金融体系可能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重构 [3] - 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金融竞争格局的重塑,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 [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 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 [3]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强化宏微观审慎协同,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健全中央和地方监管责任划分 [3]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3] -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重点强调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3]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在深圳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5-18 15:11
金融政策与调控 - 金融系统加快改革步伐提升体系韧性以应对内外部压力 [1] -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准备金等工具熨平利率波动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1] - 2024年M2余额增长7.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8% [2]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24年末同比增长14.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11.9% [2] - 设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2] 资本市场改革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同比提升15%重点支持半导体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融资 [2] - 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并购重组交易达2131单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2] - 上市公司分红与回购规模分别达2.4万亿和1476亿元创历史新高 [2] 报告背景与发布 -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设立 [3] - 报告涵盖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六大核心组成部分 [1] - 2019年起与新华财经联合推出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包括全球、中国及区域地方三大榜单 [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持续推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搜狐财经· 2025-05-18 12:31
金融体制改革核心观点 - 金融系统需加快改革步伐以应对外部压力并提升体系韧性 [1] - 报告提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五大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央行制度、筑牢金融稳定、提升服务质效、推进高水平开放 [1][2][3] 金融资源配置优化 - 保持稳定金融环境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1] - 推动股债融资协调发展并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1] - 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 [1]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 [1] 中央银行制度完善 -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准利率形成体系 [2] - 提升政策利率引导效能并疏通传导路径 [2]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与激励机制 [2] -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提及数量型、价格型及结构型政策组合 [2] 金融稳定与监管强化 - 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建设 [2] - 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并健全央地责任划分 [2] - 聚焦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处置 [2] 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 金融机构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 [2] - 加强内部治理、风控与审计并防止脱实向虚 [2] - 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合规落地并加快数字化转型 [2] 金融高水平开放推进 - 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提升跨境结算、融资、投资与储备功能 [3] - 加强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并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 [3] - 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广度与深度以增强金融话语权 [3]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金融系统要继续提升体系韧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8 09:20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核心观点 - 中国金融系统需在内外部压力中加快改革步伐以提升体系韧性 [1] - 当前金融改革处于重要关口 外部形势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 国际贸易秩序重构 地缘风险上升 [1] - 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周期 [1] - 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和困难 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存在压力 [1] 金融体制改革重点方向 - 2024年中央提出建立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推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 深化债券/股票市场改革 [3] - 金融改革五项重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保持金融环境稳定 [3]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 - 加强监管建设 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 实现金融活动全面依法监管 [3]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服务质效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3]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 金融机构体系需实现分工协作 金融监管体系需完备有效 [3] - 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需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人民币国际化需依托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是关键|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8 08:35
2025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展望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核心方向是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推动股债融资协调发展 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重点强化对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 增强对经济转型的支撑能力 [2] 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基准利率形成体系 提升政策利率引导效能 [2]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 疏通传导路径 增强金融机构响应能力 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关键领域 [2] - 国务院新政注重广谱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数量型与价格型政策协同 [3] 金融稳定保障与监管机制强化 - 加强宏微观审慎监管协同 依法覆盖所有金融活动 明确中央与地方监管责任划分 [3] - 聚焦中小银行风险处置 提升治理能力与资本补充机制 建立早期纠偏制度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 金融机构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专业能力 [3] - 加强内部治理与风控体系 防止脱实向虚 规范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3] 金融高水平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增强跨境结算、融资、投资和储备功能 [4] - 加快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4] - 扩大境内金融市场开放广度与深度 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 [4] - 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