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搜索文档
【港股IPO】不同集团,国产高端育儿品牌BeBeBus,入场费7192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9-16 13:29
每天解读一家上市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解读上市公司,分析投资价值 (股万0.85,免费领上市招股书和香港福利,ichuang001) 中国高端育儿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9月15日-18日在港交所申购 不同集团旗下品牌BeBeBus创立于2019年,已经成长为中国育儿产品市场的知名品牌。BeBeBus在中国育儿产品品牌中排名第二,拥有4.2%的市场份额。 | 產品類別 | 產品質型 | 精選產品圖片 | | --- | --- | --- | | 出行場景 ... | 嬰兒推車 | | | | | છે 2 | | | 兒童安全座椅 | | | | (1) | | | | 嬰兒腰凳 | | | 睡眠場景 | 嬰兒床 | | | | 嬰兒睡袋 | | | | 枕頭 | | | | | 15 2 Bake Jand some | | 开始认购 | 截止认购 | 公布中签 | 暗盘交易 | 上市 | | --- | --- | --- | --- | --- | | O | | | | | | 09.15 | 09.18 | 09.22 | 09.22 | 09.23 | | 09:00 | ...
港股IPO募资额 超过前两年总和
深圳商报· 2025-09-15 23:03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9月14日 今年共有60家新股登陆港股 合计募资1386.7亿港元 成为全球交易所募资冠军 [1] - 今年港股IPO募资额超过2023年全年的463.3亿港元和2024年全年的881.5亿港元总和 [1] - 港股二级市场持续走强 恒生指数今年大涨三成且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2] 内地企业港股IPO贡献 - 今年港股IPO募资大增与内地龙头企业纷纷赴港上市有较大关系 [1] - 在香港IPO案例中 内地企业占比高达95% [2] - 截至8月底 今年11家A股企业完成港股IPO上市 融资额达913亿元 占港股全部融资额的70%左右 [2] 重点IPO项目 - 募资金额前三名新股分别为宁德时代(410.1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亿港元)和三花智控(107.4亿港元) [1] - 前三名公司合计募资627亿港元 占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近五成 [1] - 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募资额成为近4年最大港股IPO 国际配售认购15.2倍 散户认购高达151.2倍 [1] 市场结构特征 - 港股约2600家上市公司中 57%为内地企业 总市值占比超过90% [2] - 截至8月底 港股IPO排队数234家 其中52家为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 [2] 市场驱动因素 - 港交所IPO政策包容性较高 上市速度较快 [2] - A股公司是港股重要的上市来源 未来将有更多A股在港股上市 [1][2]
不同集团港股IPO分析,预估一手中签率低于1%,又要抢破头
搜狐财经· 2025-09-15 15:03
药捷安康股价表现 - 股价单日暴涨115.58% 收盘价达415港元/股 [1] - 上市不足三个月累计涨幅达30倍 发行价为13.15港元/股 [1] - 当前市值达1647亿港元 [1] 药捷安康基本面与市场风险 - 公司尚无商业化产品 上半年亏损过亿 [4] - 散户持仓极少 庄家高度控盘 [4] - 已被纳入港股通 存在吸引内地指数基金接盘的可能性 [4] 不同集团招股信息 - 招股价区间62.01-71.20港元 每手100股 [5] - 总发行1098.09万股 90%为国际配售 [5] - 市值区间56.27-64.61亿港元 市盈率97倍 [5] - 最小申购金额7192港元 9月23日上市 [5] - 保荐人为中信及海通 设绿鞋机制 [5] - 3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占比16% [5]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高端育儿产品 品牌BeBeBus覆盖四大场景 [6] - 按2024年GMV计 在中国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排名第二 份额4.2% [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拥有459个SKU [6] - 分销商达155家 第三方门店数量3400家 [7] - 销售网络覆盖主流电商平台及线下渠道 [6]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5.07亿元增长至2024年12.49亿元 [8]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2122.9万元转为2024年盈利5851.6万元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26亿元 利润4851万元 利润率6.7% [9] - 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 2025年上半年为49.4% [8][9] 收入构成 - 出行场景占比35.2% 婴儿护理场景占比42.3% [10] - 婴儿护理场景营收占比从2022年8.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42.3% [10] - 核心产品毛利率区间44.7%-63.0% [10] 运营指标与模式 - 客户复购率从2022年20.1%提升至2025年6月40.2% [11] - 采用轻资产模式 2025年前6个月外包生产比例达76.3% [11] 行业前景与竞争 - 中国新生儿数量下降但中高端市场潜力仍存 [12] - 行业前五大品牌合计份额仅18.4% 市场分散 [12] - 国际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品牌主打性价比 [12] - 公司定位中高端市场 差异化竞争 [13] 估值与市场定位 - 市值64.6亿港元 2025年前瞻估值50倍 [13] - 相较同行:孩子王估值59倍 爱婴室24倍 好孩子国际8.3倍 [13] - IPO募资约7.82亿港元 流通盘6.65亿港元 [13] - 需上涨60%才可能达到港股通100亿市值门槛 [13] 申购预期 - 预计超购3000倍 甲乙组各5490手 [14] - 一手中签率预估低于1% [14] - 乙组需认购3000手(约215.75万港元)稳中一手 [15]
一周港股IPO:思格新能源、潮宏基等4家递表;不同集团、紫金黄金等3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9-15 10:41
递表公司概况 - 思格新能源于9月8日再度递表港交所主板 为全球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出货量第一提供商 市场份额28.6%[2] 2024年营业收入13.30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四个月净利润1.87亿元人民币[2] - 盛威时代于9月11日再度递表港交所主板 为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第14名[3] 2024年收入15.94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亏损0.9亿元人民币[3] - 麦科田医疗于9月11日递表港交所主板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 中国覆盖6000家医院包括90%三甲医院[4] 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 利润4096.8万元人民币[4] - 潮宏基于9月12日递表港交所主板 按销售收益计算2024年中国内地珠宝企业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1.4%[5] 2025年上半年收入40.62亿元人民币 溢利3.33亿元人民币[5] 通过聆讯公司概况 - 不同集团于9月11日通过港交所主板聆讯 为中国中高端育儿产品品牌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4.2%[7] 2025年上半年收入7.26亿元人民币 利润4851万元人民币[7] - 紫金黄金于9月14日通过港交所主板聆讯 为全球黄金开采公司 黄金储量和产量分别排名全球第九和第十一[8] 2024年收入29.9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年内溢利6.25亿美元[8] - 博泰车联网于9月14日通过港交所主板聆讯 为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第三大供应商 市场份额7.3%[9] 2024年收入25.57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五个月亏损2.20亿元人民币[9] 招股公司概况 - 禾赛-W于9月8日至11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1700万股 发售价不超过228.00港元[10] 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金额1.48亿美元[10] - 劲方医药-B于9月11日至16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7760万股H股 发售价20.39港元[10] 基石投资者认购1亿美元[11] - 健康160于9月9日至12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3364.55万股 发售价11.89-14.86港元[12] 无基石投资者参与[12] 新股上市表现 - 大行科工于9月9日上市 当日收盘价56.90港元/股 涨幅14.95%[13]
上半年亏损投行少了一半,头部券商押注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1:37
行业整体表现 - 全行业投行亏损家数从2024年中报的20家减少至2025年中报的10家 减幅达50% [1][6] - 头部券商如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已全面扭亏为盈 而亏损券商多为中小型机构 [1][6] - 行业呈现内部分化格局 10家券商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国金证券亏损9806.98万元为行业最高 [1][7] 头部券商业绩亮点 -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同比激增149.70% 达14.45亿元 排名从第六跃升至行业第二 [1][12] - 中金公司投行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7.84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2.76亿元 [12] - 中信证券投行收入20.54亿元保持行业第一 但与中金公司的差距收窄至6.09亿元 [12] 港股业务发展 - 头部券商积极布局港股市场 中金国际前八个月港股承销规模达225.8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 [2][13] - 内资券商在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中占据四席 中金国际以256.18亿元位列第一 [18] - 港股业务利润率普遍下滑至20%左右 不及2023年"827新政"前50%水平的一半 [2][15] 中小券商挑战 - IPO项目锐减是业绩下滑主因 国金证券和中泰证券保荐A股上市企业从去年3家和2家减至今年各1家 [7][8] - 国金证券保荐的主板项目肯特催化实际募资3.39亿元 仅完成原计划5.71亿元的59.37% [8] - 头部券商下沉至北交所等市场 进一步挤压中小券商生存空间 [8] 特殊案例表现 - 中泰证券投行从2024年盈利1.39亿元转为2025年亏损3759.35万元 [1][6] - 国信证券投行亏损4072.60万元 但其总营收110.75亿元位列行业第八 为2018年来首次进入前十 [9] - 太平洋证券投行由盈转亏 从2024年盈利1852.17万元变为2025年亏损1084.68万元 [9] 业务结构变化 - 投行利润率持续下滑 中信证券投行利润率从2021年54.55%降至2025年21.94% [15][16] - 监管新规禁止按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 直接导致IPO业务收入下降 [16] - 港股市场竞争加剧 内资券商采取低价策略换取市场份额 [17]
禾赛:港股IPO定价212.80港元 预计筹资41.6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3:55
发行定价与规模 - 最终发售价确定为每股212.80港元 [1] - 发售量调整权已悉数行使 额外发行255万股股份 占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股份总数的15% [1]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扣除包销费及发售开支前)预计为41.6024亿港元 [1] 募集资金用途分配 - 约5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研发投资 [1] - 约35%所得款项净额用于生产能力投资 [1] - 约5%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业务发展 [1] - 约1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山推股份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80后董事长李士振带领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9-11 03: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6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78%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5.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48% [1]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0.38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82%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0.16% 同比上升3.32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8.13% 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 [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42.1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89% [7]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1.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01% [7] - 2019-2024年营收从64.03亿元增至142.19亿元 连续五年增长 [7] - 2019-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0.57亿元增至11.02亿元 连续五年增长 [7] 运营指标 - 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6.9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40亿元 [2] - 期间费用率9.93% 同比上升1.40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0.40%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29% [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13%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0.34%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0亿元 同比下降16.70%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28% 同比增加2.21个百分点 [1] 资本运作 - 2025年8月2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7] - 拟发行H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15% 即不超过2.65亿股 [7] - 授予整体协调人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权 [7] 公司治理 - 董事长李士振2024年薪酬124万元人民币 [4] - 董事长具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历 高级工程师职称 [5]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田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 [8]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14日 1997年1月22日上市 [8]
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8 00:35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自去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极为火爆 多只新股创造数千倍超额认购 大批明星公司如宁德时代、蜜雪集团登陆港股 18A公司首日涨幅惊人[3] - 截至8月底港股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6] 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转变 -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大增 大型企业上市时外资认购占比达七八成 尤其高科技企业 资金来自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4] - 全球投资者因局势动荡重新配置资产 从过去集中投资美国转向分散投资 中国资产从"不能投资"变为"不能不投资"[4] - 长线基金积极参与港股市场 因中国市场规模大、政策稳定且科技快速发展 适合5至10年投资周期[4] 上市企业储备与结构特征 - 目前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为科技公司 包括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 发行节奏合理[4] - "先A后H"模式流行 因企业出海需求增加 需海外融资平台 此类企业在港上市后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15%[7] - 港股市场包容性强 吸引全球企业 包括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企业 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7] 市场优势与产品多元化发展 - 港股交易量和融资额在亚洲领先 与内地市场互补错位发展 合作多于竞争[7] - 港股传统强项为股票和衍生产品 但债券、大宗商品等领域存在短板 需投入更多资源实现产品多元化[9] - 沪深港通拟纳入REITs 未来目标扩展至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 全面提升互联互通产品种类[10]
中资券商领跑港股IPO,年内募资是上年同期5.7倍,A+H占七成,递表A股还有51家
智通财经网· 2025-09-06 12:51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 前8个月共有58家企业登陆港股市场 同比增长34.88% [1] - 合计募资1341.25亿港元 达去年同期5.7倍 并超去年全年水平 [1] - 超2/3新股首日收涨 医疗保健板块表现最佳 [1][9] 中资投行主导保荐市场格局 - 31家券商参与保荐业务 中资券商占据超64%市场份额 [1] - 中金国际以21单保荐项目位列榜首 [2][3] - 中信证券(香港)和华泰金融控股(香港)分别以14家和11家位列第二、第三 [2][3] - 上市券商国际子公司上半年合计收入达301.77亿元 头部机构国际业务收入利润占比达20% [5] 基石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 基石投资者参与新股达49只 占比87.5% [7] - 参与基石总数252家(未去重) 平均每只新股有4.5家基石 [7] - 外资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资产管理机构 包括中东主权基金和东南亚家族办公室 [8] 打新收益表现突出 - 以首日开盘价卖出 中签一手累计账面收益达8.2万港元 [9] - 平均每只新股获利1458港元 [9] - 医疗保健业IPO首日平均升幅达49.3% 显著高于整体市场18.4%的平均水平 [9] - 药品及生物科技板块首日平均涨幅达58.3% [9] 上市后备资源充足 - 250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其中已获批待上市企业9家 处理中241家 [10] - 已正式递表港交所的A股公司达51家 包括立讯精密、牧原股份等知名企业 [10] - 公告赴港和传闻赴港企业超50家 [10] A+H上市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 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 合计募资超900亿港元 [7] - 占港股整体IPO募资额近七成 [7]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4家企业实现超百亿港元实际募资 [7] 认购市场热度高涨 - 公开认购超千倍的新股有11只 [7] - 百倍以上认购新股共33只 [7] - 国配认购十倍以上的有17只 [7]
最高228港元!禾赛科技披露港股IPO发行价
巨潮资讯· 2025-09-06 02:51
全球发售方案 - 公司启动全球发行17,000,000股B类普通股 包括香港公开发行1,700,000股和国际发售15,300,000股 [2] - 香港公开发售价不超过每股228港元或29.04美元 基于汇率7.8499港元兑1美元 [2] - 最终香港发售价将取国际发售价与228港元的较低值 每手交易单位为20股 [2] 上市安排与定价机制 - 国际发售价将于2025年9月12日左右确定 参考纳斯达克ADR收盘价及投资者需求 [2] - 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以股份代号"2525"进行双重主要上市 [2] 基石投资者认购 - 与6家机构签订基石投资协议 包括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泰康人寿等 [3] - 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约1.48亿美元(11.537亿港元) 以最高发售价计算约占全球发售股份的2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