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高端特种石墨实现重大突破 巴中意科碳素发布新材料填补行业空白
中国能源网· 2025-08-07 06:34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式发布HY、HK、HZ三大系列高端特种石墨材料 核心性能指标全面超越国际顶尖水平 实现战略新材料领域里程碑式突破 为高端制造业国产化替代注入强劲动力 [1] 产品研发与性能突破 - 产品研发历时20余年 累计投入超1.5亿元 完成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 [2] - 形成年产能1.2万吨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成为全球少数具备高端特种石墨稳定供应能力的企业 [2] - 材料密度覆盖1.7-2.0g/cm³ 最低抗折强度61MPa 最低抗压强度149MPa 远超国内同类产品及国外西格里R6510系列 [2] - 当密度达2.0g/cm³时 抗折强度达90MPa 抗压强度达200MPa 刷新全球特种石墨性能纪录 [2] - 实现3-10微米粒径可控生产 颗粒间无明显界限 组织结构均匀性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对比国产等静压石墨抗压强度曾不足130MPa 抗折强度低于60MPa 公司基础款抗压强度达149MPa(HK系列) 高密度型突破200MPa抗压强度与90MPa抗折强度 [2] 全产业链布局与产能建设 - 构建从原料到成品全产业链体系 包括负极材料前驱体制备、预碳化、石墨化、高温氯化提纯等全工序生产线 [3] - 负极材料前驱体产能1万吨/年 预碳化产能4.5万吨/年 石墨化产能1.5万吨/年 高温氯化提纯产能1.5万吨/年 [3] - 研发团队70%以上成员拥有本科学历 配备2000余平方米专业中试场地 价值2000余万元研发设备及300余万元检测设备 [3] - 可对材料微观形貌、抗折抗压强度、热膨胀系数等20余项参数进行全流程监控 [3] - 高温氯化提纯工艺将灰分稳定控制在5ppm以内 满足第三代半导体等高端领域需求 [3]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产品通过比亚迪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量产验证 即将全面应用于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的高端制造领域 [4] - 密封材料领域:通过调节石墨化度实现肖氏硬度65-100可控调节 均匀空隙结构更方便金属及树脂浸渍 [4] - 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热膨胀系数4.5-6.3×10⁻⁶/℃精准调控 搭配5ppm以下超高纯度 直接应用于SiC衬底热场及Tac、涂层石墨制备 [4] - 光伏领域:稳定性与均匀性可替代进口材料用于单晶硅生长坩埚、多晶铸锭热场部件 [4] - 新能源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带来高性价比 在负极材料石墨化用坩埚等部件具备规模化替代潜力 [4] - 预计2025年后8英寸SiC产线规模化普及 石墨耗材市场将进入百亿级规模 刻蚀设备、外延生长等环节对高性能石墨材料需求持续旺盛 [4] 业务板块与战略规划 - 构建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人造金刚石用纯化石墨粉年销近6000吨 为市场最大供应商之一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全产业链产能15000吨 超纯石墨粉500吨/年服务于第三代半导体制造业 高端特种石墨1.2万吨/年 [5] - 强化技术壁垒 提升服务价值 巩固人造金刚石用石墨粉全球龙头地位 [5] - 深化锂电负极材料全产业链布局 提升石墨化与提纯工艺核心竞争力 [5] - 做精做细特种石墨材料 持续创新扩充产能 丰富在机械密封、半导体、光伏、EDM、新能源热场等高端领域应用 [5] - 致力于成为全球高端特种石墨领域核心供应商 力争全面替代进口并出口 [5]
昌邑:经纬天地织锦绣,破茧成蝶飘四海
大众日报· 2025-08-07 03:01
行业升级与产业链整合 - 昌邑纺织产业实现从"一匹布"到"一条链"的升级,构建全产业链优势,华宝纺织作为山东省唯一全产业链纺织印染企业,年纺丝量达22万吨,布匹产能超7亿米,产品出口全球数十国[1] - 全产业链模式使原材料包装运输成本每吨节约400元,形成可靠供应体系[1] - 行业加速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出台《昌邑市纺织行业"N+X"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进方案(2023-2025)》,编制77个场景清单,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超纤企业产值达91.84亿元,同比增长26.3%[3][4] 科技创新与产品竞争力 - 凯泰超纤研发超细纤维绒面汽车内饰革,纤维粗度仅头发丝十五分之一,产品全球市占率40%,国内市占率60%,打破汽车内饰依赖进口格局[2] - 同大海岛新材料"超纤绒布革"被评"专利密集型产品",绒面超纤占全国80%市场份额[4] - 行业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研发资金,联合科研院所推动新质生产力转化[2] 版权保护与品牌建设 - 昌邑建立纺织版权数据运营中心,累计登记著作权作品1.4万件,组建版权保护联盟,纺织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60亿元[3] - 华晨彩装打造"青云染"生态品牌,拥有50余项植物染色专利,文创产品年产值超2000万元[5][6] - 通过丝绸文化博物馆等设施挖掘文化IP,举办丝绸文化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推出《昌邑丝绸志》等文学作品强化品牌内涵[5][6] 国际化布局与新兴渠道 - 华腾集团在非洲建立印染织造一体化基地,配置460台织布机,年产成品布5000万米,雇佣当地员工1600人,并设立国际学院开展技能培训[7][8] - 2025年1-5月昌邑纺织服装进出口额23.6亿元,其中对非贸易占69%,7家企业年进出口额超1亿元[8] - 润华云仓直播基地实现生产销售全流程电商化,上半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通过跨境电商与直播带货拓展全球市场[9]
国联水产:国资入局子公司点燃海洋经济新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13:13
战略投资合作 - 海洋壹号基金向国联水产控股子公司国美水产进行9500万元战略投资 [1] - 投资方式为增资扩股 标志着广东省海洋牧场产业基金首个项目落地 [1] - 合作得到湛江市及吴川市政府高层 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公司高管共同见证 [1] 公司产业布局 - 国联水产构建全球采购 精深加工 食品研发 终端销售全产业链布局 [2] - 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网络 标准化生产及全渠道营销实现从养殖到餐桌全链条品控溯源 [2] - 作为海洋牧场产业链链主企业 以水产品精深加工反向整合上游养殖 种业 饲料环节 [2] 区域产业基础 - 湛江拥有中国对虾之都 中国金鲳鱼之都 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国家级名片 [1] - 2024年渔业产量131.6万吨 产值294.04亿元 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 [1] 合作预期效益 - 推动湛江产加销贯通和三产融合发展 实现岸海资源联动发展 [2] - 提升海洋特色产业能级 实现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最大化 [2] - 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方式 通过省市国有资本引导放大财政资金效能 [3]
投资10亿元!东方雨虹投资建设的江西吉安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迎新进展
搜狐财经· 2025-08-03 05:36
公司战略布局 - 东方雨虹全资子公司华砂矿业正式取得江西省永丰县大船岭矿区饰面用大理岩矿采矿许可证,标志着其去年竞得的探矿权全面转入开采阶段 [1] - 此次获批的采矿权有效期限长达20年,年生产规模达100万立方米,为投资10亿元的吉安新材料产业园奠定资源基础 [1] - 2023年11月公司宣布投资10亿元建设吉安新材料产业园,涵盖矿山开采、白水泥、特种砂浆、建筑涂料等多元产品线 [1] 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 - 矿区的大理石资源将成为东方雨虹砂粉业务的核心原材料,同时为其进军大理石板材、碳酸钙超细粉体等工业领域提供资源支撑 [1] - 华砂矿业以1.005亿元竞得该矿探矿权,采矿权的落地使产业链上游资源得到实质性锁定 [1] - 公司已形成特种砂浆、钙基粉体、普通砂浆、砂石骨料的全品类矩阵,通过"民建+工建"双渠道覆盖工程与零售市场 [3] 竞争优势与成本优化 - 获得自有矿山将强化公司"全产业链"竞争力,摆脱对外购砂源的依赖,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 [3] - 从矿源端把控产品品质,支撑高端砂浆研发 [3] - 公司有意通过此次布局向大理石板材、工业级碳酸钙粉体等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3] 未来发展规划 - 工业板块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目标改善现金流结构并提升盈利质量 [3] - 吉安产业园的建设进度将成为观察重点,大理石板材、碳酸钙粉体等产线有望在2026年前后投产 [3] - 若工业级产品顺利放量,砂粉业务营收占比或突破20%,推动公司从建筑建材供应商向新材料科技企业蜕变 [3]
澄星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1.08% 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4:18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9.8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56.1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11.08%,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形成磷矿—黄磷—磷酸—磷酸盐全产业链生产闭环体系 [1] - 依托云南磷矿资源实现部分自给,从源头保障供应链稳定并控制原料成本 [1] - 利用自有水力、火力发电厂及当地低廉电价优势生产黄磷 [1] - 结合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外需求生产高纯度磷酸及磷酸盐,降低生产成本 [1] - 黄磷生产根据丰平枯及峰平谷电价灵活调整,磷酸及磷酸盐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1] 产能与项目建设 - 江阴工厂即将搬迁至临港化工园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高效低能耗设备 [2] - 加快推进澄星股份江阴临港项目建设以确保产品交付稳定过渡 [2] 运营与市场策略 - 强化生产组织精益化和挖潜增效常态化,统筹国内国际市场 [2] - 加强磷酸、磷酸盐市场开拓力度并拓展销路,同时强化费用控制 [2] - 主产品黄磷和磷酸产销量同比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 -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加强存货周转提升运营效率 [2]
“好品山东”练就质量金招牌——山东打造品牌建设新范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9 06:29
山东品牌高质量发展 - 山东省政府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见面会,福瑞达、海信、华光国瓷、鲁花4家企业展示品牌建设新范式,体现"制造流程之美"与"产品串接之美"的融合 [1] - 山东品牌崛起以创新为底色,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跃升 [1]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福瑞达 - 以"做适合中国人的护肤品"为初心,开发国内首款透明质酸原液次抛精华、微生态护肤产品及全球首个王浆酸化妆品原料 [2] - 拥有专利17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等30余项,瑷尔博士品牌提出"微生态护肤"理念并建立皮肤菌群数据库,5年实现10亿元销售规模 [2] 海信 - 耗时10年攻克RGB-Mini LED技术,研发"信芯H7"画质芯片,首创RGB光色同控算法,控光精度达传统液晶3倍以上 [3] - 芯片研发团队集中封闭攻关3年,推动显示技术从"追赶一代"跨越至"定义一代" [3] 华光国瓷 - 自主研制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等国际领先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将国宴级健康用瓷推向大众市场 [3] 鲁花 - 培育油酸含量超75%的高油酸花生,独创5S物理压榨工艺去除黄曲霉素并锁住营养,推动中国花生良种第六次更新换代 [3] 品牌建设策略 - 福瑞达打造颐莲、瑷尔博士等五大品牌,依托"妆药同源"科研基因建立科技护肤形象 [4] - 海信以"质量为先"和"用户至上"为核心,通过体育营销加速海外市场认知,实现"造船出海" [4] - 鲁花从种子培育到食用油生产建立全产业链品牌根基,带动农民增收 [4] - 华光国瓷融合传统文化,在全国16城建立文化艺术馆,强化国瓷文化场景体验 [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海信作为智能家电"链主"企业,2024年带动25家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2025年将带动28家 [5] - 福瑞达智美科创园拥有35条化妆品生产线,年规划产值40亿元,共享研发资源推动美丽产业升级 [5][6] - 鲁花延伸农业板块,利用花生副产品提取蛋白肽生产水溶肥,形成"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模式 [6] 行业发展模式总结 - 山东企业以科技强链(福瑞达美妆、海信显示技术)、品牌增值(华光国瓷文化、鲁花农业)、生态共赢(产业链协同)为底层逻辑 [6]
最长日照孕养最美葵花:第九届洽洽葵花节走进伊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8 11:40
公司原料布局与基地建设 - 新疆伊犁是公司优质葵花籽核心源头基地之一,拥有3800多亩向日葵种植面积,具备充足日照、适宜纬度和透气土壤等地理优势[1] - 公司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建立100多个种植基地,其中新疆拥有30万亩向日葵原料基地[3] - 在和田地区皮山县成立新疆洽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加工基地建设,强化产业链整合[3] 产品品质管控体系 - 伊犁基地主要为山核桃、焦糖等热销风味瓜子提供原料,通过透明化展示种植标准、合作模式与品质管控全流程强化品质可信度[3] - 原料筛选标准涵盖霉变、虫蚀、千粒重、均匀度等指标,种子需通过口感、口味等多方面测试才能投入使用[3] - 搭建规模化种植体系,为农户提供种子与农资服务并全程指导,培训农户掌握质量标准,累计合作种植户超2万户[4] 研发投入与产业升级 - 每年投入上百万元研发资金,联合高校专家及农科院科学家攻克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机械化收割、盐碱地水肥一体化等"卡脖子"问题[4] - 研发目标包括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和带动农户增收[4] 品牌活动与产业链价值 - 通过葵花节活动设置打葵盘、炒瓜子等互动体验,强化"快乐就要洽洽洽"品牌主张[3] - 全产业链26年深耕,从种子到舌尖实现品质把控,将新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3][4]
四川通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08:40
行业分析 - 通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形成"桑-蚕-茧-丝"完整产业链条 [2] - 园区积极探索"蚕桑+玉米""蚕桑+红薯"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1] - 充分挖掘桑叶、蚕蛹、茧丝等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等领域的用途 [1] - 园区桑蚕养殖基地已扩大到8000余亩,预计年底突破1万亩 [2] 公司运营 - 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农户+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农带农机制 [1] - 运用智能化测控系统精准控制感光、匀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提升蚕卵孵化率和蚕茧品质 [1] - 与传统一年两次养蚕模式相比,现在每年4月至10月可实行不间断喂养,全年达十批次 [1] - 每批次养育120张左右蚕纸,一张蚕纸约合2.5万条幼蚕 [1] - 公司蚕茧年产值将超400万元 [1] 产能扩张 - 园区扩建1800余平方米蚕房和2600余平方米蚕茧烘干厂房 [1] - 扩建后每年可增加养蚕300张纸,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 [1] - 经济效益可提升150万元以上 [1] 经济效益 - 全部投产后将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于20万元 [2] - 惠及300余户村民入园务工,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2]
宏创控股: 山东宏创铝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21 13:16
交易方案概况 - 宏创控股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山东宏拓实业100%股权,交易作价6351.79亿元,涉及9名交易对方包括魏桥铝电、嘉汇投资等[1][5] - 交易标的宏拓实业主营业务为电解铝、氧化铝及铝深加工产品生产销售,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11] 交易结构设计 - 发行股份价格为5.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39] - 拟发行股份数量118.9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91.28%[12] - 交易对方股份锁定期安排为:魏桥铝电36个月(含6个月自动延期条款),其他交易对方12个月[44] 财务影响分析 - 交易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将从31.27亿元增至10802.63亿元,增长3354.49%[17] - 营业收入从34.86亿元增至1503.3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69亿元转为盈利180.82亿元[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3.46%提升至35.57%,每股收益从-0.06元增至1.39元[17] 战略协同效应 - 实现从单一铝加工向电解铝-氧化铝-深加工全产业链转型,电解铝年产能将达645.9万吨,氧化铝年产能1900万吨[13][33] - 消除同业竞争并减少关联交易,关联采购占比从交易前的52.96%大幅下降[29] - 通过整合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绿色铝产业链[33]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近期出台《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鼓励产能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31][36] - 铝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原铝消费量达4518万吨占全球62.2%[32] - 电解铝行业受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限制,标的公司产能优势显著[32]
首农食品集团:全产业链守护百姓“奶瓶子”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07:27
产业链布局 - 构建覆盖"牧草种植—育种科研—智慧养殖—生产加工—多元渠道"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建立3.18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年平均亩产达1吨以上,商品率超90% [2] - 北京奶牛中心拥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10个,全国占比超30%,优势核心群单产突破14吨 [3] 科技创新 - 北京奶牛中心2023年发布我国首款奶牛育种液相芯片,突破国外种源"卡脖子"技术 [3] - 智能饲喂系统使饲料转化率提高15%,奶牛卧床监测设备将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0% [3] - 采用瑞典自愿式挤奶机器人,原料奶菌落总数控制在1万以下,远超欧盟标准 [3] 产品创新 - 推出PET瓶装和屋装"72℃鲜牛乳",保留更多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物质 [5] - 开发三元益糖平风味发酵乳,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特性 [5] - 推出有机A2奶,因A2β-酪蛋白更易消化吸收成为高端市场新宠 [5] 品牌发展 - 2024年"三元"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6] - 2025年品牌价值从547.06亿元提升至610.75亿元,增长约11% [6] - 液态奶北京市场渗透率达90%,低温鲜奶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 [1][5] 渠道拓展 - 开设"三元梅园·智绘概念馆",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3000人 [6] - "北京市牛奶公司"茶饮店现打鲜奶成为网红打卡点 [6] - 餐饮渠道2024年营收增长明显,八喜冰淇淋营收达14.75亿元 [7] 未来规划 - 到2027年有机奶占比提升至20%,数字化覆盖全产业链 [8] - 布局植物基蛋白、精准营养等前沿领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