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 职教何为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38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部署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1] - 文件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产业升级、消费提质、民生改善与治理现代化[1]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影响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 技术创新被列为首要驱动力[2] - 企业对人工智能开发技能需求提升214% 数据分析技能提升189% 手动灵活性等技能重要性下降37%[2] - 全球一半雇主正在瞄准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机会并计划调整业务方向[2] 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需求 - 职业教育需加快构建与智能化产业生态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1] - 需实现从"教技术"到"强能力"的转变 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3] - 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标准 夯实基础能力 培育高阶思维 提升未来素养[4] 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建设 -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新要求[4] - 制定涵盖通识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能力三核心部分的分层递进标准 贯穿安全伦理教育[5] - 开发基于动态能力图谱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系统 针对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开发梯度化测评工具[6] 专业与课程体系升级 - 职业院校需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农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方向[7] - 推动现有专业智能化改造 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工具应用、伦理规范纳入课程体系[7] - 开发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 开设通识课程和专项技能微证书项目[7] 教学模式创新 -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8] -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实训场景[8] - 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评测工具和虚拟协作平台 提供精准化学习支持[8] 教师能力建设 - 教育部开展教师校长人工智能专项培训[9] - 将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分为普及层、深化层和研发层三个层次[9] - 采用分层培训+产教融合策略 构建校企协同的双师型团队[9] 基础设施与治理体系 - 发布《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规范》对智慧环境、人工智能基座、数智治理提出明确标准[10]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10] -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人工智能内容审核机制[10]
如何走出PPI负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05 15:20
PPI负增长现状与持续时间 - PPI自2022年10月起持续负增长达34个月 为历史第二长下行周期 仅次于2012-2016年的54个月负增长期 [3][4] - 两轮PPI下行均呈现断崖式下跌特征 当前周期从6%高位急速下降 且出现螺旋式下行模式 [4] - PPI累计跌幅达7.2% 采矿业和上游原材料行业贡献61.7%的降幅 中游制造业贡献9.0% 下游制造业贡献26.0% [11] 两轮PPI下行原因对比 - 上一轮(2012-2016)主因四万亿政策退出导致产能过剩 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 粗钢产能11.3亿吨而产量仅8亿吨 [5] - 本轮主因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深度调整 晶硅电池片产能从2019年110GW暴增至2023年930GW 产能利用率低于60% [5] - 房地产销售面积从15亿平方米降至8亿平方米 居民财富蒸发超百万亿元 对消费形成严重冲击 [5][6] 行业结构差异与消费需求影响 - 下游制造业PPI贡献率从上一轮7.2%升至本轮26.0% 其中偏必选消费类贡献率达12.0% [11] - 农副食品加工业PPI下跌9.2% 医药制造业跌2.6% 纺织业跌5.8% 食品制造业跌3.1% [13] - 核心CPI中枢从上一轮2.1%降至本轮0.3% 反映商品需求不足 [13] 消费需求不足的驱动因素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从7%-8%降至4%-5% [14] - 居民收入信心指数跌破50%至42% 为历史最低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20跌至90 [17] - 储蓄倾向从50%升至65% 消费收入弹性持续低于1 与上一周期高于1形成对比 [17][19] 政策应对方向 - 需通过产业政策控制产能过剩 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21][22] - 需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 包括降低政策利率 扩大公共投资和消费补贴 [22] - 若消费收入弹性从0.8提升至1.2 可使消费增速从4%提升至6% 形成经济正向循环 [23]
“2025安联中国峰会·企业论坛”在沪召开
中证网· 2025-09-05 14:39
安联集团中国业务布局 - 安联集团在中国构建涵盖企财责任、贸易信用、延保服务、雇员福利、要员保障及资产配置的一站式保险解决方案 [1] - 公司依托全球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风险护航 [1] - 每年开展全球风险调研 通过数据洞察协助客户应对跨国经营风险 [1] 内需市场发展机遇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持续释放投资机遇 重点关注科技升级、悦己消费及企业出海三大主线 [2] - 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特征 企业需聚焦"质价比"和"情绪价值"两条主线 [2] - 企业增长应关注复购率、周转率和毛利率等核心指标 通过产品力和用户洞察实现存量市场突破 [2] 企业全球化风险管理 - 风险认知被视为企业稳健发展的核心基石 跨国企业需深刻理解不同地域风险特性 [1] - 安联商业保险结合全球行业经验与本地市场专长 与中国企业共同寻找重要解决方案 [1] - 论坛聚焦全球经济再平衡与"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政策交汇节点 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韧性蓝图 [1]
玖龙纸业涨近5% 多家纸厂宣布9月再提价 机构看好纸企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9-05 06:37
公司股价表现 - 玖龙纸业股价上涨4.89%至5.58港元 成交额达3630.1万港元 [1] 行业价格动态 - 多家大型纸厂9月初发布涨价函上调部分产品价格 [1] - 8月至今国内纸厂普遍进行多轮涨价 [1] - 渤海证券看好短期内国内包装纸价格继续走强 [1] 行业供需格局 - 2020年以来造纸行业供过于求局面加剧 [1] - 纸企采取以价换量竞争策略导致盈利压力较大 [1]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促进供需匹配 [1] 企业盈利前景 - 包装纸价格上涨有望带动企业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 [1] - 行业供需关系优化将推动纸企盈利提升 [1]
港股异动 | 玖龙纸业(02689)涨近5% 多家纸厂宣布9月再提价 机构看好纸企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6:32
股价表现 - 玖龙纸业股价上涨4.89%至5.58港元 成交额3630.1万港元 [1] 行业动态 - 多家大型纸厂9月初发布涨价函上调部分产品价格 [1] - 8月以来国内纸厂普遍进行多轮涨价 [1] - 渤海证券看好包装纸价格短期继续走强 带动企业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 [1] 行业格局演变 - 2020年以来造纸行业供过于求加剧 纸企采取以价换量竞争策略 [1] - 造纸环节盈利压力较大 [1] - 国家政策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促进行业供需匹配 [1] 价格趋势 - 包装纸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1] - 纸企盈利水平预计提升 [1]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经济日报· 2025-09-05 01:02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体系 - 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构建经济工作科学方法论 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思想指南 [2] - 包含六大核心方法:辩证把握国内外大势、稳中求进、系统观念、问题导向、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构成逻辑严密的方法论体系 [3][5][6][9][11][13][14] 辩证把握国内外大势 -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新机遇新挑战 要求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3] - 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历史性机遇 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等原创性概念 [4] - 通过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巨大成就 正在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 [4]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稳"的重点在稳住经济运行 "进"的重点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 二者辩证统一 [5] -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和矛盾相辅相成特性 要求把握稳和进、破和立的辩证法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5] - 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 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 同时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6] 系统观念运用 - 作为基础性思想方法 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6] - 体现在城市工作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等系统工程中 [8] -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 [8] 问题导向方法论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把问题作为创新起点和动力源 [9][10] - 针对发展突出矛盾问题提出新发展理念、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重大创新 [10] - 通过研究解决重大紧迫问题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方法 [10]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 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 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 [11] - 应对外部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战略 [12] - 应对技术"卡脖子"发挥制度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2] 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 要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遵循客观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驰而不息抓落实 [13] - 体现于脱贫攻坚战、科技强国建设、绿色发展等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 [14] - 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需要保持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 [13] 重大关系处理 - 中国式现代化需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六大关系 [15][17][18] - 经济工作需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总供给与总需求、新动能与旧动能、增量与存量、质量与总量五大关系 [19][20][21][22] - 这些关系体现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等方法论运用 如守正创新体现稳进辩证法 自立自强体现集中精力办自己的事 [17][18] 实践应用要求 - 需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全面准确领会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24]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5][26] - 坚持主观符合客观 形成理论指导—实践探索—认识深化—实践提升的互动循环 [27] - 坚持胸怀天下 提高开放条件下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本领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8]
“反内卷”下的银行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18:22
银行业"反内卷"政策背景 - 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年中业绩说明会提出"告别价格战"、"不搞自杀式竞争"、"摒弃规模情结"等"反内卷"政策导向 [1]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和0.8% 较一季度双双转正 部分银行净息差出现"逆势"上升 [1] - 7月以来银行业"内卷式"竞争现象已显著减少 [1][5] "反内卷"政策内涵与影响 -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相似但不同 均能理顺市场秩序 但更针对新经济领域和创新企业 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 [2] - 政策目标聚焦提质而非单纯限产 涉及传统和新兴行业 依靠行业自律加市场化出清手段 [2] - 短期可能带来阵痛 银行正加强行业研究和风险研判 [2] - 长期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供需关系改善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驱动金融资源向高端制造和绿色经济倾斜 [3] 银行业内部"内卷"表现 - 行业存在"增量不增收 增收不增利"现象 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4] - 内卷主要体现在贷款定价、存款价格及债券投资费率的不计成本竞争 违背风险定价和商业可持续原则 [4] - 收益长期无法覆盖成本将使行业面临重大风险 [4] "反内卷"实施成效与措施 - 有利于贷款定价稳定、存款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提升 [5] - 银行着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加强产品设计 优化业务流程与结构 提升客户体验 [5] - 从拼价格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综合服务 从单一产品收益转向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 [7] - 推动竞争建立在价值创造和效率提升基础上 而非短视价格战和同质化内耗 [7] 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竞争将回归价值服务本源 拼服务拼效率 [6] - 金融机构需在市场活力与风险防控间保持健康张力 [7] -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7]
潮评丨两个“119”背后的消费交响曲
搜狐财经· 2025-09-02 00:05
暑期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暑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 日均1.92亿人次 同比增长4.3% [2] - 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 吸引3.21亿人次观影 同比增长12.75% [4] - 两个"119亿"指标共同彰显内需市场强劲韧性与巨大潜力 [4] 交通出行领域表现 - 公路自驾出行达87亿人次 占比73% 乡村自驾游成为新增长点 [2] -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首次突破9亿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铁路部门推出亲子游、研学游、康养游、歌迷专列等特色班列 广受欢迎 [5] 文化消费领域表现 - 暑期档超过100部影片密集上映 题材多元类型丰富 [4] - 《南京照相馆》等历史剧与《浪浪山小妖怪》等动画片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 [4] - 多家影院融合图书、文创、汉服、潮饮等多元业态 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间 [5] 新兴消费业态发展 -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热门IP带动"乐园经济"火热 [4] - 农旅直播、康养体验等新业态活力释放 [4] - 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举办近3.9万场活动 [5] 政策支持措施 - 中央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多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升级离境退税政策 [5] - 政策合力持续释放 着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5]
上市公司半年报彰显业绩向好 全年盈利有望逐季上行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13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全市场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 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1943家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长 [2] - 企业盈利从预期修复进入实绩验证周期 整体景气度持续改善 亏损面显著收窄 [1] - 上市公司全年盈利将呈现逐季上行态势 四季度增速有望达到8%左右 [10][12] 板块分化与结构特征 - 创业板净利润增长11.18% 科创板营收增长4.90% 北交所营收增长6.08% [1] - 主板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新兴产业显示强劲增长动能 [1] - 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强度高于整体4.44个百分点 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 [2] 行业盈利质量指标 - 食品饮料行业净资产收益率17.9% 家电行业16.23% 非银金融行业10.86% [2] - 有色金属 煤炭 石油石化 电信服务 银行等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均在8%以上 [2] - 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研发强度2.33% [2] 金融行业业绩表现 - 42家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同比增长30.8% 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08% [5] - 37家券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行业呈现盈利高弹性特征 [5] - 银行业受益于净息差企稳和资产质量改善 全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12] 传统周期行业改善情况 - 钢铁行业重点企业利润总额592亿元 同比增长63.26% 平均利润率1.97% 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 [6] - 山东钢铁实现扭亏为盈 归母净利润1252.58万元 同比增加9.81亿元 [6] - 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386元/吨 同比增长5.4% 生产成本下降20元/吨左右 [6] 消费与地产产业链复苏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家具类增长20.6% [5] - 核心城市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增长12.5%至34.9% 北京8.9万套 上海11.7万套 广州5.6万套 [8] - 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至3.5% 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8] 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 - 半导体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04.5% 缺乏技术壁垒的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8] - 全市场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2] - 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减少49.52%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8] 消费新业态与政策效应 - 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 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30% [9] - 家电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均超9% 换"智"趋势显现 [9] - 游戏影视院线行业净利增速超70% 快递业5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长10% [9] 上市公司回报与分红 - 818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 [11] - 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 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 [11] - 央企贡献71%的分红金额 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 [11] 市场活跃度与资金面 -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约1.36万亿元 同比提升近30% [5] - 融资融券余额环比增速维持高位 风险偏好逐步恢复 [13]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首次突破36万亿元 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持增长 [12]
近六成上市公司营收正增长!2025年中报释放重要信号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12:49
整体盈利表现 - 全市场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 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 净利润约3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4.76个百分点 [2] - 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 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 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1943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1][2] - 企业盈利从预期修复进入实绩验证周期 整体景气度持续改善 亏损面显著收窄 [2] 高技术产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7月利润由6月下降0.9%转为增长18.9%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 [2] - 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利润增长176.1%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增长40.9% 生物医药制造行业增长36.3% [2] - 半导体设备行业受益供给优化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04.5% [4] 金融行业表现 -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约1.36万亿元同比提升近30% 带动券商业务全面回暖 [3] - 42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30.8% 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8% [3] - 37家券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行业呈现盈利高弹性杠杆再扩张政策强催化三重共振 [3] 消费与地产产业链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家具类增长20.6% [3] - 核心城市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增长12.5%至34.9% 带动相关服务企业业绩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 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30% 家电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长均超9% [5] 传统行业改善 - 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57.17% 成为业绩增长最强劲行业之一 [4] - 农林牧渔行业净利润增长170.06% 部分周期行业已走出低谷 [4] - 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减少49.52%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4] 新兴消费领域 - 游戏影视院线等文化消费行业净利润增速超70% [5] - 快递业5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长10% [5] - 宠物经济相关产业净利润增长40.29% IP经济增长54.90% [5] 全年业绩展望 - 机构预计盈利呈现逐季上行态势 高盛预计沪深300指数盈利增速达10% [6] - 券商行业若维持当前成交活跃度 全年盈利增速有望达15%以上 [7] - 瑞银证券预测四季度盈利增速有望达8%左右 显著高于上半年水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