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一体化

搜索文档
美邦股份: 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9:23
行业状况 - 农药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具备规模、技术、成本优势和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部分企业面临市场与政策双重压力下的严峻挑战 [3] - 国内农药行业产能大幅扩张,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产能供应总量持续上升,但行业内部存在结构差异,化学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要求下,大中型企业凭借规模、技术、资金优势主导产能供应,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3] - 全球农药分销渠道库存已降至相对合理水平,但多数产品价格仍处于底部,全球粮食价格低位抑制农药产品终端需求 [3] - 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标签和商标管理的通知》,要求每个农药登记证仅对应一个商标,政策引导行业向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进程 [3]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85,329,046.8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6% [2]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37,285.5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81% [2]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651,857.5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09%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162,452.6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52%,主要因未到公司业务年度货款清算时间及原材料采购增加所致 [2][1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378,392.7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42%,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减少所致 [2][17] - 研发费用41,614,764.2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57%,较上年同期增长18.79% [2][17] 业务运营 - 主营业务为农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在产原药品种包括喹啉铜、虫螨腈、丁氟螨酯等,制剂主要产品为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3] - 销售分为原药销售和制剂销售,原药销售针对下游制剂企业,制剂销售针对终端渠道和用户,目前制剂销售比重较大 [3] - 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精准营销,聚焦核心作物,深耕作物病虫害解决方案,推出畅销新品,丰富产品线 [3][4] - 通过落实"四选四抓",推动商务与服务协同,执行"1153"动作,打造核心产品,加深客户合作,稳固市场 [3][4] 研发创新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41,614,764.2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57% [2][5] - 新申请发明专利13项,截至报告期末获得1231件农药登记证,其中美邦480个、汤普森376个、亿田丰281个、诺正生物94个,居行业前列 [5] - 全资子公司亚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已获得国家GLP认证 [5] - 开展纳米农药、微囊制剂的研发,加大对高附加值农药产品的市场增量开发 [5] 产能建设 - 全力推进诺正生物年产20000吨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生产线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保障公司制剂生产所需原药供应,新增盈利增长点 [7] - 渭南经开区蒲城新材料聚集区汤普森年产30000吨新型绿色农药制剂和水溶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已部分投产运营 [9] 市场拓展 - 聚焦核心优势,深化市场布局,完善营销网络、扩充专业队伍,通过农民会、观摩会等"四会一园"模式提供技术服务 [6] - 与安道麦、拜耳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越南办事处,完善巴西、澳大利亚、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地区的产品登记布局 [6] - 借势产业整合、土地流转等政策,优化产品结构,输出农作物技术服务方案,扩大国内制剂市场规模 [6] 子公司表现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541,000元,营业利润15,441,700元 [17] - 陕西亿田丰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08,600元,营业利润6,396,200元 [17] - 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657,000元,营业利润13,916,600元 [17] - 陕西农盛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163,400元,营业利润2,471,000元 [17] 资产状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1,741,930,508.10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45% [2]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47,278,270.07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01% [2] - 货币资金受限53,326,335.74元,主要为票据保证金 [17] - 无形资产受限33,906,226.71元,抵押给银行用于银行贷款 [17]
云天化(600096):25H1利润较稳定 磷化工业务保持景气
新浪财经· 2025-08-26 02: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49.92亿元,同比下降21.88% [1] - 归母净利润27.61亿元,同比下降2.81%,扣非归母净利润26.96亿元,同比下降3.38% [1] - 第二季度营收119.88亿元,同比下降33.90%且环比下降7.82%,但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增长6.52%且环比增长14.15% [1] - 毛利率逆势提升2.55个百分点至19.16%,展现经营韧性 [1] 成本管控与资源布局 - 硫磺平均价格2312.02元/吨高位运行,公司以150美元/吨长协价锁定100万吨资源覆盖2025年一季度需求 [2] - 磷矿石(30%品位)市场均价1020元/吨,公司依托8亿吨储量和1450万吨/年采选能力实现100%自供 [2] - 镇雄碗厂磷矿(资源量24.43亿吨)探转采进度快于预期,后续将注入上市公司 [2]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0.8%/11.0%/33.5%,财务费用率降至0.7% [4] 主营业务与市场动态 - 磷肥出口价差显著:国内磷酸一铵/二铵出厂价3296/3527元/吨,出口价达4906/4943元/吨 [3] - 二季度磷肥销量94.18万吨,南亚与非洲订单填补印度缺口,三季度预计进一步消耗库存 [3] - 尿素市场供大于求,国内日均产量17万吨压制价格,公司通过青海100万吨复合肥产能转化降低成本影响 [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46%,聚焦磷尾矿再选、铁法磷酸铁工艺等技术 [5] - 依托磷肥副产氟硅酸布局氟化工产业链,已形成无水氟化氢、氟化铝、六氟磷酸锂等产能 [5] - 10万吨磷酸铁项目建成,上半年产量2.97万吨,营收5.83亿元(同比+201.28%),但行业价格低位制约毛利率 [5] 财务优化与股东回报 - 带息负债规模降至164.27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51.58% [4] - 经营现金流净额42.03亿元(同比-9.0%) [4] - 中期分红拟每10股派2元,延续2024-2026年现金分红不低于45%的承诺 [4]
兴发集团:拟以8.55亿元收购桥沟矿业50%股权
格隆汇· 2025-08-25 14:07
核心交易 - 全资子公司保康楚烽以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85,457.14万元收购尧化股份持有的桥沟矿业5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桥沟矿业100%股权 桥沟矿业成为公司全资孙公司 [1] 战略意义 - 进一步增强磷矿资源保障能力 [1] - 完善磷化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 [1] - 增强磷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 [1] 交易细节 - 交易协议为《股权转让协议》 [1] - 交易完成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 [1]
兴发集团(600141.SH):拟以8.55亿元收购桥沟矿业50%股权
格隆汇APP· 2025-08-25 13:13
交易概述 - 兴发集团全资子公司保康楚烽以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85,457.14万元收购尧化股份持有的桥沟矿业5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桥沟矿业100%股权 桥沟矿业成为公司全资孙公司 [1] 战略目的 - 增强磷矿资源保障能力 完善磷化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 [1] - 增强磷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 [1] 交易时间 - 协议签订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 [1]
卫星化学(002648):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新项目打开成长空间
长江证券· 2025-08-25 09:2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0亿元,同比增长20.93%;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扣非归母净利润28.96亿元,同比增长29.61% [2][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1.31亿元,同比增长5.05%,环比下降9.72%;归母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增长13.72%,环比下降25.07%;扣非归母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增长2.77%,环比下降28.85% [2][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1亿元、69.6亿元、95.0亿元,对应2025年8月21日收盘价PE分别为11.2X、9.7X、7.1X [12] C2产业链分析 - 2025Q2乙烷MB采购价格约199美元/吨,环比上涨13.2%;乙烯、HDPE、乙二醇、EO、苯乙烯二季度均价分别为6279、8474、4658、6967、8402元/吨,环比分别下降8.29%、4.46%、5.85%、5.97%、8.65% [12] - 乙烯-1.25*乙烷价差(考虑运输周期)约2379元/吨,环比下降10.6% [12] - 公司已建成年产10万吨乙醇胺装置,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等产能 [12] C3产业链分析 - 2025Q2丙烷均价611美元/吨,环比下降1.80%;丙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二季度均价分别为6630、6861、8224、11245元/吨,环比变动-5.82%、-8.50%、-11.31%、+3.91% [12] - 价差表现分化:丙烯-丙烷价差环比下降24.80%,丙烯酸-丙烯价差下降9.63%,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价差骤降55.31%,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价差飙升22.43% [12] 新项目进展 - 新增80万吨/年多碳醇等项目一阶段已于2024年7月顺利投产 [12] - 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50万吨/年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高端聚烯烃170万吨(含茂金属聚乙烯)、聚乙烯弹性体60万吨、聚α-烯烃3万吨 [12] 财务预测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8元、2.07元、2.82元 [1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2.77元、3.26元、4.10元 [15]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12.3%、13.8% [15]
同德化工:拟追加投资34.79亿元,以完成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新浪财经· 2025-08-25 08:03
项目投资调整 - 公司拟追加投资34.79亿元以完成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1] - 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在建工程投资已完成30.49亿元 [1] - 追加投资原因包括现场条件变化、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滞后、施工材料价格上涨及部分费用无法量化 [1] 项目推进评估 - 投资调整基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1] - 追加投资符合项目实际需求并有利于推动整体建设进度 [1]
【干货】2024年粉末冶金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8-25 06:11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 中游为粉末冶金产品生产 下游为汽车工业 新能源基础设施 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 工程机械等行业 行业是典型的中间加工制造业[1] - 上游原材料代表性厂商包括有研新材 斯瑞新材 博迁新材等 中游厂商包括安泰科技 东睦股份 博云新材等[3] - 部分中游厂商如安泰科技已具备同时生产中上游产品的能力 表明产业链一体化成为企业发展趋势[3] 区域分布 - 粉末冶金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北省 此外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也有较多布局[5] - 产业链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以浙江省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广泛分布 北京也有多家代表性企业[7] 企业投资动向 - 山西东睦磁电2025年投资新建年产6万吨磁敏感材料项目 采用智能化生产线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及物联网设备[10][12] - 金力永磁2024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达3.8万吨 2025年计划新增4万吨产能 还将建设具身机器人磁组件产线 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绿色智造项目 目标2027年总产能达6万吨[10][12] - 九菱科技募投年产11000吨高精度零件生产线 切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稀土永磁材料领域 与湖北神电 东风电驱动签订战略合作 2024年末设备已进厂安装调试[12] - 赛扬精工2023年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件高精度纳米改性粉末冶金汽车配件产线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12] - 湖南博云东方2023年增资1363万元扩产高精密硬质合金切削工具 切入新能源汽车精密部件市场[12]
卫星化学(002648):1H25业绩稳健增长,看好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长城证券· 2025-08-22 07: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强化及α-烯烃项目带来的第二成长曲线预期 [10]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业绩稳健增长 营业收入234.60亿元(同比+20.93%) 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33.44%) [1] - 功能化学品板块收入122.17亿元(同比+32.12%) 毛利率19.92%(同比+2.64pcts)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 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一阶段预计2026年初投产 二阶段预计2027年初投产 将布局高端聚烯烃/POE/茂金属聚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 [9] - C2产业链已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产能规模 C3产业链建成全球第二大丙烯酸及酯产能 [8] 财务表现 - 2025E营业收入537.95亿元(同比+17.8%) 归母净利润63.70亿元(同比+4.9%) 2027E净利润预计达94.75亿元 [1][10] - 1H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0.52亿元(同比+138.88%) 期末现金余额88.46亿元(同比+109.81%) [3]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21.15% 周转率从24.80次升至30.14次 存货同比下降23.01% 周转率从3.26次升至4.45次 [8] - 销售费用率0.25%(同比-0.06pcts) 财务费用率2.14%(同比-0.69pcts) 研发费用率3.29%(同比-0.81pcts) [3] 产品与原料价格 - C3产业链产品价格表现强劲:丙烯酸均价7558.82元/吨(同比+15.86%) 丙烯酸甲酯均价11167.71元/吨(同比+26.11%) [2] - C2产业链产品价格承压:乙二醇均价4560.51元/吨(同比+0.74%) HDPE均价8282.64元/吨(同比-2.96%) [2] - 原材料价格小幅下降:乙烷均价3587.02元/吨(同比-1.31%) 丙烷均价5095.87元/吨(同比-0.44%) [3] 产能建设进展 - 2024年建成10万吨乙醇胺装置及80万吨多碳醇项目 已为业绩贡献增量 [2] - 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80万吨多碳醇)一次开车成功 实现丙烯下游高附加值利用 [8] - 持续扩产丙烯酸产能 为高吸水性树脂和高分子乳液升级提供原料保障 [8]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9.98元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0/8/7倍 PB分别为1.9/1.6/1.3倍 [1][10] - ROE维持在18%-20%区间 2027E预计达18.9% [1] - 总市值673.06亿元 流通市值672.62亿元 [4]
中原证券:给予龙佰集团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1 12:48
核心观点 - 中原证券给予龙佰集团增持评级 公司上半年业绩因钛白粉行业景气下行承压 但通过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和新能源业务改善展现韧性 长期竞争力持续巩固 [1][2][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下滑3.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5亿元 同比下滑19.53% 扣非净利润13.47亿元 同比下滑19.61% 基本每股收益0.58元 [2][3] - 综合毛利率23.62% 同比下降3.91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10.48% 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3] - 钛白粉业务收入86.84亿元 同比下滑7.68% 毛利率27.11% 同比下降6.40个百分点 [2][3] - 新能源材料收入5.27亿元 同比增长27.23% 毛利率12.39% 同比提升14.97个百分点 [3] 业务运营 - 钛白粉产量68.22万吨 同比增长5.02% 销量61.20万吨 同比增长2.08% [2] - 海绵钛产量3.62万吨 同比增长9.30% 销量3.87万吨 同比增长25.51% 收入14.90亿元 同比增长12.96% 但毛利率-0.05% 同比下降10.54个百分点 [2][3] - 铁系产品收入11.69亿元 同比增长10.61% 毛利率53.89% 同比提升11.79个百分点 锆系制品收入5.15亿元 同比增长18.95% 毛利率17.62% 同比提升2.62个百分点 [3] 行业环境与公司战略 - 钛白粉行业受产能扩张 需求放缓及海外反倾销影响 景气持续下行 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底部 [2][4] - 公司通过上游钛精矿资源保障和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在行业底部保持较好盈利能力 [4] - 积极推进红格北矿区两矿联合开发和徐家沟铁矿开发项目 未来钛精矿产能达248万吨/年 铁精矿产能达760万吨/年 [4] - 应对海外反倾销调查 公司推进全球布局 已完成出海选址前期工作 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增强竞争力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EPS 1.20元 2026年EPS 1.47元 按8月20日收盘价17.89元计算 对应PE分别为14.90倍和12.15倍 [5] - 90天内8家机构给出评级 其中6家买入 2家增持 目标均价21.7元 [8]
AES/LAS产销稳居全国榜首 赞宇科技上半年营收破65亿增逾四成
全景网· 2025-08-21 09: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53亿元,同比增长41.7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上升6.35% [1]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7%,是业绩增长核心动力 [1] 表面活性剂业务 - 行业总产量2024年约457万吨,同比下降2.8% [1]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销逆势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10.5%和14.0% [1] - 主要产品AES和LAS产销量连续多年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70% [1] - 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技术规模优势凸显 [1] 油脂化学品业务 - 2024年主要产品产量合计约320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5%-8% [2] - 行业向差异化、功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 [2] - 绿色低碳产品需求稳步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2] 洗护用品代工业务 - 2024年合成洗涤剂产量达1224.6万吨,同比增长14.3% [2] - 公司打造智能化日化生态产业园,提供一站式服务 [2] - OEM/ODM加工总产能达110万吨,分布于江苏镇江、河南鹤壁、四川眉山等地 [3] 产业链与产能布局 - 采用"表面活性剂+油脂化学品"双主业模式,协同效应明显 [2] - 在全国及印尼建有十多个生产基地,临近市场或原料产地 [3] - 印尼杜库达公司利用当地棕榈油资源,在采购价格、税收政策、物流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3] 研发创新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499.81万元,同比增长20.37% [3] - 在新型特种表面活性剂、合成酯等新产品开发取得进展 [3] - 设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发展战略 - 推进"表活原料生产+洗护用品代加工"一体化模式 [3] -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4] - 强化供应链韧性,推进精细化管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