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通讯|双向奔赴 互利共赢——中非经贸合作持续升温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航空客运与物流合作 - 中国南方航空广州-长沙-内罗毕航线自2019年开航以来累计承运旅客22.7万人次 目前保持每周3班稳定运营 并计划暑期增开内罗毕-广州直达航班以满足客运需求[1] - 肯尼亚咖啡豆通过直飞长沙航班仅需3天即可进入中国市场 体现物流效率提升对贸易的支撑作用[1] 农产品贸易增长 - 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0.4% 反映非洲农产品在华市场加速扩张[1] - 小咖主咖啡有限公司去年从非洲进口咖啡生豆量同比增长30% 并通过线上平台直接与非洲庄园主交易以降低综合成本[2] 新能源产品出口激增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同比分别大幅增长291%、109%和57% 显示绿色转型领域合作深化[2] - 塞内加尔新能源网约车公司采用中国新能源汽车 既降低运营成本又促进环保 体现非洲市场对绿色出行解决方案的需求[2] 跨境电商发展 - 东非电商平台Kilimall自然流量达每日超1万人次 在线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 本地化运营为非洲创造上万个工作岗位[3] - 阿里巴巴、希音、拼多多等中国电商企业在非洲市场布局 通过数字桥梁推动消费方式变革[3] 整体贸易规模创新高 - 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洲国家进出口规模达9632.1亿元 同比增长12.4% 创历史同期新高[3] - 对非贸易企业集装箱发运量从初期年二三十个增至目前超4000个 体现贸易规模持续扩张[2]
夏季达沃斯论坛丨中国仍是投资与合作的热土——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中国投资环境与全球地位 -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创新前沿,持续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仍是国际投资与合作的热土和沃土 [1] -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2]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以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 夏季达沃斯论坛概况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1] - 预计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800名嘉宾参会,人数有望创历史新高 [1][2] - 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对中国及亚洲市场表现出强烈兴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医疗保健等领域寻求合作机遇 [2] 中国投资优势与发展理念 - 中国在政策连贯性、人力资本可及性、技术层面就绪情况等方面具备强劲要素匹配,创造了有利于投资者的生态系统 [2] - 中国以长远眼光投资于技术和人才培养,在新兴产业如绿色能源和工业转型升级中表现突出 [5] - 中国创新性地解决了能源安全、能源可及与环境保护的"三难困境",将气候变化挑战转化为产业升级机遇 [5] 企业家精神与全球合作 - 企业家精神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激发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5] - 世界经济论坛希望继续同中方合作,在中国与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5]
多项指标领先全球 中国船舶制造业正乘风远航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中国船舶制造业里程碑事件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 标志着公司具备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的能力 摘取全球船舶制造业"皇冠上三大明珠" [1] - 邮轮全长323.6米 宽37.2米 总吨位13.55万吨 拥有2125间客房 可搭载5246名乘客 配备22间餐厅酒吧及中国特色设施包括麻将室、火锅店和中国风格剧院 [2] 行业全球竞争力表现 - 2023年1-11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50.1%、65.9%和53.4% 三大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 [3] - 2023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4149万修正总吨 中国船企承接2446万修正总吨 占比59% 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3] - 造船产品覆盖全部船型 产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超40% 行业全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 [3] 全球合作与市场影响 - 中国船东持有船队规模达2.492亿总吨 市场份额15.9% 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4] - 希腊过去10年一半的新船在中国建造 比雷埃夫斯港成为欧洲集装箱装卸领头羊 [4] - 2022年中国造船厂接到至少58艘新汽车运输船订单 占全球订单总量86%以上 [5] 绿色转型与技术突破 - 计划在2025年前生产全球一半以上使用清洁能源的船舶 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甲醇等低碳燃料动力船舶 [6] - 加快液氨、液氢、液态二氧化碳等新型运输船舶的研发 [6] - 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船舶重工集团重组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企业 [7]
智库策论丨日本“资源外交”对关键矿产国际布局的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8-12 03:39
全球关键矿产战略背景 - 关键矿产成为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战略性产业的基础支撑 供应链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科技发展、工业体系和经济安全[1] - 美国于2025年3月签署加强关键矿产生产的行政令 4月启动关键矿物进口"232调查" 欧盟、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也制定关键原材料战略以降低对外依赖[1] - 日本作为关键矿产消费大国 资源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供给能力偏弱 其"资源外交"战略成为保障资源供给的核心手段[1] 日本资源外交演变阶段 - 初步建立阶段(1960s-1980s):1963年设立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MMAJ) 1967年设立日本石油公团(JNOC) 主导海外金属和石油资源开发 1973年设立资源能源厅 1983年将钨、钴、钒等7种战略金属纳入国家储备体系 1984年发布关键矿产目录[3] - 战略化与体系化阶段(1990s-2009):2004年成立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组织(JOGMEC) 整合勘探开发、储备、技术创新等多维保障路径 2007年推出稀有金属供应稳定措施 2008-2009年颁布《资源确保方针》和《稀有金属确保战略》[4] - 全球化精细布局阶段(2010至今):2012年将关键矿产保障纳入资源外交战略 2014年更新关键矿产目录至32种 2020年推出《新国际资源战略》强调电动车及清洁能源设备矿产供应 2023年发布《面向绿色转型的资源外交指南》[5] 日本资源外交实施路径 - 强化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5个潜在资源供给国的全产业链合作 涵盖勘探、开采、加工及蓄电池生产工厂建设 2023年3月与美国签署《美日关键矿产协议》推动锂、钴等电动汽车原材料合作[7] - 参与多边矿产安全网络:2022年6月加入"矿产安全伙伴关系" 同年12月参与组建"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 2023年4月推动G7通过"关键矿产安全五点计划" 5月参与美日印澳"四方投资者网络"[8] - 主导深海矿产资源规则制定:出台《深海海底采矿暂行措施法》《海洋基本法》等国内法案 凭借日本海洋科技中心(JAMSTEC)技术优势掌握海洋环境数据 2024年与国际海底管理局讨论西北太平洋区域环境管理计划[9] - 推进关键矿产回收利用技术合作:在G7框架下推动制定国际回收标准 2023年9月在国际能源署峰会上提议将关键矿产作为IEA工作第二支柱 通过日元贷款和技术合作协助印尼、泰国开展"城市矿山"计划[11] 战略启示与行业方向 - 需强化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等资源国的战略合作 优化海外关键矿产资产布局 依托WTO、APEC等平台推动矿业投资便利化[12] - 深化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及RCEP等区域合作框架 建立关键矿产资源信息平台 整合全球矿产储量、供需动态及价格趋势数据 推动成员国间矿产加工技术标准统一[12] - 增强国际资源供应链话语权:扩大人民币在矿产品贸易结算范围 制定关键能矿产品价格指数 参与多边矿产合作机制制定规则标准[13] - 推进关键矿产回收利用技术:运用航空物探、地球化学、无人机三维建模和AI强化地质勘探 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链条回收管理[13]
转型金融赋能化工产业绿色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8-12 02:34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 为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2] - 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联合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制定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包括设定企业转型基准值与目标值 [2] - 推动建立长寿区转型贷款财政贴息机制 对获得转型融资企业额外给予100个基点利率贴息 [2] 企业融资与转型案例 - 重庆欣欣向荣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5家银行机构1.2亿元授信 其中3100万元碳挂钩转型贷款 达到降碳目标后每年节省财务成本约30万元 [3] - 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获得1000万元转型信用贷款 利率与产品能耗挂钩 达到目标可获20基点利率下调 2025年新增600万元转型贷款 [4] - 重庆恩力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得3500万元转型贷款 用于锅炉系统技术改建 项目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盘活闲置资产 [5][6] 转型成效与行业影响 - 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通过苯胺萃取技改 每年减少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节省33万元污水处理费 [4] - 截至2025年6月末 长寿区累计发放转型贷款2.79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以20%以上增速攀升 [6] - 转型金融助力化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4][6]
研判2025!中国造船板行业产业链、产量及价格分析:政策驱动技术突破,市场需求攀升与产能升级并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2 01:19
行业概述 - 造船板指造船专用结构钢生产的用于船舶制造的薄厚钢板 需具备高强度 低温冲击韧性和良好焊接性能 按用途分为普通 高强度 耐腐蚀和特殊用途船板 [2]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铁矿石 煤炭 合金元素(镍铬钼)和电力等原材料 以及高炉 电炉 轧机等生产设备 [4] - 中游为造船板生产制造环节 [4] - 下游主要为船舶制造领域 [4] 行业生产与技术 - 2025年上半年重点统计企业造船板带产量1081万吨 同比增长26.73% [1][8] - 控轧控冷和热处理技术优化显著提升板材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 [1][8] - 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0% 产品错误率控制在0.12%以内 [1][8] - 大连船舶重工采用数字孪生船坞技术使设计-生产周期缩短30% [1][8] 船舶制造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24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56% 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4% 手持订单量234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2% [6] - 2025年5月LNG双燃料船舶订单87艘占替代燃料订单52.4% 甲醇燃料船占比20.3%(40艘/197艘) [6] - 绿色船舶订单增长推动高强度船板钢(EH36及以上级别)需求大幅提升 [6] 价格与成本 - 2025年6月底中国10mm造船板均价4043元/吨同比下降7.36% [10] - 铁矿石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大幅下滑 成本下降传导至终端产品 [10] - 特种材料国产化及工艺优化降低合金元素用量 压缩生产成本 [10] - 国产船板价格较国际均价低35% 成本优势显著 [6] 重点企业表现 - 宝武钢铁通过零碳钢厂项目和西芒杜铁矿开发巩固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地位 [12] - 鞍钢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1051.01亿元同比下降9.06% 研发投入39.72亿元同比增长39.22% 开发耐蚀钢耐蚀性提升3.25倍 [14] - 沙钢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144.16亿元同比下降6.14% 研发投入5.82亿元同比增长6.60% 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用钢批量供货 [16] - 首钢集团2025年上半年开发新产品90项 高端领先产品产量超计划11.7% [14] 技术发展趋势 - 聚焦高强度 轻量化 耐腐蚀和环保型材料研发 [18] - 绿色转型推动低排放生产工艺和资源效率提升 [19][20] -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预计使超80%大型船厂引入智能化生产线 提升劳动生产率 [21]
《豆制品产业升级行动计划武冈宣言》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2 00:38
行业战略方向 - 发布《豆制品产业升级行动计划武冈宣言》 聚焦强化根基 创新驱动 融合赋能和绿色转型四大方向[2] - 实施优质国产大豆振兴计划 建设规模化 标准化 绿色化大豆种植基地 提升国产大豆供给能力与品质[4] - 构建现代化加工体系 推广智能化 连续化 清洁化生产技术与装备 支持建设绿色低碳可追溯的现代化精深加工示范企业[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武冈市豆(卤)制品产业集群总产值达78.9亿元 正向百亿目标迈进[2] - 2023年上半年产业集群产值达48.6亿元 同比增长10.1% 占湖南省该产业份额的53.5%[3] - 主导产品在湖南省内市场占有率达52.2%[3] 企业生态与产业链 - 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8家 包括4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 - 构建涵盖大豆种植 精深加工和多元销售的生态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链[3] - 产品覆盖3.3万家线下门店及主流电商平台 远销20多个国家 线上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3] 科技创新与合作 - 与15家高等院校深度合作 设立豆制品产业研究院和卤味研究所等产学研平台[3] - 成功建成大豆 铜鹅 辣椒等3个国家级"科技小院"[3] - 突破大豆蛋白高效绿色提取与改性 功能性成分高值化利用 高浓磨浆技术和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5]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开发营养健康食品 方便即食产品 休闲零食及大豆蛋白基新材料 提升产业附加值[5] - 深化"三品一标"建设 强化品牌培育与保护 健全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与追溯体系[5] - 发展"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新模式 拓展工业旅游和文化体验等新业态[6] 绿色可持续发展 - 推广全链条绿色生产 加强废水 豆渣等副产物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 实现循环利用[7] -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加强豆制品营养健康低碳环保优势的科普宣传[7] -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 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技术 显著降低能耗物耗与排放[7]
“为全球合作树立典范”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中国经济表现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3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速保持在5% [2]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 [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组织和机构普遍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投入最多 [3] - 中国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努力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展现出经济坚强韧性与蓬勃活力 [2] 国际贸易与合作 -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3] - 中国加入并积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与东盟国家等区域国家的贸易关系 [3]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改善共建国家基础设施水平,带来切实发展机遇 [3] 区域多边合作 - 中国和东盟国家通过联合国框架、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机制等多边平台加强对话交流 [4] - 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降低关税,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
杨澜送祝福!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等你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0:48
近日,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担任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形象大使,并为论坛送上 祝福。杨澜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ESG理念恰恰为这种全面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 径。 ESG早已不是企业锦上添花的加分项,而是决定生存权的必答题。性别平等、多元包容亦是ESG理念中 社会责任的重要内涵,社会公众人物也已意识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 ·ESG"创新论坛即将在上海浦东开幕。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交汇点,本届论坛以"智 启新程,共筑未来"为主题,聚焦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杨澜曾在2023年担任21世纪"活力·ESG"论坛社会责任大使,至今深耕女性赋能领域十余年,在提升女 性精神追求、推动女性领导力、鼓励绽放"她"力量方面作出了突出的社会贡献。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邀你来,共议高质量发展蓝图(点击报名参 会)。 ...
2025年西部能源化工与生态环境学术会议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01: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兼校长李军指出,当前,西部能源化工产业正处于 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既要起到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的"压舱石"作用,又要全力守护好脆弱的生态环 境,这无疑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 会上,刘忠范、贺泓、张锦、徐春明、曾宏波、杨涛6位院士和胡杰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展现了最新研 究成果,为西部能源化工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多种路径。 本次会议共设9个专题分论坛,涵盖了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面向未来的低碳变革以及对生态环境 治理的核心关切。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西部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与生态环境修复已成为关乎国家战略的 重要课题。日前中国化工学会于克拉玛依市召开的"2025年(第二届)西部能源化工与生态环境"学术会 议,聚焦绿色能源化工与生态环境修复,为破解这一难题搭建了极为重要的交流平台。 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在致辞中指出,西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 相对脆弱、水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有限等严峻挑战。"富煤、贫水、生态弱"的区情,决定了发展绿色 能源化工、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是西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 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