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碳捕集

搜索文档
从“技术空白”向“自主可控”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封存量破亿方
央视网· 2025-09-10 07:53
项目规模与成果 -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1]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3] - 未来10年恩平15-1油田计划回注二氧化碳超5.5亿立方米并驱动原油增产20万吨[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实现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全链条升级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3] - 自主研发增设二氧化碳压缩机及气体处理冷却系统 实现气液分离与回注温度精准控制[7] - 通过高压注入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增产 采收率提升显著[3][10] 工程应用与扩展 - 恩平15-1平台距离深圳西南200公里 作业水深90米 采用地质油藏与工程一体化技术[3][7] - 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 形成完整产业链[9] - 计划以渤中19-6气田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 依托南海大气区建设南方驱气中心[9]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标志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成熟 对推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5] - 形成完整规范标准操作流程 为海上碳封存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实践支撑[5] - 实现从CCS向CCUS升级 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及沿海高排放企业开辟降碳新路径[11]
油田4项成果入选能源电力行业典型案例
齐鲁晚报· 2025-08-27 21:25
核心观点 - 胜利油田4项技术成果入选能源电力行业高价值专利及技术转化案例 涵盖提高采收率、CCUS注气、微生物驱油和页岩油开采领域 [1][2] 技术成果与性能表现 - 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技术提高采收率8.5个百分点 使最终采收率达63.6% [1] - 水气交替注入管柱技术现场实施30余井次 提升气密封能力并降低封隔器解封难度 [2] - 微生物驱油缓释激活剂体系通过包埋技术与生物控制技术结合 实现油藏深部可控释放 [2] - 页岩油开采技术创建"强化起裂—扩展—支撑"压裂体系 实现陆相断陷湖盆型页岩油技术突破 [2] 技术应用与推广 - 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技术已在胜利、河南、华北、江汉等多个油田开展工业推广应用 [1] - 非均相复合驱技术首次应用于孤岛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油藏 [1] - 2024年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专利通过技术许可方式实现成果转化 [1]
601857,拟中期分红402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15:28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45万亿元同比下降6.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40.07亿元同比下降5.4% [2]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2元总派息额402.65亿元 [2] 业务板块经营表现 - 油气当量产量9.24亿桶同比增长2.0%其中国内原油产量4.76亿桶增长0.3%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8万亿立方英尺增长3.8% [9] - 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0%CCUS业务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56.9亿元 [9] - 化工产品商品量1997.1万吨同比增长4.9%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炼化新材料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10.6亿元 [9] - 销售成品油7783.1万吨车用LNG销量同比增长58.9%充换电量同比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增长5.5%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75.6亿元 [9] - 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86.3亿元 [10] 资产收购计划 - 拟出资400.16亿元收购新疆油田储气库公司(99.95亿元)相国寺储气库公司(170.66亿元)及辽河油田储气库公司(129.55亿元)100%股权 [7][12] - 收购将新增109.7亿方储气库工作气量增强与天然气销量匹配的储气调峰能力 [15] - 交易完成后三家储气库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对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7][16]
临上市突遭横截 首钢朗泽IPO因子公司诉讼紧急刹车
新浪证券· 2025-07-03 02:35
延迟上市事件 - 公司因主要经营子公司的股东提起民事诉讼被列为被告 决定延迟原定7月9日的全球发售及上市计划 [1][2] - 原定上市时间表为6月30日至7月4日招股 7月8日公布发行价 7月9日上市 现所有流程暂停且未公布新时间表 [3] - 投资者已缴纳的股款将于7月7日全额退回 含佣金及征费 不计利息 [4] 诉讼相关质疑 - 涉诉子公司为核心经营实体 但未披露具体名称、股东身份及诉讼事由 市场推测可能涉及股权纠纷或技术资产归属争议 [5] - 平罗县为公司四大生产基地之一 诉讼可能与当地项目运营或合作方矛盾相关 [6] 对IPO进程影响 - 公司需按港交所规则补充披露诉讼细节及潜在财务影响 否则无法重启上市 [7] - 未明诉讼削弱投资者信任 此前发行估值区间55 1-71 8亿港元 对应2024年营收5 64亿元 市销率高于美股同类企业LanzaTech [8] 公司基本面 - 技术优势为全球首个实现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乙醇商业化量产 技术壁垒较高 政策支持严控粮食制乙醇为其腾出市场空间 [9][10] - 财务风险突出 2022-2024年净亏损累计3 8亿元 2024年现金1 11亿元但一年内到期借款达2 70亿元 偿债缺口巨大 [11] 潜在风险与挑战 - 诉讼结果不确定性可能动摇商业模式根基 即使胜诉也可能拖累扩产进度 [12] - 事件暴露公司治理透明度缺陷、现金流脆弱性及估值合理性争议 未来需快速解决诉讼并补充披露才可能重获资本青睐 [14]
倒计时3天!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7 16:03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启动机遇 [1][2] - 设置主论坛、4大应用专题(膜分离/吸附分离/化学吸收及CCUS/特种分离)、青年科学家论坛等议程,涵盖宏观政策分析至具体工艺设计全产业链内容 [2][3][4] - 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地考察工艺现状 [1][2] 技术前沿与产业化进展 - 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第四代气体分离膜技术实现突破,性能超越传统聚合物膜 [41][42]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进展,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以上量产 [44][57] - 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涌现创新方案,包括相变法、水合物法等,捕集效率提升至85%以上 [44][56] 行业应用与示范项目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连续运行周期创国内纪录 [49] - 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2,填补中国华电在该领域空白 [55] - 中石油CPECC北京分公司多元复合胺溶剂在佛山1万吨/年烟气CO2捕集项目中稳定运行超150天 [52] 学术与产业协同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团队开发出多孔材料创制及分离技术,在电子特气纯化等领域实现产业化 [31][33]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机构推动纳米纤维焊接技术产业化,实现超疏水聚氨酯膜大规模工程应用 [34][61] - 产学研合作案例包括山东汇海膜材料科技聚酰亚胺膜商业化、天人化学变压吸附技术工业转化等 [46][60]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5 14:31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巴黎协定》6.4条款下全球碳市场机遇 [1] - 大会设置主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环节,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材料研发、CCUS工艺应用等主题 [2] - 将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2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 [1] 技术发展趋势 - CCUS技术成为焦点,涉及低能耗捕集、吸附转化、源汇匹配等方向,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50万吨/年全流程示范项目 [3][47] - 膜分离技术取得突破,包括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膜、聚酰亚胺基膜等,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领域 [4] - 吸附分离技术不断创新,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烯烃/烷烃高效分离,MOF材料达到吨级量产水平 [2][55] 产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MOFs规模化生产,北京美斯顿开发相变法低能耗CO2捕集技术 [54][55] - 工程应用案例丰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项目产出食品级CO2,中石油完成千吨级催化裂化烟气碳捕集装置 [50][53] - 产学研合作紧密,如中科院过程所与企业合作建立天然气提氦工业试验装置 [41] 学术研究前沿 - 青年科学家在混合基质膜、MOF膜、聚酰亚胺材料等领域取得进展,多篇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等顶刊 [5][65] - 国际前沿研究包括电驱动碳捕获、柔性多孔框架材料等,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开发可逆空气碳捕集技术 [66] - 多所高校建立专业团队,如浙江大学电子化学品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进功能膜团队等 [31][32] 行业生态 - 参会机构覆盖全产业链,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华电等业主单位,以及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气体供应商 [10][56] - 高校科研力量雄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20余所院校参与学术委员会 [10][13] - 企业展示需求明确,聚焦CO2捕集装备、塔器内件、检测分析设备等细分领域 [15]
本周六签到!第四届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丨膜分离/吸附/吸收、CCUS/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5-04 13:17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巴黎协定》6.4条款推动全球碳市场启动,为气体分离产业带来新机遇 [1]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聚焦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化难题及最新科研进展 [1] - 会议涵盖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高性能材料、CCUS工艺等热点话题 [2] 技术突破与材料创新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公司已具备MOFs吨级量产能力 [1][55] - 中科院团队开发出天然气提氦和脱碳用国产化膜材料及组件,并建立工业试验装置 [41] - 浙江大学团队在电子特气吸附分离纯化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31] - 华南理工大学开发出新一代碳分子筛,实现次埃米级精度烯烃/烷烃分离 [11]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现场和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将作为实地参观项目 [1][53]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47] - 中国石油首个催化裂化烟气千吨级碳捕集装置通过验收 [48] - 华电句容发电CCUS项目产出99.9%食品级液体CO₂,填补集团技术空白 [53] 企业动态与产业化 - 精微高博作为中国氮吸附仪开拓者,推出多款高端分析仪器 [54] - 北京美斯顿开发出MCO2C相变法和水合物法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 [54] - 金宏气体拥有电子气体研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特种气体产品线丰富 [56][57] - 四川天人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领域实现理论突破,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 [58] 科研进展与人才 - 南京大学团队在Science发表酸性天然气膜分离研究成果 [62][63] -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柔性多孔框架材料,实现乙烷乙烯高效分离 [60]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聚酰胺酰亚胺等新型聚合物材料 [59] -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在Nat. Mater等刊发表碳分子筛膜研究成果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