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搜索文档
世界银行报告:涉营商环境59项测评点中 上海有22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快讯· 2025-05-08 02:53
营商环境优化 - 上海在企业调查涉及的59项营商环境测评点中有22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1] -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的通知》,聚焦十个企业需求迫切、部门协同要求高的事项进行攻坚突破 [1]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创新 - 政策覆盖范围扩大:无缝续贷、无还本续贷政策从中型企业扩展到全面落实 [1] - 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大信用融资产品供给,试点"园区秒贷行动" [1] - 服务下沉与拓展:推动融资服务中心下沉,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 [1]
民企的关切,这部法律有回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5-07 22:40
江苏如皋某民营造船企业船舶建造现场。 吴树建摄 如何破除"壁垒",保障公平竞争? 把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用法律制度落实下来 "立法把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用法律制度落实下来,保障各类经济组织享有 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杨合庆说。 核电领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投资运营门槛较高,一直以来核电项目主要由中央企业投资和 运营。去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总投资2400多亿元,都有 民营企业参与投资。 位于广东的陆丰核电站1、2号机组,民营企业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比5%。"作为核电材料供应 商,过去一直希望参与核电项目投资。"久立集团有关负责人感慨,能够有机会以较高股比参股,确实 感受到了国家支持民间资本的决心。 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 "民营经济促进法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构建系统性治理框架,在规范市场行为、优化投融资环境、推动科 技创新、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规定。"黄永维表示。 黄永维说,为推动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立法推动 ...
营商环境不容“污名”碰瓷
新华日报· 2025-05-07 21:22
胖东来舆论风波 - 网红"柴怼怼"发布视频指控公司玉石产品存在牟取暴利情况 [1] - 浙江海宁一商场取名"胖都来"引发商标侵权纠纷 [1] - 公司多次遭遇类似风波包括员工"试吃"争议、顾客投诉被断章取义传播、博主制造维权闹剧等 [1] - 官方调查结果显示玉石产品"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且"鉴定证书有效" [1] - 公司面临"流量碰瓷"现象被置于道德高期待与苛责的双重标准中 [1] 企业污名化现象 - 行业普遍存在对企业或企业家的"流量碰瓷"行为 [2] - 常见手段包括捏造事实诋毁产品质量、歪曲解读企业行为、舆情期间"落井下石"、深挖企业家私生活等 [2] - 背后形成"造谣—引流—变现"灰色产业链 [2] - 新能源汽车行业明星企业反映应对负面信息已成为沉重负担 [2] - 企业面临澄清被指"公关傲慢"、沉默被解读"默认有罪"、诉讼耗费资源的困境 [2] 营商环境改善措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实施明确禁止利用互联网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权益 [3] - 最高法最高检出台规定加大对恶意抹黑企业行为的打击力度 [3] - 法治环境建设旨在保护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与发展激情 [3] - 司法机关可依法追责"污名化"现象形成刚性约束 [3]
城市24小时 | “市市通高铁”,终于轮到东北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6:00
沈白高铁建设进展 - 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施工圆满完成 正线全长430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途经7个地市(州)[1] - 预计2024年9月开通 沈阳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1.5小时 北京至长白山压缩至4小时以内[2] - 项目2015年启动 2021年全线开工 建成后将实现辽宁省"市市通高铁"目标 抚顺市将结束不通高铁历史[2] - 将填补沈阳东向高铁空白 形成"米字形"高铁骨架 巩固沈阳东北高铁枢纽地位[3] 浙江A股上市公司业绩 - 723家浙江A股上市公司2024年共实现净利润2788.51亿元 595家实现盈利 占比超八成[18] - 宁波银行以271.27亿元净利润居首 同比增长6.23% 杭州银行(169.83亿元)和浙商银行(151.86亿元)分列二三位[20] - 71家企业扣非净利润超10亿元 4家超百亿元 7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18] - 银行、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行业表现突出 佩蒂股份、宋城演艺等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0%[18][23] 农民工监测数据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 比上年增加220万人 增长0.7%[11] - 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升至31.6%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6.0%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3] - 第三产业就业农民工占比54.6%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44.7%[15]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 增长3.8% 其中外出农民工5634元 本地农民工4291元[17] 区域经济发展动态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7月5日开园 为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6] - 湖北将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 目标2025年R&D经费超10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0家[7] - 广东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重点促进入境消费 支持广州、深圳等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8] - 广州推进数据跨境流动 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 巩固国际信息枢纽地位[9]
22项“全球最优”!上海怎么做到的?
国际金融报· 2025-05-07 12:40
营商环境评估结果 - 世界银行对2189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国在电子支付、获得电力、技能培训等1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建筑许可、供水、互联网连接、创新等指标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2] - 上海企业在22项测评点中达到全球最优水平,绝大多数指标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2][3] - 上海企业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停电次数和时长为0次,电子支付费率成本为0,更换互联网提供商感受度得分96.2,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100 [4] 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 - 2023年5月世界银行推出营商环境成熟度(Business Ready)新体系,围绕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实践效率三大支柱评估 [3] - 新体系首次引入企业调查项目,企业感受度占评估分值27%,普华永道中国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访谈2189家企业 [3] - 样本覆盖14个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地域分布全国六大片区,其中58家为上海企业 [3] 上海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上海自2018年起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年升级至8.0版,重点聚焦企业感受度 [5] - 行动方案对标世行标准,在市场准入、劳动就业、国际贸易、纳税等10个领域持续优化 [5] - 上海清理超过100项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地方标准,浦东新区推出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管理措施 [7] 市场竞争与公共服务 - 上海反垄断执法成效显著,查处多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行政性垄断案件 [6] - 上海制定关键领域公平竞争审查细则,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并设立举报渠道 [6] - 上海将推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企业感受 [7] 基础设施与服务效能 - 上海电力供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半导体等高精尖行业受益于稳定电力保障 [4] - 上海纳税时长、贷款申请时长、互联网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4] - 智慧监管技术将被用于新兴行业的前瞻性监管,以优化监管架构与公共服务效能 [7]
“硬核”政策 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新华社· 2025-05-07 02:55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 营经济发展的沃土,精准有效的政策护航民营企业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支持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推动创新主 体培育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狠抓政策落地实效,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金融活水润泽万千民企。政府架桥,纾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堵点,打通银企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 力量。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持续放大"宿心融"融资对接服务品牌,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多种 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银行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广东,目前拥有1800多万户民营经营主体,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积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培育耐心资 本。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天津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暨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议召开
南京日报· 2025-05-07 01:52
依法治市工作部署 -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并开展现场述法 [1] - 会议强调依法治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动依法治市工作 [1] 法治服务经济发展 - 会议指出要牢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规范涉企执法,加强司法保护,在构建产业科技创新生态、服务经营主体、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法治服务支撑作用 [2] - 会议强调要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园区发展体制机制、统筹跨市域一体化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地方立法,通过法治排除改革阻力 [2] 法治保障社会安全 - 会议提出要完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水平,善于在法治框架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调整利益关系 [2] - 会议强调要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政法惠民十件实事",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 [2] 法治工作推进机制 - 会议听取了2024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情况,讨论了2025年《工作要点》,部分区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述法 [2] -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引导全社会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凝聚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强大合力 [2]
上海大消息!22项全球最优
第一财经· 2025-05-06 15:38
世界银行BR评估中国企业调查结果 - 世界银行BR评估覆盖50个经济体,中国企业调查表现总体较好,8个领域中有6个领域(解决商业纠纷、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和国际贸易)全部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 [2] - 中国企业获得增值税退税时间为1周,达到第一批经济体最优值 电子支付成本为0,达到最优值 出口清关平均3天,进口清关平均10天,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体 [4] - 上海企业表现突出,22项测评点达全球最优水平,如供电可靠性(停电次数和时长均为0)、电子支付费率成本为0、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100 [6] 上海营商环境标杆案例 - 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通过"东方美谷贷"政策获得1000万元无抵押贷款,政府提供担保费和利息补贴 公司2024年利润超1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 [7] - 上海港国际集拼业务时效压缩至3-5天,较传统中转港快2-4天 2024年国际集拼业务量突破3万标箱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企业超70万家,年降贸易成本约20亿元 [8] - 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基地项目实现"当天拿地、当天取证、当天开工",5小时内完成所有手续办理 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75天,建设投产周期9个月 [9][10] 上海营商环境改革成效 - 2018年以来连续推出8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实施上千项改革举措 2024年新设企业34.2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17户,全国排名第一 [13] - 通过《上海市供用电条例》等制度固化改革成果 作为世行唯一专家调查城市,上海经验可为全国改革提供样板 [10] - 上海将推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重点包括世行对标改革、优化涉企检查、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 [13] 行业效率数据 - 制造业占比54%(1187家),零售业10%(211家),其他服务业36%(791家) 企业规模分布:小型39%(5-19人),中型30%(20-99人),大型30%(100人以上) [3][4] - 中国企业电子支付收款占比、电子报税缴税占比接近全球最优值 上海企业更换互联网提供商感受度得分96.2,政府采购便利性达全球先进水平 [4][6]
22项营商环境测评点全球最优,上海拿到助力企业成长“优绩”
第一财经· 2025-05-06 14:41
世界银行BR评估中国营商环境表现 - 中国在电子支付、获得电力、技能培训等1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建筑许可、供水、互联网连接、创新等指标达到全球先进水平[1] - 上海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显著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供电可靠性、电子支付成本等多项指标全球领先[1][6] - 世界银行首次将企业感受度纳入评估体系(占比27%),上海通过1.0至8.0版持续改革提升企业体验[1][11] BR评估体系与企业调查方法论 - 新评估体系包含3大支柱(监管框架、公共服务、企业效率)、10项一级指标和3项跨领域主题,采用企业调查与专家调查双轨数据采集[2] - 中国企业调查覆盖2189家样本,分层随机抽样涵盖六大区域,制造业占比54%(1187家),小型企业占39%[3] - 调查聚焦时间效率、成本、便利度及电子化水平,中国在增值税退税(1周)、电力连接时效等指标达首批经济体最优值[3][4] 中国企业效率表现亮点 - 国际贸易领域出口清关仅3天(东亚平均9天),进口清关10天(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11天)[4] - 电子支付成本为0(全球最优),进出口合规成本优于首批经济体中位数[4] - 电子支付收款占比、电子报税比例接近全球最优水平[5] 上海营商环境标杆案例 - 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TEU创纪录,国际集拼时效压缩至3-5天(传统中转港需10-14天),全年业务量超3万标箱[8] -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75天完成审批,9个月实现投产,刷新"特斯拉速度";波音项目实现5小时内完成土地出让至施工许可全流程[10] - "东方美谷贷"政策助力科技企业获无抵押贷款(单笔平均800-900万元),案例企业麦克林生化获1000万元贷款后利润达上亿元[7] 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效 - 上海通过《上海市供用电条例》等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100分,市场公平竞争感受度达96.2分[6][11]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70万企业,年降成本20亿元,长三角货物中转申报流程从100小时缩短至50小时[8] - 2024年上海新设企业34.3万户,每千人企业数117户全国第一,相当于每8.5人中有1名企业创始人[12] 未来优化方向 - 上海将推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重点包括世行对标改革、优化行政检查、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13] - 需对标全球最佳实践提升企业感受,尤其在压力环境下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13]
独家专访!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谈《民营经济促进法》:稳预期、优环境、破难题
华夏时报· 2025-05-06 09:44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2] - 是首部专门为民营经济发展量身定制的法律,集成理论创新、发展经验和深化改革举措 [3] - 填补民营经济立法空白,形成完整法律体系,具有更高权威性和系统性 [4] 对民营企业的根本性利好 - 稳定发展预期:将支持措施上升为法律,提供长期制度保障 [3] -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法治手段确立最佳营商环境 [3] - 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公平竞争、融资促进、拖欠款项等痛点制定有力制度 [3] 相比以往立法的进步 - 系统性更强:作为国家基础性法律覆盖全生命周期制度闭环 [4] -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产权保护等历史难题 [4] - 覆盖范围更广:包含个体工商户和所有规模民营企业,强调平等保护 [4]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措施 - 明确禁止歧视性政策,保障负面清单外领域平等进入 [4] - 清理程序性障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和招投标平等 [4] - 建立政企沟通机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4] 后续政策需求 - 需制定实施细则将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性措施 [6] - 需做好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有政策的衔接优化 [6] - 需强化执法保障实现从立法到执法的闭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