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
icon
搜索文档
又有10台机组获批 我国核电总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1:38
核电项目审批动态 - 202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5个核电项目共10台新机组包括广西防城港5、6号机组广东台山3、4号机组浙江三门5、6号机组山东海阳5、6号机组 [1] - 2022至2024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当前在运、在建和核准机组达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1] 技术路线分布 - 新批10台机组中八成采用自主三代技术"华龙一号"包括中广核台山3、4号机组(单台1200兆瓦)防城港5、6号机组(单台1208兆瓦)以及中核集团三门5、6号机组(单台1215兆瓦年发电200亿千瓦时) [2] - 山东海阳5、6号机组采用国产化"CAP1000"技术单台额定功率1300兆瓦投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非能动压水堆基地年发电609亿千瓦时可满足7000万居民用电 [3] - "华龙一号"带动5400家设备企业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CAP1000"为AP1000技术国产化改进型号 [3] 市场规模预测 - 单台核电机组价值约180-200亿元若"十五五"期间年核准10台则核电设备年均市场空间达千亿元 [4] - 2024年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同比增长520亿元创历史新高 [5] 行业发展趋势 - 2030年前在运核电装机规模预计全球第一2040年目标装机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10% [4] - 国家能源局将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并探索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5] 当前建设进展 - 截至2024年底商运机组57台(5976万千瓦)全球第三在建机组28台(3370万千瓦)装机量连续18年全球第一 [5]
充电设施已覆盖全国98%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国家能源局回应每经:正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7:4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国家能源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重点鼓励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1][3] -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 [1] - 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全国98%的服务区 [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41.83%),同比增长51.49% [2] - 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76.91% [2] - 国家能源局联合多部门开展车网互动试点,选取上海等9个城市及30个双向充放电项目验证技术应用 [2] - 下一步将加强充电网络统筹,提高服务能力,推进试点示范以构建高质量充电服务体系 [3] 核电发展动态 - 国务院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5个核电项目,国内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 [5] - 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450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4.5%),同比增3.7%,等效减少标煤消耗1.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3.7亿吨 [5] - 在运核电机组30多年来未发生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安全指标国际领先 [5] - 未来将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并探索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6]
AI赋能核聚变离不开生态融合
中国能源网· 2025-04-28 06:43
核聚变行业现状 - 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模拟太阳内部能量释放机制,需在极端条件下将轻原子核聚合并释放巨大能量 [1] - 核聚变研究需要集成人类在材料、工程和控制领域的最高技术成就,难度超越现有认知与经验边界 [1] - ITER项目汇聚全球35个国家资源,中国EAST装置与ITER深度联动,覆盖70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科研机构 [2] - 中国环流三号2023年底面向全球开放,2024年首轮国际联合实验吸引17家全球机构参与 [2] AI赋能核聚变研发 - AI在处理核聚变复杂数据、精准预测、智能控制等方面展现强大优越性 [3] - 等离子体数据分析从"至少数小时建模"提升至"毫秒级求解",并能实时预测趋势 [3] - AI模型实现提前300毫秒预测,有效避免等离子体不稳定导致的反应中断 [3] - 语言大模型整合聚变专业知识、专家经验和试验记录,构建跨领域知识中枢 [3] 生态融合与协作 - AI与聚变融合将打通数据壁垒,深化互补性资源整合,降低研发风险 [3] - 开源生态模式在AI领域已验证其有效性,同样适用于核聚变领域 [2] - 生态共建成为加速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核心动力,需开放协作、高效数据流通和长期投入 [4]
景业智能总经理章逸丰:机器人落地要有应用场景 未来将实现定制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6:1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研发的全机械结构耐辐照关节式机器人"胡狼2号"可替代人工完成核工业高辐射环境中的危险作业,包括拾取放射性物料、擦拭放射性液体、进入狭窄管道及实时监测辐射剂量等[2] - "胡狼系列"以云深处机器狗为移动平台,加装自研机械臂、高精度辐射传感器等组件,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计划2026年推出抗辐射能力更强的升级版[3] - 公司明星产品电机外置特种机械臂具备耐酸蚀、耐高低温、防水等功能,可拓展至军工防爆、化工厂、海底作业等场景[2] - 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参评获得中核集团"揭榜挂帅"项目,研发空地一体多模态机器人协同方案,整合机器狗、无人机等设备形成下一代核电站巡检解决方案[3] 市场战略与合作 - 公司与云深处深度合作,云深处提供机器人本体和运动控制技术,公司负责机械臂、传感器及定制化控制系统开发[4] - 通过架构调整和接单策略改变,公司项目客单价显著提升,已与部分客户联合申报项目并沉淀需求以推动定制开发[2][4] - 面向中东、东南亚市场推出的"胡狼1号"和"胡獴1号"系列机器人获得多家机构青睐[4] - 公司聚焦"核+军+民"梯队式发展,以核工业为基本盘,拓展军工及民用领域增量市场[8]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7.94%),归母净利润3760万元(同比+8.40%)[8] - 通过事业部制改革优化组织架构,统一LTC流程与项目制管理标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业务执行能力[8] - 2024年建立严格项目筛选机制和全流程管控体系,在交付周期、技术落地性和客户满意度等维度实现显著提升[8] 行业观点与发展规划 - 机器人商业落地需明确应用场景,核工业特种机器人瞄准人工替代需求,未来可延伸至电站电网、化工厂等民用领域[5] - 当前锂电池能满足大部分场景需求,但特殊环境需核电池解决方案,目前核电池技术仍在科研阶段[6] - 2025年规划聚焦核燃料、核电板块及核聚变领域,军工板块重点开拓后勤保障"转运存管"和"要地防御"业务[9] - 新组建新品事业部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核素及核药供应链体系,加强核药研发合作拓展民用市场[9] - 将2025年定义为"系统谋划年",未来三年设定较高业绩目标[10]
核电|核电核准如期而至,产业高景气延续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0:14
核电项目核准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共涉及10台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包括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山东海阳、福建霞浦等5个工程,其中8台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1][2] - 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年均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核电建设进入常态化阶段 [1][2] 投资规模与产业链影响 - 本次10台机组预计总投资约2000亿元,单GW三代机组投资额约200亿元,设备投资占比超40%,核岛环节占设备投资近60% [3] - 核电产业链竞争格局稳定,核心零部件环节因资质和经验门槛高,新进入者难以短期切入,长周期零部件供应商将受益于审批提速 [3] - 2019年核电项目重启及2021年连续核准推动产业链订单饱满,行业进入业绩景气期 [3] 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 核裂变: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6096万千瓦),在建44台(装机5235万千瓦),2024年核电工程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同比+520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四代技术突破:江苏徐圩项目核准全球首台四代气冷堆机组(HTR-PM600S),标志三代规模化与四代落地并行发展 [4] - 核聚变:2025年高温超导磁体等技术突破加速聚变装置落地,区域装置迭代升级及资金注入推动产业发展 [4]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关注核岛设备环节(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主泵等)、核电阀门、乏燃料储运设备、核电运营、核燃料及建设领域 [6]
民营企业核聚变研究获突破,新奥聚变装置创重要进展
华福证券· 2025-04-27 06: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奥能源研究院“玄龙 - 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为氢硼聚变商用化迈出重要一步,且核电清洁安全高效,在能源领域作用大,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2][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民营企业核聚变研究突破 - “玄龙 - 50U”实现四千万度、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放电,是国际首次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标志新奥球形环氢硼聚变研究进入高参数运行区间,装置跻身国际球形环先进行列 [3] - “玄龙 - 50U”在“玄龙 - 50”基础上于 2023 年底 2 个半月完成升级,2024 年 1 月 24 日首次等离子体放电,8 月 15 日等离子体电流超预期指标,2025 年聚焦高参数氢硼等离子体放电研究 [4] - 本次实验采用高浓度氢硼燃料,解决球形环等离子体电流高效产生技术难题,验证高参数氢硼等离子体可实现性,推进相关运行模式发展,为磁约束聚变提供支持,下一步将冲击更高参数开展聚变反应实验,为研制“和龙 - 2”奠定基础 [4] 核电优势及相关企业 - 核电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超 7000 小时居首,生产不排放多种污染物,是清洁、安全、高效、占地小的能源形式,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保障安全方面作用大,未来还将在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5] - 建议关注佳电股份、国光电气、兰石重装、科新机电、海陆重工、江苏神通、咸亨国际等企业 [5]
券商分析师坚定看好A股后市行情 预计5月份是布局良好时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5 18:40
市场表现 - 4月份以来休闲食品、一般零售、饮料乳品、种植业等板块累计涨幅均超11% [1] - 3只券商推荐金股月内涨幅超50%,其中万辰集团涨幅53.11%,科兴制药52.99%,先达股份51.76% [5] - 4月份券商推荐的265只金股中120只跑赢上证指数,占比45.28%,9只涨幅超20% [5] - 青岛啤酒获9家券商推荐但月内仅涨1.51%,格力电器获7家推荐却下跌0.53% [6] - 东兴证券金股指数涨幅7.04%领跑,华鑫证券金股指数涨7.03%紧随其后 [6]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央行首次明确为中央汇金提供流动性支持以稳定股市,财政和货币政策有足够发挥空间 [1] - 中央汇金自2023年10月以来通过增持ETF稳定市场,2025年4月ETF获得明显资金净流入且结构更均衡 [2] - 国泰海通认为外部不确定性高峰已过,中国股市风险溢价将系统性下降,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关键因素 [2] - 湘财证券预计5月份资金面保持宽松,中长期资金入市,科技、绿色、消费及基建是未来主要方向 [3] - 中泰证券建议5月保持防御底仓并逢低布局科技板块,政策有效性已验证,中期经济企稳可期 [3] 配置建议 - 中信证券推荐自主科技、欧洲资本开支受益板块、纯内需必选消费、稳定红利及不依赖短期业绩的题材 [3] - 4月至5月可能存在筹码出清后的交易型机会 [3] - 券商金股推荐显示研究团队专业实力,凝聚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深度研判 [4]
走进中国“人造太阳”诞生地:2027年中国将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
环球网资讯· 2025-04-22 22:56
中国"人造太阳"EAST技术突破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刷新世界纪录[1] - EAST是世界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包含超过200多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2] - 装置运行需克服等离子体稳定控制(毫秒/毫米级精度)和主动冷却两大技术挑战 已累计进行15万次实验[3] 核聚变技术原理与优势 - 可控核聚变通过氘氚聚变释放能量 一升海水提取的氘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 且无放射性污染[2] - 托卡马克装置利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 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重要方向[2] - 聚变三乘积(温度/密度/约束时间)缺一不可 中国"亿度千秒"突破为国际研究提供关键数据[5] 国际合作与工程进展 - 中国承担ITER计划约9%核心部件研制 交付进度和质量100%达标 创造多项成员第一[5] - 中国自主制造的最后一根校正场线圈内馈线已于4月11日运往法国ITER总部[5] - EAST突破标志着中国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5] 中国核聚变发展路线 - 正在建造的BEST装置预计2027年底建成 将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并实现燃料自持[6] - 下一代CFEDR示范堆已开展工程设计 目标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6] - 实施"EAST-BEST-CFEDR"三步走战略 逐步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6] 产业带动效应 - 聚变研究推动超导/电源/材料/低温制冷等技术发展 已应用于交通/医疗/航天等领域[7] - 聚变产业链正在形成 相关技术转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7]
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王兴兴发言;三星获准每周工作60小时;SHEIN Temu美区涨价
观察者网· 2025-04-21 01:07
【观网财经丨智能早报 4月21日】 2025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4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京召开2025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邬贺铨院士、吴建平院士,宇树科技王兴兴、泰豪集团黄代放、MiniMax闫俊杰、强脑科技韩璧丞等新兴科技企业和科技综合型企业负责人,新华 网申江婴、央视网王冰松、奇安信集团齐向东、BOSS直聘赵鹏、猎豹移动傅盛、量子之歌李鹏等互联网企业负责人,以及中国电信刘桂清、中国移动何 飚、中国联通简勤等基础运营企业负责人,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互联网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持续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同 时就弘扬企业家精神、履行社会责任、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就新形势下发挥互联网产业链的协同优势,促进互联网 企业科技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等提出建议。(中国互联网协会)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组织参赛的"天工Ultra"获得本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机器 人赛道冠军,"松延动力N2"机器人夺 ...
核聚变备受市场关注,兰石重装、合银智能、旭光电子、海陆重工涨停,题材产业链企业整理
金融界· 2025-04-01 07:20
核聚变技术突破 - 核聚变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 多只个股强势涨停 [1] 兰石重装 - 子公司研发的"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氦冷固态包层热工测试平台核心设备——2台新型微通道高效紧凑型焊接式热交换器(PCHE)已通过验收并交付 [1] - 该技术为国际领先的紧凑型换热方案 直接服务于我国下一代聚变堆建设 技术壁垒高 市场前景广阔 [1] - 最新价8 14元(+10 00%涨停) 流通市值106 3亿 [1] 合银智能 - 深度参与核聚变核心部件研制 承接了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的研发任务 [2] - 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于2024年完成交付 [2] - 真空室是托卡马克装置中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关键结构 技术难度极高 [2] - 最新价14 04元(+10 03%涨停) 流通市值69 4亿 [2] 旭光电子 - 在电子管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主导的"长脉冲高功率四极管方案"成功攻克核聚变能源化技术瓶颈 [3] - 完成DB967 DB968中期样管制备及测试 项目进度远超预期 [3] - 该技术将加速实现可控核聚变长时间稳定运行 直接推动能源商业化进程 [3] - 最新价9 57元(+10 00%涨停) 流通市值79 3亿 [3] 海陆重工 - 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完成多项全球首台套设备制造任务 [4] - 在热核聚变堆核心部件领域的先发优势仍受资金热捧 技术护城河显著 [4] - 最新价8 24元(+10 01%涨停) 流通市值52 6亿 [4] 国光电气 - 生产的偏滤器与包层系统是ITER项目的"心脏级"部件 直接决定聚变反应的稳定性和能量输出效率 [5] - 凭借技术垄断性 成为全球极少数具备该设备量产能力的企业 [5] - 最新价101 30元(+18 90%) 流通市值109 8亿 [5] 雪人股份 - 为核聚变大科学装置提供关键低温设备 其氮气螺杆压缩机已应用于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 [6] - 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71℃超低温制冷系统"研制 [6] - 技术适配航天与能源双赛道 长期成长性明确 [6] - 最新价9 16元(+7 26%) 流通市值59 6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