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希磁科技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3:33
上市申请与保荐信息 - 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H股发行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发行价格包含1%经纪佣金及各类交易征费[3]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磁性传感器行业IDM企业 拥有完整磁传感技术组合和垂直整合价值链[4] - 2024年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公司中排名第六 中国磁性传感器行业排名第一[4] - xMR传感器技术具有灵敏度/功耗/精度等优势 2024年全球xMR传感器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提供商中排名第一[4] - 电流传感器产品2024年全球收入排名第三 运动传感器芯片当年交付量约1亿枚[5] 业务模式与市场布局 - 采用IDM营运模式实现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制造全价值链管控[4] - 全球业务布局包括德国晶圆制造和中国运营 双品牌战略(希磁品牌国内市场/Sensitec品牌国际市场)[4] - 产品覆盖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 契合能源转型和工业数字化趋势[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7.03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2.65亿元[5][7]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56.2万元/985.2万元 2025年前四个月利润1003.6万元[5][7]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2024年度毛利分别为1.02亿元/1.07亿元/1.21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达5173.5万元[7] - 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2-2024年度研发开支分别为4268万元/5092万元/5365万元[7]
希磁科技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8-25 23:31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磁性传感器行业IDM企业 拥有完整磁传感技术组合及全价值链垂直整合能力 以2024年收入计在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公司中排名第六 在中国磁性传感器公司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xMR传感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及极端环境稳定性强等优势 以2024年xMR传感器收入计在全球排名第五 在中国所有xMR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电流传感器产品以2024年收入计在全球排名第三 2024年向欧洲及亚洲领先客户交付约1亿枚运动传感器芯片(包括晶圆裸晶、单个芯片及模块) [3] 业务模式与市场覆盖 - 采用整合IDM营运模式 实现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模块设计及制造的全价值链管控 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2] - IDM业务布局全球 德国基地负责先进晶圆制造 中国基地负责全面运营 通过希磁品牌服务国内市场 通过成熟Sensitec品牌服务国际市场 [2] - 产品覆盖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等多个下游领域 契合能源转型、碳中和计划及工业数字化趋势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7.03亿元人民币 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分别为1.98亿元、2.65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至2024年度年内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56.2万元、985.2万元人民币 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利润分别为-610.1万元、1003.6万元人民币 [3] - 2024年度毛利率达17.2%(毛利1.21亿元/收入7.03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率显著提升至19.5%(毛利5173.5万元/收入2.65亿元) [5]
【环时深度】关键矿产博弈,非洲能否抓住主动权?
环球时报· 2025-08-25 23:00
全球对非洲关键矿产的战略布局 - 日本与非洲国家同意合作实现关键矿产的稳定供应和负责任开发 并开展资源外交访问刚果(金)和纳米比亚等5国 [1][2] - 美国通过斡旋刚果(金)与卢旺达和平协议为私营企业投资铺路 并投资40亿美元建设长1300公里的洛比托走廊铁路以运输钴和铜 [3] - 欧盟在非洲布局60个战略性金属项目中的4个 包括马拉维宋威山矿山和赞比亚钴精炼厂 并寻求财政支持从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 [4] 多国增加对非洲矿产的投资与合作 - 加拿大在非洲勘探开发钴 铜和锂等项目 澳大利亚在34个非洲国家经营近500家矿山 并获坦桑尼亚90%以上新勘探许可证 [5] - 阿联酋投资赞比亚和刚果(金)的铜资源 沙特承诺未来5年向非洲采矿项目投资100亿美元 并与刚果(金)等国签署矿业投资备忘录 [5][6] - 印度与6个非洲国家签署谅解备忘录确保钴和镍供应 英国与日本建立合作框架共同投资非洲矿产开发 [6] 非洲关键矿产的资源优势与需求激增 - 非洲拥有全球30%的关键矿产储量 包括刚果(金)47%的钴储量和60%的钶钽铁矿储量 南非等国蕴藏全球80%的铬和85%的锰 [7] - 能源转型推动需求激增 到2040年锂需求将是2020年的40倍 石墨为25倍 镍和钴为20倍 [7] - 非洲矿业获得外国直接投资约770亿美元(2018-2022年) 占该地区FDI总量的13.9% [8] 非洲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调整 - 非洲多国收紧原矿出口政策 近一半国家限制或禁止原材料出口 以促进本土加工增加就业和出口收益 [12] - 非洲矿产战略小组通过区域协作掌握发展主动权 拒绝单一资源出口依赖 并寻求协商更有利条件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12] - 韩国举办首届韩非峰会并启动关键矿产对话机制 澳大利亚外交高官6年来首次访问非洲大陆 [8] 矿产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外部投资影响 - 地区局势不稳定导致矿产勘探活动下降 莫桑比克因暴力冲突勘探急剧减少 尼日尔勘探支出从6640万美元降至680万美元(2012-2024年) [10][11] - 美欧投资存在审批时间长和落地不确定性大等问题 发达国家被指不愿转让技术并偿还历史气候欠债 [11] -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获得战略优势 但可能将非洲排除在价值链高利润环节 被视为绿色新殖民主义表现形式 [11]
看浙江三“变”(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27
能源转型项目 - 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利用海底涡轮机组将海水涨落转化为绿色电力 [1]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投运 包含6.25兆瓦级风机 2024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2]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达100% 集卡电动化率预计年内超80% 实现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 [2] 氢能产业应用 - 嘉兴港区投运100辆氢能集卡 每年较传统燃油车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3] - 氢能集卡特别适合港口作业 因不会因反复制动耗能 附近化工产业提供工业副产氢可管道直输加氢站 [3] - 64标准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即将下水运营 形成"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 [3] 制造业转型升级 - 湖州"转型金融贷"助力鸿昌铝业改造生产线 实现节能提效 [1] - 绍兴上虞区通过腾笼换鸟策略 关停高能耗企业 整合土地建设特色产业园 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 - 湖州长兴县经过两轮整治 铅蓄电池产业跃升为新能源电池产业 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6] 零碳园区建设 - 杭州茧SPACE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设备改造、资源回收和购买碳汇 实现从年排放1771吨碳到"零碳"转型 [1] - 丽水经开区整宗回购或处置43家低效工业企业 盘活716亩工业用地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 [6]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开展"秸秆变航油"研究 秸秆还可转化为农用地膜和特种纸 已搭建中试放大装置 [7] - 台州大陈岛"蓝色循环"模式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 塑料瓶每个0.2元 破旧渔网每公斤5元 居民每月靠捡拾垃圾增收1000多元 [7] - 浙江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8万吨 减少碳排放5.22万吨 废弃物被制成服装、文具等产品 [7] 绿色经济成效 - 浙江形成一批产值百亿元再生资源产业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风尚 [8]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024年前7月集装箱吞吐量达747.82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4.66% [2] - 绿色发展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8]
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上合贡献”(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5 21:50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共识。近年来,中国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绿 色发展领域交流合作,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合组织正以实际行 动,将绿色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具体成果,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上合贡献"。 以经验共享提升生态环境福祉 在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市的咸海滨湖区盐碱地上,棉田绵延成片,枝头的棉花长势喜人。这里是由中国 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打造的"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 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咸海,地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 以来,咸海面积缩小了90%以上,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咸海成为令人痛惜 的"中亚之泪"。 能源合作是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上合组织国家积极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并 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设立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国—上合组织可再生能源合 作报告2024》显示,上合组织国家为全球贡献了一半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截至2024年年底,上合组织国 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3.1亿千瓦,是组织成立之初的14.5倍,约占全球 ...
欧美等多国都在部署这种绿色燃料汽车,其中有何玄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02:22
全球甲醇汽车发展现状 - 甲醇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版图中重要性上升 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新势力车企及重卡制造商正积极布局甲醇跑车和重卡产品[2][3] - 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应用甲醇汽车 部分国家已达到较大规模推广 行业地位日益提升[6] 美国甲醇汽车应用与政策 - 美国为最早使用甲醇燃料的国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已有甲醇汽车上市 目前仍在加州等地区保持示范运行[4] - 2024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白皮书论证甲醇作为替代运输燃料的可行性 强调其原料来源丰富性和减排潜力[4] - 加州物流企业试点甲醇重卡显示显著经济性 燃料成本较传统柴油重卡大幅降低 尾气排放显著减少[5] 欧洲甲醇汽车战略布局 - 保时捷与西门子能源、埃克森美孚合作推进甲醇合成燃料 智利eFuels项目已实现年产13万升工业量产 2024年赛事全面采用甲醇燃料[6] - 保时捷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建设年产能达7.5亿升的大型甲醇燃料工厂[6] - 欧盟将甲醇纳入"液体碳中性燃料"体系 允许2035年燃油车禁售后继续销售绿色甲醇内燃机车[7][8] - 德国、芬兰、瑞典开展甲醇重卡技术测试 验证长途运输可行性与低温性能表现[6] 亚洲企业技术路线 - 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于2024年5月联合发布碳中和策略 宣布持续投资绿色甲醇燃料内燃机技术 结合电动化实现脱碳[8] 甲醇燃料核心优势 - 原料来源广泛覆盖煤炭、天然气、生物质及可再生能源 有效破解能源安全困局[5] - 储存运输简便无需高压处理 相比氢气更具应用便利性[5] - 燃烧污染物大幅减少 环保特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料[5] 行业发展挑战 - 甲醇加注站基础设施不足 建设运营成本较高制约网络扩张[9] - 发动机效率与尾气净化技术仍需提升 需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10] 产业支持政策与前景 - 各国通过制定标准、提供补贴税收优惠及支持科研机构推动技术突破[10] -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预测2050年全球甲醇产量达5亿吨 其中绿色甲醇占比77%(3.85亿吨)[10] - 甲醇生产可促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为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实现路径[11]
全球石油巨头重振勘探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8-25 02:16
行业战略调整 - 全球石油巨头重新加大油气勘探力度 从墨西哥湾到纳米比亚重启勘探[1] - 欧洲油气公司大幅调整战略优先级 削减数十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资 转而巩固油气储备组合[1] - 能源转型远慢于预期 能源危机暴露出传统能源供应短缺 油气业务利润依然丰厚[1] 公司具体行动 - 壳牌对勘探部门进行重大重组 将继续投资墨西哥湾 马来西亚 阿曼及纳米比亚等优势区域 未来6至12个月启动多口探井[1] - BP将上游油气投资增至每年100亿美元 削减超50亿美元清洁能源支出 计划到2027年底启动10个新重大项目 2030年前再增加8至10个 目标2030年产量达230万至250万桶油当量/日[2] - BP今年已启动5个新油气重大项目 批准另外4个项目 并有10个勘探发现 包括巴西近海Bumerague区块25年来最大发现[2] - 道达尔能源通过获取美国墨西哥湾 马来西亚等地勘探许可充实勘探组合[3] - 雪佛龙完成对赫斯收购 获得圭亚那Stabroek区块30%权益 该区块当前产量超66万桶/日[3] - 雪佛龙计划今年年底在苏里南 纳米比亚和埃及钻井 考虑前沿勘探[3] - 埃克森美孚专注于二叠纪和圭亚那 与利比亚达成勘探协议 重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在圭亚那Stabroek西北部重新进行勘探作业[3] 技术与发展趋势 - 各公司运用地震成像 AI算法等新技术提升勘探效率 BP勘探团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年内10处发现[4] - 能源企业不仅在补充钻探储备 更在拓展潜在勘探区域 行业巨头依托尖端技术重启资源搜索[4]
能源周报(20250818-20250824):下游刚需采购为主,动力煤市场价格小幅上涨-20250825
华创证券· 2025-08-25 02:15
核心观点 - 全球油气资本开支自2015年以来呈下行趋势 2021年资本开支3510亿美元 较2014年高位减少22% 供给增速减缓[9] - 动力煤市场受下游刚需采购支撑价格小幅上涨 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均价703元/吨 环比上涨1.59%[5][11] - 双焦市场处于供需博弈状态 焦炭(日照准一)和焦煤(京唐港山西主焦)价格环比持平 分别维持1480元/吨和1610元/吨[5][14] - 国内天然气提氦技术取得突破 成功产出6N9级超纯氦气(氖气杂质含量低于0.3ppm) 标志低丰度天然气提氦领域重大进展[5][16] - 油服行业景气度维持 2023年三大油资本开支合计5833亿元 较2018年复合增速4.9% 其中中海油资本开支复合增速达13.1%[18] 原油板块 - IEA上调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预测至250万桶/日 同时下调需求增长预测至68.5万桶/日 预期供给过剩局面扩大[5] - OPEC月报上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 预计2025年需求为129万桶/日 2026年达138万桶/日[5] - 本周Brent原油现货价67.93美元/桶 环比微涨0.03% WTI原油现货价63.13美元/桶 环比下降0.28%[10] - 美国当周原油产量13.38百万桶/天 环比增加0.32% 原油钻机数量411部 环比减少1部[30]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油价 乌军袭击俄罗斯输油泵站导致"友谊"管道供油中断 美乌欧领导人会晤引发俄乌和解预期交易[10] 动力煤板块 - 环渤海九港库存2333.6万吨 环比下降1.27% 南方港口库存745.9万吨 环比下降7.05%[5][11] - 国内重点电厂煤炭日耗量547万吨(20250809数据) 环比下降6.97% 电厂库存充足 主要以长协和进口煤补充[5][11] - 主产地受降雨影响产量受限 但整体供应充足 坑口以长协和化工冶金刚需拉运为主[11] - 建材行业需求疲软 受天气和资金因素影响在建项目施工进度缓慢 钢材水泥市场需求颓势难改[11] - 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 防城港印尼煤Q3800报价485元/吨环比持平 纽卡斯尔Q6000FOB均价环比下降1.86%[73] 双焦板块 - 全国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240.82万吨 环比微增0.04% 维持高位生产支撑焦炭刚需[14] - 焦企利润有所修复 普遍实现小幅盈利 生产积极性尚可 但下游钢材市场震荡导致观望情绪浓厚[14] - 炼焦煤供应增量有限 多数煤矿库存维持低位 价格偏高煤种成交乏力 部分煤种价格小幅下调[14] - 7月份中国进口炼焦煤962.3万吨 同比下降11.2% 但环比增长5.7%[102] - 甘其毛都蒙5原煤报价936元/吨 环比下降7.42% 蒙5精煤报价1189元/吨 环比下降0.92%[101] 天然气板块 - 美国NYMEX天然气均价2.81美元/百万英热 环比下降2.2% 欧洲TTF天然气期货价格32.11欧元/MWh 环比下降0.4%[5][16] - 美国天然气库存3199Bcf 较上周增加13Bcf 较去年同期减少100Bcf 总供应量112.6Bcf/d 环比增加0.5Bcf/d[107] - 欧洲天然气库存3084Bcf 较上周增加86Bcf 储气容量占比75.05% 较上周上升2.1个百分点[108] - 欧盟达成天然气价格上限协议 设定每兆瓦时180欧元价格上限 可能加剧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17] - 国内LNG出厂均价4131元/吨 较上周下降41元/吨 需求处于淡季 市场供应过剩加剧厂家低价竞争[109] 油服板块 - 2025年7月全球活跃钻机数量1621台 环比增加21台 中东地区活跃钻机334台环比减少5台 亚太地区207台环比增加3台[5][18] - 截至8月22日当周 美国活跃钻机数量538台 环比减少1台 其中陆上钻机523台环比减少1台 海上钻机13台环比持平[5][18] - 国内增储上产政策持续推动 2019年实施"七年行动计划" 保障油服公司工作量[18] - 中国海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 总投资210亿元 核心装置年产能320万吨 年产聚合级乙烯和丙烯120万吨[47] 行业数据表现 - 华创化工行业指数71.55 环比下降0.06% 同比下降22.79% 行业价差百分位为过去10年的0.00% 环比下降0.04%[19][23] - 行业价格百分位为过去10年的18.07% 环比下降0.02% 行业库存百分位为过去5年的81.02% 环比下降0.58%[19] - 行业开工率66.53% 环比上升0.01%[19] - 涨幅较大品种:陕西临汾6000动力煤上涨1.3% 坑口主焦煤上涨0.6% 港口动力煤上涨0.4%[24] - 跌幅较大品种:日韩天然气下跌6.1% 美国天然气下跌3.0% 中国LNG出厂价下跌1.0%[24]
“空”中取氨,打开清洁能源新世界(创新汇)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3
技术突破 -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氮气和水合成氨的新方法 [1] - 新工艺跳过氢气中间站 采用碘化钐作为还原剂和钼催化剂 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近100倍 [2] - 团队进一步构建光驱动合成氨体系 使用铱基化合物捕获光能 配合钼催化剂和叔膦实现直接合成氨 [2] - 若催化剂优化 合成效率有望提升至原来的200倍 且不产生二氧化碳 [2] 技术优势 - 新方法打破传统哈伯法对高温高压及化石能源的依赖 [1] - 原料利用率更高 反应条件温和 [2] - 氨在存储和运输上比氢气具有更高稳定性和经济性 [1][4] 应用前景 - 氨可作为能源转型重要载体 燃烧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 [1] - 氨在常温下只需轻度冷却加压即可液化 更适合船运与长时间储存 [4] - 通过氨的热解可在终端重新释放氢气 实现氢的搬运 [4] 技术挑战 - 目前碘化钐在反应后无法循环使用 [2] - 光驱动系统效率较低 核心材料成本偏高 [3] - 系统耐用性和循环使用能力需进一步攻关 [3] - 如何实现规模化持续稳定合成仍是重要挑战 [3] 行业意义 - 该技术为构建氮循环社会提供可能 [1] - 直接利用太阳光驱动氮气和水合成氨是科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 [3] - 全球范围内热催化 仿生催化 光催化 电催化等技术都在突破绿色固氮瓶颈 [3] - 氨不仅是能源载体 还是氢能的重要中转站 [4]
全球媒体聚焦|从模仿到引领 新加坡媒体分析中国如何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超车”
搜狐财经· 2025-08-24 13:05
清洁能源专利与技术发展 - 中国清洁能源专利申请数量从2000年的18项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5000项 [1]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申请和研究论文占据主导地位 [1] - 中国为未来能源结构提出创新设计包括太阳能 风能 电池和电动汽车 [1] 清洁技术市场地位与创新 - 中国清洁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3] -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 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技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创新 [3] - 中国开发出更具创新性的新一代产品 [3] 政策支持与学术研究 - 政策支持和学术研究环境成熟推动技术发展 [3] - 中国有近50个专注于电池化学和冶金学的研究生项目 [3] - 65.5%被广泛引用的电池技术论文来自中国研究人员 [3] 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方向 - 全球能源转型深度依靠中国技术的发展 [4] - 中国企业正转向碳捕获 智能电网和重工业电气化等新兴技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