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两部门正式印发《实施意见》,国家力推“人工智能+”能源
高工锂电· 2025-09-10 10:36
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2027年和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部署37项重点任务 为能源智能化革命提供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 [3] - 电池产业链将在AI驱动的能源产业升级中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4] - 近三年是能源AI项目示范和标准制定的关键窗口期 [2][7] 阶段性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推动"五十百"工程 即五个以上能源行业专业大模型深度应用 十个以上可复制推广重点示范项目 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百项技术标准制定 [5] - 到2030年: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现能源AI专用技术体系化突破与规模化落地 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与深度赋能 [6] 重点应用场景部署 - 人工智能+电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智能调度和设备运维水平 [8] - 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重点推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车网互动(V2G)、零碳园区等灵活性资源的智能化调控与运营 [8] - 人工智能+新能源:攻克高精度功率预测、智能运维等难题 助力新能源稳定消纳 [9] - 人工智能+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推动传统能源智能化升级、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 [9] - 能源新业态、电网、新能源等与智能化和灵活性相关的方向任务占比显著 政策对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显著倾斜 [9] 关键技术支撑体系 - 夯实数据基础:构建能源领域高质量数据集 保障数据安全 [10] - 强化算力支撑:构建算力、电力深度融合的"算电协同"发展机制 统筹规划资源 [11] - 提升模型能力:推动AI与能源软件融合 突破绿色低碳技术瓶颈 [12] - 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和电力系统(电力供给)、储能(电力调节)的结合将更紧密 为储能市场创造更丰富需求场景 [12] 示范项目成效 - 车网互动:济南、淄博推进居民充电桩车网互动价格机制改革试点 用户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最高可实现每亿度电获利7毛钱 [15] - 山东省电动汽车保有量超300万辆 按10%车主参与车网互动、单台充电桩功率5kW估算 可聚合供需互动能力达百万千瓦级 [15] - AI+储能:远景山东滨州智慧储能电站搭载AI交易智能体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捕获价差比常规运营模式多2-5分钱 [17] - 虚拟电厂:山东省实现虚拟电厂市级全覆盖 建成33家 聚合容量468万千瓦 测试调节能力97万千瓦 其中21家已常态化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18] 实施保障措施 - 提出六大举措:强化组织实施、推动协同创新、加强标准建设、开展试点示范、加大资金支持和完善人才培育 [12] - 明确将能源AI技术装备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范围 鼓励开展跨领域融合示范 [12]
金刻羽:当前主要发展机遇在二三线城市,许多人才正在回流
搜狐财经· 2025-06-27 04:53
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 中国在技术领先和规模效应方面具备独特优势,DeepSeek仅是第一波浪潮 [2] - 美国在发明创新领先,但高科技生产和规模化推广对经济推动力同样重要 [2] - 中国实施"AI+"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普及,数字经济占比达10% [3] - 高科技发展活跃,部分得益于美国出口管制刺激国内自主发展 [3] 宏观经济与微观信心 - 宏观经济维持约5%增长率,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不足 [3] 消费与就业 - 立足消费是成为科技领先大国的核心基础,类似日本经济转型路径 [4] - 需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医疗、教育等),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4] - 中国经济建立在经济和辅助性科技基础上,产品竞争力强 [4] - 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占就业和经济总量50% [4] 区域发展与人才流动 - 二三线城市是主要机遇,人才回流至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5] - 人才资源区域重新分配预示中国将形成内生增长动力 [6] 产业转型与国际协作 - 中国从传统工业国向新型工业国转型,需确保生产要素成为核心驱动力 [4] - 增强国际协作必要,如电池产业需为各国提供供应链参与机会 [4] - 政策转向聚焦消费,地方政府推出刺激消费政策确保长期繁荣 [4]
专访亿纬锂能肖忠湘:ESG非独立选项,要与企业战略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0:5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攻坚阶段,电池产业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高性能、低碳足迹电池技术是驱动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引擎 [1] - 动力电池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第九,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消费类电池覆盖电动工具、两轮车、医疗等领域 [1] 碳中和目标与进展 - 公司提出"3040碳中和目标",绿电使用比例较上年提升近三倍,单位产品碳排放减少16% [2] - 发起"摇篮计划"搭建覆盖30多国的全球电池回收数字化网络,整体进度积极向好 [2] - 建设全球最大单体锂电池工厂(60GWh),配套300GW光伏基站后可年减排2亿吨,相当于一省年排放量 [5] 供应链碳管理 - 开展碳盘查和ESG尽调,供应链碳排放核算从范围一、二延伸至范围三,正梳理数据绘制风险地图 [3] - 开发硅碳负极、高镍无钴正极等材料,部分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减少60%以上 [5] ESG战略与业务融合 - ESG战略是长期发展重点,需与公司战略、金融体系、产品设计深度绑定,避免成为独立概念 [4] - 通过"电池护照"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6大板块、100余条数据),推动to B向to C服务转型 [8] 技术创新与投资方向 - 重点投入内部碳定价体系,研发环节推广硅碳、高镍等低碳材料,生产环节极致节能降碳 [7] - 碳管理系统上线后人员效率提升80%,时间效率提升60%,电池回收地图平台将升级为可溯源系统 [8] 数字化升级 - 数字化平台实现"三全三新"理念: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贯通、全品类覆盖,以及新管理方式、新供应链互动、新商业模式 [8] - 为满足欧盟2027年电池护照强制要求,计划2026年提前实现合规交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