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
icon
搜索文档
泰金新能IPO将上会:分红6000万后拟补流1.3亿,遭问询后悄删补流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39
IPO基本信息 - 科创板IPO上会审议时间为2025年8月29日,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1] - 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16.69亿元、21.94亿元,2024年较2022年增长118.3% [1][2]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29.36万元、1.55亿元、1.95亿元,2024年较2022年增长98.4% [1][2] - 2024年资产总额37.50亿元,2023年45.70亿元,2022年30.93亿元 [2]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5.68亿元,2023年3.64亿元,2022年2.68亿元 [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85.27%,2023年92.63%,2022年91.96% [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63元/股,2023年1.29元/股,2022年0.82元/股 [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94%,2023年48.99%,2022年44.97%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0亿元,2023年2.10亿元,2022年2.36亿元 [2] - 2022年现金分红6,000万元 [1][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27%,2023年2.91%,2022年3.74% [2] 募集资金计划 - 最初计划募资15亿元,其中6.35亿元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4.82亿元用于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2.5亿元用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4] - 最新募资规模缩减至9.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计划已被删除 [6][8] - 调整后募集资金投入额: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4.39亿元,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3.97亿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3亿元 [8] - 各项目建设期均为2年 [4][8]
双登集团香港IPO公开发售部分获近四千倍认购 暗盘交易一度大涨逾3倍
金融界· 2025-08-25 23:28
根据呈交香港交易所的文件,中国储能集成服务供应商双登集团香港IPO募资约8.5亿港元。双登集团将 香港IPO价格定在每股14.51港元。公开发售586万股股份,获得3,876.25倍认购。国际配售5270万股股 份,获得18.75倍认购。双登集团股票8月26日在香港上市。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
IPO前送豪礼 空降总经理获3.6亿“入职礼包”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16:00
公司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俞孝璋 俞宛伶及俞金炉 三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同持有公司95.04%股份 形成家族绝对控股局面[2] - 控股股东YU FAMILY在IPO前一个月向员工持股平台突击转让2295万股 转让价格2.80元/股 对应7.68倍市盈率 公司估值12.85亿元[2] - 按IPO计划募资9.62亿元 发行不低于510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0% 公司估值约100亿元 较一个月前增长近8倍[2] 股权激励安排 - 2025年5月引进陈德福担任总经理 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有2005万股 占比4.37% 入股成本5614万元[4] - 按IPO估值计算 陈德福所持股份价值约4.2亿元 获得3.6亿元价差收益[4] - 陈德福并非PCB领域核心技术人士 无公开业务或技术成绩 成为仅次于俞氏家族的第二大股东[5] 现金分红政策 - 2022至2023年实施高额现金分红 分别达9000万元和9055.65万元 占同期净利润106%及68.9%[4] - 累计分红1.81亿元 占两年净利润总和83%[4] - 分红同期计划募资9.62亿元用于产能扩建 新增年产38万平方米产能[4] 关联交易情况 - 2022至2024年向合营公司深圳智创 香港智创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6165万元 5686万元及1.25亿元[6] - 2024年对合营公司销售额增长较快 主要因下游光模块需求旺盛[6] - 向深圳国际 香港国际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3609万元 2260万元及1030万元[6] - 公司PCB产品毛利率仅6.47% 而关联方对外销售同类产品毛利率达32.29%[6] 业务经营风险 - 2024年产能利用率85.07% 在产能过剩 营收停滞情况下未给出新增产能消化路径[4] - 存储领域销售收入占比过高 报告期内分别为56.06% 69.69%和60.87%[9] - 中国台湾地区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32.17% 38.88%和30.56% 存在销售区域集中风险[10] - 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0.13% 同期同行公司深南电路 沪电股份等均保持双位数增长[10] 财务数据异常 - 2023年向实控人俞金炉拆借资金150万元 2023年12月才归还本金及利息[3] - 俞金炉2024年薪酬达241.69万元 位列公司高管团队第一名[3] - 应收账款净额较高 报告期内分别为2.54亿元 3.13亿元和3.07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49.23% 60.16%和47.54%[8]
IPO前送豪礼,空降总经理获3.6亿“入职礼包”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51
核心观点 - 欣强电子IPO前存在异常财务操作和关联交易风险 包括突击分红 低价股权激励及对合营公司销售依赖 可能影响公司独立性和盈利可持续性 [1][3][9] 股权结构与激励 - 俞氏家族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同持有公司95.04%股份 形成绝对控股局面 [3] - 2025年5月控股股东以2.80元/股向员工持股平台转让2295万股 对应估值12.85亿元 但一个月后IPO估值达100亿元 价差未按股份支付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3][4] - 新任总经理通过员工持股平台以5614万元获得2005万股 按IPO估值计算股权价值达4.2亿元 相当于获得3.6亿元激励 [7] 分红与募资行为 - 2022-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1.81亿元 占两年净利润总和的83% [6] - 公司同时计划募资9.62亿元用于扩产 新增年产38万平方米产能 但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85.07% 且未明确新增产能消化路径 [6] 关联交易与业务依赖 - 2022-2024年向合营公司深圳智创 香港智创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6165万元 5686万元和1.25亿元 2024年占比达12.5% [9] - 通过合营公司代理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报告期内分别为17.70% 11.51%和17.29% [12] - 公司自销PCB产品毛利率仅6.47% 而关联方深圳国际 香港国际对外销售同类产品毛利率达32.29% [9] 业务结构与经营表现 - 存储领域销售收入占比报告期内分别为56.06% 69.69%和60.87% 产品结构高度集中 [13] - 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0.13% 同期同行深南电路 沪电股份等营收增速均超10% [14] - 应收账款净额报告期内维持在2.54-3.13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达47.54%-60.16% [12]
Netskope Begins IPO Effort On Growing Revenue, High Losses
Seeking Alpha· 2025-08-25 15:35
He also leads the investing group IPO Edge , which offers actionable information on growth stocks through first-look IPO filings, previews on upcoming IPOs, an IPO calendar for tracking what’s on the horizon, a database of U.S. IPOs, and a guide to IPO investing to walk you through the entire IPO lifecycle - from filing to listing to quiet period and lockup expiration dates.Analyst’s Disclosure:I/we have no stock, option or similar derivative position in any of the companies mentioned, and no plans to initi ...
IPO“折戟”?华为系黑马招股书已失效!
搜狐财经· 2025-08-25 13:54
IPO状态 - 思格新能源招股书于2025年8月21日状态变为"失效" 首次冲击资本市场未成功 [1] 监管问询 - 中国证监会国际司2025年4月18日发出问询函 直指四大核心问题 [3][4] - 股权代持问题:创始人75%股权直至2023年10月由岳母及配偶代持 涉及潜在竞业禁止风险(前雇主华为) [4] - 技术独立性受质疑:公司五合一架构与华为技术体系高度同源 自身积累专利仅数百项 [6] - 数据安全问题:能源管理APP"mySigen"收集60国用户用电数据 被要求说明是否向第三方提供信息 [7] 公司背景 - 创始人许映童为华为前高管 1999年加入华为 曾担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及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业务总裁 [7][9] - 2010年负责华为光伏逆变器团队组建 2015年华为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 [9] - 2022年5月离开华为创立思格新能源 选择户储赛道 [9] 融资与估值 - 成立19个月内完成6轮融资 吸金7亿元 [9] - 估值从2.2亿元飙升至44亿元 膨胀近20倍 [9] - 主要投资机构:高瓴创投间接持股14.89% 华登国际持股8.18% 云晖资本及钟鼎资本均持股2.88% [9] 产品与技术 - 2023年6月推出全球首款AI赋能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 [9] - 产品融合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和能源管理系统 [9] - 旗舰产品贡献公司收入90%以上 安装时间仅15分钟 [9] 市场与销售 - 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9家分销商 [11] - 欧洲市场收入占比达65.1%(2024年前三季度) [11] - 2024年欧洲户用储能市场电价下跌15%-20% 叠加政府补贴退坡 [14] 财务表现 - 营收:2022年0元 2023年5830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7亿元 [11][12] - 毛利率:2023年31.3% 2024年前三季度44.2% [12] - 净亏损:2022年7619万元 2023年3.7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5335万元 累计亏损超5亿元 [12] - 研发投入:2022年2616万元 2023年1.9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1.98亿元 [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2023年5342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1.05亿元 [12] 资金状况 - 截至2025年1月底账面现金仅3.8亿元 [13] - 即期贷款达3.57亿元 [13] - 经营活动累计净流出6.06亿元 [13] 竞争环境 - 华为手握超万项光储核心专利 存在潜在专利风险 [6] - 由华为老部下创立的摩瓦新能源在欧洲工商业储能赛道抢先卡位 [14]
纳百川IPO:实控人表决权近8成,融资超7亿,宁德时代是大客户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5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陈荣贤、张丽琴、陈超鹏余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79.45%的表决权,对公司经营拥有绝对话语权 [5] - 股东张勇曾与公司发生劳动仲裁,要求赔偿37.54万元及工资11.61万元,后达成和解撤诉 [6] - 公司曾与鹏睿资本、永青科技等签署对赌协议,但相关特殊条款已于2023年3月解除并确认不可恢复 [7]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11.36亿元、14.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8.37%、10.21%、26.48% [1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0.98亿元、0.95亿元,2023年同比下降13.29%,2024年下降2.88% [16] - 电池液冷板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19.69%下滑至2024年14.32%,2025年Q1进一步降至13.85% [16] 业务构成与客户依赖 - 电池液冷板收入占比持续超79%,2024年达11.79亿元(占比83.78%)[16][17] - 对宁德时代销售收入占比近三年均超37%,直接及间接销售占比近50% [18] - 电池箱体业务收入2023年为943.1万元,2024年大幅下滑至377.5万元,同比降近60% [13][14] 产能与募投项目 - 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102.11%降至2024年82.86%,2025年Q1为88.31% [11][12] - 拟募资7.29亿元用于滁州水冷板项目(5.79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较原计划缩水1亿元 [8][10] - 电池箱体业务2024年实际收入377.5万元,远低于预测值2748.12万元 [13][14] 供应链与应收账款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近三年均超68%,2024年对华峰铝业采购占比达59.63% [20] - 应收账款持续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3.23亿元、3.82亿元、5.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超35% [20]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从2022年1711.19万元增至2024年2989.05万元 [21]
一周A股IPO观察:3家获批2家终止,2新股首日涨超300%
搜狐财经· 2025-08-25 08:47
IPO排队企业情况 - 截至8月24日IPO排队企业总数292家 其中北交所排队企业175家占比最高 沪主板26家 科创板37家 深主板25家 创业板29家 [2] - 按审核阶段划分 已受理企业6家 已问询企业236家 已通过企业10家 中止企业22家 提交注册企业18家 [3] 新增上市企业情况 - 8月20日沈阳宏远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920018 发行当日收盘价42.00元 涨幅358.02% 成交额11.09亿元 换手率94.11% [4][5][6][7] - 8月22日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920056 发行当日收盘价32.04元 涨幅344.38% 成交额7.58亿元 换手率73.08% [4][5][7][8] 新增辅导备案企业情况 - 8月18日至24日新增5家辅导备案企业 包括广东昭明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金属五金制造) 赛特威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家用安防产品) 江苏君华特种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PEEK材料) 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导航与位置服务) 上海科州药物股份有限公司(抗肿瘤创新药) [9][10][11] - 辅导机构涵盖申万宏源 中信证券 国泰海通 中信建投等券商 备案地点涉及广东 宁波 江苏 上海等证监局 [10] 证监会注册通过情况 - 8月18日至24日3家企业获得注册批文: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沪主板 印制电路板研发生产) 德力佳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沪主板 风电齿轮箱制造) 河北世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 汽车燃料系统研发) [14][15][16][17] - 超颖电子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显示/通信领域 德力佳专注风电主齿轮箱 世昌股份主要客户包括吉利/奇瑞/一汽等整车制造商 [15][16][17] 交易所终止审核情况 - 湖北楚大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 玻璃成型设备)和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沪主板 氟化工材料)终止IPO审核 均为主动撤回 [18][19][21] - 两家企业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楚大智能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德尔科技业务涵盖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与新能源锂电材料 [19][21]
泰金新能IPO:经营现金流跌324%、“转贷2000万”旧案与大额分红争议
金融界· 2025-08-24 12:39
核心观点 - 公司是高端电解装备和钛电极材料供应商 在电子电路铜箔和锂电铜箔生产线解决方案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 电子 军工等领域 技术实力体现为"替代进口 填补空白" [1] - 公司营收从2022年10.05亿元增至2024年21.94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47.78% 归母净利润从0.98亿元增至1.95亿元 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企但主要由无息合同负债构成 实际偿债压力低于账面数据 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骤降 反映商业模式对订单的高度依赖 [4][6][7][9][10] - 研发投入绝对金额持续增长但费用率因营收扩张而波动 IPO募资将加强研发能力建设 [11][13][14] - 公司存在IPO前大额分红和违规转贷行为 引发治理结构和内控水平质疑 [21][24][25][26][27][2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10.05亿元增长至2024年21.94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47.78% 归母净利润从0.98亿元增至1.95亿元 [2] - 合并资产负债率2022年91.35% 2023年92.04% 2024年84.86% 其中合同负债占比过半 2024年末余额14.65亿元 [4][5][6] - 研发费用2022年3755.39万元 2023年4854.30万元 2024年7183.97万元 三年合计1.58亿元 2024年研发费用为2022年近两倍 [4][11] - 研发费用率2022年3.74% 2023年2.91% 2024年3.27% 因营收增速高于研发投入增速而呈现波动 [4][1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2年净流入2.36亿元 2023年净流入2.10亿元 2024年净流出4.70亿元 同比暴跌324% [4][15] 负债结构分析 - 高资产负债率主要源于合同负债而非有息债务 报告期末合同负债余额分别为15.70亿元 23.83亿元和14.65亿元 占总负债比重长期过半 [4][6] - 合同负债本质为客户预付款 提供无息运营资金 反映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和议价能力 [6][10] - 财务费用占比极低 2022-2024年分别占营收0.16% 0.15%和0.42% 利息负担轻微 [6] - 剔除合同负债后的调整后财务杠杆率仅约40% 大幅低于账面80%-90%水平 [7] - 商业模式依赖持续新增订单 2024年末合同负债较2023年末减少9.19亿元 直接导致经营现金流恶化 [9][10]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绝对金额持续增长 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38.3% 2024年研发费用达7183.97万元 [11][13] - 研发费用率波动主要因营收增速高达48% 阶段性稀释研发投入占比 [11][13] - 研发活动聚焦现有产品改进和产业化交付 新产品研制尚未进入高投入阶段 [13] - IPO募资将用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加强研发能力建设 [13][14] 现金流状况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70亿元 较2023年净流入2.10亿元出现6.8亿元巨幅摆动 [15][17] - 现金流恶化主因新签设备合同减少导致预收款锐减7.17亿元 同时采购支出增加1.96亿元 [17] - 经营性应付项目从2023年增加11.80亿元变为2024年减少10.98亿元 形成约22亿元现金流差额 [17] - 公司通过新增银行借款缓解流动性压力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3.85亿元 [18][20] - IPO募资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化解当前流动性压力 [20] 公司治理 - 2023年5月实施6000万元现金分红 占2022年归母净利润61.0% 当时资产负债率高达91.35% [21][24] - 分红理由为激励持股职工 金额占2022-2024年累计净利润13.36% 属报告期内唯一一次 [24][25] - 2022年存在通过供应商违规转贷2000万元行为 其中1730万元转回公司使用 2023年后未再发生 [26][27][29] - 转贷行为违反金融监管法规 暴露出资金管理和合规意识缺陷 [29]
海天、中盐、天味……调味品企业扎堆IPO,谁是最后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8-23 04:34
行业IPO动态 - 2025年调味品行业掀起IPO大潮 包括天味食品、百利食品、幺麻子、中盐股份、广盐股份、丹丹豆瓣等企业[1] - 海天味业成为行业首家"A+H"双上市企业 首日市值突破2100亿港元 募资101亿港元用于海外拓展、产能扩张与数字化升级[2] - 天味食品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4] 企业分类与进展 - 第一军团行业巨头采用"A+H"双平台运作 海天味业港股IPO为2025年发行规模第二大[2] - 第二军团细分龙头冲击北交所 百利食品拟募资11.64亿元 幺麻子半年内完成新三板基础层到北交所辅导备案的"三级跳"[5] - 第三军团国企混改代表中盐股份启动IPO报会文件招标 2019年混改募资30.6亿元[5] - 第四军团区域品牌推进资本化 广盐股份处理商标专利权属问题 丹丹豆瓣与上交所沟通主板定位[7] 市场背景与动因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4981亿元 海天味业市场份额4.8%为行业第二名的两倍以上[9] - 天味食品2024年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0.41% 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36.77% 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6.42亿元同比下降24.80% 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57.53%[9] - 拓展海外市场成为重点战略 海天味业港股募资20%专项用于海外布局 天味食品推进国际化战略[9] - 产能扩张与产品创新需要资金支持 百利食品募资计划中6.46亿元用于全国总部项目建设 4.97亿元用于智慧工厂项目[10] 核心竞争力要素 - 全球化布局能力成为关键 海天味业产品进入100多个国家 获得无麸质认证全球标准SGS及中欧美三重有机认证 计划在东南亚及欧洲设立本土化供应链[11] - 产品差异化与创新力突破同质化竞争 天味食品坚持大单品策略并向健康化方向开发 幺麻子通过独特工艺保障风味独特性且抽检合格率100%[12][13] - 渠道变革与数字化提升渗透效率 海天味业2024年砍掉609家低效经销商 线上渠道营收12.43亿元同比增长39.78% 幺麻子经销网络覆盖34个省市触达超10万个零售终端[15] - 资本运作加速行业整合 中盐股份上市可能引发兼并重组浪潮 改变行业"多、小、散"格局[15] 行业趋势展望 - 调味品行业资本运作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 标志行业从"大而全"向"精而特"战略转型[16] - 企业需具备全球视野、产品创新、渠道融合及资源整合能力以应对竞争[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