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首次详解大圆柱电池决策,强调安全与成本
高工锂电· 2025-04-13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宝马集团第六代电动汽车平台将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阐述了决策考量,为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路线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1][6] 宝马电动化转型目标 - 第六代平台是电动化转型核心,预计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占全球销量一半 [1] 电池方案评估情况 - 2019年左右启动下一代平台电池方案评估,考察多种电池形态及27家潜在供应商 [1] 圆柱电池优势 安全性 - 内部测试显示高能量密度化学体系下大圆柱电池抑制热蔓延表现突出 [2] - 当前大圆柱电池系统安全性能高,热失控时释放能量相对较低 [2] - 针刺测试中电芯定向可控排气,电池包有排气通道保障整包安全 [2] 成本与生产可扩展性 - 圆柱电池标准化形态利于全球复制生产能力和实现高度自动化 [2] - 减少电芯规格简化供应链管理,支持动力总成成本降低40%-50%目标 [3] 集成度与性能潜力 - 刚性结构适合应用高能量密度先进化学体系 [3] - 调整电芯串并联数量可在同一平台实现不同续航 [3] “新世代”车型电池性能提升 - 采用800伏高压平台,充电速度提升30% [4] - 整车能效优化约20%,续航里程增加30% [4] 电池供应商合作情况 - 与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和亿纬锂能合作,三家将在九个基地生产三种标准尺寸圆柱电芯 [4] - 远景动力美国30GWh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 [4] - 亿纬锂能沈阳工厂即将试产,匈牙利工厂获批建设 [4] 供应链本土化情况 - 要求供应商在主要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体系,欧洲和中国相对容易,北美有挑战 [4] - 与优美科合作,后者在加拿大为宝马项目供应正极材料,规划年产能约30GWh [5] 未来电池产品规划 - 构建高、中、低三个档次电池产品组合 [5] - 探索中低端车型替代方案,研究磷酸铁锂与硅负极结合潜力及新型锰基正极材料可行性 [5] - 探索下一代固态电池多种技术路径,目标实现成本、安全和能量密度进一步突破 [5] 研发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面临硅负极膨胀影响电解液分布均匀性问题,通过优化电解液用量改善循环性能 [5] - 研究重力对大型圆柱电芯内部电解液分布影响,通过工程优化寻求解决方案 [5]
吉利汽车(00175):公司3月汽车销量YOY+54%,电动化转型加速,建议“买进”
群益证券· 2025-04-08 06: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进”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3月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电动化转型加速,2025年销量预计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达132/175/218亿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影响同比分别为+44%/+32%/+24.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3/7/5.6倍,建议“买进” [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为汽车,2025年4月7日H股价13.42,恒生指数19,828.3,股价12个月高/低为18.98/7.47,总发行股数和H股数均为10,077.39百万,H市值1,352.39亿元,主要股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94%,每股净值8.61元,股价/账面净值1.56,一个月、三个月、一年股价涨跌分别为-24.86%、-5.36%、49.40% [2] 近期销售情况 - 3月销售汽车23.2万辆,同比+54%,表现好于同业,1 - 3月累计销售汽车70.4万辆,同比+48%,其中电动车累计销售33.9万辆,占比提升至48.2% [7] - 吉利品牌月销19.1万辆,同比+62%,旗下吉利银河月销9万辆,同比增290%,纯电车星愿销量达3.25辆,E5销售1.58万辆,混动车星舰7销量连续破万,中大型混动轿车星耀8将于4月9日开启预售,预计5月上市 [7] - 领克品牌月销2.53万辆,同比+29%,主力销售车型为领克03/06/08,大型混动SUV领克900于3月25日开启预售,预售价33 - 43.5万元,24小时订单破14600台 [7] - 极氪品牌月销1.54万辆,同比+19%,4月新车极氪007GT将会上市 [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2402亿元,同比增34%,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213%(扣非后净利润为85亿元,同比增52%),整体毛利率为15.9%,同比提升0.6pct [9] - 2025年销售目标为271万辆,同比增24.5%,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将达150万辆,同比增69%;出口46.7万辆,同比增12.5% [9] 盈利预期 - 预计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达132/175/218亿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影响同比分别为+44%/+32%/+24.5%,EPS分别为1.31/1.74/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3/7/5.6倍 [7][9] 财务数据 |项目|2023|2024|2025F|2026F|2027F| | ---- | ---- | ---- | ---- | ---- | ---- | |纯利(百万元)|5308|16632|13217|17494|21787|[11]| |同比增减(%)|0.91%|213.32%|-20.53%|32.35%|24.54%|[11]| |每股盈余(元)|0.527|1.651|1.313|1.738|2.165|[11]| |同比增减(%)|0.85%|212.96%|-20.44%|32.35%|24.54%|[11]| |H股市盈率(P/E)|23.02|7.36|9.25|6.99|5.61|[11]| |股利(元)|0.20|0.33|0.36|0.40|0.44|[11]| |股息率(%)|1.65%|2.72%|2.99%|3.29%|3.62%|[11]| |产品销售收入(百万元)|179204|240194|292179|346748|399229|[14]| |销售成本(百万元)|151789|201993|243970|289534|333356|[14]| |其他营业收入(百万元)|1367|905|1000|1000|1000|[14]| |销售及分销成本(百万元)|11832|13283|15193|16991|18365|[14]| |管理费用(百万元)|12020|4897|5844|6935|7985|[14]| |财务费用(百万元)|-544|-692|0|0|0|[14]|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百万元)|599|969|1663|2486|3148|[14]| |税前利润(百万元)|4950|18404|14772|19710|24803|[14]| |所得税支出(百万元)|15|1604|1285|1675|2108|[14]| |净利润(百万元)|4935|16799|13487|18035|22695|[14]|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373|167|270|541|908|[14]| |普通股东所得净利润(百万元)|5308|16632|13217|17494|21787|[14]| |EPS(元)|0.527|1.651|1.313|1.738|2.165|[1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百万元)|35746|40865|57375|88644|124105|[14]| |应收帐款(百万元)|42711|58307|64137|67344|70711|[14]| |存货(百万元)|15422|23078|27463|32681|38891|[14]|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13635|125322|135347|146175|157869|[14]| |于联营、合营公司权益(百万元)|15703|31424|32995|34645|36377|[14]| |物业、厂房及设备(百万元)|27351|26384|27175|27991|28830|[14]| |无形资产(百万元)|23920|28751|29326|29912|30510|[14]| |非流动资产总额(百万元)|78963|104070|114211|119046|124295|[14]| |资产总计(百万元)|192598|229392|249559|265221|282164|[14]|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6824|127200|131016|134946|138995|[14]| |长期负债合计(百万元)|10622|9772|10749|11824|13007|[14]| |负债合计(百万元)|107446|136972|141765|146770|152001|[14]|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4643|5678|6132|6622|7152|[14]|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85151|92420|101662|111828|123011|[14]|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百万元)|192598|229392|249559|265221|282164|[1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22342|26507|34460|41352|47554|[1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16145|-9132|-10502|-12077|-13888|[1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2764|-13297|-6648|1994|1795|[1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百万元)|3434|4079|17310|31269|35461|[16]|
吉利汽车:公司3月汽车销量YOY+54%,电动化转型加速,建议“买进”-20250408
群益证券· 2025-04-08 0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进”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3月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电动化转型加速,预计2025年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建议“买进” [7]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达132/175/218亿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影响,同比分别为+44%/+32%/+24.5%,EPS分别为1.31/1.74/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3/7/5.6倍 [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为汽车,2025年4月7日H股价13.42,恒生指数19,828.3,股价12个月高/低为18.98/7.47 [2] - 总发行股数和H股数均为10,077.39百万,H股市值1,352.39亿元,主要股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94% [2] - 每股净值8.61元,股价/账面净值1.56,一个月、三个月、一年股价涨跌分别为-24.86%、-5.36%、49.40% [2] 近期销售情况 - 3月销售汽车23.2万辆,同比+54%,表现好于同业,1 - 3月累计销售70.4万辆,同比+48% [7] - 3月吉利品牌月销19.1万辆,同比+62%,旗下吉利银河月销9万辆,同比增290%,纯电车星愿销量达3.25辆,E5销售1.58万辆,混动车星舰7销量连续破万,中大型混动轿车星耀8将于4月9日开启预售,预计5月上市 [7] - 3月领克品牌月销2.53万辆,同比+29%,主力销售车型为领克03/06/08,大型混动SUV领克900于3月25日开启预售,预售价33 - 43.5万元,24小时订单破14600台 [7] - 3月极氪品牌月销1.54万辆,同比+19%,4月新车极氪007GT将会上市 [7] - 1 - 3月电动车累计销售33.9万辆,占全部销量比重提升至48.2%,较去年同期提升18.2个百分点 [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2402亿元,同比增34%,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213%(扣非后净利润为85亿元,同比增52%),整体毛利率为15.9%,同比提升0.6pct [9] - 2025年销售目标为271万辆,同比增24.5%,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将达150万辆,同比增69%;出口46.7万辆,同比增12.5% [9] 盈利预期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达132/175/218亿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影响,同比分别为+44%/+32%/+24.5%,EPS分别为1.31/1.74/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3/7/5.6倍 [7][9] 财务数据 |项目|2023|2024|2025F|2026F|2027F| | ---- | ---- | ---- | ---- | ---- | ---- | |纯利(百万元)|5308|16632|13217|17494|21787|[11]| |同比增减(%)|0.91%|213.32%|-20.53%|32.35%|24.54%|[11]| |每股盈余(元)|0.527|1.651|1.313|1.738|2.165|[11]| |同比增减(%)|0.85%|212.96%|-20.44%|32.35%|24.54%|[11]| |H股市盈率(P/E)|23.02|7.36|9.25|6.99|5.61|[11]| |股利(HKD元)|0.20|0.33|0.36|0.40|0.44|[11]| |股息率(%)|1.65%|2.72%|2.99%|3.29%|3.62%|[11]| |产品销售收入(百万元)|179204|240194|292179|346748|399229|[14]| |销售成本(百万元)|151789|201993|243970|289534|333356|[14]| |其他营业收入(百万元)|1367|905|1000|1000|1000|[14]| |销售及分销成本(百万元)|11832|13283|15193|16991|18365|[14]| |管理费用(百万元)|12020|4897|5844|6935|7985|[14]| |财务费用(百万元)|-544|-692|0|0|0|[14]|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百万元)|599|969|1663|2486|3148|[14]| |税前利润(百万元)|4950|18404|14772|19710|24803|[14]| |所得税支出(百万元)|15|1604|1285|1675|2108|[14]| |净利润(百万元)|4935|16799|13487|18035|22695|[14]|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373|167|270|541|908|[14]| |普通股东所得净利润(百万元)|5308|16632|13217|17494|21787|[14]| |EPS(元)|0.527|1.651|1.313|1.738|2.165|[1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百万元)|35746|40865|57375|88644|124105|[14]| |应收帐款(百万元)|42711|58307|64137|67344|70711|[14]| |存货(百万元)|15422|23078|27463|32681|38891|[14]|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13635|125322|135347|146175|157869|[14]| |于联营、合营公司权益(百万元)|15703|31424|32995|34645|36377|[14]| |物业、厂房及设备(百万元)|27351|26384|27175|27991|28830|[14]| |无形资产(百万元)|23920|28751|29326|29912|30510|[14]| |非流动资产总额(百万元)|78963|104070|114211|119046|124295|[14]| |资产总计(百万元)|192598|229392|249559|265221|282164|[14]|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6824|127200|131016|134946|138995|[14]| |长期负债合计(百万元)|10622|9772|10749|11824|13007|[14]| |负债合计(百万元)|107446|136972|141765|146770|152001|[14]|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4643|5678|6132|6622|7152|[14]|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85151|92420|101662|111828|123011|[14]|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百万元)|192598|229392|249559|265221|282164|[1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22342|26507|34460|41352|47554|[1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16145|-9132|-10502|-12077|-13888|[1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2764|-13297|-6648|1994|1795|[1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百万元)|3434|4079|17310|31269|35461|[16]|
爱莲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6 15:12
品牌转型与战略调整 - 公司拥有77年历史,正经历从燃油车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全面转型,目标是2028年实现全线产品电动化[3][7] - 2018年被吉利收购后推出"Vision80"十年复兴计划,已发布纯电超跑Evija、纯电SUV Eletre和纯电轿跑Emeya三款车型[7] - 2024年广州车展宣布推出"路遥超级混电技术",标志纯电战略转向混动路线,因电动化渗透率仅10%低于预期20%[9] - 混动技术采用超900V电压平台、1100公里综合续航和动态闪充等创新点,但技术路线模糊导致品牌叙事不清[9] 产品与技术矛盾 - 燃油车时代以轻量化技术著称(如Elise仅725公斤),但电动车Emeya整备质量达2565kg,轻量化优势被削弱[5][9] - 2025款车型采取降价策略,Eletre入门级取消激光雷达等配置,降价十几万元,性能标签被稀释[9] - 旗舰车型Eletre售价降至54.8万-101.8万元,Emeya降至52.8万-100.8万元,引发老车主维权[11] - 产品定位陷入困境:50-60万元区间面临特斯拉Model X等竞争,66.8-136.8万元价格带遭遇保时捷Taycan和小米SU7 Ultra[11]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两次下调销量目标:从2.6万辆降至1.2万辆,2026年目标从5-6万辆改为3万辆[13] - 2024年前三季度总收入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净亏损6.67亿美元,交付量超7600辆(同比增长136%)[13] - 欧洲市场表现突出,前三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372%,海外销量占比达75%[13][18] - 高端定制服务TYPE79选装率达38%,显示品牌溢价仍存[20] 品牌重塑与人事变动 - 2025年初从"路特斯"更名回"莲花跑车",但面临年轻消费者认知断层和资深车迷情感联结弱化问题[16] - 新款Eletre命名"夏花"因谐音"下滑"引发负面联想,叠加降价被质疑背离超豪华定位[16] - 原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调任全球首席销售官,钦培吉接任中国区总裁,强化本土化运营[16][18] - 人事调整反映战略从"本土单点突破"转向"全球体系化作战",利用成熟市场优势弥补中国增长乏力[18] 行业竞争格局 - 电动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性能溢价被新势力重构,如小米SU7 Ultra上市两小时订单破万[11] - 保时捷、法拉利等传统豪强加速电动化布局,加剧市场竞争[13] - 与蔚来合作换电体系建设,试图解决补能短板[20]
智电升级,广汽本田树立新能源时代“智造”标杆
第一财经· 2025-04-03 06:02
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同质化严重,广汽本田投入35亿建成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推出全新电动车型P7,在数智化制造、零碳制造方面表现出色,革新产业模式,向智电生态整合者跃迁 [1][3][17] 行业现状 - 全球汽车市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同质化严重,今年2月以来已推出超30款新车型,车市竞争追求智能化技术与性价比,但全链路协同打造高质价比车型的问题被忽略 [1] 广汽本田举措 工厂与车型意义 - 新能源工厂是电动化关键突破,全新电动车型P7是电动化转型支柱车型,二者对加速智能电动科技转型意义重大 [3] 数智化缔造高品质 - 开发区新能源工厂吸收全球制造经验,集合多项领先工艺,传承大厂体系积淀,打造“数智”工厂 [4] - 新工厂实现全链路数据贯通和智能高效柔性生产,引入系统实现数据连接和品质大数据管控,每台P7生成专属“数字ID”,实现高效精准个性化生产和全生命周期品质追溯 [7] - 新能源工厂秉持“120%合格率”标准,P7车身高强度钢占比高,标配安全气囊,延续安全可靠品质 [7] - P7车身采用防腐防锈工艺和清漆工艺,车身光泽度、耐酸性、耐擦伤性提升,荣获2024年CCB中国十佳车身 [7] - 工厂融合全球顶尖制造技术与中国本土化创新经验,P7采用定制大电池,续航可达650公里,电池外壳坚固,碰撞安全性能超行业标准,还与行业头部供应商合作 [10] - P7传承后驱造车积淀和赛事调校经验,以八大功能价值重塑电动时代驾乘乐趣 [10] 成就零碳制造典范 - 广汽本田计划2045年前(力争2040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开发区新能源工厂以“极致绿色、极致零碳”为目标,重新定义绿色智造标准 [12] - 工厂通过全流程环保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全过程极致绿色,在原材料、生产工艺、环保治理方面有多项环保举措,VOCs单位面积排放量低 [14] - 新工厂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节能减排,推行超170项节能降碳措施,获得碳中和声明证书,实现“投产即零碳” [14][15] 产业模式革新 - 开发区新能源工厂形成“全球经验+中国方案”的技术生态,革新产业模式,为全球其他新能源工厂建设提供模板,开创合资车企“反向技术输出”新路径 [17] 发展历程与品质保障 - 广汽本田超26年发展历程中每款车型都是精品,2020 - 2024年获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主流品牌新车质量五连冠 [11] - P7经过多场景验证和多项出厂检测,打下高品质基础 [11]
奥迪德国将裁员7500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9 12:34
奥迪2024年财报表现 - 2024年销售收入为645.32亿欧元 同比下滑8% [6] - 营业利润39.03亿欧元 同比减少38% 利润率6% [6] - 奥迪品牌经营收益26亿欧元 同比下滑54% 销售回报率4.6% [6] - 利润下滑主因重组费用高 包括关闭布鲁塞尔工厂 [6] 销量与电动化进展 - 2024年全球交付167.12万辆 同比下降11.8% [6] - 纯电动车销量16.93万辆 占比9.4% 略高于2023年的9.3% [6] 成本削减与裁员计划 - 计划到2029年裁减7500个非生产部门岗位 分两阶段实施 [8] - 预计每年节省超10亿欧元成本 管理结构将扁平化为三层 [8] - 员工2023年分红人均8840欧元 2024年分红金额预计更低 [8] 德国本土投资与就业调整 - 将在德国投资80亿欧元推进电动化转型 [8] - 英戈尔施塔特工厂将投产Q3车型 通过"内部回收"新增1000个岗位 [8] - 全球员工总数超87000人 其中54000人在德国 [9] 中国市场战略 - 总部要求转型速度对标"中国速度" [11] - 2025年基于PPC+PPE平台推出5款新车 均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 [11] - 一汽奥迪A5L(PPC平台)和Q6L e-tron(首款PPE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 [11] - 上汽奥迪A5L和纯电B级车将于2024年上市 [11]
现代:汽车半导体量产在即,三星代工
半导体芯闻· 2025-03-18 10:32
现代Mobis汽车半导体业务进展 - 已完成软件定义汽车(SDV)核心部件汽车半导体的内部设计,并将于2023年上半年开始量产[1] - 计划2023年底前在美国硅谷建立研究基地以增强技术能力[1] - 将半导体生产外包给三星电子,标志着2020年收购现代Autron半导体业务后进入量产阶段[1] - 量产产品包括电动汽车电源控制芯片和车灯驱动半导体[1] - 设有独立半导体业务机构,拥有300多名专业人员[1] 汽车半导体市场前景 - 单车搭载半导体数量达3000个,需求将持续增长[2]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411.82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882.7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2%[2] - 行业驱动力来自自动驾驶技术进步和电动化转型[2] 现代Mobis技术路线图 - 专注两大领域:提高电动车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和实现车辆多功能系统半导体[2] - 计划建立完整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产品线,涵盖功率半导体到电力系统[2] - 2024年量产硅基高功率半导体(Si-IGBT)[2] - 2028-2029年分别量产下一代电池管理IC和碳化硅基功率半导体(SiC-MOSFET)[2] 全球化布局 - 2023年下半年在美国硅谷设立专业研究基地[3] - 计划加强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合作并引进海外人才[3]
一代神车落幕!从月销3万辆到彻底停产,福克斯是如何给自己作没的?
创业邦· 2025-03-17 09:05
福特福克斯停产事件 - 福特宣布2025年11月正式停产福克斯车型且无替代计划[1] - 2023年中国市场月销量跌至个位数[3] - 公司明确不推进福克斯电动化转型[4] 福克斯产品历史与市场表现 - 第二代福克斯2005年国产后迅速打开中国市场 凭借马自达C1平台 2640mm轴距及1.8L/2.0L发动机组合成为经典[9] - 第三代产品引入ST/RS高性能版本 其中RS搭载2.3T发动机 350匹马力 四驱系统支持70%后轮扭矩分配[14][15] - 2013-2016年连续三年中国市场轿车销冠 月销峰值达3万辆[16] 产品策略失误与销量下滑 - 第三代中期改款引入1.0T三缸发动机及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 故障率激增[17] - 2018年第四代全系三缸策略导致销量崩塌 2021年销量从峰值40万辆暴跌至2.25万辆[19][21] - 2022年换装老旧四缸发动机仍未能挽回市场[21] 行业转型与公司战略调整 - 电动化浪潮冲击两厢家用车市场 电车性能优势挤压燃油钢炮生存空间[22] - 福特全面转向电动化及高端越野领域 相继停产蒙迪欧 嘉年华等传统车型[22][23] - 公司CEO公开表态聚焦"非传统车型" 放弃燃油家轿业务线[22]
保时捷,拼命保住基本盘
36氪· 2025-03-14 00:02
文章核心观点 - 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公司决定延长燃油车策略,或合作小鹏补齐智能化短板以应对市场困境 [1][8][19] 稳住燃油车基本盘 - 2001年长安保时捷开业,开启保时捷在华20连涨,主销产品满足中产消费升级需求 [4] - 新能源浪潮下外资豪华品牌在华份额下滑,2022 - 2024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分别同比下降15%和28%,2024年全球交付量降3%,营收降1%,销售利润降22.7%,回报率降至14.1% [5][6] - 集团销售利润下滑因大规模产品换代,汽车业务净现金流接近2023财年高位 [7] - 2024年经销商亏本卖车,矛盾解决后公司延长产品过渡期,暂缓2030年超80%交付车辆为纯电车目标,提供三种驱动力产品组合 [8] - 稳住燃油车基本盘,核心车型911将扩充内燃机车型、发布限量版和衍生车型 [9] - 公司坚持“质大于量”战略,维持产品品质和品牌调性 [10] - 2019 - 2024年通过个性化配置服务提升单车收入,未来扩充特殊订制项目容量并推广全球 [11] - 2024年末开启销售渠道调整,至2026年底经销商数量缩至约100家,收缩三分之一 [11] - 综合多因素灵活调整,一线城市加大投资,需求低迷地区缩减门店 [12] 或引入小鹏智能化技术 - 新能源车是难题,中国市场用户消费偏好改变,智能化成购买新能源汽车关键因素,保时捷优势难建立认知 [14][15] - 公司提升本土化研发能力,2024年增设技术部门,引入本土高管李楠,纯电家族按计划发展 [17][18] - 公司利用集团资源,或引入小鹏智能化技术,追加8亿欧元投资提升灵活性、抗风险能力和效率 [19][20] - 2025财年预计销售回报率10% - 12%,营收390 - 400亿欧元 [21]
保时捷收购圆柱电池公司
起点锂电· 2025-03-12 10:19
德系车电动化转型与内燃机坚守 - 保时捷收购瓦尔塔旗下V4Drive公司股份成为大股东 双方将共同推进高性能圆柱电池生产 工厂位于德国Ellwangen和Nördlingen 员工规模375人[2] - 保时捷同步推进多项电动化合作 包括与Customcells合资成立Cellforce研发电池 与巴斯夫开发电池材料 与美国Group14 Technologies探索硅基负极技术[2] - 公司电动化转型伴随裁员计划 拟削减3900个职位 但通过高管团队融合(保时捷2人+瓦尔塔1人)保障收购后运营协同[2] 瓦尔塔的兴衰与战略调整 - 老牌电池企业瓦尔塔2021年营收9.4亿欧元 2023年前9个月骤降至5.54亿欧元 接近腰斩 主因消费电子电池业务受三星SDI/中国厂商冲击及苹果订单流失[7] - 公司2023年全球裁员800人 2024年面临重组谈判 通过欧洲共同利益项目获得资助 与保时捷合作建设试验工厂为911 GTS提供驱动装置[7] - 转型尝试包括钠电池研发(ENTISE项目联盟15家机构)和储能系统生产线(工业4.0自动化+120名新员工)但收效有限 最终选择退出股市[7] 保时捷电动化战略的挑战 - 公司2019年推出Taycan电动车曾引发关注 原计划2030年实现80%电动化 但2024年Taycan销量大跌 中国市场需求疲软[10] - 消费者对燃油车情怀深厚 认为电动车与保时捷"轰鸣/操控"品牌特质冲突 导致公司暂缓纯电计划 转向混动和内燃机车型开发[11] - 行业现象反映燃油车向纯电过渡需渐进式路径 混动车型需求增长显示市场接受度更依赖充电设施完善和消费观念转变[11] 其他锂电行业动态 - 蓝京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某锂电国企启动IPO进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