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型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在协同合作中推进转型升级(评论员观察) ——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③
人民日报· 2025-05-06 21:4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 - 广交会展示中国制造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趋势,展位总数达7万多个,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1] - 大湾区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六成,3D打印机、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产品出口增速较快[2] - 艾比森光电依托大湾区协同机制,在深圳研发、惠州扩产,利用多式联运交通优势开辟出海通道[2] 产业链升级与集群效能 - 大湾区通过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协作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3] - 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实现"工业上楼",整合研发、生产环节[3] - 前海综合保税区采用集拼模式提升物流效率,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第九个1000亿元仅用时5个月[3] 区域联动与对外开放 - 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开展投融资、产业园区合作,推动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4] - 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加速融合,港珠澳大桥口岸2025年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较2024年提前25天[4]
中部六省一季报扫描:河南、湖北差距缩窄,持续向消费要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5-06 12:56
中部地区经济总量与增速 - 2025年一季度中部六省合计GDP达6.7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1% [1] - 河南(14945.58亿元)、湖北(13543.49亿元)、湖南(12702.4亿元)、安徽(12265亿元)GDP超万亿元,江西(7927.1亿元)、山西(5611.28亿元)紧随其后 [1] - 湖北(6.3%)、安徽(6.2%)、河南(5.9%)、江西(5.7%)增速超全国5.4%平均水平,湖南持平,山西(4.5%)低于平均线0.9个百分点 [1][2] 工业新动能表现 - 中部六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领跑中部,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4] - 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102.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37.6%)、尼龙新材料产业链(+21.8%)高速增长 [6] - 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湖南新能源汽车(+117.9%)、太阳能电池(+199.5%)产量激增 [6] 汽车产业突破 - 安徽汽车产量76.17万辆登顶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增长83% [4][5] - 安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7%,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1.1% [4] - 依托比亚迪、蔚来等企业,安徽2024年汽车产量首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首破百万辆 [5] - 安徽汽车出口量超越上海居全国首位,带动出口总额1478.3亿元(+17.3%) [5] 消费市场亮点 - 中部六省社零增速全面跑赢全国4.6%平均水平,湖北7.3%领跑 [3][8] - 湖北限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零售额均增42.1%,可穿戴设备增37.8% [4] - 河南限上照相器材(+123.3%)、可穿戴设备(+95.1%)、节能家电(+43.5%)零售额高增长 [9] - 江西通讯器材(+39.4%)、家具(+34.8%)、家电(+30.7%)等品类增速显著 [9] 文旅消费崛起 - 湖北樱花季带动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15.5%,文旅消费支出增加121元 [4] - 河南接待游客2.96亿人次(+5.3%),旅游收入2805.73亿元(+4.8%) [10] - 湖北接待游客超1.9亿人次(双位数增长),旅游收入近2000亿元 [10] - 湖南入境游客57.36万人次(+41.24%)表现突出 [10] 区域发展差异 - 河南与湖北GDP差距缩窄至1402.09亿元,较2024年同期缩小超900亿元 [2] - 山西成为中部唯一GDP增速低于全国的省份,出口下滑35.8%拖累经济 [7] - 山西出口依赖手机代工和资源型产品,面临产业结构单一问题 [7]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搜狐财经· 2025-04-30 14:41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专门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审议 共9章 2025年5月20日起实施 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立法背景源于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 创新成为国际竞争核心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被寄予厚望 [1] 民营经济创新表现 - 浙江民营科技企业涌现典型案例 包括人形机器人 AI大模型 3A游戏等创新成果 形成"杭州六小龙"现象 [3] -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度全国领先 源于"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基因与政府"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 [3] - 民营经济已占国民经济重要比重 对中国经济奇迹创造贡献显著 浙江模式是全国发展的缩影 [3]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通过"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政策宣示 持续释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信号 [5] - 202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非禁即入"原则 开展准入壁垒清理行动 为民营企业扫除竞争障碍 [5] - 法律将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政策实践制度化 旨在构建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 [5] 行业发展意义 - 法律出台被视为改革开放里程碑事件 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与报国热情 [6] - 立法有助于巩固民营经济改革成果 稳定发展预期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 [5][6]
多维度观察“金三银四”招聘旺季 火热细分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向新向好
央视网· 2025-04-30 03:5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各地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强劲,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加大引才力度,全国开展培训行动助力人才发展,就业数据折射经济向新向好态势 [1][6][10] 分组1:东莞引才情况 - 东莞在“金三银四”招聘旺季派580家企业赴浙江跨省招人,带来14790多个岗位,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1] - 东莞一家化工仓储物流企业拿出20多个岗位招聘数字化产品总监等复合型人才 [3] - 2025年一季度东莞全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中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超3万人,简历投递量环比增幅超70% [5] 分组2:其他地区引才举措 - 2025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围绕特色产业搭建高技能人才队伍,威海搭建培训基地等支持企业培育人才 [6][7] - 大连、衡水、烟台等地出台引才新举措,对符合条件技能人才发放补贴、给予科研支持 [7] 分组3:全国培训行动 - 全国启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对技能人员给予针对性职业培训,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9] - 重庆高新区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技工参加培训,有人取得多种技能证书并获稳定收入 [9] - 企业推行“技能 + 绩效”薪酬制度,让员工职业规划更清晰 [9] 分组4:就业数据反映经济态势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多增5万人 [10] - 一季度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5.4%,推动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显著提升,在线生活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3%、35%、17%和10% [12] - 一季度制造业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机械工程师等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0%、10% [14] - 一季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动相关人才需求增长,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等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36%、44%、18% [14]
沂源的进化与淄博的底盘
齐鲁晚报网· 2025-04-26 05:40
县域经济重要性 -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战场,潜力大、韧性强、支撑作用突出,对淄博经济至关重要[2] - 沂源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00万元增长至380.2亿元,成为山东山区县发展典范[2][9] - 新医药与新材料是沂源经济两大支柱,产值分别达191.47亿元和131.5亿元,占GDP的85%[9] 瑞阳制药发展案例 - 瑞阳制药前身为1966年建设的山东新华制药厂第四分厂,1998年改制为有限公司[3] - 公司从经营困难的小厂发展为拥有3个厂区、37个车间、430个品种的现代化制药企业[5] - 位列2023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63位,成为沂源新医药产业龙头企业[5][6] 沂源县经济转型 - 从农业县转型为工业县,通过股份制改造培育出山东药玻、瑞阳制药、鲁阳节能等行业龙头[9] - 2024年GDP达379.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 - 曾拥有6家上市公司,创造资本市场"沂源现象",多家企业成为行业龙头[21] 县域经济对比分析 - 苏州县域经济强劲,昆山GDP达5380亿元,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12] - 青岛10个区县GDP超千亿,西海岸新区超5000亿,占全市经济总量30%以上[14] - 淄博县域经济相对薄弱,最大区县临淄区GDP仅936.2亿元,排名全省第33[17] 淄博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GDP4884.08亿元,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54.7%[23] - 与烟台、潍坊等城市差距拉大,工业经济面临较大困难[23][24] - 出台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明确各区县培育2-3条优势产业链群[27] 沂源县未来规划 - 实施"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推进工业立县、农业富民、城市更新[31] - 聚焦新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卓意玻纤等企业智能化升级[31] - 化工园区扩区获批,为产业规模扩增提供空间,同时实施果业振兴计划[32]
201亿元订单筑牢基本盘 23亿元新能源项目打开增长极 北新路桥2024年营收增长20.37%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02:07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15亿元 同比增长20.3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亿元 [1] - 资产规模达563.93亿元 同比增长3.98% [1] 业务中标情况 - 2024年中标项目91项 总金额201.95亿元 [1][3] - 新中标5G及新能源项目7项 合同金额23.1亿元 占总承揽额的11.44% [3] - 2025年新增中标项目包括第六师106团-第八师148团公路工程(4.27亿元) 兵团西山新区公路项目(4.01亿元) 别迭里口岸公路项目(6.59亿元) [5] 业务板块构成 - 主营业务以公路 市政 房建传统建筑业板块为主 [1] - 逐步拓展至5G新基建 光伏风电新能源基建 矿山工程 水利工程等新领域 [1] - 形成"3+3+N"发展板块格局:建筑业/工业/三产服务业 公路/市政/房建传统板块 新基建/新能源/矿山/电力等新板块 [4] 项目运营进展 - 参与投资的7条高速公路中有4条完工通车 总运营里程达223.16公里 [4] - 工程项目合同履约率和质量合格率均保持100% [1] -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 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近百项荣誉 [1] 市场区域拓展 - 国内业务覆盖26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国外业务涉及9个国家 [1] - 新疆区域内依托兵团草湖模式中标兵团"十四五"项目 [2] - 海外市场扩大跟踪范围 加强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实现优质资源互补 [2] 行业转型趋势 - 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产业过渡 [2] - 公司加快从工程总承包向建筑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 [4] - 推动从区域业务向全国化 国际化拓展 从技术研发到运营养护的全产业链升级 [1][4]
营收降逾三成,净利亏逾3.5亿元 裕兴股份的2024年有点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14:1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亿元 同比下降34 75%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3 57亿元 [1] - 聚酯薄膜产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6 63万吨 5 16万吨 同比下降38 58% 32 92% [2] - 光伏用聚酯薄膜产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8 6万吨 6 96万吨 同比下降67 66% 58 28% [2]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产量3 72万吨 销量2 87万吨 同比增长90 28% 84 34% [6]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聚酯薄膜行业产能持续增长 下游光伏需求减少 供需失衡 [1][2] - 行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低位 [1][2] - 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价格跌破生产成本 [1][2] - N型电池崛起导致双面双玻组件市占率扩张 单玻组件市场萎缩 [2][3] 产能与生产线状况 - 聚酯薄膜总产能约25万吨 产能利用率50 72% [5] - 两条早期生产线因技术落后未启用 [5] - 一条生产线进行薄型化改造 改造后产能下降 [5] - 部分光伏用聚酯薄膜生产线停工未生产 [3][5]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重点布局电子光学应用领域 调整产品结构 [6]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营收3 08亿元 产品均价同比下降7 09% [6] - 新产品良率影响导致成本上升 [6] - 改造两条原光伏用生产线 分别转向电子光学用薄膜和厚型特色膜生产 [7] 产品与技术动态 - 反射膜 光学离型膜保护膜基膜 光学预涂膜产品形成批量供货 [6] - 光伏电池工艺技术迭代对单玻组件配套材料需求造成冲击 [3]
珠海巨无霸诞生之后
36氪· 2025-04-21 02:52
珠海科技产业集团组建 - 华发集团与格力集团于2025年4月共同组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 资产规模达7200亿元[1][3] - 珠海科技将围绕新能源 半导体 医疗健康 人工智能 智慧家居"3+2"产业布局[1][5] - 华发集团控股并表珠海科技 格力集团参股 格力金投成为珠海科技子公司[1][3] 地方国资改革趋势 - 上海科创与上海国投重组后管理资本规模达1200亿元 聚焦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领域[7] - 江苏国金集团2025年成立 注册资本300亿元 旨在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9] - 多地国资加速平台重组 2025年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年[2][6] 战略布局与产业协同 - 珠海科技定位为市管一级科技平台 承担产业引领 培育 整合功能[4][6] - 上海国资平台通过"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策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7] - 江苏国金计划打造"股 贷 担 保 投"联动的金融工具产业链[9] 资源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 珠海科技整合华发与格力资源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强化科技产业协同[3][6] - 上海国资平台通过千亿级资本管理规模增强科创领域影响力[7] - 地方国资改革旨在集中资源打造"科技+资本"双轮驱动超级平台[6][7]
原木期货助力西南林木产业转型蜕变
期货日报网· 2025-04-17 16:43
行业现状 - 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重庆市森林总面积达364.31万公顷,总蓄积量达28312万立方米 [2] - 国产原木供应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四川"十四五"期间年采伐限额1797.44万立方米,实际使用率仅约25% [2] - 西南地区存在"林多材少"现象,重庆马尾松受松材线虫病困扰无法自由流通,杉木种植年限短口径偏小,贵州柳杉树龄15~20年远低于成材周期40~50年 [3] - 西南地区林场缺乏大型机器和配套设备,需人工采伐效率低,运输难度大增加成本,销售环节标准化程度低 [4] - 木材下游消费疲软,加工企业销量下滑,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原木价格持续下跌 [4] 原木期货影响 - 原木期货上市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对交割品质量严格要求推动采伐和销售标准化 [5] - 期货价格800元/立方米高于林场通货价格600元/立方米,将引导林农优化种植和采伐策略 [5] - 期货交割质量标准明确成材门槛,促进检尺规范化和现货精准定价 [6] - 期货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应对采伐审批周期长导致的价格波动风险 [7] -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认为期货有助于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标准化发展 [8] 产业发展挑战 - 公益林禁伐政策限制供应,商品林符合市场需求比例有限 [2] - 采伐审批流程复杂,完成1000~2000立方米采伐需约两个月时间 [7] - 木材产品标准化和商品化程度低,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8]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郑州市筹办工作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郑州日报· 2025-04-14 00:23
会前,庄建球一行到郑州商业技师学院、郑州奥体中心等地实地调研督导参赛团队备赛、比赛场馆 筹备等情况。 陈明、陈宏伟、石秀田、宋建国参加。 4月11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郑州市筹办工作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指挥部指挥长、 代市长庄建球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坚持精益求精,有力有序做 好各项筹办工作,努力办成一届精彩纷呈、圆满成功的技能盛会。 会议传达大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听取有关筹备工作汇报。庄建球指出,举办好第三届全 国技能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也是展示郑州形象的重要窗口,要以更高政治站位担当办赛责任,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攻坚,确保 大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实现"办好一届赛,提升一座城"。 庄建球强调,要树牢精品意识,全面审视、深度优化、统筹部署、靠前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实行项 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挂图式作战,着力打造赛事标杆典范。要强化产教融合,精心组织好会场展 览、主题论坛等系列配套活动,将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