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1
icon
搜索文档
7月金融数据点评:M1同比增速持续攀升
长城证券· 2025-08-14 09:02
流动性指标 - 7月M1同比增速上升至5.6%,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创2023年1月以来新高[2][10] - M2同比增速升至8.8%,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2][10] - M2-M1剪刀差收窄至3.2%,反映资金循环效率提升[3][10] 社会融资 - 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6万亿元,同比多增0.39万亿元[2][11] - 政府债券净融资1.24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占社融比重达107.2%[11][23] - 1-7月政府发债规模8.9万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5%,远超近五年均值47%[3][11] 信贷结构 - 企业贷款总量收缩,7月新增仅600亿元,同比减少700亿元[12][29] - 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12][29] - 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均低于五年均值[4][13][29] 政策影响 - 财政贴息政策或边际改善消费疲软,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已下拨[4][1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减少账款拖欠,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4][12]
中国银河发布银研报:信贷需求偏弱,非银存款高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8:31
社融与信贷表现 - 社融延续同比多增态势 [1] - 人民币贷款转为负增长 [1] - 政府债券成为社融主要增量来源 [1] 贷款需求状况 - 信贷呈现季节性偏弱特征 [1] - 居民贷款需求仍需修复 [1] - 企业贷款需求尚未完全恢复 [1] 货币供应与存款变化 - M1增速继续提升 [1] - M2增速同步继续提升 [1] - 非银存款出现大幅多增 [1]
社融高增、M1提速,7月金融数据显积极信号
华夏时报· 2025-08-14 08:08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增速较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2]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增速较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 [2]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3.2% 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 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7][8] 社会融资规模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 增速创近17个月新高 [2][5] -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2][6] - 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 同比多增3893亿元 连续第8个月同比多增 [5] 信贷投放表现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 时隔20年再现负值 环比少增2.29万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3]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月末贷款余额增速放缓至6.9% [2][3] - 地方政府化债和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3][4] 信贷结构分析 - 前7个月住户贷款增加6807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3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63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5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6.91万亿元 [4] -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5%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债券融资情况 - 7月政府债净融资1.24万亿元 同比多增5559亿元 企业债净融资2791亿元 同比多增755亿元 [5] - 前7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达4.32万亿元 [6] - 债券发行利率整体下行提振企业债券融资需求 [5] 政策效果与展望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取向 贷款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4][7]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发力 社会融资规模成为经济回升向好的先导指标 [6] - 后续若无增量财政政策 8-12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将同比减少约2万亿元 [6]
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偏弱,非银存款高增
银河证券· 2025-08-14 06:36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银行行业"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 - 社融延续同比多增: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64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增速环比上升0.1pct,政府债为主要拉动因素 [3] - 人民币贷款转为负增长:7月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政府债新增1.24万亿元支撑社融增速 [3] - 信贷需求疲软: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3100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减少4893亿元,企业部门贷款仅增600亿元 [3] - 存款结构变化显著: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至2.14万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 [3] - M1-M2剪刀差收窄:7月M1同比+5.6%(环比+1pct),M2同比+8.8%(环比+0.5pct),剪刀差-3.2%收窄0.5pct [3] 社融数据 - 政府债贡献突出:7月发行规模2.44万亿元,同比多7328亿元,占社融增量107% [3] - 直接融资改善:企业债增加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股票融资505亿元(同比多增274亿元) [3] - 表外融资收缩: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638亿元,同比多减563亿元 [3] 信贷结构 - 居民贷款全面下滑: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同比多减167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同比多减1200亿元) [3] - 企业贷款疲弱: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11亿元冲量 [3] - 房地产相关数据:1-7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13.3%,按揭早偿率升至10.1%(环比+0.6pct) [3][21] 资本市场影响 - 资金活化迹象:7月上证指数上涨3.74%,全市场成交额24万亿元(环比+46.59%),换手率提升13.6pct [3] - 存款搬家现象:非银存款增量占金融机构总存款增量的428% [3] 投资建议 - 关注政策红利: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落地,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 [3] - 长期驱动因素: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十五五规划改革措施,增量资金推动估值重塑 [3]
7月中国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多增与信贷少增?
华安证券· 2025-08-14 04: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社融、信贷季节性回落,信贷小幅负增,M2、M1增速提升,M0增速放缓;社融增长季节性回落但强于往年,政府债发行多增是核心驱动力;新增信贷季节性回落,少增或因季节性规律,下月有回升动能,银行放贷意愿收缩,企业经营预期承压[2][3][4] - 财政存款方面,政府债融资量高于往年,新增财政存款处于历史偏高位置,政府部门融入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速度快于往年同期;实体类企业债券融资同比上升,金融类融资同比小幅下降,地产净融资同比修复;票据融资在信贷新增中独挑大梁,企业融资结构向非良性方向发展[6][7][8] - 当前经济格局下,政府加杠杆加速,货币端活化,但企业资产负债表有隐忧,M2 - M1剪刀差收窄,M1上升,资金活化显著,企业扩表依赖债务驱动;企业端呈现“社融多增”但“信贷收缩”的矛盾,原因是大型企业债券融资乐观,小型企业面临经营问题且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反映低效企业加速出清[8] - 政策着力引导经济从“产能过剩”向“行业出清”过渡,加速低效企业出清;财政与货币配合在信贷投放端发力,对居民和小企业有呵护意愿;降息需辩证看待,海内外双降仍有可能;央行或引导资金宽松,护航银行体系流动性;债市波动性预计增强,关注市场情绪面变化把握交易机会[9][10][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数据观察 - 7月社融存量规模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0.38万亿,人民币贷款减少0.05万亿,同比少增3100亿;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提升0.5pct,M1同比增长5.6%,较上月提升1.0pct,M0同比增长11.8%,较上月放缓0.2pct[2] - 社融增长季节性回落但强于往年,政府债发行多增是核心驱动力,本月单月信贷规模负增,政府债发行占比进一步提升[3] - 新增信贷季节性回落,7月是信贷小月,今年以来信贷小月表现均弱于历年同期,本月信贷增量为近年来底部最低值,下月有回升动能;银行放贷意愿收缩,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降至46.09%;7月PMI指数降至49.3%,新订单、采购指数收缩,小型企业PMI连续两月跌幅大,企业经营预期承压[4] - M2、M1继续增长,市场总量资金充裕,自2024年9月以来M1区间上升,M2 - M1剪刀差收窄,7月M1同比达5.6%为2023年3月以来最高值;7月是地方债融资大月,央行开展14000亿买断式逆回购,权益和商品市场行情助力货币活化[5] 深度视角 - 财政存款方面,政府债融资量高于往年,新增财政存款处于历史偏高位置,新增政府债融资量与新增财政存款差值较上月降低但高于季节性水平,政府部门融入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速度快于往年同期[6] - 实体类企业债券融资同比上升,能源、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净融资同比上升较多,金融类融资同比小幅下降,地产净融资同比修复,具备债券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净融资表现好[7][8] - 票据融资在信贷新增中独挑大梁,银行从短贷冲量转向票据冲量,企业经营风险上升,银行考核压力下选择票据融资提升信贷规模,7月28日票据利率大幅下跌,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全线大幅下跌,融资结构向非良性方向发展[8] 未来展望 - 经济格局上,政府加杠杆加速,货币端活化,M2 - M1剪刀差收窄,M1上升,资金活化显著;规上工业企业扩表动能修复,但依赖债务驱动;企业端“社融多增”“信贷收缩”,大型企业债券融资乐观,小型企业面临经营问题且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反映低效企业加速出清[8] - 政策层面,引导经济从“产能过剩”向“行业出清”过渡,加速低效企业出清;财政与货币配合在信贷投放端发力,出台消费贷和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降息需辩证看待,海内外双降仍有可能;央行或引导资金宽松,护航银行体系流动性[9][10] - 债市基本面从“产能出清”走向“需求复苏”有波折,波动性预计增强,关注市场情绪面变化把握交易机会[10][12]
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偏弱,社融增速或已见顶
华源证券· 2025-08-14 04: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全面看多债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信贷罕见负增长,信贷需求偏弱,M2及M1增速回升,社融同比多增但增速或已阶段性见顶 [2] - 预判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在1.6%-1.8%区间波动,当前全面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逐步回到1.65%左右,5Y国股二级到1.9%以下 [2] - 看多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及资本债、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银行永续债,关注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机会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需求情况 - 7月新增贷款-500亿元,信贷罕见负增长,反映信贷需求较差,季初月新增贷款往往较低,季末月银行偏好冲信贷规模 [2] - 7月个贷-4893亿,其中个贷短贷-3827亿,个人中长期贷款-1100亿,同比明显少增;7月对公短贷-5500亿,对公中长期-2600亿,票据融资+8711亿 [2] - 制造业面临产能利用偏低问题,地产投资偏弱,基建投资空间可能有限,信贷需求可能长期偏弱 [2] M2与M1增速情况 - 央行自2025年1月起启用新口径M1,截至7月末,新口径M1余额达111.06万亿元,近几年新旧口径M1同比增速走势接近,新口径M1增速走势更平稳 [2] - 7月末新口径M1增速5.6%,较上月末回升1个百分点,增速回升与股市回暖及同比基数低等有关;7月份M2增速8.8%,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 社融情况 - 7月份社融增量1.16万亿,同比多增0.39万亿,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及企业债券净融资 [2] - 7月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量-4263亿,同比少增3455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638亿,企业债券净融资+2791亿;政府债券净融资1.24万亿,同比多增0.56万亿 [2] - 7月末社融增速9.0%,较上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1.0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新增贷款同比接近,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明显扩大,社融同比显著多增,社融增速可能先回升后回落,年末社融增速可能到8.2%左右,社融增速或已于7月阶段性见顶,未来几个月社融增速或回落 [2] 债市情况 - 7月金融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近几日债市回调主要是股市较强带来的非银情绪波动,而非源自经济基本面改变 [2] - 2025年债市缺乏趋势性行情,需要做对波段,预判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1.6%-1.8%区间波动,当前央行持续宽松,全面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逐步回到1.65%左右,5Y国股二级到1.9%以下 [2] - 随着美与欧日韩等达成贸易协议,中美贸易可能再起摩擦,反内卷降温,物价增长或偏弱,社融增速或将回落,7月PMI回落,当前债市利空较少,8月理财规模预计季节性有所增长 [2] - 看多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及资本债,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银行永续债,关注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机会 [2]
2025年7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扩张季节性回落,存款资金入市节奏提速
光大证券· 2025-08-14 02:54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7月信贷扩张季节性回落,M2同比增长8.8%(增速环比上升0.5pct),M1同比增长5.6%(增速环比提升1pct)[3] - 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同比少增3100亿),增速6.9%(环比下降0.2pct),社融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3893亿),增速9%(环比上行0.1pct)[3] - 贷款投放强度季节性回落,PMI连续四个月低于荣枯线(7月49.3%,环比下降0.4pct),CPI同比0%,PPI同比-3.6%[4] - 票据转贴现利率月末下探至零利率附近,1M/3M/6M期利率分别降至0.01%、0.31%、0.3%[6] - 政府债发行支撑社融增长,7月新增1.24万亿(同比多增5559亿),占社融增量比重107%[39] 分项数据总结 贷款结构 - **对公贷款**:新增600亿(同比少增700亿),其中票据/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8711亿/-5500亿/-2600亿,票据占新增贷款比重6.4%(同比提升4.8pct)[17][6] - **零售贷款**:居民贷款新增-4893亿(同比多减2793亿),短贷/中长贷分别-3827亿/-1100亿,按揭利率维持3.1%低位[28][30] - **累计数据**:1-7月新增贷款12.9万亿(同比少增6600亿),票据贴现同比多增6101亿[5] 社融结构 - 表内人民币贷款新增-4263亿(同比多减3455亿),未贴现票据-1639亿(同比多减564亿)[39] - 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分别新增2791亿/505亿(同比多增755亿/274亿)[39] - 存量票据规模创17.5万亿历史新高[39] 货币与存款 - M2-M1剪刀差收窄至3.2pct(环比下降0.5pct),财政支出带动存款转移[41] - 7月存款新增5000亿(同比多增1.3万亿),其中居民/企业存款分别-1.1万亿/-1.5万亿,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同比多增1.4万亿)[43][46] - 1-7月累计存款新增18.4万亿(同比多增7.8万亿)[43] 行业动态 - 票据市场供不应求,贴现承兑比83%(高于去年同期81%)[6] -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3.2%(较年初下行23bp),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19][31] - 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步入尾声,1-7月累计净融资1.79万亿[19]
新增贷款转负,意料之外
华西证券· 2025-08-14 02:01
社融与贷款表现 - 2025年7月新增社融11600亿元,同比增长389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4100亿元[1] - 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同比下滑3100亿元,是2005年7月以来首次转负[1] - 实体经济新增贷款规模降至-4263亿元,创历史新低[2] 政府债与企业债 - 7月新增政府债12440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拉动项[2] - 8-9月政府债预期净融资规模为14700亿元和11400亿元,同比可能成为拖累[2] - 7月新增企业债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其中科创债净融资1788亿元[2] 居民与企业需求 - 7月新增居民贷款-4893亿元,同比少增2793亿元,短贷和中长贷分别为-3827亿元和-1100亿元[3] - 7月新增企业贷款600亿元,但中长贷规模-2600亿元,是2016年8月以来首度转负[4] - 大型、中型、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同比变化分别为+0.2pct、-1.0pct、-3.8pct[4] 财政与货币政策 - 7月财政收支差额为-4950亿元,支出规模或达2.2万亿元以上[4] - 当前基本面支持利率下行,未来政府债大额发行需求可能维持低利率格局[7]
7月金融数据解读:低基数+权益上涨,存款继续修复
华创证券· 2025-08-14 0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信贷负增长低于市场预期,票据为主要支撑;社融分项中政府债券支撑增速维持高位;存款方面低基数效应下M1增速回升,M2受非银存款带动[5][8] 各部分总结 信贷:居民、企业部门表现平平 - 居民短贷、中长期贷款均偏弱,7月合计减少4893亿元;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671亿元,或因6月购物节效应透支;中长期信贷减少1100亿元,同比少增1200亿元,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18.6%,降幅扩大,二手房成交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继4月后再次负增 [2][10] - 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同比多减3900亿元,上次环比为负可追溯至2016年;存量政策工具对企业贷款带动有限,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提供支撑;贷款余额增速滑落至6.9% [2][15] - 企业短贷明显偏弱,7月减少5500亿,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票据融资增加8711亿元,同比增加3125亿元,票据利率下行,票据“补位”诉求放大 [16] 社融:政府债券仍有支撑,企业债券发行意愿延续 - 7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大,新增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按当前发行计划,7月对社融有支撑,8月至年末或同比少增,若年末不增发债券,7月或为年内社融增速顶点 [17] - 7月企业债券发行意愿偏强,新增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债券收益率低时发债意愿季节性回升,或对企业贷款“抽水”;未贴现票据减少1639亿元,同比接近去年同期,表外票据继续向表内转化 [3][21] 存款:M1、M2增速继续回升 - 7月新口径M1当月减少2.9万亿,较2024年同比多增8324亿元,处于季节性偏高水平,权益市场财富效应支撑资金活化;同比读数由4.6%抬升至5.6% [3][23] - M2分项中,非银存款为主要支撑,7月增加2.14万亿,较2024年同期多增1.39万亿;企业存款7月外流,减少1.46万亿,但因2024年低基数效应,本月同比少减3209亿元 [4][30]
宏观经济点评:广义货币高增的背后
开源证券· 2025-08-14 01:44
信贷数据 - 7月人民币信贷负增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3]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其中按揭贷款同比少增1200亿元,短贷同比多减1671亿元[3] - 企业贷款新增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3900亿元,企业短贷减少5500亿元[4] 社融数据 - 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增速升至9%[5] - 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24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占社融增量的主要部分[5] - 企业债券同比多增755亿元,股票融资录得505亿元,同比多增274亿元[5] 货币供应 - M1增速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5.6%,M2增速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8.8%[6] -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显著拉动M2增速,而居民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6] - M1-M2剪刀差回升,显示资金效率有所改善[16] 政策与趋势 - 9月起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预计将提振居民加杠杆意愿[3] - 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全年的近60%,三季度供给仍有空间[12] - 股市走强导致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的趋势或延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