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

搜索文档
杨晋柏在海口海关调研
海南日报· 2025-09-03 00:32
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工作部署 -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 风险防控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更高要求[2] - 反走私工作被列为重中之重 需提升监管质效和针对性[2] - 细化走私风险场景并制定应对措施 加强实战演练和短板弱项补齐[2] 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 发挥琼粤桂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作用 加强跨省区市工作协作[2] - 健全"一点触发、多点联动"风险防控机制 推动数据共享和协调联动[2] - 开展打击"套代购"反走私集中行动 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营造社会氛围[2]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应用 - 现场观看海南自贸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实操演示[2] - 详细调研风险排查 联防联控和打击治理等监管环节[2]
上半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营收利润双降
中国能源网· 2025-09-02 10:20
财务表现 - 中国中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10.93亿元同比下降5.93% 扣非净利润102.68亿元同比下降21.59% [1] - 中国铁建同期营收4891.99亿元同比下降5.22% 扣非净利润98.79亿元同比下降11.40% [1] - 中国中铁全年营收目标11320亿元 上半年完成进度45.15% [1] 业务板块分析 - 中国中铁四大主要板块毛利率全面下滑 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9.15%同比减少3.42个百分点 [1] - 中国铁建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和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下滑 工业制造和物资物流业务毛利率上升 [2] - 房地产市场呈现边际改善态势 但需求端复苏仍面临挑战 整体处于筑底阶段 [2] 新签合同情况 - 中国中铁新签合同额11086.9亿元同比增长2.8% 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下降1.2% 境外业务增长51.6% [2] - 中国铁建新签合同总额10561.696亿元同比下降4.04% 境内业务下降8.37% 境外业务增长57.43% [2] - 中国中铁海外新签合同额1248.7亿元占比11.3% 主要得益于亚非拉传统优势区域及大洋洲欧洲市场拓展 [2] 战略举措 - 公司将以更大力度抓实高质量稳增长 巩固发展基本盘 加快改革创新 强化风险防控 [1] - 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研判市场新形势 加大重点市场重点项目经营力度 提升经营能力创新经营模式 [3] - 守住传统市场优势领域 打造第二曲线细分赛道优势 增强对冲市场周期波动能力 [3] 公司背景 - 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为中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双寡头 曾归属原铁道部 现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3]
半年报|上半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营收利润双降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09:2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铁营业收入5110.93亿元同比下降5.93% 扣非净利润102.68亿元同比下降21.59% [2] - 中国铁建同期营业收入4891.99亿元同比下降5.22% 扣非净利润98.79亿元同比下降11.40% [2] - 营收利润双降主要受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1] 业务板块分析 - 中国中铁四大主要板块毛利率均下滑 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9.15%同比减少3.42个百分点 [3] - 中国铁建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和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下滑 工业制造和物资物流业务毛利率上升 [3] - 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筑底阶段 需求端复苏面临挑战 [3] 新签合同情况 - 中国中铁上半年新签合同11086.9亿元同比增长2.8% 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下降1.2% 境外业务增长51.6% [3] - 中国铁建新签合同总额10561.696亿元同比下降4.04% 境内业务下降8.37% 境外业务增长57.43% [3] - 中国中铁海外新签合同额1248.7亿元占整体11.3% 主要得益于亚非拉传统优势区域及大洋洲欧洲市场拓展 [4] 发展战略 - 下半年将加大力度抓实高质量稳增长 加快改革创新 强化风险防控 [3] - 持续跟进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重点经营优势市场与重点项目 打造"第二曲线"细分赛道优势 [4] - 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1320亿元 上半年已完成全年目标的45.15% [3]
107.89亿元信用卡坏账2.45亿元甩卖,银行出清风险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3:24
银行业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加速 - 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2025年以来金融机构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 涉及百亿元规模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项目[1] -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以总价2.45亿元转让本息总额107.89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折价率仅0.23折[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 同比激增超7倍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达14%[2] 监管政策支持 - 监管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 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3] - 政策明确要求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 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力度[3] - 监管部门要求坚持资产真实洁净转让 禁止为金融机构利用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 美化报表提供支持[3] 业务转型驱动因素 - 信用卡业务过去十年依赖规模扩张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 风险敞口累积 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不良率呈现结构性上升[4] - 监管政策收紧要求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实施严格信用卡营销行为管理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 合理设置授信额度上限[4] - 司法催收周期延长 执行难度加大导致传统回收不良资产成本攀升 批量转让成为平衡风险化解效率与成本的最优选择[4] 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业从规模扩张和风险后置管理的粗放模式转向风险-收益动态平衡的精细化运营[5] -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释放资本占用 优化拨备覆盖率 为支持消费信贷 绿色金融等政策导向领域腾挪资源[5] - 构建智能风控+场景生态+全周期服务三维体系 深化场景融合 强化科技赋能 优化客户分层策略[6] 风险防控措施 - 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客户精准画像 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6] - 借助AI智能催收系统提升清收效率 降低人工干预成本[6] -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穿透管理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透明度[6]
107.89亿元信用卡坏账2.45亿元甩卖 银行出清风险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4:26
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规模激增 - 银行业2025年以来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包含百亿元规模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项目[1] - 某股份制银行2025年8月以2.45亿元总价转让本息总额107.89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折价率低至0.23折[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 同比激增超7倍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14%[2] 监管政策持续加码 - 监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 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及房地产领域风险[3] - 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 禁止通过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资产[3] - 此前发布新规要求银行强化信用卡风险管控 实施严格营销管理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并设置授信额度上限[4] 业务转型驱动因素 - 信用卡业务过度依赖"跑马圈地"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 经济放缓及疫情冲击使不良率结构性上升[4] - 司法催收周期延长和执行难度加大导致传统回收成本攀升 批量转让成为风险化解最优选择[4] -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可释放资本占用 优化拨备覆盖率 为消费信贷和绿色金融等领域腾挪资源[5] 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 - 银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风险-收益"动态平衡的精细化运营模式[5] - 运用大数据建模实现客户精准画像控制信用风险 AI智能催收系统提升清收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6] - 未来重点深化消费金融场景融合 强化区块链技术赋能 构建智能风控三维体系并优化客户分层策略[6]
姜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引导更高水平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湾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09:35
大湾区金融开放进展 - 港澳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银行卡业务 港澳金融机构参股内地保险公司标准降低[1] - 2024年"跨境理财通"北向通新增内地银行人民币存款产品 横琴新街坊增设澳门版智能柜台提供非现金金融服务[1] -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南沙30条"指导意见 在跨境金融 绿色金融 科技金融 航运金融领域给予政策支持[1] 监管合作机制 - 大湾区与港澳监管机构建立定期会议机制 推进银保规则衔接和技术对接[1] - 监管联席会议与协同执法机制持续强化 完善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制度工具[2] 未来发展方向 - 引导高水平专业化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湾区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深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新赛道[2] - 扩大"等效先认"政策覆盖面 优化横琴"单牌车"等跨境便利安排[2] - 支持内地金融机构依托港澳平台打造面向全球的服务基地[2]
0.23折甩卖!本息总额高达107.89亿元的信用卡贷款,被银行挂牌2.45亿元!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5:34
银行业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加速 - 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2025年以来金融机构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商行等[1] -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2025年8月以总价2.45亿元转让本息总额107.89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折价率仅0.23折[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 同比增长超7倍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14%[2]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 - 监管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4] - 《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实施严格营销管理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 合理设置授信额度上限[6] - 司法催收周期延长 执行难度加大 导致银行通过传统途径回收不良资产的成本攀升[6] 业务模式转型动因 - 信用卡业务过去十年依赖线下网点扩张与线上流量红利实现规模跃升 但过度依赖"跑马圈地"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 风险敞口累积[5] -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持卡人收入稳定性下降 叠加疫情冲击带来的阶段性偿付压力 使信用卡不良率呈现结构性上升[5][6] - 批量转让成为银行平衡风险化解效率与成本的最优选择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释放资本占用 优化拨备覆盖率[6]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 - 深化场景融合 将消费金融嵌入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领域 通过真实交易场景降低信用风险[7] - 强化科技赋能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穿透管理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透明度[7] - 构建"智能风控+场景生态+全周期服务"三维体系 优化客户分层策略 聚焦优质客群精细化运营[7] 处置方式与规模特征 - 转让不良贷款类型涵盖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 信用卡透支和对公贷款 部分不良贷款包以不到一折的极低折扣价格转让[4] - 在风险可控 商业可持续前提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加大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 管理和处置力度[4] - 监管部门要求坚持资产真实洁净转让 不得为金融机构利用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 美化报表等提供支持[4]
六大行半年报出炉,平均每天净赚约37.8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9 13:38
经营业绩 - 六大行上半年净利润总额6841亿元 平均每日净赚37.8亿元 [1]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7%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亦实现正增长 [3] - 工商银行净利润1681亿元 建设银行净利润1626.38亿元 两者差距不足55亿元 [3] - 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达3.61% 建设银行营收增速为2.95% [3]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总资产突破52万亿元 六大行总资产规模整体稳步提升 [1][3] - 行业不良贷款率处于中低位 拨备覆盖率较高且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4] - 信贷结构优化显著 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3] 战略举措 - 六大行中期分红总额超2000亿元 [3] - 信贷投放聚焦实体经济支持 重点布局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领域 [3] - 通过智能风控和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防控 资产质量预计保持稳健态势 [3][4]
光大银行马波: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继续坚持稳健风险偏好
新浪财经· 2025-08-29 12:06
资产质量表现 -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25% 保持平稳态势 [1] - 资产质量近年来总体保持稳定 [1]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平台化债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1] - 加大房地产风险存量出清力度 [1] - 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 [1] 风险压力集中领域 - 房地产领域及对公房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存在压力 [1] - 零售贷款中售房类贷款面临较大压力 [1] - 光伏 汽车 钢铁 石化等行业存在风险 [1]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稳健风险偏好 [1] - 把握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 [1] - 加大对相关产业客户信贷投资支持 [1] - 打造综合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1]
严禁资金拆借与暴力催收,一地融资租赁新规倒计时!
金融时报· 2025-08-29 04:32
新规实施时间 - 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至2027年9月30日 [1] 监管框架特点 - 新规与行业监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一脉相承 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细化 [3] - 为融资租赁公司搭建灵活的监管框架 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3] - 对设立变更、规范整治、日常检查、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等重点工作作出细化安排 [3] 业务导向要求 - 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及本市产业导向的行业企业 包括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进出口等领域 [3] - 鼓励逐步提高直接租赁业务占比 开展专业化、差异化经营 [3] - 对特定领域(航空航运、海工装备、集成电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公司预留监管要求灵活调整空间 [6] 风险控制指标 - 对单一承租人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4] - 对全部关联方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4] 合规经营限制 - 不得接受已设置抵押、权属存在争议、无处分权的财产作为租赁物 [7] - 不得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拆借或变相拆借资金 [7] - 禁止通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各类地方交易场所等机构向社会公众融资 [7] - 要求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识别、控制和化解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