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用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智慧支付挑战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聚焦AI赋能商业创新
央视网· 2025-09-26 06:48
本次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展现了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成果,为支付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年轻力量。 与会来宾和专家评委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磊在开幕式上表示,学院始终坚持"融合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使命,通过竞赛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升。银联商务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助理院长胡庆林指出,四年来校企合作成效显著,通过竞赛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决赛现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鹏翥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磊等学界和业界的专家组成评审团,对16支参赛团队的方 案进行专业评审。参赛作品聚焦智能推荐算法、商户产品匹配系统等前沿领域,展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商业应用价值。经过激烈角逐,李鲲鹏团队凭借 《基于DeepFM的非平衡数据推荐算法》荣获特等奖。卢俊彤作品《银商慧荐-商户产品智能匹配系统》和王钢桓作品《基于级联建模思想的产品推荐算法》 获一等奖。大赛还评出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及优胜奖若干名。 全员合影 9月20日,"银商·华理"第四届智慧支付挑战赛决赛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以"AI洞见,慧荐未来" ...
校企携手推进产教融合,鲁南制药集团与山东理工大学举行座谈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05:16
校企合作 - 鲁南制药集团与山东理工大学举行座谈交流会探讨校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1] - 双方将积极探索人文与经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合作路径[3] - 计划在科研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及中医数理模型构建方向开展深度合作[3] 科研创新 - 公司致力于以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发展 重点实现中药量效关系的数字化与可视化研究[3] - 双方共同参观山东省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重点关注涡虫研究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潜在应用价值[4] 人才培养 - 山东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及体育艺术领域取得显著成绩[3] - 双方将共同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 中医药发展 - 公司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提出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思路[3] - 合作旨在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发展提速 “一核多点”产业格局显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3:27
京津产业新城发展成果 - 京津产业新城在"十四五"期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1] - 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空间布局 一核为科创先导区 多点包括武清开发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 [3] - 2025年1-7月"一核多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7亿元 同比增长15.74% [3] - 规上工业总产值605.77亿元 增长9.83% 限上批零业销售额881.75亿元 增长18.17% [3] - 2024年以来累计落地项目1849个 其中北京项目402个 [3] 产业合作与项目建设 - 加强与北京经开区及高校院所合作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 - 拓展北京产业链合作 加快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 [3] - 新引进汽车配套企业5家 落地重点项目12个 [3] - 精准医疗科技产业园起步区改造完成 推动16家医科大学项目入驻 [4] - 麦格纳 中泽九州项目竣工 特变电工 天大合成生物制造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 [4]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打造"京津研发 武清转化"生态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4] - 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4] - 宗申数引网投入运营 吸引中技所等机构落户 [4] - 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启用 实现全市"通智超"算力资源对接 [4] - 上架数据集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6大类产品 提供普惠一站式服务 [4]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度融入京津冀科技协同产业协作 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 [4] - 提速重点产业能级跃升 加快培育智能科技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4] - 推动产业链 创新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实现产业新城更高质量发展 [4]
湖北升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 “十四五”投入财政资金近15亿
长江商报· 2025-09-16 23:14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湖北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9月16日披露,"十四五"以来,湖北粮食流通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坚持粮食购 销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取向,让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央地协同运作,维护市场平稳运 行。 据了解,2021年9月,湖北制定出台《湖北省粮食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粮食储备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高、粮食应急体系短板基本补齐、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 升"四大发展目标,目前已基本实现。 粮食流通方面,收购数量稳,近5年入统企业年均收购量260亿斤左右,离差不超过10亿斤。市场价格 稳,"十四五"期间,粮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未实质性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 粮食储备物质基础持续夯实。"十四五"期间,湖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地方粮油储备规模下限保底计 划,地方粮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全省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79个,共有粮食应急保障主 体3300余家,较2020年增加700多家,其中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38家,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粮食应 急保障企业,"布局合理、平急结合、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全省 ...
从实验到实践,促样品变产品——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观察
新华社· 2025-09-13 10:08
在东南大学展区,一辆四轴八桨电动飞行汽车引人注目。"这是我们今年初试飞的第一代样车,第二代 样车预计年底前发布。"来自该校殷国栋教授团队的邱春龙,硕士毕业后直接加入成果转化公司,负责 整车设计与技术产业化。他告诉记者,全车飞控、电机、控制器等核心软硬件均产自东南大学孵化的8 家企业,"出了学校西门就是我们几家企业,一个产业园内搞定全车部件。" "唯有与国家同频,才能找准创新坐标;唯有成果转化,才能释放科技最大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东 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说。 今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 江苏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进一步联合推出政策指南和改革指引"两张清 单",符合条件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择优给予后补助、贴息等支持,打通以往 产学研合作的"堵点"。 为推动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赋能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大会设置了高新区新质转型 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专场、科技金融对接服务专场,现场发布一批惠企政策、创新成果与企业需 求。 "两个专场活动,我们都派代表参加了,现场还签约成立了10亿元规模的 ...
清华、北大、复旦等逾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亮相第二十七届高交会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深圳商报· 2025-09-11 23:0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定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 - 展会组织超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携上万份创新成果参展 [1][2] -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创新成果展示 [1] 参与机构 - 参展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逾百家高校及科研院所 [2] - 深圳本地机构深度参与,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 [2] - 吸引深圳湾实验室、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参展 [2] 资源整合 - 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融合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 [1] - 与中国国投、招商银行、花旗银行等近百家投融资机构建立合作 [2] - 联动全球近百个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 [2] 活动安排 - 计划举办投融资对接会、战略签约会、项目配对洽谈会等上百场配套活动 [2] - 开展海外买家采购洽谈会和国际展商商务考察等跨境合作项目 [2] - 通过成果交易促进活动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 [2]
粤港澳照明科技论坛即将于广州启幕!打造中国照明产业风向标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7:21
论坛基本信息 - 首届粤港澳照明科技论坛将于2025年在广州举行 由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 广东省照明学会 香港照明与光电协会 澳门照明与光电学会四方联合主办 [1] - 论坛计划每年举办一次 采取四家主办单位轮值制 [1] 论坛定位与目标 - 论坛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 高规格的照明科技合作平台 旨在打造成为中国照明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风向标"与"产业发展晴雨表" [3] - 核心内容聚焦照明科技成果展示 前沿发展方向探讨 产业链细分技术交流以及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 [3] - 论坛旨在整合三地优势资源 通过促进技术 标准 贸易 服务等多维度合作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创新要素优化 赋能大湾区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 [5] 筹备进展与活动安排 - 首届论坛筹备工作已有序展开 将邀请重量级行业专家进行学术报告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 清美道合规划设计院联席院长王天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梁峥等 [3] - 照明领军企业代表将登台分享最新技术成果 [3] 重要成果发布 - 论坛将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照明领域湾区标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 该标准已在广东地区成功试行两年 对保护青少年视力成效显著 [3] - 广东省照明学会未来将携手粤港澳三地力量 共同起草更多照明相关标准 推动区域产业标准化进程 [3] 区域产业优势与协同效应 - 广东作为全球照明制造中心 2024年省内照明规上企业总产值高达3200亿元 [4] - 香港拥有顶尖科研资源和国际金融优势 澳门在文旅照明设计上独具匠心 [4] - 三方合力有望构建"广东制造 + 香港研发 + 澳门文旅 + 国际通道"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助力大湾区照明产业整体"走出去" [4] - 澳门照明与光电学会致力于运用灯光营造独特的历史氛围 街巷风情和节庆气息 有效延长游客夜间停留时间 [4] - 澳门期待通过论坛深化与粤港澳各城市合作 共同开发蕴含岭南特色的文旅灯光项目 [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中国照明产业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代表 正面临全球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的双重挑战 [5] - 行业亟待向智能化 健康化 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5]
成为200万创业青年心中的圣地 光谷做对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26 02:28
光谷青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光谷吸引约200万青年人才 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过70% [1] - 光谷青创园聚集254家硬核科技企业 带动青年就业2500余人 [1][2] - 园区累计提供精准服务2000余次 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及银行贷款超2亿元 [2]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 园区按企业成长路径布局:5-6层孵化空间/7-8层孵化器区/9-14层加速器区 [2] - 提供分层级支持:在校生团队获专利孵化与样机制作补贴/初创企业对接青创贷与天使投资/成长期企业获得人才招聘与产业链对接服务 [2] - 武创院设立90余家创新单元 包括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3] 企业创新成果与融资进展 - 谦达智能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实现氨气/氮氧/氢气/湿度分析仪全链条自主研发 [1] - 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开发氧化锆基陶瓷芯片及智能标定算法 [1] - 精诊科技将AI算法与湖北高发疾病深度融合 与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 武创院孵化900余项科技成果和400余家科技企业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3] -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结合/创新研发与场景培育结合 [4] - 破解高校成果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 集中资源建设战略科技力量 [5] 区域创新模式推广价值 - 光谷经验体现政策支持精准有力/要素供给充沛多元/文化氛围开放包容/市场环境公平有序 [4] - 需持续优化制度供给 针对青年创新创业现实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4] - 通过市场化机制和人性化服务增强人才黏性 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5]
山东大学师生在内蒙古开展“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社会实践
内蒙古日报· 2025-08-25 12:07
伊利集团发展历程 - 1999年创立液态奶事业部 在国内首家大规模引入超高温灭菌技术及液态奶生产线 开创中国液态奶时代 [1] - 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发展壮大历程 [1] - 智慧工厂采用高度机械化乳制品生产线 展现精细高效生产流程 [1] 乳业技术研发与产学研合作 -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在乳酸菌等微生物菌种领域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3] - 学院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通过订单班模式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3]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生物芯片用于基因检测等学科交叉技术成果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乳业学院深度赋能产业链上下游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 - 基层农牧场存在技术支持与客源拓展的明确需求 [3] - 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运用生物工程专业优势服务内蒙古特色产业 [3] 产业人才培育 - 高校集成电路等专业人才可应用于乳业智能化生产线建设 [1] - 订单班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直接对接企业就业需求 [3] - 跨学科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强化产业认知与专业应用结合 [1][3]
上海湛信科技(鑫高度)取得嵌入式中空纤维膜喷丝头发明专利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嵌入式多孔中空纤维膜喷丝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CN201510789432.X) [1] - 采用喷丝头模组基架+管式单孔喷丝头嵌入式结构 实现单个模组同时生产上百根膜丝 [3] - 生产效率较传统单孔喷丝头提升数十倍 [3] 技术优势 - 实现多孔扩展与便捷维护双重突破 支持生产线不停机状态下单个喷丝头更换 [3] - 维护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 材料损耗降低80%以上 [3] - 芯液与料液独立流道设计解决传统设备易堵塞问题 膜丝直径偏差控制在0.002mm以内 [3] 市场应用与地位 - 专利技术已应用于环保净水 医疗血透膜等关键领域 [5] - 产品服务全球634家客户 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超90% [5] - 业务覆盖37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中空纤维膜喷丝头领域标杆企业 [5] 研发体系与成果 - 公司累计拥有4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5] - 以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创新 从第4代迭代至第9代喷丝板产品 [5] - 技术方向从在线可控迈向智能化流量控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