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入市

搜索文档
险资二季度加大入市步伐
深圳商报· 2025-08-18 16:44
险资二季度入市情况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1] - 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合计投资股票余额超3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万亿元 [1] - 二季度末股票余额为3.07万亿 其中二季度净增加2513亿 占比提升至8.8% 创近年新高 [1] 人身险公司投资情况 - 二季度末资金运用余额达32.6万亿元 [1] - 股票投资余额为2.87万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超2000亿元 较年初增超6000亿元 [1] - 股票投资占比达8.81% 环比增加0.38个百分点 [1] 财产险公司投资情况 - 二季度末股票投资余额为1955亿元 占比8.33% [1] - 股票投资占比较一季度末增加0.77个百分点 [1] 险资增持股票原因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为弥补债券收益率下行压力 配置高股息公司 [2] - 监管层推出各项利好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2] 政策面支持措施 - 4月金融监管总局上调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5% [3] - 5月金融监管总局将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 [3] - 7月财政部调整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 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3] 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上半年末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额达2220亿元 [3] - 泰康资产旗下私募基金6月完成首笔投资 太保资产私募股权基金7月成立 [3]
金改前沿|高歌猛进!36万亿元险资变身“超级买方”
新华财经· 2025-08-18 10:18
中国平安举牌同业保险公司 - 中国平安于8月12日增持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 持股比例由4.91%增至5.04% [2] - 中国平安于8月11日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 平均每股32.07港元 持股比例由4.98%增至5.04% [2] - 通过子公司平安人寿持有中国太保H股13809万股 平安养老持有200万股 [2] 险资举牌行业信号 - 自2019年以来首次举牌上市保险公司 时隔6年再现险资举牌险企 [2] - 释放险资对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的积极信号 [2] - 映射保险公司对行业基本面筑底向好的认同 [2] 险资权益投资配置趋势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4] - 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余额达4.73万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25% [4] - 险资股票配置比例连续5个季度环比改善 [4] 险资举牌活动统计 - 2024年以来中国平安发布8次举牌公告 标的均为银行股 [3] - 包括三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 两次举牌邮储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 [3]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达29次 超过去年全年的20次 [4] 政策与市场环境支持 - 财政部调整考核机制为当年度指标30%权重+3年周期50%权重+5年周期20%权重 [4] -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额达2220亿元 [4]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推动保险公司长钱长投需求扩大 [5] 行业投资价值展望 - 中国太保2024年股息率约为3.6% 不属于传统高股息范畴 [3] - 保险被视为金融业较具成长性方向 头部险企投资价值突出 [3] - 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 权益配置比例谨慎提升 [5]
险资大力加仓股票:上半年净买入6400亿元,环比增长78%
凤凰网· 2025-08-17 12:06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二季度环比增长3.73% [1][3] - 股票配置余额3.07万亿元 较一季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 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 [1][3] - 股票配置占比从2024年末7.3%升至8.47% 人身险公司配置占比达8.81% 财险公司达8.33% [3] 资产配置结构调整 - 债券类资产仍为基本盘但增速放缓 银行存款占比回落至3.01万亿元(环比微增1.5%) [1] - 非标资产占比持续下降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75万亿元(占比7.6%) 证券投资基金占比4.6% [4] - 低利率环境倒逼险资重构资产配置 固收资产收益无法满足负债端收益要求 [4] 投资策略转型 - 投资能力需从"控仓位"转向"选赛道" 应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板块的结构性分化 [2][6] - 偏好大市值/高股息/低波动资产 重点配置银行/公共事业/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龙头 [6] - 对市值100亿以下公司持股意愿低 500亿以上市值公司持股占比显著更高 [6] 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5年政策松绑推动权益配置比例上调 长期投资试点扩大至7只基金 [5][8] - 险企年内举牌28次涉及23家上市公司 创近4年新高 [5] - 鸿鹄基金(规模500亿元)已投资伊利股份/陕西煤业/陕西能源等A股公司 [8] 行业挑战与创新 - 传统投资框架难以评估科创企业 需建立匹配产业升级的新投资机制 [7] - 保险资金通过私募基金等形式加码资本市场 多家险企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8]
险资大力加仓股票:上半年净买入6400亿元,环比增长78%丨36万亿险资重构资产底仓②
新浪财经· 2025-08-17 08:17
市场估值与险资配置趋势 - 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估值处于主要市场相对较低水平,股息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1]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环境下加速重构底仓资产,重视权益配置价值 [1]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为3.07万亿元,较一季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 [1][2] 险资资产配置结构变化 - 债券类资产仍是险资配置基本盘,但增速放缓;股票配置力度加大,银行存款和非标资产占比持续回落 [1] - 股票配置占比从2024年末的7.3%升至8.47%,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分别提升至8.81%和8.33% [2] -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达2.75万亿元,占比提升至7.6%;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为4.6% [3] 险资权益投资策略转型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能力从"控仓位"向"选赛道"转变,以适应经济转型期的市场结构性特征 [2][5] - 险资偏好大市值、高股息、低波动资产,重点配置银行、公共事业、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龙头 [5] - 对100亿以下市值的公司持股意愿较低,500亿以上市值样本的险资持股占比较高 [5] 政策推动与创新投资模式 - 2025年政策松绑推动险资通过举牌、设立私募基金等形式加码资本市场,年内举牌次数创近4年新高 [4][7] -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增至7只,包括鸿鹄基金等,已现身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上市公司 [7] - 新兴成长行业投资面临传统框架失效风险,需建立匹配产业迭代升级的新机制 [6]
35万亿险资重构底仓资产 权益配置盘浇灌“时间的玫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21:14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险资规模已达35万亿元,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行业对资产负债匹配诉求强烈,正在重构底仓资产并充实权益配置盘 [1] - 权益投资配置呈现"一手现金流,一手长股投"特征,推动股票投资从交易类资产向OCI类资产转移,增加股息收益现金流 [1] - 险资通过密集举牌、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等方式加速入市,今年以来举牌次数已达22次,超过往年水平 [2][3] 高股息资产配置策略 - 险资普遍采用高股息资产"打底"策略,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科技等行业成为热门选择 [2] - 多家险企调整权益资产内部结构,增配安全优质、长期收益稳定的底仓资产,宽基ETF和H股成为重要配置对象 [3] - 除股票外,险资还通过股权投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REITs等多种权益工具寻求确定性收益 [3] 资产负债匹配挑战 - 行业面临高负债成本压力,资产端收益与负债端成本出现倒挂,利差损风险凸显 [4][5] - 资产久期远小于负债久期,利率下行导致准备金补提力度加大,久期缺口呈扩大趋势 [5] - 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控制波动并强化绝对收益目标成为行业共同探索方向 [5] 新会计准则影响 - 新会计准则下,险资更偏好稳定分红型、长期型资产,通过OCI科目提升权益资产比重 [6][7] - 险资机构投研团队建设向红利策略和股权投资倾斜,增加红利标的储备 [6] - 以获取股息为主、资本利得为辅思路构建OCI资产组合,做厚FVOCI账户 [6] 政策与监管建议 - 当前存在会计计量方式、偿付能力监管细则等堵点,影响险资入市积极性 [8] - 建议优化考核评估机制,强化3年期及以上长周期考核 [10] - 建议优化FVOCI金融资产认定标准,差异化权益资产资本金要求 [10]
天风证券:险资对银行股的增持空间还有多少?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3:28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在股票市场合计投资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4.5%,较2024年末提升19.5个百分点 [1] -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同比多增8717亿元,财产险公司同比多增449亿元,均为近两年最高扩张水平 [1] - 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重分别为8.4%和7.6%,分别环比提升0.9和0.4个百分点,均为近两年内最高水平 [1] OCI账户配置提升 - 2024年末主要险企OCI股票资产占股票投资28.4%,较2023年末提升7.6个百分点 [4] - 中国平安OCI股票投资规模最大为2632亿元,占持有股票资产比例最高达60.2% [4] - 中国人保OCI账户内股票投资规模为273亿元,占股票投资权重为45.4%,较2023年末提升10.1个百分点 [4] - 新华保险OCI股票资产权重提升12.3个百分点,升至17.9% [4] 新会计准则影响 -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保险公司持有的股票绝大部分需分类为FVTPL,导致股价波动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 [5] - 高股息资产可指定计入FVOCI,仅股息收益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实现平滑利润波动 [5] - 2023年上市险企已基本实施新准则,2026年其他非上市险企将陆续实施新准则 [5] 险资行业配置偏好 - 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为险资重仓的前三大行业,持仓市值分别为7380亿元、3924亿元、415亿元,占比51.1%、27.2%、2.9% [6] - 银行板块持仓股票数量占险资总持仓43%,是险资重仓持有的主力板块之一 [6] - 2025年第一季度银行板块险资重仓市值环比提升30亿元,为所有Wind二级行业最高 [6] 险资举牌活动 - 2025年截至8月5日险资共举牌21次,已超过2024年全年举牌数 [9] - 银行股在近两轮险资举牌潮中都是重要投资标的,今年举牌的上市银行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且以H股为主 [9] - 邮储银行股息率5.08%,招商银行股息率4.27%,农业银行股息率4.90% [10] 政策支持导向 - 2025年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12] - 2025年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12] - 2025年7月11日财政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12] 银行板块基本面优势 - 2025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总资产达314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二级板块总资产68%,同比增长7.5% [14] - 银行业利润0.66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二级板块利润34% [14] - 沪深300成分中银行板块权重为14.9%,排名第一,总市值15万亿元 [14] 高股息与估值比较 - 银行板块2025年股息率3.73%,较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高出2.02个百分点 [15] - 银行板块估值仅0.77倍PB,煤炭和石油石化行业估值分别为2.02倍和2.92倍PB [15] - 银行板块利润增速波动较小,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1.20%,较2024年末-3.55% [16] 险资增配银行空间测算 - 2025年五大险企总保费收入预计2.34万亿元,扣除相关支出后保费收入1.23万亿元,同比增长5% [22] - 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市场,预计带来7019亿元和3684亿元增量资金 [22] - 假设20%投向A股上市银行,预计为银行股带来1404亿元和737亿元增量资金 [23] 权益配置上限空间 - 2025年第一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权益类资产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重分别为21.2%和17.3%,较30%的上限分别有8.8和12.7个百分点提升空间 [29] - 对应27612亿元和3691亿元增量权益投资规模,假设股票配置比例不变,则分别有10896亿元和1266亿元股票配置空间 [29] - 假设20%投向银行股,人身险和财产险分别还有2179亿元和253亿元空间,合计2432亿元 [29] 实际配置行为 - 2025年第一季度重仓银行股市值单季环比增长3.3%,持股均价仅增长1.2%,持股数量增长2.1%,显示增持驱动市值提升 [30] - 险资重仓银行股市值3924亿元,增量配置空间全部用于重仓股可使市值提升62% [29]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深成指涨0.27%
凤凰网财经· 2025-08-11 01:35
市场行情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沪指涨0.05% 深成指涨0.27% 创业板指涨0.13% [1] - 锂矿 新疆 轨交设备等板块指数涨幅居前 [1] 保险资金动向 - 险资加快入市步伐 今年以来举牌22次 超过2024年全年举牌次数 [2] - 平安人寿共举牌7次 [2] - 3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险资身影 合计持股8.89亿股 持股市值137.27亿元 [2] - 险资重仓通信 有色金属 交通运输 电子 机械等行业 [2] 机构市场展望 - 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 行情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 [3] - 市场有望突破2024年下半年阶段性高点 [3] - 存在短期基本面改善持续性 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等预期差 [3] 行业配置策略 - 战术配置关注景气改善与补涨逻辑领域:存储 软件 通用自动化 部分化工品 保险 煤炭及股息率具备性价比的白电 [4] - 战略配置继续看好大金融 医药 军工行业 [4]
券商晨会精华 | 险资加快入市步伐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0:28
市场表现 - 上周五市场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指跌0.12%,深成指跌0.26%,创业板指跌0.38% [1] - 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1.7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153亿 [1] - 板块方面,新疆、高铁轨交、超级水电、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多模态AI、华为昇腾、半导体、电商等板块跌幅居前 [1] 险资动态 - 险资加快入市步伐,今年以来险资已举牌22次,超过2024年全年险资举牌次数,其中平安人寿共举牌7次 [2] - 3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险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为8.89亿股,合计持股市值为137.27亿元 [2] - 险资重仓持有的个股主要包括通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电子、机械等行业 [2] 市场展望 - 下半年市场将开启下一阶段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2024年同期阶段性高点 [3] - 市场行情已从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未来市场行情演绎的节奏或可参照2019年 [3] - 短期基本面改善的持续性、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等预期差可能推动市场冲击新高 [3] 行业配置 - 战略配置继续看好大金融、医药、军工 [4] - 战术配置挖掘景气改善、具备补涨逻辑的存储、软件、通用自动化、部分化工品、保险、煤炭,以及股息率具备性价比的白电 [4]
LP周报丨80亿,险资大佬又出手了
投中网· 2025-08-09 02:30
险资与地方国资合作 - 中国人保联合安徽国资成立规模100亿元的安徽人保基金,其中中国人保出资80亿元[6] - 险资与地方政府基金合作成为趋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均有类似出资记录[7] - 险资入市受政策鼓励,已成为人民币基金及科创企业重点募资对象[6] 募资动态 - 海川资本完成规模超3亿元一期人民币主基金首关,产业方及市场化LP占比近7成[9] - 信宸资本完成规模超45亿元新一期人民币并购基金募集,较上一期增长50%,险资出资占比超70%[11] 新基金设立 - 安徽省高新投联合中国人保设立规模100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13] - 浙江战兴产业接力基金(S基金)完成设立,目标规模50亿元,首期募集5亿元[14] - 陕西未来低空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15亿元,聚焦低空经济产业[15] - 申万宏源在新疆成立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出资额5.01亿元[16] - 洛阳市隆兴国晟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3亿元,聚焦高端石化、新能源等产业[18] - 湖北咸宁高新产业区域母基金总规模30亿元,采用"子基金+项目直投"模式[19] - 南宁强链一号铝产业发展基金出资额8.22亿元,助力铝精深加工产业[20] - 安徽中湾徽智创业投资基金出资额10亿元,由大湾区科创基金等共同出资[21] - 廊坊市成立首支银发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8亿元,投向老年健康相关领域[22] - 奇德新材等设立粤科(开平)产业发展基金,出资额5亿元[23] GP招募 - 南京兴合创业投资基金规模5亿元,公开遴选GP,主投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25] - 湘西金芙蓉产业发展引导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公开征集子基金设立方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