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金融

搜索文档
“碳”路转型金融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8:28
转型金融政策导向 - 《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明确提出坚持"先立后破"原则 推动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以及产能置换政策的项目和企业[1] - 金融角色从单纯"支持绿色"逐步迈向系统"改造棕色" 成为推进"双碳"目标实施的重要抓手[1] 行业转型实践案例 - 玻璃行业龙头企业清远某新材料有限公司2021年单位产品耗能较行业标准高出5% 碳排放量超3万吨 设备升级与节能技改需求达数千万元[2] - 广发银行清远分行创新提供全国玻璃行业首批转型票据支持 通过专业评估团队梳理12项潜在节能技改点 测算改造后碳减排量可达6464.8吨/年[3]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落地全国首笔甲醇双燃料船舶转型金融贷款 向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投放资金近3亿元 支持建造采用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的油轮[4] 金融创新机制 - 广发银行首创"转型认定+票据融资+动态利率"机制 将企业减排目标与融资成本直接挂钩 达到减排目标可享受10BP贷款利率优惠[3] - 交通银行采用可持续发展挂钩模式 将新造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与贷款利率动态挂钩 并定期披露[4][5] - 长三角地区实施高碳资产转移预警机制 通过产能置换和环评等手段识别预防企业转移高碳资产行为[10] 行业转型挑战 - 电解铝行业仍有约10%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 部分企业存在大量老旧设备[7] - 深度绿色转型需采用颠覆性技术 如钢铁行业氢冶金 铝冶炼采用光伏绿电 但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7][8] - 高碳行业绿色改造周期长达10-15年 投资回报与企业现金流存在错配 依赖碳定价机制等外部政策条件[8] 金融支持原则 - 绿色贷款余额约占全部行业贷款余额的10% 反映非绿行业存在大量转型融资需求[6] - 金融机构需制定差异化退出路径 对具备改造潜力的高碳企业保持必要融资支持[6] - 资金投向必须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方向 包括清洁能源替代 碳捕集与利用 节能减排设备升级等领域[6]
李克强出席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新华社· 2025-08-22 08:44
当地时间11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金边出席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 (10+3)领导人会议。这是与会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金边11月12日电(记者郑明达 吴长伟)当地时间11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 强在柬埔寨金边出席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盟国家领导人以及韩国 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柬埔寨首相洪森主持会议。 李克强表示,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0+3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启动25 年来,得益于本地区的总体和平与稳定,10+3合作快速发展、持续前进,不仅提振了各自 国家发展,也维护了地区金融、粮食安全,有利于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当前国 际地区形势复杂多变,10+3国家应继续致力于维护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 增进人民福祉。 李克强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保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 效和实施,更大程度释放协定红利。中方支持尽早成立RCEP秘书机构。 二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开放融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在稳定畅通中 优化升级。依托10+3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帮助地区企业加强科 ...
以金融“含绿量”赋能绿色发展“含金量”
新华日报· 2025-08-18 06:5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金融业通过绿色信贷、转型金融及多元化金融工具创新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实现金融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1][3][8] 绿色信贷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绿色信贷余额达5.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9.5% [1] - 农业银行靖江支行通过"跨省联动+内部银团"模式为靖江重工产业基地提供7.51亿元项目贷款 其中4.86亿元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实现"T+3日"快速放款 [2] 金融机构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江苏分行构建中银"绿色+"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 覆盖公司、普惠、投行等多个领域 [3] - 江苏银行推出"绿色创新组合贷""苏碳融"等产品 构建新能源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3] - 南京银行落地全省首笔航运转型贷款和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 [3] 绿色融资成本优势 - "苏碳融"产品截至2025年7月末支持绿色企业3294家 发放贷款404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低至4.1% [5] - 银行机构针对绿色信贷适用差别化利率 叠加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更优惠资金 [3] 多元化金融工具应用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科创+两新"三贴标中期票据 用于海上风电和新型储能项目 [5] - 绿色基金与保险协同发力:毅达资本设立绿色转型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5亿元出资 太保产险签发500万元"水质无忧"保险 平安财险推出湿地碳汇保险 [6] 转型金融探索 - 江苏银行泰州分行发放首笔ESG表现挂钩转型金融贷款 创新引入动态评估指标 [7] -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建立"1个标准+N个目录+N个产品"转型金融体系 出台8大行业转型目录 [8] - 全省首批20亿元转型金融贷款已投放 激励顶峰油脂、兴洋船舶等高碳企业转型 [8] 政策支持机制 - 转型金融纳入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评估体系 占比提升至13% [8] - 对符合条件的转型金融贷款优先提供再贷款资金 [8] - 目标2026年实现8大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全覆盖 [8]
上半年江苏绿色信贷余额突破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5%——以金融“含绿量”赋能绿色发展“含金量”
新华日报· 2025-08-17 23:13
绿色信贷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绿色信贷余额突破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5% [1]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实践 - 农业银行靖江支行采用"跨省联动+内部银团"模式为靖江重工产业基地项目提供7.51亿元贷款其中4.86亿元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实现"T+3日"快速放款 [2] - 中国银行江苏分行构建中银"绿色+"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覆盖公司、普惠、投行、个金、跨境等多个领域 [3] - 江苏银行推出"绿色创新组合贷""苏碳融""合同能源管理贷款"等产品满足新能源客户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3] - 南京银行落地全省首笔航运转型贷款、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等创新业务 [3] 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 "苏碳融"产品截至2025年7月末支持绿色企业3294家发放贷款40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低至4.1% [5]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为江苏省国信集团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科创+两新"三贴标中期票据募集资金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新型储能等项目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69万吨 [6] - 毅达资本设立江苏高投毅达绿色转型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5亿元出资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项目 [6] - 太保产险无锡分公司签发全省首单500万元"水质无忧"保险平安财险推出全国首单湿地碳汇保险 [6] 转型金融探索 - 江苏银行泰州分行为凌飞化学发放首笔ESG表现挂钩转型金融贷款创新引入ESG指标动态评估企业转型成效 [7] -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建立"1个认定标准+N个行业目录+N个适配产品"转型金融体系首批约20亿元转型金融贷款已投放 [8] - 转型金融纳入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评估体系占比提升至13%符合条件的转型金融贷款优先获得再贷款支持 [8]
远东资信ESG双周报(2025年8月上旬)
新浪财经· 2025-08-15 13:00
国际政策动态 - 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路线图,总结应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进展,包括披露、数据、脆弱性分析和监管实践[2][3][4][6][7][8] - 截至2024年9月,17个金融稳定委员会成员已开始应用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标准[3] - 2024年1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可持续鉴证国际标准《国际可持续性鉴证准则 5000》[3] - 2025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将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披露框架[3] - G20数据缺口倡议组织计划解决前瞻性气候指标的数据缺口[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气候变化指标仪表盘,每季度发布宏观气候指标数据[4] - 2025年1月金融稳定委员会将发布气候变化框架和工具包,分析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在金融体系的传导机制[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制定气候变化分析框架,用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气候风险评估[5] - 2023年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漂绿监管实践报告,2024年发布自愿碳市场实践报告[7] - 2025年1月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将发布保险气候相关风险监管应用文件[7] - 2025年金融稳定委员会将发布转型计划与金融稳定性报告[7] - 2024年绿色金融网络发布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概念框架[7]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金融机构净零标准 -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金融机构净零标准,适用于所有公共和私营金融机构[10] - 金融机构需在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并确定纳入净零框架的业务活动[10] - 金融机构需开展基准年评估,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气候一致评估、清洁能源对比和森林敞口[10] - 金融机构需设定Scope 1和Scope 2净零目标,若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小于95%还需制定Scope 3目标[10] - 金融机构需每年公开披露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业务气候一致性、清洁能源敞口和森林敞口[11] - 2030年前金融机构需披露完整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对所有业务进行全面的气候一致性评估[11] - 金融机构需确保所有净零声明清晰、准确、可信和可验证[11] 国内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12] - 《意见》要求加强债券品种创新,支持技改升级、智能工厂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12] - 《意见》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12]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第X号 -- 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规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等[13] - 征求意见稿适用于执行鉴证业务的所有类型的鉴证机构和人员,共四章225条[13]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与天津市五部门联合印发《发挥转型金融作用 服务天津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1+1+N"转型金融标准试点应用体系[16] - 《意见》重点推动钢铁行业标准和化工团体标准的试点应用,逐步推动煤电、建材、交通、航运等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试用[16] 行业发展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13日,国内市场存续期绿色债券为3896只,发行金额为62621.51亿元[19] - 存续期社会债券为2061只,发行金额为87833.49亿元[19] - 2025年1月1日至8月13日,国内市场发行639只ESG债券,发行金额为8690.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01%和71.72%[19] -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424只,发行金额为7197.07亿元[19] - 社会债券发行规模为158只,发行金额为1107.8亿元[19] - 可持续挂钩债券发行规模为37只,发行金额为248.82亿元[19] - 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发行规模为18只,发行金额为107.3亿元[19]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发布《供应商ESG评价指南》团体标准、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规模化试点成果等[21] - 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公布"2025企业社会责任&ESG实践案例"[21] - 广东首笔"转型金融+技改再贷款"落地惠州赋能石化行业绿色转型[21] - 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成功为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放2.9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21] - 威海银行创新推出"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为威海某化工公司提供2200万元信贷支持[21] - 《中国省级"双碳"指数2022-2024年度评价报告》在京发布[22]
“两山”理念 国寿答卷 | 中国人寿绿色保险上半年提供风险保障超8.6万亿元
中金在线· 2025-08-15 04:38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1] - 中国人寿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拓展绿色金融转化路径 丰富产品谱系 提升服务质效 [1] 生态保护领域实践 - 广发银行为安吉县竹产业改造升级和碳汇能力提升项目提供2亿元银团贷款授信 联动集团保险业务为竹林和林农提供保障 推动传统产业向新领域延伸 [2] - 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00亿元 在全国落地50余个碳减排项目 [2] - 财险公司在山东威海创新落地海洋碳汇指数保险 化解海草床灾害风险 实现从"靠海吃海"到"养海富海"的转变 [2] - 财险公司布局环境污染责任险、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等关键领域 实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保险全覆盖 [3] - 2025年上半年财险公司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约8.64万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支持 - 国寿投资公司通过15亿元股权投资计划战略投资深能环保 助力垃圾焚烧厂转型为能源生态园 [4] - 资产公司发起设立50亿元绿色股权投资计划 支持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增加清洁能源投资建设 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近3700万吨 [5] - 广发银行清远分行为玻璃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转型票据支持 首创"转型认定+票据融资+动态利率"机制 将减排目标与融资成本挂钩 [6] 绿色金融服务创新 - 寿险公司为绿色产业链企业提供一揽子人身险保障方案 2025年上半年绿色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60% [7] - 寿险陕西分公司覆盖近300家绿色企业和6万名员工 [7] - 财险青海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等组合方案 将车险定价与低碳维修承诺挂钩 [8] - 广发银行推出"广发车e贷"产品 2025年上半年汽车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超26% [8] - 广发银行信用卡联动绿色积分权益鼓励低碳行为 [8] 数字化与运营创新 - 推出多元化线上平台 客户可完成投保、查询、报案和理赔等操作 [9] -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理赔直付案件量超391万件 电子发票理赔时效0.3天 [9] - 财险公司车险智能化理赔案件占比超60% 线上化率超80% 最快处理仅1秒 [9] 战略规划 - 实施"333战略" 将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己任 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10]
江西九江:金融发力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15 02:33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金融支持 -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2016年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优先导向,九江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既是生态功能区也是工业基地 [1] - 九江金融系统将长江生态修复列为首要任务,与产业转型、生态价值转换并列为三大核心工作,推动出台《九江市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3] - 截至2025年6月末,九江绿色贷款余额达990.15亿元,同比增长23.25%,新增绿色贷款占比达54.4%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金融创新 - 湖口县江豚湾项目获农业发展银行10.6亿元贷款,采用未来收益权质押模式,江豚数量从800只增至1249只,配套科普馆两年接待23万人,年均收入1.64亿元 [2] - 全国首单生物多样性挂钩银团贷款5亿元落地九江,利率与鄱阳湖保护目标挂钩,最高可为企业年降成本25万元 [11] 水环境治理与金融工具应用 - 九江金融系统累计投入193.7亿元信贷资金治水,通过银团贷款和项目库机制降低风险,入湖污染削减率超80%,长江干流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 [6][7] - 工商银行在滨江改造项目中采用"一项目一策",通过特许经营、收益权质押破解公益项目融资难题 [7] 工业转型与绿色金融实践 - 湖口县工业园区开展转型金融试点,九江银行推出"碳效贷"5.35亿元,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个百分点以上,与企业碳减排表现挂钩 [9] - 交通银行18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心连心化工清洁改造,其甲醇项目获全国节能双十佳奖,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9] 生态价值市场化机制突破 - 九江首创排污权抵押贷款400万元,通过排污权交易试点将环境容量使用权市场化 [10] - 金融系统通过量化生态价值标的(如排污权、生物多样性指标)建立"资金流入—环境改善—价值提升"循环机制 [12] 零碳能源与产业升级 - 彭泽县棉船岛风电项目年发电2.44亿度,节约标煤9.6万吨,减少CO₂排放24万吨,获工商银行6亿元联合授信支持,成为长江首个"零碳岛" [8] - 转型金融推动高碳行业绿色升级,银行通过价格杠杆引导企业实现"节能降本"与"低碳发展"双赢 [13]
金融见证千里江山的绿色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8-15 01:24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2.39万亿元人民币 较年初增长14.4% [2] - 试点地区截至2025年5月末落地转型贷款约550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银行业支持碳减排项目 [7]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建设银行广西分行投放28亿元绿色贷款支持河池有色金属企业循环水处理系统 工业用水回用率达95.79% [2] -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通过"转型金融贷"向铝业企业提供1.3亿元贷款 预计使碳排放强度较2024年下降15%以上 [4] - 天津银行向荣程钢铁集团投放1亿元转型金融贷款 系该行首笔转型金融业务 [5] - 上海银行获得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 用于支持能源中心低碳转型项目 [7]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 中国银行作为联席全球协调人协助财政部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系中国首次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3] - 民生银行在武汉推出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 碳减排量按1000克=2元标准兑换利息红包 [8] - 武汉市"武碳江湖"平台涵盖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低碳用电等11类低碳场景 [8] 政策与标准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钢铁/煤电/建材/农业四大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已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 [5] - 转型金融债券及贷款等工具获多家银行推广应用 [6]
央行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研究任务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央行研究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总结2021年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工作 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部署2022年重点研究任务 [1] -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2022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 [1] 2021年研究系统工作成果 - 研究系统坚持"研究立行"理念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 防控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开展研究 [1] - 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 区域金融改革 普惠金融 "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等重点工作 [1] 2022年研究重点工作部署 - 充分认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对研究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以服务稳增长和防风险为重点强化重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2] - 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 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 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序有效衔接 形成可操作性政策举措 [2] - 注重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科创金融的融合发展 推动改革政策落地落实 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 [2] - 加强红色金融史系统性研究 认识红色金融史对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2] 研究系统能力建设要求 - 提高政治站位 改进文风学风作风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 - 强化上下内外联动 全面提升科学履职能力和水平 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2]
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会议指出,发展可持续金融对于推动绿色和包容的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方肯定 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期待继续推进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促进发展中国家绿色融资 等重点工作,并落实《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 【纠错】 【责任编辑:刘睿祎】 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反弹、通胀压力上升、地缘局势紧张等多方面挑战,复苏动能放缓。 部分成员关注地缘局势对能源、粮食等的供应和价格的影响。部分成员强调主要发达经济体退出支持性 政策时应稳妥调整、做好沟通,避免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各方同意,G20作为全球经济协调的主要平 台,应维护多边合作,在继续应对疫情等的冲击的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新风险。 各方重申将继续支持低收入国家应对疫情等对经济的冲击。会议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使用相 关国家自愿转借的特别提款权设立韧性与可持续性信托(RST),期待RST在今年10月全面运作,为有 需要的国家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各方支持继续以及时、有序、协调的方式,在个案基础上落实好关于债 务处置的共同框架。各方同意加强以IMF为中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网,推动按期在2023年12月15日前完成 IMF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