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俄称欧盟不断缩减俄罗斯能源进口是“自残行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0 04:16
当地时间18日,在欧盟委员会提交第19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前一天,俄罗斯方面表示反对,欧盟成员国匈牙利 也提出异议。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欧盟多年来一贯坚持对成员国经济具有破坏性的路线,即不断缩减俄罗斯 能源进口,这是自我毁灭的"自残"行为。扎哈罗娃警告说,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自杀式的道路走下去,只会导致 更加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的盲目政策给欧盟各国带来的惩罚,不亚于俄方采取的反制措施。 匈牙利反对欧盟减少对俄能源进口 匈牙利能源部官员奥妮科18日在欧盟环境理事会上重申,匈方反对在没有可行替代方案的情况下提前停止进口 俄罗斯化石燃料,仓促减少对俄能源进口将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奥妮科说,匈牙利是欧盟少数几个内陆国家之 一,匈牙利的立场始终以国家的能源安全为导向。 俄乌冲突全面升级后,欧盟委员会今年6月提出一项立法提案,欧盟将在2027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的天然 气和石油。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对此表示反对。匈牙利方面指出,能源政策属于国家主权范畴,欧盟提出的计划 威胁匈牙利的主权和能源安全。 ...
中国石油储藏最多的地方,比中东国家还多,外人入境要严格审核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37
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与潜力 - 南海石油储量预估达292亿吨以上 超过伊拉克260亿吨和科威特140亿吨的探明储量 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四分之一[2] - 天然气储量达4万亿立方米 可燃冰资源量折合194亿吨油当量 资源类型多样化[5] - 海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分布37个沉积盆地和250个海底油气田 是中国最大海洋油气储存区[4] 地质特征与分布 - 油气形成得益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复杂地质构造 尤其曾母盆地储量超130亿吨[5] - 勘探已发现26个新生代盆地 深水区重大发现占全球近70%[9] 开发历史与现状 - 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后启动勘探 从北部湾浅水区逐步向深水区推进[7] - 2023年底中国海油在南海西部油田探明储量已达可观规模[7] - 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年产石油3000万吨 天然气50亿立方米 存在主权争议与开发竞争[7] 技术进展与未来规划 - 深海钻井平台技术进步推动开发 预计2030年海洋石油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9] - 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与越南菲律宾等国有合作潜力但受美国介入影响[9] 三沙市战略定位与基础设施 - 2012年7月设立地级市 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陆地面积20平方公里但海域广阔[9][11] - 永兴岛为核心区域 常住人口2333人 以军属和渔民为主[11] - 投资1800万元建设三沙人民医院 配套学校/邮局/电影院等设施 生活福利包括水电全免和1元住房[13] 三沙市发展进程 - 2012年启动污水处理/垃圾转运/海水淡化项目 2013年补给船增至每月4航次[11] - 2014年扩建永兴码头二期 建成文昌清澜港专用码头 推进绿化与太阳能电厂建设[13] - 通过填海技术扩充土地 未来规划发展旅游度假区但受深海环境限制[13] 能源安全战略意义 - 减少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 南海开发可提供本土能源补充[15] - 1973年中东战争后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南海资源对平衡能源供给具关键作用[15]
匈牙利重申反对提前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新华社· 2025-09-18 14:52
(文章来源:新华社) 匈牙利能源部官员劳伊斯·奥妮科18日在欧盟环境理事会上说,匈牙利是欧盟少数几个内陆国家之 一,"我们的立场始终以匈牙利的能源安全为导向"。 匈牙利官员18日再次强调,匈方反对在没有可行替代方案的情况下提前停止进口俄罗斯化石燃料,仓促 减少对俄能源进口将危及国家能源安全。 ...
一波三折的“西伯利亚力量”
虎嗅· 2025-09-18 04:13
9月2日上午,在上合峰会与阅兵之间的空隙,中、俄、蒙三国元首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晤。 官方稿件里有这样一条: 深化互利合作。把"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积极推动联通三国的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丰富合作内涵;把"软联通"作为重要支 撑,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本币结算规模;把"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密切三国毗邻省州往来,加强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与中方相对含蓄的表述不同,俄新社和塔斯社在9月2日当天报道称:俄罗斯和中国已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 道建成后,俄罗斯将每年经蒙古国向中国运输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CEO米勒表示: "根据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国三国领导人发表的公开声明,今天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 过境蒙古国的'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将成为全球天然气行业规模最大、资本最密集的项目,供气 价格低于俄气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 普通备忘录其实就是意向书,没有任何强制力。 至于此处提到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我们可以粗略理解为,这是一份框架性合同,规定了合作的基本原则、范 ...
中美首轮会谈收尾:美国想要的,中国给不了;中国需要的,美国不松口
搜狐财经· 2025-09-17 19:46
这两天,中美在马德里开了第四次经贸会谈,主要聊的就是美国搞的单边关税、乱搞出口管制,还有 TikTok 这些头疼的经贸事儿。目前第一轮已经谈完 了,明天接着来第二轮。 就说第一轮吧,从西班牙时间下午 2 点一直聊到晚上 8 点,这时长一看就知道,要聊的事儿不少,问题也堆了一堆。虽说之前美国刚搞了一轮出口管制, 中国也没惯着,直接反制了,但至少会谈前合影的时候,两边脸上还带着点笑,没把气氛搞得太僵。 两边参会的人基本没换,美国那边还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挑头,中国这边还是何副总、李代表和廖副财长。再看聊的内容,主要就三块: TikTok、关税和经济问题,没一个是好啃的硬骨头。 TikTok 这事儿,表面是 APP 的事儿,背后其实是数据安全和科技话语权的争夺;关税更不用说了,那是特朗普的 "心头好",现在骑虎难下,想降不敢 降,不降又麻烦;经济问题就更复杂了,从供应链到市场准入,从中概股到技术壁垒,全是绕不开的坎儿。六个小时看似久,大概率也就是两边各自把观 点摆一摆,难有啥共识。 至于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美国人最多也就喊两声,我们根本不会搭理。对中国来说,俄罗斯石油是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不依赖波斯湾的能源 ...
这种国家才配叫铁哥们!欠中国81亿全额还清,还附赠百亿能源大礼
搜狐财经· 2025-09-17 14:12
在当今国际债务违约频发、"老赖"国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有一个中亚小国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这个人口仅700多万、面积还未能有新疆大的内陆国家,在2021年提前全额偿还了欠中国的81亿美元贷款。 不仅如此,该国还主动与中国成立合作,并送上了一份价值百亿的大礼包。 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谁?该国所送上的大礼包,又到底是什么呢? 要么说风险太大,要么说条件不成熟,好不容易有愿意松口的,还得附加一堆政治条件,明摆着就是想趁机捞好处,根本不是真心想帮忙。 土库曼斯坦看着这些西方国家的嘴脸,心里凉透了,知道指望不上他们。 就在土库曼斯坦走投无路的时候,中国伸出了援手,没说啥漂亮话,直接拿出81亿美元。 要知道这笔钱,相当于当时土库曼斯坦一年GDP的40%,而且没附加任何乱七八糟的条件,就一个目的:帮土库曼斯坦把天然气开发出来,让资源变成实 实在在的收益。 消息传出去后,西方国家可乐坏了,一个个等着看笑话,到处说中国这是傻,扔出去这么多钱,肯定收不回来。 这个国家就是土库曼斯坦,对于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但要是提它手里的宝贝,那在全球都排得上号。 全球第四大的天然气储量,足足13.6万亿立方米,单是境内的加尔金 ...
统筹解答产业发展方程式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4
能源安全战略 -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特征 煤炭短期压舱石地位难以改变[1] - 新疆等煤炭优势省份需聚焦能源保供责任 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1] - 需科学调控燃料煤与原料煤比例结构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1] 生态环保发展 - 煤化工属于高耗能产业 需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以提升资源效益[1] - 哈密地区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1] - 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模式提升"含绿量" 为行业提供可借鉴路径[1] 科技创新驱动 - 科技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与最大增量[2] - 需持续投入前沿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 为产业提质增效赋能[2] - 通过技术改造推动存量项目升级 实现现代煤化工整体跃升[2] 人才培养体系 - 产业扩容面临技能人才缺口 需加强职业教育供给[2] -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机制 针对性培养煤化工专业人才[2] - 哈密设立新疆能源化工技工学校 契合产业发展近期与远期需求[2]
突发中断!乌克兰失去阿塞拜疆天然气,能源进口再添新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36
跨巴尔干管道中断事件 - 乌克兰通过罗马尼亚境内跨巴尔干输气管道从阿塞拜疆进口的天然气供应于9月初完全中断 最后一次输送记录停留在8月31日[1] - 断供原因最初被归咎于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之间管段的技术故障 但具体阀室或压力传感器异常问题未获确认 信息真空加剧局势复杂性[1] - 该管道原本是阿塞拜疆里海天然气经罗马尼亚 摩尔多瓦输往乌克兰的多边合作项目 中断对区域能源格局造成显著冲击[1] 乌克兰应急能源供应现状 - 9月第一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向乌克兰输送超过1.45亿立方米天然气 波兰提供1.01亿立方米应急供应[2] - 乌克兰完全依赖邻国反向供气模式 使能源安全处于岌岌可危状态 任何技术故障 政治变数或财务纠纷都可能中断供应[2] - 波兰通过建设LNG码头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强化能源自主 但其提供的1.01亿立方米天然气仍难以弥补乌克兰巨大缺口[4] 友谊输油管道袭击事件影响 - 承担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炼油厂输送俄罗斯原油的友谊管道过去一个月遭多次分散式袭击 手法多样[3] - 匈牙利透露乌克兰约40%电力供应依赖该国 尽管输油管道遇袭威胁持续 匈牙利仍选择维持供电以避免乌克兰民生设施瘫痪[3] - 管道袭击事件导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能源安全受威胁 两国在对俄政策上的务实态度面临国内政治压力[4] 区域能源贸易数据变化 - 5月至9月波兰向乌克兰输送天然气总量达917百万立方米 斯洛伐克输送600.4百万立方米 匈牙利输送1254.2百万立方米 罗马尼亚仅17.5百万立方米[4] - 9月操作数据显示供应量急剧下降:波兰101百万立方米 斯洛伐克37.7百万立方米 匈牙利97.7百万立方米 罗马尼亚降为零输送[4] - 累计5-9月四国向乌克兰总供气量达2789.1百万立方米 但9月单月总量骤降至236.4百万立方米 降幅超过65%[4] 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博弈 -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通过向乌克兰供气供电获取过境费和政治筹码 同时维持本国工业运转 但友谊管道袭击使平衡难以维持[4] - 能源战略高度依赖他国善意存在系统性风险 冬季用气高峰临近使需求持续攀升 各方利益博弈加剧局势复杂性[5] - 区域能源安全涉及多国基础设施稳定性:包括阿塞拜疆气田生产 罗马尼亚站场运行 摩尔多瓦阀门可靠性及匈牙利电网承载能力[5]
交易已清零,中方不肯掏钱买了!特朗普也无能为力,叫嚣要拉上27国对中国加税100%
搜狐财经· 2025-09-15 04:56
据报道,最近全球能源市场,真是风起云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大宗能源交易,眼下几乎归零了。原 油、液化天然气、煤炭这些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出口产品,现在连"象征性"的订单都见不着。数据一出 来,外界都傻眼了。大家都在问,中国怎么突然不买了? 七月的海关数据,简直是给美国能源商们当头一棒。中国买美国能源,创下五年以来的新低。液化天然 气、原油、煤炭加起来,不足一吨。你没看错,不是一万吨,也不是一千吨,直接不足一吨。个位数都 快凑不齐了。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 其实,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清零"美国能源。早在2019年贸易战最激烈那阵子,就有过类似场面。那会儿 中美两边还有缓和的余地,协议一签,数据立马反弹。现在就不一样了。整个能源贸易的结构都变了。 中国不仅不再依赖美国进口,还在全球到处找新伙伴,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这次"清零",绝不是一时兴起。各路研究机构的数据早就看得明明白白。自今年三月起,中国就没再买 美国液化天然气。六月起,美国原油订单也归零。煤炭进口量从年初的百万吨级,直接跌到每月不到一 吨。中国不是赌气,而是算明白了经济账和战略账。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能源价格大降,中国顺势大 规模采购。 ...
交易已清零,中方不肯掏钱买了!特朗普毫无办法,叫嚣要拉上27国对中国加税100%
搜狐财经· 2025-09-13 03:34
中国对美国能源进口变化 - 中国对美国能源进口量降至近零水平 包括原油 液化天然气和煤炭 创五年新低[1] - 自3月起停止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 6月起美国原油订单归零 煤炭进口从百万吨级降至每月不足一吨[3] - 此次清零不同于2019年贸易战时期 属于结构性转变而非短期波动[1][3] 能源贸易格局重构 - 中国能源进口体系进行全景重构 沙特 俄罗斯 卡塔尔 澳大利亚和非洲成为新主力供应国[3] - 俄罗斯能源价格因俄乌冲突大幅下降 中国顺势扩大采购规模[3] - 国内天然气产量持续提升 管道气从俄罗斯和中亚进口飞速增长[5] 关税政策影响 - 中国自2月起对美国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 导致美国能源产品竞争力下降[3] - 尽管8月中美会谈承诺暂停24%关税 中国买家继续下调美国产品采购[5] - 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并拉拢27国联合制裁 但未能改变中国进口格局[1][5] 美国能源行业影响 - 美国能源出口企业面临无法弥补的市场空白 新开发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原油出口计划接连延期[5] - 美国能源公司转向日本 韩国和东南亚市场 但这些市场体量远小于中国[5] - 若中国长期不下订单 美国企业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关门风险[7] 战略调整与应对 - 中国对非法单边制裁持强硬态度 强调能源安全依靠多元布局和全球合作[7] - 中国对稀土产品实施全流程追踪管理 美国自给自足计划难以弥补产能缺口[5] - 欧洲和亚洲国家不愿为美国火中取栗 拒绝完全配合对中国的能源制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