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

搜索文档
法国正经历“文化战争”:空调是极右翼的东西吗?
新浪财经· 2025-08-13 23:55
空调需求与气候变化的关联 - 法国正经历历史性高温 多地气温比正常值高出12度 西南部40%气象站记录气温超40摄氏度[1] - 高温导致空调需求激增 但法国家庭空调普及率仅20%-25% 远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40%-50%的水平[1][6] - 欧盟家庭能耗62.5%用于供暖 制冷能耗不足1% 反映欧洲传统以供暖为核心的气候适应方式[6] 政治立场与政策分歧 - 极右翼政党推动全国空调安装计划 左翼政党批评空调为环境异常现象[3][5] - 环境部长主张折衷方案 建议优先在养老院、医院和学校安装空调 反对全面普及[9] - 巴黎气候部门观察到强烈空调安装趋势 但警告可能导致室外温度升高2度[5][6] 建筑结构与技术限制 - 欧洲历史建筑不适合安装大型空调 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阻碍建筑隔热改造[6][7] - 奥斯曼时代建筑屋顶直接覆盖镀锌材料 暴晒下室内温度可达41度[5][6] - 技术进步使空调污染降低 法国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提供制冷电力[10] 社会观念与文化冲突 - 法国民众传统认为空调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且浪费资源 视其为"美国化"象征[3] - 实际高温迫使居民态度转变 部分选择安装空调 部分坚持使用吊扇等替代方案[6] - 舆论争议聚焦空调是否属于"适应不良"的解决方案 辩论常被简化为支持或反对两极立场[9][10] 气候趋势与未来预测 - 欧洲酷暑持续时间比40年前更长 南欧每年超两个月日最高气温超27摄氏度[10] - 马德里近年63天气温超27摄氏度(1980年代仅29天) 近五年每年约40天气温超32摄氏度[10] - 法国气象局预测巴黎2050年可能频繁出现50度热浪 或终结当前空调争论[10]
气象学者魏科: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13:47
气候极端化现状 - 全球变暖导致局部地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甚至出现短期旱涝急转[1][3][8]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0.13℃,突破《巴黎协定》1.5℃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高敏感区,升温幅度和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极端天气数据表现 - 2024年7月河南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偏高3.2℃,为64年来最热[2] - 内蒙古2024年7月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为第二高[2] - 2020-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大幅攀升,气候相关灾害增长最显著[5][6] 农业领域影响 - 冬小麦因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提前抽空穗,玉米高温下光合作用受阻[14][15] - 北方需增加粮食烘干设备,东北需改良排水系统,华北需完善灌溉设施[16] - 蔬菜"天气型涨价"频发,但中国因储备完善价格波动小于国际市场[16][17]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保险需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以应对生产脆弱性[18] - 新能源企业需应对"无风无日"天气导致的发电量波动[18] - 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低洼地区改造为临时蓄洪区以突破承载力限制[19][20] 能源转型与产业机会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1] - 能源转型将催生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但需付出短期代价[11] - 中国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应对长期气候挑战[21]
大气不稳定性越强,可预报性就越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4:32
极端天气现状与案例 - 湖北省武汉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预计4日白天最高气温将升至39℃~40℃ 部分街道可达41℃以上 [1]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4日12时至5日8时大部分地区将出现1小时雨量70毫米或6小时雨量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 [1] - 北京市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预计最强降雨集中在4日18时至5日5时 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1] 极端降水预报挑战 -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案例显示 目前科学水平仍难预测具体小时降雨量如201.9毫米的极端短时强降水 [2] - 美国大型冰雹观测计划投入上千万美元 配备4部移动雷达车等设备 预报24个冰雹日中仍有5~7次未发现冰雹 [2] - 极端降水可预报性受限于观测系统误差 天气预测模型局限 以及天气系统本身的非线性动力过程 [3] - 大气温度升高导致水汽容纳能力增加 大气不稳定性越强可预报性可能越低 [3] 极端天气形成机制 - 华北平原大气环流统计显示 北京近期147小时强降雨与2021年郑州暴雨同属T8型环流 历史上北京地区已出现5次以上此类极端降水 [4] - 雷暴 冰雹 龙卷风等因空间尺度小和突发性难以预报 野火因起火原因多样也难预测 [6] - 全球变暖导致局地大气环流变化 如西雅图冬季雨量减少而温哥华降雨增加 可能反映雨带北移 [7] - 热带明显变宽 整个热带的北界和南界都扩展了 副热带高压平均位置可能已发生北移 [7] 预警系统与社会应对 - 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 需要从观测到预警的完整信息链条 涉及政府 科研机构 媒体 公众等多方协同 [9] - 预警链包含六个环节和五道"壕沟"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失效 [9] - 极端天气预警已成为跨学科跨部门的系统工程 包括媒体传播和公众心理等非传统因素 [10] - 城市建设排水能力多基于历史数据 需考虑全球变暖因素更新标准 已建成城市需加强"软件建设"如预警系统和转移预案 [12]
伊朗多地停水停电,总统警告:形势严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15:21
伊朗水资源危机 - 伊朗首都德黑兰大量公共卫生间因缺水被迫关闭,包括地铁站内设施 [1] - 水资源和电力短缺成为民众主要担忧,德黑兰部分区域及50多个城市停水时间最长达48小时 [1] - 伊朗全国水库蓄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44%,德黑兰供水水库蓄水量仅余20%,创一个世纪以来最低 [1] - 伊朗总统警告若不节约用水,德黑兰供水水库可能最晚10月干涸 [1] - 伊朗7月起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1.2摄氏度 [1] -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叠加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加剧缺水危机 [1] 中国基金报内容矩阵 - 提供包括巅峰对话、投资热点说、ETF风向标、IPO情报站等财经资讯栏目 [2] - 涵盖开盘速递、全球早班车、数说人物、港股日报等实时市场动态 [2]
伊朗多地停水停电,总统警告:形势严峻
第一财经· 2025-08-03 14:21
伊朗水资源危机现状 - 伊朗首都德黑兰大量公共卫生间被迫关闭 包括地铁站内的设施 [3] - 水资源和电力短缺成为民众主要担忧 部分区域停水时间最长达48小时 [3] - 全国水库蓄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44% 德黑兰供水水库蓄水量仅余20% [4] 危机原因分析 - 伊朗总统警告德黑兰供水水库可能最晚10月干涸 [4] - 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1 2摄氏度 多地发布高温预警 [4]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 叠加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 [4] 社会影响 - 自7月起伊朗多地停水停电频发 影响居民生活 [4] - 德黑兰省供水公司称水库水量降至"一个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4]
伊朗面临高温缺水停电 首都大量公共卫生间被迫关闭
新华网· 2025-08-03 07:32
伊朗水资源危机现状 - 德黑兰大量公共卫生间被迫关闭,包括地铁站内的设施 [1] - 水资源短缺导致德黑兰部分区域及其他50多个城市停水时间最长达48小时 [1] - 伊朗全国水库蓄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44%,德黑兰供水水库蓄水量仅剩20% [1] 政府与机构回应 - 德黑兰市政部门未对公共卫生间关闭事件置评 [1] - 伊朗总统警告若不节约用水,德黑兰供水水库可能最晚10月干涸 [1] - 德黑兰省供水公司称水库水量降至"一个世纪以来最低" [1] 气候与基础设施问题 - 伊朗7月起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1.2摄氏度 [1] - 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叠加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及管理不善,加剧缺水危机 [1]
高温持续 伊朗超50个城市缺水停电
央视新闻· 2025-08-02 22:45
伊朗缺水危机 - 伊朗首都德黑兰部分区域及其他50多个城市停水时间最长已达48小时 [1] - 伊朗全国水库蓄水量平均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德黑兰水库水量降至"一个世纪以来最低" [1] - 自7月起伊朗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停水停电频发 [1] - 伊朗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约1.2摄氏度 [1]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伊朗频繁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及管理不善加剧缺水危机 [1]
大暴雨,又来了?极端降雨预报难在哪
虎嗅· 2025-08-02 13:16
极端天气与气候变暖 -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具体到单次事件仍有争议 [18][21] - 大气环流变化表现为热带明显变宽,北界和南界均扩展,副热带高压可能北移 [19][20] - 气候变暖使大气不稳定能量增强,可能触发更强降水、龙卷风及冰雹 [10][21][22] 极端降雨预报挑战 - 中尺度对流系统(50公里范围)因突发性和移动慢导致预报难度大,郑州"7·20"暴雨案例显示短时强降水难定时定点定量预测 [7][8] - 观测系统误差、模型局限及天气系统非线性动力过程制约预报精度 [9] - 美国冰雹观测计划显示高水平预报仍存在空报,24次预报中5~7次未观测到冰雹 [8] 北方暴雨成因分析 - 北京147小时持续暴雨为气象记录最长,山区泥土饱和后易引发突发山洪 [6] - T8型大气环流在43年夏季出现316天,其中43天引发极端降水,40%为连续事件,易在华北喇叭口地形区造成洪涝 [13][14] - 副热带高压北移驱动水汽输送,北京地形(碗底结构)加剧降雨抬升效应 [15] 预警系统与社会协同 - 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需政府、科研、媒体、公众多环节协作 [24][26] - 预警链含6环节5道"桥",任一断裂将影响整体效果,需跨学科跨部门协同 [25][27] - 城市排水设计需更新标准以匹配变暖趋势,短期内需强化预警响应与转移预案 [29][30] 公众参与与科研应用 - 公众可提供灾情实况辅助决策,如"冰雹换玛瑙"活动帮助反演冰雹形成层结信息 [23][31][32] - 冰雹物理特征分析可改进大小预报,减少对农业、光伏等设施的破坏 [31][32]
全球变暖下极端降雨预报难在哪?北大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张庆红谈预警链如何扛住“大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09:24
极端天气预报的挑战 - 极端降水精准预报难度大 空间尺度较小的突发性对流系统(如50公里范围)可预报性低 而台风等大尺度系统更易追踪[3] - 郑州"7·20"特大暴雨案例显示 当前科技仍无法精准预测"具体小时降下201.9毫米雨水"的极端短时强降水[3] - 美国冰雹观测计划显示高水平预报仍存在不确定性 投入千万美金设备后24个预报日中5-7次出现空报[3] 预报技术限制因素 - 观测系统误差和空间分布代表性误差制约预报精度 即使模型完美仍受非线性动力过程约束[4] - 气候变暖加剧挑战 大气温度每升高1℃饱和水汽含量增加7% 不稳定性增强导致可预报性降低[4][11] - 冰雹预报受限于物理过程认知不足 缺乏云内直接观测手段[17][19] 华北降水环流特征 - T8型环流在43年夏季出现316天 其中13.6%天数(43天)引发极端降水 且40%为连续发生[7][8] - 副热带高压北移驱动水汽输送 北京"碗状"地形使京郊山区成为暴雨集中区 1979-2021年出现5次以上250毫米特大暴雨[7][8] - 2022年研究将华北平原极端降水归纳为9种环流型 T8型在河南河北北京三角区影响最显著[5][7] 全球变暖影响 - 热带范围扩展 北界南界均向外推移 副热带高压平均位置可能已北移[9][10] - 局地环流改变案例:西雅图冬季雨量减少而温哥华降雨增加 疑似雨带北移[9] - 大气不稳定能量积累导致极端天气强度升级 如欧洲热浪后意大利出现超大冰雹[11][12] 预警系统建设 - "全民早期预警"倡议需打通观测-预报-灾害评估-影响预测-预警传递全链条 涉及6环节5衔接点[13] - 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需更新 历史最大降雨量参数已不足以应对气候变暖下的极端降水[16] - 公众参与可提供实时灾情数据 冰雹样本分析有助于反演云内物理过程[16][19] 跨学科协作需求 - 媒体承担科学传播角色 破解"狼来了"效应需平衡预警准确性与公众信任度[15][16] - 冰雹灾害影响多元化 单次事件可导致车险理赔激增(北京案例中理赔排队达5-6小时)并破坏光伏设施[17] - 冰雹分层分析技术通过化学物理特征反演大气层结环境 为预报模型提供验证依据[19]
慕再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约1310亿美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1 08:59
报告还显示,美国今年上半年还多次遭遇强雷暴事件,引发强降雨和龙卷风。其中,3-5月发生四次严 重风暴系列事件,包括几场强龙卷风,造成约190亿美元的总损失,其中保险损失146亿美元。总体来 看,2025年上半年美国各类强对流风暴造成的总损失达340亿美元,保险损失约260亿美元。 尽管遭遇多起气象灾害事件,欧洲上半年总损失仍低于2024年,约50亿美元,其中超半数为保险损失。 2025年上半年欧洲损失最高的自然灾害是今年6月的雷暴及冰雹天气,袭击了法国、奥地利和德国,造 成总损失12亿美元,保险损失约8亿美元。 7月29日,慕尼黑再保险发布《2025年上半年自然灾害损失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自 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约1310亿美元(上一年度经通胀调整后为155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达800亿美元 (2024年为640亿美元);总损失与保险损失均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及三十年的平均值(经通胀调整后:总损 失分别为1010亿及790亿美元;保险损失分别为410亿及26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的保险损失在1980年 有记录以来的上半年数据中,排名第二,仅低于2011年上半年,当年日本发生严重地震并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