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循环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中国能源报· 2025-09-26 07:53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 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 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研究人员表示,在5600 万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 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然而,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特别是北极海 洋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未解之谜。 来源:新华社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 e n e rg y) 责编丨李慧颖 ▲ 这是2023年7月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 魏 弘毅 摄 据介绍,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大量的甲烷以水合物"可燃冰"形 式储藏在海底。以往科学家担忧海底甲烷释放后会大量进入大气,直接加剧全球变暖。但 近年研究发现,当前绝大部分海底释放的甲烷都会快速溶解在海水中,然后被各种微生 物"消化"掉 ...
【新华社】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新华社· 2025-09-26 01:25
研究核心发现 - 海洋硫酸盐浓度变化可改变海底甲烷消耗方式 如同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 [2] - 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淡化可能激活类似机制 需密切关注 [2] 古气候事件分析 - 5600万年前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足现代三分之一 [3] - 硫酸盐短缺导致微生物无法高效转化甲烷 促使好氧细菌快速燃烧甲烷释放二氧化碳 [3] - 当时北极海洋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全球平均值 从碳吸收海绵转变为排放烟囱 [3] 甲烷循环机制 - 海底甲烷主要以可燃冰形式储存 当前绝大多数释放后溶于海水被微生物消化 [2] - 微生物以硫酸盐为燃料转化甲烷能源 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 [3] - 硫酸盐不足时甲烷直接进入海水 通过好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 现代气候关联 - 北极海水变淡及化学环境改变可能重演古气候事件模式 [3] - 甲烷从高效利用转向快速燃烧可能加剧气候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