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平原新城创投行”走进昌平,74个项目总投资达513.5亿元
新京报· 2025-09-16 12:32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科创企业现场展示创新产品,金融机构面对面介绍投资情况,政府机构实时解读 支持政策,当政策、资金、产业汇聚一处、融合无间时,创新发展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5年9月 16日,由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平原新城创投行活动,首站走进北京市昌平区,举行了昌平区重点企业、 项目融资推介会。推介会共征集74个优质项目,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融资需求70.8亿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张德明介绍,平原新城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2025年初,北京市出台了顺义、大 兴、亦庄、昌平、房山等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半年多来,各区聚焦产业发展、宜业宜 居、要素配置、机制保障,以年度政策、任务、项目清单的方式,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 此次创投行活动,是市、区聚焦企业发展关键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的新举 措,通过组织知名投资机构、产业基金深入平原新城各区,开展精准融资对接,引聚金融资源,促进产 融结合。 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部,创新资源集聚,张德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昌平GDP年均增速达6.2%,今 ...
“平原新城创投行”走进北京昌平 74个优质项目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35
张德明说,昌平创新资源集聚成势,城市活力持续释放,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十四五"以来昌平GDP年 均增速达6.2%,今年上半年更以7.1%的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昌平将聚焦科技教育融汇,重点建设科技 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不断提升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主导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培 育未来产业新赛道,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 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提升宜业宜居水平。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柳强致辞表示,昌平产业体系根基扎实,已构建 起"3+2+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制造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持续领跑,合成生 物制造、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抢先布局;科技服务、科创金融2大现代服务业精准赋能;文旅农融合 产业特色凸显,第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4.3%、65.2%,形成要素齐备、链条完整 的产业生态。 活动现场,安达生物药物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小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清锣钛矿光伏技术(北 京)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融资推介。 当天,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 ...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晒单” 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1:34
昌平区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动 - 昌平区在2025年北京市"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活动中签约4个项目 总投资2.5亿元 覆盖机器人、医药健康、工业级3D打印等领域 [1] - 昌平区"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达6.2%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1% 位居北京市前列 [2] - 昌平区计划到2030年实现GDP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重点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 [2] 平原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平原新城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 明确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功能 [1] - 北京市已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通过"四项赋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五子"联动提升发展能级 [1] - 昌平区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聚焦科技教育融汇 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2] 产业功能区与项目投资 - 昌平区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 [2] - "平原新城创投行"昌平站筹备中涉及74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2] -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创投行活动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 推动"政策+资本+项目"深度融合 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3] 区域发展优势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拥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 城市活力持续释放 被选为首站因其雄厚发展基础、强劲发展势头和敢为人先精神 [2] - 昌平区致力于提供一流营商环境 唱响"北京服务"品牌 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做好服务保障 [3] - 活动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第二个十年和"十五五"规划关键期 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产业升级 [3]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晒单” 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1:27
昌平区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动 - 昌平区在"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活动中完成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5亿元,覆盖机器人、医药健康、工业级3D打印等领域 [1] - 昌平区"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速为6.2%,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1%,位居北京市前列 [2] - 昌平区规划到2030年实现GDP较2020年翻一番,重点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并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 [2] 平原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平原新城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明确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功能作用 [1] - 北京市已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四项赋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以"五子"联动提升发展能级 [1] - 昌平区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2] 产业功能区与项目投资 - 昌平区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 [2] - "平原新城创投行"昌平站筹备阶段涉及74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规模513.5亿元,融资需求70.8亿元 [2] -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该活动搭建"政策+资本+项目"投融资对接平台,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平原新城产业发展 [3] 区域发展优势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具备创新资源集聚、城市活力持续释放和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特点,被选为首站基于其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 [2] - 昌平区致力于提供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唱响"北京服务"品牌,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保障 [3] - 该活动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平原新城注入新发展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
解读京津冀上市公司品牌价值:4年增长超万亿元,哪行涨得最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0:55
京津冀地区经济与品牌价值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1] - 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1] - 2025年京津冀地区共有416家企业上榜总榜TOP3000 合计品牌价值99581.76亿元 [4] 区域内部品牌价值分布差异 - 北京329家上榜企业品牌价值93417.65亿元 占区域总量93.81% [4] - 天津上榜企业品牌价值3640.04亿元 [5] - 河北各市上榜企业品牌总价值均未破千亿元 其中保定最高为967.72亿元 [2][5] - 北京品牌价值近4年增长26107.6亿元 天津增长533.25亿元 河北多地出现负增长 [5] 头部企业品牌价值排名 - 前十名上榜企业均为北京上市公司 主要由央企和互联网企业构成 [2]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8455.38亿元位居地区第一 [2][3] - 京东集团5819.8亿元 工商银行4319.2亿元 建设银行3671.56亿元分列第二至第四位 [3] 行业品牌价值变化趋势 - 电信行业品牌价值4年增长10796.04亿元 主要受中国移动回归A股带动 [10][11] - 金融行业品牌价值24089.56亿元 4年增长5211.51亿元 [11] - 休闲行业品牌价值下降534.59亿元 上榜企业数量减少10家 [10][12] - 建筑行业品牌价值9763.48亿元 石油行业6268.46亿元 4年分别增长2330.24亿元和2780.45亿元 [11]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鼓励京津头部企业将高附加值环节向河北延伸 [13] - 支持京津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创创新平台 [13] - 河北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13] - 培育本土数字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 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13]
天津宝坻:“十四五”获多项“国字号”荣誉 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4:53
天津宝坻:"十四五"获多项"国字号"荣誉 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毛劲松表示,宝坻区将统筹推进"十四五"收官收尾和"十五五"谋篇布局,加快建设"开放宝地、创新高 地、水韵胜地、乐享福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做出贡献。(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中新网天津9月16日电 (薛淳月)1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宝坻区专场)。天津市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在会上介绍:"天津宝坻牵头成立京津冀新型电力系统 产学研用联盟、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还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 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区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1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宝坻区专场。薛淳月 摄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宝坻区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载体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内科技型企业 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39%,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多项企业自主研发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动力电池产业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九园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火炬产业基地。此外,区内 还建成国家现代农业 ...
经济上台阶 民生增福祉——“数读”北京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9-16 02:03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1]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提升 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3] -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建成后燕郊至北京城市副中心仅9分钟[3][5]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5% 三省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 经济发展成就 -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跨越5万亿台阶 5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相当于新增海淀区经济总量[6] -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位居全国首位[6]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水耗 碳排放等指标均处于全国最优水平[6]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将超过3万亿元[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7] -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全国占比约三成[7] - 商业航天产业拥有全国一半核心研发单位 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7] - 迭代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措施1700余项 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7] 基础设施建设 - 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52公里 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90%[10] - 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全部联网控制 累计提供共享停车位6万余个[10] - 2024年平均每天举办5场大型活动 十四五前4年投入运营高水平商业设施超500万平方米[7] 民生服务改善 - 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 提供普惠托位超过3.1万个[10] - 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均达到94%[10] - 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网上预约 152家医院线上互认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10]
驶上发展“快车道”,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入驻市场主体1883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6 01:08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 -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入驻市场主体达1883个 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3] - 科技城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深化共建协议 推进新一轮8亿元规模增资 并与中关村朝阳园建立"飞地园区"跨区域分配机制[3] - 科技城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获评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4] 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 - 科技城联合中关村软件园等13家单位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2023年7月局部区域纳入天开园空间布局[3] - 与清华大学李克强院士团队合作打造天津市首条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线路 为10家企业选聘"科技副总"[4] - 引入21个项目团队 完成370项创新成果 其中博宇半导体热解氮化硼坩埚技术获国际领先认证 新松智能IRC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获国内先进认证[4]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 京唐 京滨城际铁路于2022年12月30日开通 宝坻站成为双线高铁枢纽站 每日经停高铁列车23列 较开通初期增长34.8%[5][6] - 宝坻站日均旅客发送量超1500人次 较开通首月增长1倍 并从经停站升级为共用始发站[6] - 津蓟铁路市郊普快列车每日经停宝坻北站班次增至17列 日均客流突破1200人次[6] 区域协同与政策支持 - 宝坻区复制北京中关村5大类20大项203小项集成服务包 发布市区两级支持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3] - 首创"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投产"和"654陪跑"服务模式 构建金融超市 创新孵化等十大服务平台[3] - "十四五"期间改造干线公路170公里 新建一级公路39公里 公路总里程达2235公里 形成高效路网体系[5]
借鉴稳评制度建设经验,推进政策环评制度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9-16 00:31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 行)》,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对环境影响和环境效益进行分 析预测",这一规定进一步为政策环评工作开展提供了直接依据。为此,应积极推进政策环评工作,为 健全政策评估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 有效、更加直接、更加系统的治理手段。 笔者认为,在政策环评制度建设过程中,可以参考借鉴类似制度的建设经验,比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 度,即稳评制度。稳评是指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正式出台前,对其可能引发的社会 稳定风险进行评估预测,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并形成评估报告的活动。在政策事前评估工作中,稳评 属于社会影响评估范畴,而政策环评则是针对政策草案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估,二者都是决策科学化、民 主化的重要保障。当前,稳评已成为重大政策制定的必经程序,分析稳评制度的建设经验,对于政策环 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回溯稳评制度建立的经过,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时间节点。2005年四川省遂宁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重大 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 ...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双井“小哥”有了公租房,就在CBD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23:40
空气质量改善 - 2025年1-8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25.6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7.2% [1] - 同期优良天数198天 同比增加20天 其中8月PM2.5月均浓度16.7微克/立方米 [1] - 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 推动结构/工程/管理三大领域创绿提升 [1] 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从城市框架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 [7] - "十四五"前四年新增高品质商业设施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相当于25个西单大悦城 [7]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完成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开放 将成为我国首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科学博物馆 [4][6] 文化产业与消费升级 - 2026年《故宫日历》发布四个版本 累计出版17年发行850余万册 [8][10] - 亮马河国际艺术季举办约百场活动 贝壳剧场改造后成为北京首个水上户外演出新空间 [12] - 朝阳区2025年上半年演出票房收入约11亿元 带动综合消费超75亿元 [12] 产业项目与科技创新 -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在房山区开园 作为北京市"三个100"重点工程 [14] - 项目为首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支撑 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动力 [14]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北京CBD西大望路"怡舍"公租房项目提供208间房间 专为新就业群体设置 [3] - 快递外卖员每人每月租金约700元 由街道联动部门企业多方资源开辟 [3] - 顺义后沙峪镇养老服务中心提供120张床位 优化镇级养老服务体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