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向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从广东到喀什:一场跨越东西的“共富试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4:52
南方财经记者 郑玮 广州报道 从广东到新疆喀什需要多久? 15年前,无论是乘坐火车抑或是开车自驾,完成这段长达5000多公里的旅程都需要花费50小时以上。15年后,粤喀两地之间的物理距离没有改 变,但一周多次"广州-喀什""深圳-喀什"直飞航班的开通,让这段跨越东西的路程缩短到7小时以内。 交通距离拉近的背后是人、财、物等各项要素的加速联通。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广东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15周年。 如果把时间表进一步往前拉,自1997年首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以来,广东援疆工作已经走过二十八载。 从数据上看,仅自2023年4月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入疆以来,广东全省已累计投入援疆资金约99.14亿元(含深圳市),实施382个大项目, 46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边陲。大量要素涌入下,喀什地区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达到756.07亿元,实现同比增长5.8%,2024年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到19948元,同比增长7.7%,两项增速均跑赢全国。 这不是广东第一次在喀什地区投建新能源项目。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土地资源为喀什地区发展光伏制氢及氢能产业奠定了基础,广东企业的 加入,则进一步为其带入 ...
中国经济微观察 “人工智能+”双向赋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提升
人民网· 2025-09-16 05:30
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进入产业应用关键阶段 需将技术进步增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1]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形成覆盖基础层 框架层 模型层 应用层的技术产业体系[1] - 算力基础设施性能提升 数据产业蓬勃发展 算法创新加快迭代 具备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基础[1] 政策推动方向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分三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2] - 系统布局6大重点行动和8大基础支撑能力 明确2027年 2030年 2035年三阶段目标[2] - 构建中国特色"AI4S"体系 提出一二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3] 技术发展路径 - 推动算法 数据 算力三大要素紧密耦合 形成技术应用内生性正反馈循环的"飞轮效应"[4] - 通过重点领域突破及规模化应用 为人工智能技术持续优化提供需求牵引力和市场空间[4] - 加快基础理论研究 提高模型推理精度 强化技术协同创新 缓解行业应用"不能用""不好用"问题[6] 产业融合策略 - 鼓励数字化基础好 智能升级需求大的场景先行先试 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后扩大场景范围[7] - 推动供需深度对接 调研场景诉求 优化产品能力 避免企业盲目跟风智能化转型[6][7] - 因业施策制定转型路线 结合场景价值 模型生态等因素 坚持市场驱动原则[7] 经济发展影响 - 人工智能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驱动物理世界 数字空间和知识体系优化创新[5] - 推进科技范式变革 生产要素重组 产业体系升级 治理模式优化[5] - 大幅提升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实现生产力突破和社会福祉增进[5]
麻章特色好物亮相广州博览会,白云・麻章协作助推“湛品入湾”
南方农村报· 2025-08-24 09:32
活动概况 - 第33届广州博览会于8月22日开幕,湛江市麻章区组织14家本土企业及三大重点产业园区参展,通过产品展示和园区推介展现产业实力与特色魅力[1][2][3] - 白云区派驻麻章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全程协调推动,深化两地协作,为麻章对接大湾区资源和拓展发展空间搭建桥梁[4][5] 产业园区展示 - 西城片区总占地面积52.32平方公里,储备土地约1800亩,定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创新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港、站东现代服务城、站西先进制造园和乡村振兴示范四大功能板块,已落户深国际物流港湛江园、湛江国际水产城等项目[14][15][16][17][18][19][20][21][22][23] - 麻章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包括三佰洋工业园和太和工业园,规划总面积约6770亩,现有规上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9家),形成装备制造、零部件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2019年获批省级产业园集聚地,2020年被评为全省沿海经济带制造业发展优秀区[24][25][26][27] - 森工产业园区首期规划面积19500亩,建成区面积约4200亩,现有规上企业5家,其中湛江晨鸣和湛江冠豪为高新技术企业,园区总产值超百亿元,主导产业为绿色造纸、印刷包装、硅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28][29][30][31] 特色产品展示 - 农业领域展示20余款特色产品,包括湛江市食神食品有限公司的凤爪、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的金鲳鱼及对虾制品、广东鸿鑫水产有限公司的罐装蟹肉、广东泰联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虾仁与虾滑等海鲜产品,通过专属冷柜保持新鲜品质[48][49][50][51] - 文旅手信包括世乔村经济联合社的金牛岛鱼干、虾干、红树林蜂蜜,广东湛盛食品有限公司的腊肠、花生油,广东金辉煌食品有限公司的腊肉、月饼,广东阿婆食品有限公司的金钩王月饼系列、鸡仔饼系列,以及广东味大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湖光叶搭饼,展现麻章传统饮食文化和生态优势[55][56][57][58][59] - 工业制造展示包括湛江嘉力手套制品有限公司的橡胶手套和广东半岛集团有限公司的水产机械装备,体现麻章制造业的精细水准和技术积累[61][62][63] 协作与未来发展 - 白云区派驻麻章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以双向赋能为核心,推动麻章通过广博会平台推介产业和产品,而非仅销售产品[66][67][69][70] - 麻章区将深化湾区市场+麻章产品的协作模式,依托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广州白云)等平台,持续推介产业园区和产品,吸引大湾区企业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协作动能[75][76][77]
第33届广州博览会将于8月22日至24日举办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2 07:58
展会规模与结构 - 第33届广州博览会将于8月22日至24日在广交会展馆A B区举办 展会规模较上一届大幅增长50% 展览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超50% [1][2] - 规划设置新质生产力 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 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 品质生活等4个主题展区 涵盖创新发明 城市更新 汽车后市场等专业展 [2] - 首次设立机器人表演专区 广州消费帮扶专展 首次引入工艺美术暨地理标志精品展 并对原有部分专业展进行扩容提质 [1][2] 市场化运作与参与度 - 广州市财政首次实现零投入 坚持市场化运作 组建工作专班 积极联动各类商协会 [2] - 加大采购商邀请力度 促进供需匹配 提升展会实效 已邀请超3200家商协会及企业观展采购 [2] 新兴产业与技术展示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 [3] - 特设广州新质生产力展区 集中呈现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 汇聚130多款机器人上演智趣盛宴 [3] - 情绪情感引擎机器人 外骨骼智能穿戴 智慧陪伴机器人等多种智慧养老前沿产品首次亮相广州老博会专业展区 [3] - 基因编辑 细胞治疗 类器官 器官芯片 3D打印等生物制药前沿技术将在广州医博会专业展区集中展示 [3] 区域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专设国内城市展 集中推介各地名优特产品 文旅资源及营商环境 促进跨区域产业互联 产品互推 资源共享 [4] - 联动全国消费帮扶重点地区及广州电商平台 升级消费帮扶模式 助力区域特色产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4] - 联动广州与对口协作地区 国内合作城市的市(区 县)产业园及科创示范企业 共同签署百园千企畅通国内大循环 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协作框架协议 [4] - 举办广博会新质生产力新企新品推介会 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会 双向赋能项目签约等系列重要活动 [4] 同期活动与创新展示 - 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次与广博会强强联合 在广州同期举办 [1] - 国际发明展将一同展示全球创新发明技术与成果 [3]
湛江麻章区赴穗深化协作招商双向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8-08 10:15
对口帮扶协作与产业协同 - 麻章区代表团赴广州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及招商引资活动 聚焦双向赋能和跨区域资源整合 [1] - 代表团考察广州设计之都和食材之都 调研湛江麻章•湾区飞地项目运营及食材之都反向飞地产业园建设情况 [4][9] - 代表团走访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和广州远联实业投资等企业 聚焦新能源和现代产业园区建设领域合作 [10] 反向飞地项目成果与规划 - 湛江麻章•湾区飞地是麻章区首个反向飞地项目 由白云区对口帮扶工作组打造 作为对接大湾区资源的重要载体 [5] - 飞地项目聚焦农特产品展销和产业孵化功能 累计协调两地大型活动十余次 接待政企调研超3000人次 协助白云捐赠物资超350万元 [5] - 飞地项目促成了商会共建 双向赋能和农文旅项目合作三大类9项合作协议 提升了麻章区品牌影响力 [5] - 食材之都反向飞地产业园将加快建成为麻章在湾区的重要展示窗口 深化媒体合作和商会联谊等四方面工作 [7] 产业合作与资源对接 - 代表团与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交流储能技术研发和新能源项目落地 探讨新能源+麻章产业合作方向 [10] - 代表团与广州远联实业投资洽谈产业园区开发和特色产业导入合作 麻章区介绍土地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 [10] - 此次招商活动畅通了与大湾区的资源对接渠道 为深化产业协作和双向赋能凝聚共识 [10] - 麻章区将持续深化与白云区对口协作 在产业共建 人才交流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探索更多双向赋能路径 [10]
医保商保协同发展 加速创新药械惠及百姓 上海建立全国首个系统性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
解放日报· 2025-08-07 01:57
医保商保协同发展政策 - 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7次提到"商保",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标志着医保商保协同发展时代到来 [1] - 上海率先出台支持创新药械发展28条措施,形成全国示范效应,近期又推出《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18项举措 [1] - 18条政策是全国首个系统性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的文件,核心逻辑是通过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1]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亮点 - 支持开发面向既往症和慢性病人群的"带病体"保险产品,探索建立"监管沙盒"机制 [3] - 允许符合条件的团体健康险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支付个人承担部分 [3] - 鼓励"保险+服务"模式,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并与护理服务结合,建立服务标准 [3] - 探索"保团"模式,鼓励保险公司组成投资联合体共同服务高风险重点领域 [3] 团体健康险发展重点 - 推动制定团体健康险示范性条款,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 [4] - 允许用人单位统一为员工或其近亲属投保,采用"单位+个人"筹资模式,个人部分可使用医保账户余额 [4] - 扩大电子诊疗数据应用,推动医保商保同步结算提升理赔效率 [4] - 建立医保、商保、慈善、药企多方共付模式,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医保自费率考核 [4] 创新药械应用支持措施 - 鼓励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目录内创新药械,支持"特例单议"申报 [4] - 推动商保与药企深度合作,探索参与药品集采、新药上市、按疗效付费等机制 [4] - 优化"沪惠保"产品,针对"一老一小"、带病体等特定人群开发专属产品 [5] - 利用"上海保险码"平台实现医保商保"快赔"或"直赔",简化理赔流程 [5]
投资400亿,投出12家上市公司,却不退出?首席投资官李黔揭秘比亚迪投资理念
创业邦· 2025-07-30 03:10
比亚迪投资战略 - 投资方向聚焦优中选优、重投大项目,持续追投并赋能,重点关注前沿科技、出海及卡脖子技术领域,同时积极参与一级半战略配售[2][11] - 已投资约100个项目,累计金额达400亿元,其中12家已上市,10家处于IPO审核阶段[3] - 核心理念为与被投企业形成协同合作,强调长期资本属性而非短期退出[6][13] 投资布局与案例 - 围绕智能化、国际化、高端化三大方向布局,智能化领域覆盖AI应用、算力算法、芯片及半导体设备全链条[3][15] - 经典案例湖南裕能:2020年战略投资后,2021年其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2023年完成上市[8][10] - 智能驾驶领域投资Momenta(自动驾驶算法)和地平线(智驾芯片),人形机器人赛道布局智元机器人(估值<10亿元时进入)及灵巧手技术公司帕西尼[16][18] 国际化与高端化进展 - 海外销量高速增长:2023年24万辆→2024年41万辆→2025年目标90万-100万辆,2024年5月欧洲16国销量12363辆超越特斯拉[20][25] - 腾势品牌表现亮眼:平均售价38.1万元,连续三月月销破1.5万台,D9车型蝉联MPV销冠,全球用户超35万[24] - 腾势N9搭载易三方技术(三电机独立驱动+后轮转向),3.9秒破百,并整合被投企业技术如电池材料、芯片等[24][25] 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机遇 - 中国汽车出海带动供应链本地化,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企业将受益于海外建厂浪潮[19][21] - 电动化时代中国零部件厂商从追赶转向全面挑战海外巨头,技术领先性逐步显现[22] - 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汽车工厂冲压、焊接、搬运等环节,但人形机器人长期价值与形态仍待验证[18]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谈中新MICE市场,“双向赋能”构建商旅生态系统
财经网· 2025-07-03 07:49
全球MICE市场格局重构 - 中国与新加坡在MICE市场的战略联动日益紧密,新加坡通过"旅游业2040"战略将MICE产业定位为核心增长点,目标实现三倍收入增长 [1] - 新加坡依托中新建交35周年、互免签证政策及2024年超300万中国旅客流量,打造连接中国与亚太的会展枢纽 [1] - MICE旅客人均消费达普通游客1.7-2倍,新加坡计划通过产业对接、创新协同构建商旅生态系统 [2] 新加坡MICE战略实施路径 - 需求端聚焦高增长市场培育,供给端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产业端推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转型 [2] - 空间布局上开发新MICE中心,整合滨海湾区域设施形成"1小时商务生活圈",覆盖7.3万间酒店客房及新景点如万态亚洲雨林探险园 [2] - 硬件升级包括2027年保时捷体验中心、科学中心新建及滨海湾金沙二期改造,酒店业梯度供给覆盖高端会议到中小型论坛 [2] 服务创新与数字化工具 - 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2025年动工提升中转效率,配合"过境旅客体验提升计划"吸引商务客停留 [3] -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智荟新加坡"微信小程序,提供场地预订、行程规划一站式服务 [3] - 采用AI智能匹配系统、虚拟会议演播室等技术,结合国立大学资源策划技术对接会 [4] 中国市场的双向赋能策略 - 2025年中新建交35周年之际,新加坡通过区位联通性、产业创新性、设施可持续性三大优势服务中国企业出海 [3] - 吸引"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等活动落地,70%华人人口及互免签证政策提升商务便利度 [4] - 开放中国特色商业元素定制服务,如文化主题展览、盛大开幕活动支持 [4] 差异化竞争优势 - 创新性体现在生物医药、绿色科技等领域资源整合,如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促进行业标准共建 [5] - 可持续性优势包括太阳能屋顶、低碳建筑设计及全流程碳中和服务,吸引谷歌、微软等企业可持续发展峰会 [5] - 稳定透明的政府治理与法治体系形成"信任与安全"城市品牌,吸引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活动持续落地 [5] 短期发展目标 - 2025-2027年重点提升中国MICE客群规模,推动高端大型活动落地 [5] - 深化与中国行业协会合作,强化亚太行业交流枢纽地位 [5] - 优化"景点+MICE"、"Bleisure"模式,开发定制化产品满足中国企业品质化需求 [5]
江苏智力援疆激活边疆创新动力源
新华日报· 2025-07-02 23:18
江苏援伊干部培训工程 - 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联合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建立"选苗—育苗—壮苗"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严苛选拔(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潜力三维标准)筛选专业骨干,形成培养库 [2] - 采用"课堂+田间"与"云端课堂"互补的培训模式,包括实地考察乡村振兴示范点、现代农业基地精准灌溉系统学习,以及远程公文写作指导 [1][2] - 自2023年4月以来实施智力援疆项目100个,投入资金6.04亿元,培训干部人才11.2万人次,其中县乡基层干部占比95% [2] 双向赋能与跨区域合作 - 262名伊犁经济领域干部赴江苏省级产业园区学习锻炼,促成295个项目落地,到位资金超百亿元 [3] - 900余名江苏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专家柔性支援伊犁,提升受援地专业技术能力 [3] - 特克斯县学员受安吉余村考察启发,设计"智慧牧场打卡系统",预计游客接待效率提升3倍 [3] 培训创新与成果转化 - 5个"小组团"援疆项目(卫生、科技、农业等领域)入选自治区首批计划,近700名新型技能人才通过共建培养基地成长 [4] - 35名经济领域干部赴中央财经大学深造,需绘制"新质生产力发展路线图"作为实践作业 [4] - 南通工作组筹备乡村文旅主题培训,昭苏县"云端课堂"新增前沿课程,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实践 [4] 产业与乡村振兴联动 - 伊宁县27名学员成为推广粮油作物新技术的"田秀才",推动农业技术本土化 [2] - 特克斯县将喀拉峻草原旅游资源与数字技术结合,探索智慧旅游新模式 [3] - 培训工程覆盖文旅、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1][4]
“特色化+现代化”双重赋能乡村文化数字化
新华日报· 2025-06-23 23:58
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 - 核心观点为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乡土文化基因的互构共生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强调"双向赋能"理论 即技术工具性与文化价值性相统一 外源动力与内生动能相统一 高校主导与多元共治相统一 [2] - 该战略呼应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部署 契合《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政策导向 [2] 当前发展困境 - 部分地方高校机械移植城市文化数字化方案至乡村 导致"智能黑板成摆设""精品课程零点击"等技术应用失效现象 [3] - 存在"重设备轻应用""重数据轻体验"的量化评价导向 以及"高校送资源 乡村接项目"的单向合作模式等机制问题 [3] 实施路径创新 - 需构建"技术工具"与"文化载体"对话机制 包括对民间艺术 传统工艺进行符号化转译 开发轻量化本土化数字工具如方言教学平台等 [5][6] - 地方高校应推动文化数字化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联合企业 公益组织建立全链条协作机制 构建高校培训 本土转化 社区反哺的人才培养闭环 [7] 评价体系重构 - 需建立包含技术效率 文化传承 人的发展的多维指标体系 重点关注文化适配度 参与深度 社区受益度等价值维度 [8] - 引入教师 家长 非遗传承人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使评价成为引导实践回归教育本质的"指挥棒" [8] 战略意义 - 该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实践 承载守护文化根脉与培育时代新人的双重使命 [9] - 需构建"技术赋能有根脉 文化传承有创新 教育公平有温度"的协同生态 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