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

搜索文档
【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一台人形机器人背后的“超级链”
央视网· 2025-07-20 19:23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概况 - 中国已构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所有核心部件均实现本土化供应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体系和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1] - 全国数百家厂商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沿岸四大产业集群 [3] - 过去5年中国累计申请5880项人形机器人专利 远超美国的1483项和日本的1195项 呈现断层式领先 [5] 区域产业链分布特征 - 芯片产业链突破"卡脖子"环节 武汉、深圳、天津、长沙等地已建立完整供应链 [3] - 决策系统产业链集中在杭州、合肥、上海、深圳、北京等科技高地 [3] - 传感器研发企业高度聚集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北京、合肥、南宁、潍坊形成次级集群 [4] - 执行领域厂商分布最广 上海、广东、江苏等东部地区占主导 湖北、四川等长江沿岸地区快速追赶 [4] - 轻量化材料产业链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及河南等地 产能优势显著 [4] 产业协同发展动力 - 人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成为最大协同方 在动力电池领域渗透率达67% 智能网联领域达100% [7] - 汽车厂商在感知/执行领域渗透率38% 决策领域44% 躯体外壳领域88% 形成深度技术迁移 [7] - 政策驱动效应明显 2015年新能源汽车政策与2023年人形机器人政策形成产业接力 [7]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优势来自成熟供应链、本土市场机会和政府支持的三重叠加 [7]
新华社经济随笔:以“链”为媒,赴共赢之约
新华社· 2025-07-20 12:58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链博会展示从石油到冲锋衣面料、蚕丝到医用敷料、软硬件集成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案例[1] - 伊利通过整合南美原料、新西兰菌种、德国设备与中国智能工厂实现"牧场到餐桌"全链数智化[2] - 麦当劳中国联合11家供应商构建特色供应链 苹果携3家中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成果[2] 跨国企业合作生态 - 展会吸引75国651家企业参展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美国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15%[4] - 施耐德电气寻求最优资源配置伙伴 英伟达称中国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4] - 南非副总统指出中国提供共同发展机遇 170多个境外团组参与洽谈[4]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 AI牛瘤胃胶囊实现牲畜健康指标实时监测 碳纤维航空器舱门实现单手可提[3] - 超醇电混技术实现车辆"可醇可电可油"三模式运行 创新链专区展示研发到市场的全流程转化[3] - 参展商提出通过创新突破市场瓶颈 普华永道展示低空经济中外合作实践成果[2][3] 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 - 全球供应链被比喻为精密钟表 需各环节协同运作才能高效运转[2] - 中国通过链博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持续扩大开放 抵御单边主义冲击[4][5] - 产业链协作模式从零和博弈转向"握指成拳" 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5]
什么是先进制造链?从原料到一台洗衣机 最快只需38分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6 13:43
供应链定义与结构 - 供应链是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消费的全链条 [1] - 供应链结构比喻为大树:生产企业是树根、独家代理商是树干、分销商是树枝、消费者是树叶 [3] 先进制造链 - 先进制造链涵盖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加工、智能制造及先进装备的全产业链 [5] - 新增"创新链专区"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创新融合,激活"沉睡"科技成果 [5] - 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体现"新质生产力"作用 [5] 供应链日常应用 - 早餐从产地到餐桌、公交车零部件汇聚制造、电脑组件全球采购组装均依赖供应链网络 [5] - 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全球网络,各环节紧密衔接如接力赛 [7] 智能洗衣机案例 - 天津洗衣机互联工厂为国内首个兼顾效率与环保的"可持续灯塔工厂" [7] - 订单触发2800种零部件需求,系统自动调度250家上下游企业及物流车队 [7] - 供应商库存管理实现分钟级计划执行衔接,内筒激光焊接技术每20秒下线一个 [9][11] - 生产线支持320种型号并行生产,原料到成品最快38分钟完成 [11] - 5G立体物流系统自动规划物料配送路线,确保零部件精准送达工位 [13] - 支持用户定制化需求,智能调度实现下单至交付全流程高效协同 [15]
中国出口的天,真没塌下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13:20
外贸表现 - 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 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 [1] - 6月份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 增长5.2% 为历史月度进出口第二高位 [1] - 6月份出口2.34万亿元 增长7.2% 较5月上升0.9个百分点 [1] 出口增长驱动因素 - 完备的产业体系提供稳定基础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 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高端机床/船舶/仪器仪表等细分领域增速超两成 [2] - 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容 上半年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 [2] 区域市场表现 - 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 增长14.4% [3] - 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 增长13.8% [3] - 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策略应对市场需求 如太阳能充电手机/防沙尘发动机等创新产品获海外认可 [2] 行业竞争力 - 产业链自我修复和替代能力突出 在全球供应链冲击中展现韧性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产品创新底色日益鲜明 [2] - 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 有效对冲对美出口增速下行压力 [3]
“新”潮奔涌驱动产业无界生长
新华日报· 2025-07-09 21:58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嵘泰工业与比亚迪签订独家供应协议,生命周期5年,年均订单3亿元,产品精度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1] - 亚威股份投资20亿元建设金属成形智能制造项目,一期6.8亿元伺服压力机生产线投产,年产能2000台,采用自主研发伺服冲压技术替代进口设备[1] - 江都高新区22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40家为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重塑传统产业边界[2]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博恒新能源建成全球首条新能源材料专用超薄增强薄膜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产品提升锂电池安全性和轻量化[3] - 新材料领域形成产业链集群:博恒新能源材料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纳力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超112亿元[3] - 新型显示领域和熠光显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一期3条生产线已量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填补江苏高端显示模组空白[3] - 高新区新兴产业开票收入年均增长35%,占比从5.3%提升至18%,正从"配角"转变为"支柱"[3]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 驭航极创研发高空系留照明无人机,续航24小时,覆盖6000平方米,年设计产能500台,预计年产值3亿元[4][5] - 平航航空动力承接航空发动机风扇复材叶片研发项目,预计11月通过CNAS认证[5] - 稻源科技专注AI智能视觉芯片研发,由清华海归团队创立[5] - 高新区建立低空经济人才实训基地,与职教集团共建无人机操控专业,首批培养100名学生[5]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高新区实施"千企万户"大走访和"一企一专班"服务,6小时内办结博恒新能源生产许可证等审批事项[3] - 设立项目制服务专班,由部门"一把手"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企业"只动嘴、不跑腿"[3] - 为驭航极创协调近5万平方米用地作为飞行基地,两个月内完成项目落地[5]
解码长沙产业发展从单点支撑到生态共生的链群崛起之路
长沙晚报· 2025-07-07 01:58
长沙产业发展战略 - 长沙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化产业链群耦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汇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澎湃动能 [1] - 产业发展从"单株植树"到"链式造林"实现战略觉醒,构建完整产业链和协同共生的产业集群才能激活区域经济生命力 [3][17] - 长沙于2017年首倡"链长制",由政府主导打通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条,推动各企业协同发展 [9] 产业链布局与成效 - 长沙形成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等17条产业链,崛起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六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10] - 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在碳酸锂价格下跌90%的情况下,2024年总产值仍稳固在千亿元层级,得益于完整产业链布局 [11] -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15] - 长沙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16] 产业集群发展 - 长沙工程机械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以"三年之约"向世界级发起攻势 [16] - 联合衡阳、株洲和湘潭打造国家级特高压装备产业集群 [16] - 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长沙数控机床(磨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6] 产业生态构建 - 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要素整合推动企业间创新协同、资源共享,形成枝干相依、互利共荣的产业生态 [19] - 构建"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4大支柱产业、4大新兴产业、3大传统产业、3大未来产业 [21] - 支柱产业包括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未来产业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 [21] 技术创新与布局 - "长沙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提前抢占钠离子电池赛道,成员单位开发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13] - 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市工信系统多次赴"北上广深合"等城市取经学习 [22] - 政府与企业共同攻关"卡脖子"环节和空白领域,构筑产业生态 [20]
碳酸锂期货日报-20250626
建信期货· 2025-06-26 02: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碳酸锂期货震荡偏强涨幅有限,现货重心小幅上移,交割亏损大幅缩窄但交易所仓单下降,短期需关注 07 合约交割问题;产业链降价潮暂缓且宏观环境转暖,市场做多氛围增加,碳酸锂短期止跌迹象明显,但受高供应高库存制约,预计反弹空间有限;当前碳酸锂市场供大于求,供需矛盾突出,市场进入多空博弈震荡阶段,整体市场情绪仍偏谨慎 [12][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与操作建议 - 碳酸锂期货震荡偏强,涨幅相较前日有限,日内现货重心小幅上移,电碳涨 300 至 60200,现货价低于盘面价格,交割亏损大幅缩窄,交易所仓单下降,需关注 07 合约交割问题 [12] - 澳矿和锂云母矿价及正极材料价格重心上移,产业链降价潮暂缓,宏观环境转暖,市场做多氛围增加,碳酸锂短期止跌,但受高供应高库存制约,反弹空间有限 [12] 行业要闻 - SMM 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 60311 元/吨,环比涨 360 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 6.02 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 5.86 万元/吨,均环比涨 300 元/吨,现货成交价格重心震荡上行;市场供大于求,供需矛盾突出,供应端可流通货源充足、库存压力未缓解,需求侧无显著增量预期,下游企业谨慎采购,市场进入多空博弈震荡阶段,期货盘面反弹带动点价交易成交重心上移,整体市场情绪谨慎 [13] - 商务部办公厅通知开展 2025 年 7 - 12 月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各地要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推介试驾等活动,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打造多样化汽车后市场消费场景,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13][14]
资本市场丨激活资本市场动能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搜狐财经· 2025-06-23 05:56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融合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需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1] -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3] - 当前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已显现成效,但在市场化程度、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1]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 - 需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与规则,包括推动多元化发行上市机制、深化注册制改革、优化股债联动机制等[5]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5] - 构建协同联动的创新生态网络,明确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作用[5] - 完善长期资本供给机制,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适配性,深化对初创及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支持[6] 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 - 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创新领域,扩大未盈利企业上市适用范围[7] -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数据要素确权,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7] - 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资源聚集[8]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衔接 - 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无形资产估值体系[9] - 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学研融合,打通资金链服务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路径[9] - 加强产业、创新、金融等领域人才培养,以人才链流动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9]
第三届链博会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14家机构和企业将参展|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6-17 06:04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将于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 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2] - 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 [2] -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欧美参展商占境外总数的50% 美国参展商数量较上届增长15% 其中60%为世界500强企业 [2] - 参展商带来5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 实际参展商总数达1200家 [2] - 100余家境外机构确认组团观展洽谈 较上届增长30% 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将参会交流 [2] - 预计线上线下观展专业及社会观众超20万人次 [2] 创新链专区 - 本届链博会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 14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及中国主管部门 [3] -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展示覆盖68万条存量专利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利盘活系统 [3] - 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展示创新产品应用的"一条龙"迭代场景 [3] - 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交所科教中心三大交易机构将展示交易系统及成功案例 [3] - 创新链专区旨在推动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对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激活"沉睡"专利资源 [3]
为衣做架,“挂”出来的80亿元“衣架产业”
新华网· 2025-06-17 01:18
行业概况 - 荔浦市是国内衣架产业核心产区,七成国内衣架产自该地区,其中青山镇是产业发源地[1] - 行业已形成木制、竹制、布艺等八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1] - 2025年全市拥有300多家衣架企业,年产量超40亿只,行业产值突破80亿元[1] - 产品8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70%以上[1] 历史发展 - 上世纪90年代初青山镇木匠利用本地木材和手艺优势开始家庭作坊式生产[3] - 早期采用自行车轮毂钢线等土法替代材料,手工打磨配合半自动设备生产[3] - 1995年设立荔浦衣架产业开发区,产业从青山镇向全市扩展[5] - 2000年前后开创"两头在外"模式,进口优质木材生产高档出口衣架[5] 产业升级 - 建立衣架家居行业协会推动集群化发展,带动8个配套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5] - 2008年起参与制定8项衣架类国家轻工行业标准,实现从"有产量"到"有标准"跨越[7] - 近年加速自动化智能化转型,部分企业延伸至家居用品领域打造自主品牌[7] - 定制化自动生产设备使效率提升数倍,生产工艺持续优化[9] 竞争优势 - 持续创新材料工艺,采用冷轧钢、不锈钢等新材料并升级环保涂装技术[7] - 通过全链条创新从原材料种植到自动化产线优化提升国际认可度[9] - 从贴牌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建设,产品以精致美观实用赢得国际市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