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餐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费大厨卷到美国,老外排队吃?
36氪· 2025-06-17 03:03
公司发展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最初品牌名为"原汁原味" 2016年战略升级更名为"费大厨辣椒炒肉"并将辣椒炒肉确定为核心产品[1] - 2018年走出湖南市场 先后进入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开店[1] - 截至2024年6月9日 全国门店总数达158家 其中63%门店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1] - 采用纯直营模式 2021-2023年每年开店不足30家 2024年拓店速度提升至60家 客单价维持在65-80元区间[9] 产品与运营策略 - 聚焦超级单品战略 以"辣椒炒肉"作为招牌产品 创新提出"土猪前腿肉+本地螺丝椒+优质菜籽油"的黄金组合[3] - 坚持小锅现炒工艺 在预制菜盛行背景下突出烟火气体验[4] - 建立专业大厨培养体系 通过"校企培养-专业培训-内部评测-大厨承诺"四步法保障菜品质量稳定性[4] - 设计厨师晋升通道并推行师徒制 维护厨师团队稳定性[4] 品牌营销与市场定位 - 通过服务员标准化话术强化"全国小炒肉大王"品牌认知 在社交媒体引发模仿热潮[3] - 定位"专业大厨"核心理念 形成差异化品牌壁垒[4] - 坚持不开放加盟和中央厨房模式 注重长期品牌价值而非快速扩张[25] 出海战略布局 - 选择美国作为出海首站 避开湘菜品牌集中的东南亚市场[20] - 2023年2月在香港设立香港费大厨国际有限公司 2024年1月注册英文商标"Chef Fei"[10] - 通过高薪招聘本土化人才 美国店长岗位提供11万-15万美元年薪(约79-108万元人民币)[1] - 瞄准美国市场中高端中餐需求 填补湘菜专营店市场空白[21][22] 湘菜出海行业背景 - 湘菜出海进程加快 主要拓展东南亚、日本和欧美市场[11] - 新加坡湘菜馆已超30家 "湘香湖南菜"开设12家连锁店 农耕记在港澳、新马地区开设10余家门店[13] - 日本市场反响热烈 味上湘菜馆东京店试营业首日顾客排队超1小时 剁椒鱼头一度售罄[13] - 国际中餐规模达3625亿美元 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4452亿美元[19] 出海挑战与应对 - 直营模式导致海外拓店速度慢 供应链成本较高[24] - 需解决跨境运输时效问题 保障食材新鲜度标准[26] - 要求本土化人才熟悉当地餐饮法规和中英文沟通能力[27] - 需平衡"保持原汁原味"与"适应当地口味"的矛盾[26]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受追捧:基石机构认购近47亿港币 或成近年消费类港股最大IPO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02:25
IPO概况 - 公司将于6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启动全球公开发售 [1] - 招股最高发售价定为每股H股36.3港元(约33.3元/股),折价率可能不到25% [2] - 发行2.63亿股H股,其中国际发售占94%(2.47亿股),香港公开发售占6%(1579万股) [2] - 基石投资者认购1.29亿股(占发售股份50%),包括高瓴资本、GIC、瑞银资管等8家机构,认购金额近47亿港元 [2] - 此次IPO成为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港股IPO [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14年A股上市至今营收从98亿元增长至269亿元,增幅达174% [3] - 2024年以4.8%市场份额领跑中国调味品行业,相当于第二名的两倍 [3] - 酱油和蚝油销量全球第一,蚝油销量增长8.56% [3] - 调味酱系列营收26.69亿元,拥有1400余个产品SKU,其中7个单品年销超10亿元 [3] - 2024年研发投入达8.4亿元(占营收3%),近五年累计研发费用超38亿元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酱油连续28年市场第一,形成"一酱一特色"的产品矩阵 [3] - 有机系列产品(有机酱油、有机黄豆酱等)成为健康消费明星单品 [3] - 开发低糖/低脂/低盐系列产品快速占领细分市场 [3] - 2025年初获评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拥有超5项全球领先智能酿造技术 [4]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 中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对比美日市场仍具显著提升空间 [6] - 中餐文化全球传播推动国际市场需求快速扩容 [6] - 机构认为公司具有盈利增速和盈利质量"双高"表现,商业模式可复制 [5] - 调味品行业刚需属性叠加消费升级和中餐出海红利,将强化龙头优势 [6]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预包装食品分会在京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6-03 07:43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包装食品行业面临标准化与个性化共存、数智化渗透、全球化加速三大趋势 [5] - 未来餐饮发展四个方向:懒人经济、健康养生、智慧餐饮、个性服务 [2] - 行业需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跃迁,聚焦安全标准、技术创新、合规经营 [2] 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 - 构建全流程质量标准体系,联合监管方与第三方强化认证评估 [4] - 推动保鲜与健康产品技术创新,攻克风味复原、营养保留等瓶颈 [4][5] - 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建立云平台与跨区域联盟降低中小企业成本 [4] 全球化战略 - 中资企业需制定"一国一策"差异化出海战略,研究国际规则助力预制食品出海 [2][4] - 预包装食品分会成立是响应国家"中餐出海"战略的关键举措 [3] - 全球化布局需结合全球品牌战略模式及品牌营销策略 [2] 行业协作与生态构建 - 分会将协同会员企业共筑标准、共促技术革新、共享市场 [4] - 促进跨界融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预包装食品成为中餐出海新引擎 [5] - 院校在懒人经济、健康养生等领域已展开探索与实践 [2] 行业升级与战略调整 - "预制菜专委会"更名为"预包装食品分会",标志从单一菜品预制向工业化食品供应链全面拓展 [5] - 分会工作重点包括强化全链条标准建设、推动技术创新、拓宽产业边界 [5] - 正大集团将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与全球影响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4]
南农晨读 | 绿浪翻涌 生机勃发
南方农村报· 2025-06-03 03:32
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帮扶协作组团上新,资源精准滴灌 [2] - "百校联百县"行动推动人才、科技、服务下沉,华南理工大学与华鳌合金共建实验室,高端合金材料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变 [7] - 华南农业大学在河源紫金县开展紫金蝉茶提质增效新技术研究,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 [7] 中餐出海 - 中餐出海成为餐饮市场重要趋势,泰国曼谷海底捞、澳大利亚张亮麻辣烫等品牌在海外寻求新机遇 [5] - 艾媒咨询预测2030年国际中餐规模达5776.82亿美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5]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 [4] 科技赋能农业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在台山市深井镇开展红树林牡蛎耦合养殖技术培训,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14] - 培训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践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14] 区域合作与文化交流 - 广东三宝万里行走进新疆喀什,端午期间举办观龙舟竞渡、赏岭南非遗等活动,促进粤喀文化交流 [9][10][11] - 喀什地标建筑高台民居化身岭南非遗"大巴扎",展现粤喀情浓 [11] 天气影响 - 2-3日广东自北向南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伴有8级左右雷暴大风 [16] - 粤北和珠三角中北部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17]
2025中餐供应链如何出海?6月22日,广州这场大会为您揭晓
南方农村报· 2025-06-02 10:32
中餐出海趋势与机遇 - 中餐出海成为餐饮市场重要趋势 海底捞 张亮麻辣烫等品牌已在泰国 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布局 [2][3] - 2030年国际中餐市场规模预计达5776 82亿美元 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4] - 行业面临供应链本土化 运营标准化 文化适配等核心挑战 [5][6]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概况 - 6月22日在广州举办 聚焦解决中餐出海痛点 [6][7] - 主办方包括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权威机构 [42][43] - 参会方涵盖餐饮企业 供应链服务商 冷链物流 中央厨房设备商等全产业链代表 [11][25] 大会核心亮点 供应链解决方案 - 探讨海外食材本地化采购 菜品口味改良 运营合规等关键议题 [17][19][20] - 良之隆国际将分享海外发展战略及供应链构建经验 [18] 全产业链协同 - 启动海外中餐推广中心项目 构建产业交流平台 [26][27] - 提供餐饮连锁国际品牌战略设计 海外盈利模式打造等实战策略 [29][30] 市场研究支持 - 发布《2025-2027中餐出海市场报告》 分析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市场差异 [33][34] - 通过案例研究筛选最具投资价值的海外市场 [35] 合规管理支持 - 专题研讨海外食安监管框架 原料合规管理 现制产品合规等风险领域 [37][38][39]
2025年中餐连锁品牌出海白皮书
亿欧智库· 2025-05-31 00: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餐连锁品牌出海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已从单一品类拓展至全产业链竞争,未来品牌需在标准化、文化输出与本土运营间找到平衡,东南亚、北美、日韩、欧洲等不同区域市场各有特点和机遇挑战,火锅、正餐、快餐等不同品类也有不同发展特征和策略[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餐连锁品牌出海背景、动因与市场概况 研究主体及范围界定 - 聚焦中餐连锁品牌品类,包括火锅、正餐和快餐,重点研究区域为东南亚、北美及日韩[16] 中餐连锁品牌出海图谱 - 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火锅是出海先锋,酸菜鱼与麻辣烫成快餐出海黑马,地方小吃加速出海,高端正餐聚焦欧美高端市场,当前已从单一品类拓展至全产业链竞争[20] 中餐连锁品牌出海产业链上下游生态 - 形成覆盖原材料供应、品牌运营、消费市场及配套服务的完整链条,上游保障原料供应,中游通过数字化和本地化物流扩张,下游依托线下和线上渠道触达客群,还有辅助支撑体系[22][23] 中餐出海的三次浪潮 - 从19世纪中叶至今经历三次浪潮,从移民谋生到现代品牌全球化布局,市场从集中在欧美华人社区拓展至新兴市场,在发展中面临挑战与机遇[25][26] 中国餐饮行业国内市场竞争 - 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激烈,连锁化率逐年提升但低于美国,部分细分赛道饱和,商家寿命短,消费者需求变化快,促使部分商家出海[29] 政策支撑与市场需求驱动 - 政策红利、海外华人数量增长和目标市场经济活力驱动中餐出海,东南亚GDP增速高、年轻人口占比高,美国是高消费市场[30] 中国餐饮行业供应链驱动 - 国内中餐连锁品牌供应链成熟,受益于连锁化需求、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国际经验本土化,为出海供应链提供支撑[34][35] 中餐出海规模与分布 - 国际中餐规模不断扩张,预测2027年达4452亿美元,出海选择集中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分别成为规模化与高端化核心战场[41] 东南亚市场 - 是中餐出海首选,文化上华人多、饮食文化相似、多元包容、数字化消费习惯好,政治上与华经贸关系稳定、政策红利降低成本,市场规模增长快但供应链体系差异大[44][45][52] 北美市场 - 饮食文化多元,中餐增长势头强劲,在亚餐中占比高,有移民、留学政策利好,餐饮供应链集中度高、数字化进程快[56][60][61] 日韩市场 - 对中餐持开放态度,区域营业额呈增长趋势,但食材供应受限,需因地制宜,日本进口关税高、食品安全规定严,韩国农业产品关税高、特定食材难获得[67][68][70] 欧洲市场 - 餐饮市场准入门槛高,中餐是第二大受欢迎外国菜系,市场规模大且增长快,供应链体系有冷链物流、本地化资源整合和国际化认证标准化等优势[75][77][78] 出海品类特征与生态分析 - 火锅品牌影响力易扩散、市场教育程度高、本土化调整明显;正餐对原材料和厨师要求高、文化输出性强;快餐扩张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易于连锁化发展,品牌普遍采用本地化策略[80][81] 出海标杆案例分析 火锅赛道(海底捞) - 经营情况:2024年海外收入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在14个国家经营122家餐厅,餐厅层面经营溢利率提升,平均翻台率为3.8次/天[89] - 市场策略:品牌定位中高端,通过特色服务传播文化,采用“全球品牌框架,本地内容创作”营销战略,有数字化运营优势,通过师徒制等培养人才,遵守当地法规,建立全球采购与本地化结合的供应链体系[91] - 加盟商与供应链:采购以餐厅顾客数量为依据,底料以颐海集团为主要供应商,食材和易耗品多渠道采购,重视物流安排和库存管理[94][95] - 本地化策略:菜品结合本土情况创新,采用内部开发与客户定制结合等方式提升本地化能力,开展主题活动、优化餐厅设计等[97][98] 正餐赛道(探鱼) - 经营情况:截至2025年初全球门店总数突破350家,海外门店选址核心商圈购物中心,海外营收占比提升,平均利润率超13%,营收以堂食为主,成本主要是人工和食材成本[101] - 市场策略:采取差异化品牌定位策略,针对不同市场层级有不同定位、价格、传播渠道和店型,与当地企业合作,结合线上线下推广[103][104] - 加盟商与供应链:全球化加盟体系分层分级,不同市场有不同合作模式、投资门槛等,供应链有全球化布局、冷链物流与品控创新、区域化适配等特点[106][109] - 本地化策略:未提及完整内容 破局策略及趋势预测 未提及相关具体内容
文化破壁、标准建立、供应链先行 中国餐饮加速“出海”破浪扬帆
证券日报· 2025-05-29 16:0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3%,规模达5.57万亿元,行业整体保持扩容态势,但面临客单价与利润双降的压力 [1] - 行业发展逻辑正从国内竞争转向海外市场布局,形成以"文化破壁、标准建立、供应链先行"为核心的"出海"浪潮 [1] - 国际餐饮服务市场预计2026年达3.8万亿美元,2022-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5.9%,中式餐饮占比将提升至10.8% [2] 出海动因与政策支持 - 餐饮品牌国际化主要考量:市场拓展需求、文化传播、海外华人及当地消费者接受度提升 [2]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政策支持中餐"走出去",包括检验检疫合作、厨师境外从业、原辅料出口等 [3] - 行业全球化进程从单店模式转向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如快乐小羊已在10个国家开设100多家门店 [3] 头部企业案例与供应链优势 - 蜜雪冰城覆盖11个国家,门店超4.6万家,依托标准化产品体系和强大供应链实现海外扩张 [4] - 海底捞、蜜雪冰城等头部企业通过成熟供应链和标准化运营复制"中国速度" [4] - 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企业通过港股上市融资支持国际化战略 [8] 出海挑战与解决方案 - 文化差异导致经营困境,如酸菜检测问题造成30吨库存报废,三国主题装修引发负面评价 [5][6] - 需构建中餐厨师全球认证体系和科技赋能供应链(如区块链溯源、智能补货算法) [6] - 数智化赋能可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如薄荷巧克力从概念到上市仅2.5个月),提升竞争力 [7] 战略建议与行业支持 - "出海"本质是重新创业,需针对目标客群打造新品牌并本地化改良产品 [7] - 企业需储备供应链、人才与法律法规知识,避免跟风,深耕国内市场是基础 [7]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成立海外拓展工作委员会,帮助突破文化、法律和供应链壁垒 [8]
“一盘辣椒炒肉180元,还要加10%服务费” 中餐出海是一门好生意吗?|深度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1:53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趋势 - 截至2024年6月底,32个中国餐饮品牌已进军新加坡,共经营184间门店,坚持原味呈现的品牌占比达63% [2][6] - 海外中餐厅数量从2019年42万家激增至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6] - 疫情后餐饮企业出海咨询量从10%暴涨至150%,下沉市场小镇品牌也加入出海潮 [6] 品牌出海策略与定位 - 甬府新加坡门店人均消费500新币(约2750元),定位高端商务宴请,80%食材需国内空运 [5][8] - 农耕记新加坡门店复刻湖南土菜馆风格,包括装潢、菜单和每日空运的湖南食材 [5] - 品牌普遍采用"原汁原味"策略,认为中餐文化火候和调味技艺是核心竞争力 [5] 出海成本与运营挑战 - 新加坡食材成本极高,萝卜从国内5元/斤升至空运后50元/斤 [8] - 服务员月薪1.5万元人民币(3000新币),约为国内3倍,租金是国内一倍 [9] - 供应链稳定性是最大痛点,生鲜通关需经AVA双重检验,磨合期达半年 [8][9] 市场竞争与淘汰风险 - 2024年前三季度新加坡2465家餐饮企业歇业,较2023年增加19.7% [7] - 火锅、茶饮赛道出海成功率高但淘汰率也高,部分品牌生命周期仅两年 [8] - 本地法规要求禽肉类必须从指定国家进口,增加合规难度 [9] 行业扩张与模式创新 - 美团黑珍珠指南首次出海,计划发布AI Agent推动全球餐饮智能化 [13] - 货拉拉、瑞幸、喜茶等消费品牌与泡泡玛特等文化IP共同重构新加坡消费景观 [12] - AI、区块链技术应用被视为提升出海企业效率的关键驱动力 [13]
逃离外贸的人,涌入了中餐
投中网· 2025-04-30 04:11
餐饮出海趋势 - 服务贸易取代商品贸易成为出海新方向,餐饮行业成为典型代表 [7] - 海外中餐厅数量达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9] - 茶饮、火锅、粤菜等品类在东京、悉尼等城市核心商圈实现翻倍定价且客流量激增 [8] 中餐文化输出与本地化创新 - 中西融合菜式(如包子配红酒、腐乳炒西蓝花)受海外消费者追捧,打破传统中餐认知 [12][13] - 大闸蟹等高端食材通过差异化烹饪方式(清炒蟹粉、醉蟹)打开日本市场 [13] - 东南亚市场偏好仪式感用餐,需调整经营策略(如搭配高价茶饮提升客单价) [14] - 法式中餐厅以刀叉用餐形式降低西方消费者门槛,融合菜在欧美流行度攀升 [14] 市场机遇与挑战 - 东南亚华人年轻群体依赖中国APP(大众点评)种草中餐厅,带动平台下载量直追本地应用 [16][17] - 国内连锁品牌(如茶仙子、老虎堂)在东南亚焕发第二春,验证品类重做潜力 [17] - 供应链难题突出:新加坡禁止生肉进口导致炸鸡品类成本失控 [19][20] - 调料依赖中国进口(如镇江醋)、高额物流费用(年运费3-4万元)挤压利润 [21] 客群特征与营销策略 - 中国外派员工及游客为核心高净值客群,消费力强(人均点菜量超本地人20%) [25][26] - 黑珍珠餐厅指南境外榜单中传统/融合中餐占比达41%,高端中餐需求激增 [14][31] - 国内平台(大众点评、抖音)成为海外餐厅引流主阵地,232家境外餐厅入选必吃榜 [29][31] - 中国游客推动日本清酒分级消费,Omakase价格因需求上涨2-3倍 [32][33] 经营策略与品牌溢价 - 分层定价(引流款、利润款、口碑款)及社交场景打造(高端接待)提升盈利能力 [23] - 海外中餐厅通过入驻中文互联网(小红书、抖音)实现品牌曝光,预订周期达3-4个月 [31][33] - 华裔主厨主动学习中国营销玩法(如Zor转型中文博主),强化本土化运营 [33]
把中餐送到印度尼西亚
吴晓波频道· 2025-04-29 01:19
印尼市场潜力 - 印尼人口2.87亿,其中一半在30岁以下,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常年维持90%以上,若GDP增速达标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4] - 印尼被中餐行业视为"具有万店潜力的市场",尤其适合作为开拓伊斯兰市场的跳板,其穆斯林人口占比接近80%,全球穆斯林人口达18亿[30][31] - 印尼政府近期推出多项利好政策,包括废除TDKN要求、取消民生必需品进口限制,将极大促进中餐供应链出海[15] 中餐出海模式 - TOMORO COFFEE通过采用全自动咖啡机实现效率革命,3年内在印尼开出700多家门店,借鉴了瑞幸在中国的成功经验[7][11][12] - 快乐小羊通过供应链创新,与英国威尔士绵羊供应商合作,为海外60多家直营店奠定基础[19][20] - 中小品牌可通过展会等渠道寻找当地合作伙伴,由对方承担运营和供应链工作,总部只需提供产品研发支持[23][24] 市场环境变化 - 印尼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包括废除机场小费潜规则、辞退涉事官员等举措,显示政府构建亲中商业环境的决心[14] - 新马越等传统中餐出海目的地已陷入内卷,印尼正成为新热点,2023年有超过150万人次赴印尼考察[13][15] - 中国企业在产品、营销、设计方面已接近欧美日韩水平,但价格优势明显,开价可能低一半[14] 出海战略思考 - 出海要趁早,以便获得挑选当地合作方的主动权,否则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26] - 印尼适合作为"重兵布置的第一站",可培养国际化团队并建立供应链基础,为进军欧美市场做准备[32] - 中餐出海已从服务华人转向本土化经营,因全球华人仅6000-7000万,市场天花板较低[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