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时隔三年半,创业板指重回3000点,国际投行如何判断?
环球网· 2025-09-12 01:03
创业板指数表现 - 创业板指9月11日报收3053.75点 涨幅5.15% 时隔三年半重回3000点 [1] - 6月下旬至今区间涨幅超50% 年内最大涨幅超70%(从4月低点1756.64点计算) [3] - 创业板系列指数持续攀升与权重股密切相关 AI+是重要方向 [3] 国际投资者情绪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超九成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 为2021年初以来最高比例 [3] 再融资市场动态 - 年内A股再融资总额达8002.14亿元 较去年全年2231.20亿元增长258.7% [3] - 再融资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募集资金 [3]
深夜,中国资产爆发,阿里巴巴涨超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0:13
美国8月CPI数据 - 美国8月CPI环比增长0.4% 经季节性调整前同比增长2.9% [2] - 核心CPI环比增长0.3% 经季节性调整前同比增长3.1% 基本符合预期 [2] 通胀压力细节 - 水果和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6% 汽车燃料价格上涨1.8% 烟草价格上涨1.0% [3] - 家庭食品价格上涨0.6% 为近三年最大涨幅 可能受关税影响 [3] - 关税影响尚未完全释放 商品通胀存在继续抬头的可能性 [3] 科技股表现 - 特斯拉股价上涨6.04%至368.810美元 Model Y新订单交付时间排至11月份 [3][4] - 苹果股价上涨1.43%至230.030美元 [4] - 谷歌股价上涨0.51%至240.780美元 [4] - 微软股价上涨0.13%至501.010美元 [4] - 英伟达股价下跌0.08%至177.170美元 [4] - 脸书股价下跌0.14%至750.900美元 [4] - 亚马逊股价下跌0.16%至229.950美元 [4] 半导体板块表现 - 费城半导体指数涨0.63%刷新历史新高 [4] - 拉姆研究涨超7% 美光科技涨逾7% 应用材料涨超4% [4]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89% [4]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涨超7% 两倍做多沪深300ETF涨约7% [4] - 阿里巴巴涨8%创近4年新高 蔚来涨超6% 百度京东涨超3% [5] 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 -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5] - 中概股反弹受三因素驱动:美元走弱与美联储降息预期、中国政策转向稳预期稳现金流稳资本回报、龙头企业盈利质地边际改善 [5] 中概股前景展望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或进入"台阶式上移+高波动"阶段 仍有冲击8500至9000点概率 [6] - 中期行情关键取决于基本面、宏观和微观层面 包括美联储降息节奏、龙头企业盈利可持续性、分红回购与资本市场改革 [6] - 海外资金配置中国比例仍然较低 未来买入中国趋势将持续 [6]
利好来袭,中国资产大涨
证券时报· 2025-09-11 23:37
中国资产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近3% 距离今年3月高点仅一步之遥[1][3]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暴涨超7% 两倍做多沪深300ETF大涨近7%[1][3] - 热门中概股集体大涨 阿里巴巴大涨8% 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再鼎医药大涨超14%[1][3] 外资配置动向 - 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8月外国投资者净买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合计达390亿美元[1][8] - 高盛主经纪商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8月对中国股市净买入量创2024年9月以来新高[1][8]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超过90%美国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1][6][7] 美国市场环境 - 美国8月CPI同比增长2.9% 核心CPI同比增长3.1% 均符合预期[4] - 交易员已完全定价美联储将在2025年底前降息三次[4]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创历史新高 道指大涨1.36%首次站上46000点[3] 行业与主题投资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新药研发等细分赛道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7] - 内存芯片供应短缺状况预计持续至2026年 DRAM需求增速较供应高出1.8个百分点[4] - 美国投资者开始关注在岸A股市场 特别是AI、半导体、新消费等主题[7] 资金流动数据 - 8月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投入近45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获得390亿美元[8] - 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8] - 部分量化基金与宏观基金通过A股ETF和股指期货工具进入中国市场[7]
利好来袭!中国资产,大涨!
券商中国· 2025-09-11 23:31
中国资产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2.89% 距离3月高点仅一步之遥 [2][3]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暴涨7.59% 两倍做多沪深300ETF大涨6.91% [2][3] - 热门中概股集体大涨:阿里巴巴涨8% 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再鼎医药涨超14% 蔚来/百济神州涨超6% [3] 外资配置动向 - 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8月外资净买入中国债券和股票达390亿美元 [2][12] - 高盛主经纪商数据:全球对冲基金8月对中国股市净买入量创2024年9月以来新高 [2][13] -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超90%美国投资者愿增加中国敞口 为2021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7][8][9] 市场驱动因素 - 美国8月CPI同比增长2.9% 核心CPI增3.1% 符合预期 交易员完全定价2025年底前降息三次 [4] - 中国在生物科技/人形机器人/新药研发等细分赛道全球领先 [9] - 投资者组合过度集中于美国市场 分散化配置需求上升 [11] 行业细分表现 - 内存芯片供应短缺预计持续至2026年 DRAM需求增速较供应高1.8个百分点 NAND闪存需求超供应4个百分点 [6] - 美光科技股价大涨7.54% 花旗将其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75美元 [6] - 美国投资者开始关注A股市场 通过ETF和股指期货工具参与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主题 [12] 全球市场联动 - 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道指涨1.36%首破46000点 纳指涨0.72%突破22000点 标普500涨0.85% [4] - 特斯拉大涨6% 苹果涨超1% 美光科技涨7.54% 甲骨文大跌超6% [5][6]
大摩:超九成美国投资者愿加仓中国资产
财联社· 2025-09-11 10:37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兴趣高涨 -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兴趣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 超过90%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 为2021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1][3] - 美国投资者重返中国市场步伐刚刚开始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流入 [1][4] 投资者关注领域和投资方式 - 美国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 生物技术以及新消费公司等领域尤其感兴趣 [5] - 投资兴趣超越在美上市中国股票 延伸至在岸A股市场 部分量化基金和宏观基金通过A股ETF和指数期货产品增加投资 [5] 兴趣回升驱动因素 - 中国在特定行业的领导地位 政策制定者逐步朝着稳定经济正确方向迈出小步 有明确意图提振股市 [5] - 流动性状况改善 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上升 [5] - 最糟糕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5] 市场表现和数据印证 - 中国股市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反弹 上证指数累计上涨逾40% 今年以来涨幅高达近19% [5] - 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 创近一年最高规模 其中中国市场债券和股票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 [6] - 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净买入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 对冲基金对中国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 [7]
中国资产火热,全球对冲基金持仓创新高!顶流券商ETF(512000)涨逾1%,近20日大举吸金超63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9-11 03:07
券商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1日A股券商板块集体上涨 国海证券涨超5% 太平洋和国盛金控涨超2% 华林证券 长江证券和国信证券涨逾1% [1] - 券商ETF(512000)当日低开高走 场内价格上涨1% 半日成交额超4亿元 交投活跃 [1] - 券商ETF近20日累计获资金净流入63亿元 单日吸金2.79亿元 显示资金面持续火热 [3] 外资流入与市场情绪 - 8月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投入45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占据资金流入大头 [3] - 全球对冲基金8月对中国的净买入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 中国股票仓位上升76个基点至两年高点 [3]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增强 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支撑 A股预计延续震荡上行趋势 [3] 券商板块估值与规模 - 券商ETF(512000)规模超324亿元 创历史新高 年内日均成交额达9.57亿元 [5] - 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市净率PB为1.56倍 处于10年来44.9%分位点 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5] - 券商板块与资本市场表现高度相关 随着全球流动性改善和A股"慢牛"行情 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 [3] 产品结构与投资特点 -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涵盖49只上市券商股 [7] - 近60%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 覆盖"大资管"和"大投行"业务 40%仓位配置中小券商以捕捉高弹性 [7] - 产品设计兼顾头部券商稳定性和中小券商爆发性 成为高效布局券商板块的投资工具 [7]
中国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 全球“长钱”加大配置力度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18:48
(上接1版) 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8月6日至9月3日的四周内,全球股票基金获得资金净流入635.9亿美元; 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净流入为55.21亿美元,其中,中国境内股票基金合计获得资金净流入65.5亿美元, 在新兴市场中遥遥领先。 中国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 美国资管巨头景顺旗舰新兴市场基金Invseco Developing Markets在今年7月也大手笔加仓了多只中国股 票。具体来看,该基金对京东、伊利股份和阿里巴巴分别加仓1112.11%、1404.21%和187.16%。 进入9月,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步升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再次成为全球资金关注的焦点。多 家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回稳趋势增强、科技产业竞争力提升,以及结构性政策持续发力,正在共同 推动中国市场信心持续修复。 瑞士宝盛经济学家戴维·亚历山大·迈尔发布公开观点表示,近日公布的最新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8 月就业增长近乎停滞。在劳动力市场降温已成为现实的背景下,美联储重启降息几乎已成定局,市场甚 至正在讨论50个基点"大幅降息"的可能。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股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显著提升。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在接受 ...
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 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8 01:43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自去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七成[6]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变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外资占比达七八成 欧美、中东和东南亚资金全面参与[4] - 全球投资者因美国资产集中度过高而重新配置 中国资产因体量大、政策稳定和科技快速发展成为重要标的[4] 上市企业结构与特点 - 目前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包含大量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4] - "先A后H"模式流行 与企业出海需求相关 赴港上市后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15%[8] - 市场包容性强 除内地企业外还有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企业上市 腾讯案例证明小公司成长潜力[8] 市场优势与改革方向 - 港股交易量和融资额在亚洲领先 其他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8] - 港交所将持续优化制度体系 确保上市机制与时俱进[8] - 需要补齐债券、大宗商品等产品短板 当前产品种类仅三四种而美国市场达十种[10] 互联互通进展 - 沪深港通纳入REITs准备成熟 将参照股票和ETF互联互通制度安排[11] - 未来计划将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纳入互联互通 实现全方位产品互通[11]
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8 01:10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港股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远超全球新股融资额同比增幅[3] - 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 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3]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变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上市时外国投资者占比达七八成 涵盖欧美、中东和东南亚资金[2] - 长线基金参与度提高 因中国市场规模大、政策稳定且科技快速发展 适合5-10年投资周期[2] 上市企业储备与结构 - 目前2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包括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2] - 企业上市模式从"先H后A"转向"先A后H" 源于出海需求及海外融资平台建设[4] - "先A后H"企业在港上市后 其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达15%[5] 市场优势与国际化特征 - 港股市场包容性强 开放型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 既容纳大公司也支持潜力股[5] - 除内地企业外 还有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等地区企业在港上市[5] - 亚洲市场内港股交易量及融资额领先 部分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5] 产品结构短板与改进方向 - 香港市场强项集中于股票及衍生产品 债市及大宗商品领域存在明显短板[6] - 需加强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多元化产品建设 以匹配国际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6] - 沪深港通拟纳入REITs产品 进一步丰富互联互通交易品种[6] 互联互通发展规划 - 未来将扩展互联互通至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领域 实现全品类互联[7] - 全面互联互通将使香港与内地市场共同受益 满足外资对多类别产品的投资需求[7]
专访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海外“长钱”踊跃加码中国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9-08 01:05
港股市场热度与资金流向 - 香港交易所2025未来科技峰会现场座无虚席 参会人数超700人且过道挤满人群 投资机构展台前围满投资者 [1][2] - 港股上半年日均交易额达240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 9月前5个交易日中有3天单日交易额突破3000亿港元 [3] - 南向资金目前仅占港股每日交易量约20% 其余交易资金来自全球各地投资者 [3] 海外资金配置动向 - 海外长线资金和主动型基金重新研究中资股基本面 从"不能投"转向"不能不投"形成新共识 [2][5] - 外资参与港股IPO程度显著提升 前8个月新股融资总额134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六倍 新股认购倍数达五六千倍 [3] - 科技类IPO项目中70%-80%认购额来自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海外长线基金 [3] - 前8个月港股再融资规模超3500亿港元 多家大型科技企业成功再融资 上市后再融资金额远超IPO融资额 [7] 市场驱动因素转变 - 2024年9月行情为政策驱动 恒生指数飙升期间单日交易额创6200亿港元历史新高 [4] - 2025年市场热度转为基本面驱动 DeepSeek等科技企业带动国际投资者主动研究中国资产 [5] - 长线资金以5-10年为投资周期 认为中国是政策最稳定、发展方向最明确、科技创新活力最强的市场 [5] 港交所战略布局 - 通过上市制度改革提高包容性 无特定赛道偏好 对生物科技、先进制造及新消费领域均持开放态度 [6] - 致力于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第一选择 与内地交易所优势互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6] - 正在酝酿推出更多衍生产品 加强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领域建设 为大额长线资金提供多元化配置选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