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搜索文档
轰轰烈烈的去产能,又要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05 04:50
政策解读 - 中Y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核心要点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以及防止无序竞争和整顿内卷 [2] - 当前政策目的是刺激内需而非简单去产能,与10年前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不同 [6][7][8] - 政策强调产能升级而非全面去产能,避免重蹈美国产业转移导致金融化的覆辙 [17][21][25] 产能过剩争议 - 当前不存在绝对产能过剩,仅为结构性过剩,潜在需求未被充分激发 [9][10][14] - 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电动汽车)的全球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需求尚未释放 [11][12][13] - 国内消费不足主因是收入问题而非产能过剩,需通过增加收入和提升供给质量解决 [15][16] 国际竞争与产业链 - 西方国家指责产能过剩实为忌惮完整产业链优势,意图通过舆论施压限制发展 [29][30][32] - 应对策略是避免内卷恶性竞争,向外拓展市场而非内部削减产能 [35][36] - 淘汰落后产能规模有限,需平衡产业升级与就业稳定 [33] 历史经验与路径选择 - 美国通过产业转移解决过剩导致产业空心化和金融化,引发社会问题 [25][26] - 德国、日本选择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更可持续 [21] - 优化供给与刺激需求结合是解决产能问题的关键路径 [27] 行业影响 - 新能源行业长期需求明确,政策支持产能升级而非削减 [11][12][17] - 电动车行业已通过行政手段禁止恶性降价,规范市场竞争 [33] - 产业链完整性是核心竞争优势,需保留高低端产业协同 [31][32]
化工这一细分领域“反内卷”,万凯新材、逸盛石化等企业主动减产
华夏时报· 2025-07-05 03:09
行业减产情况 - 万凯新材计划减产PET产能60万吨,占总产能20% [1] - 行业集中减产涉及产能336万吨,占总产能16.3%,预计开工率从88.75%下滑至75% [1] - 华润化学减产66万吨(总产能20%),三房巷累计停产100万吨,逸盛石化减产110万吨(海南75万吨+大化35万吨) [4] 供需格局 - 2024年全球PET原生需求同比增长8.2%,国内需求862万吨(+14%),出口585万吨(+28.4%) [3] - 2024年国内新增产能417万吨,总产能达2043万吨(+28%),产量1556万吨(+18.8%) [3] - 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260万吨(仪征化纤50万吨+三房巷150万吨+富海集团60万吨) [8] 企业盈利与市场表现 - 2022年行业高景气:万凯新材净利润9.55亿元,华润材料8.24亿元(+90.52%),三房巷8.18亿元 [7] - 2024年全行业亏损:万凯新材亏3亿元,华润材料亏5.7亿元,三房巷亏4.87亿元 [7] - 2025年6月聚酯瓶片价差222元/吨(历史低位),减产未提振股价,万凯新材收盘跌2.47% [2][8] 行业竞争与扩产背景 - 中国PET产能占全球近50%,CR4产能1549万吨(集中度80%+) [7] - 扩产主因系2020-2022年需求激增,企业为抢占市场提升业绩 [5] - 2022年后产能爆发致开工率下降,加工差低位徘徊,市场呈现量增价减特征 [7][8] 价格走势分析 - 减产短期收紧供应,但三季度新增产能+季节性需求波动仍是关键变量 [8] - 三季度或现价格阶段性冲高(成本反弹+旺季需求共振),四季度可能加速探底(产能释放+需求转淡) [8]
研判2025!中国软泡聚醚行业价格、产能及消费量分析:行业产能过剩凸显,价格承压下行趋势延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5 01:08
行业现状 - 2025年5月底中国软泡聚醚价格为0.73万元/吨,同比下降19.65%,主要因上游环氧丙烷等原料价格下滑及产能扩张导致供需失衡 [1][9] - 截至2025年2月聚醚总产能达950万吨/年,预计将超1100万吨/年,但下游家具、汽车等行业需求增速缓慢,难以消化新增产能 [1][9] - 2024年产能941.3万吨(同比+2.34%),行业集中度高,万华化学、隆华新材等龙头企业主导市场,中小企业面临整合压力 [10] - 2025年1-4月消费量122.56万吨(同比+7.15%),主要受新能源汽车爆发(座椅/内饰需求增)及高端家具消费升级拉动 [12] 产业链与产品特性 - 上游为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等基础化工原料及反应设备,下游应用于家居、汽车、鞋材等八大领域 [7] - 产品分为高回弹聚醚、普通软泡聚醚等四类,羟值54-58mg/g,粘度400-600mPa·s,具有高活性、低VOC等技术特征 [2] 重点企业经营 - **万华化学**:2025年Q1营收430.68亿元(同比-6.70%),净利润30.82亿元(同比-25.87%),拥有连续化DMC聚醚装置技术,POP产品固含量提升 [18][21] - **隆华新材**:2024年营收56.24亿元(同比+12.01%),研发投入1.75亿元(同比+5.93%),POP聚醚市占率30%,技术突破国外壁垒 [16] - **长华化学**:高回弹PPC产品在汽车行业认可度高,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细分领域竞争力 [16] 发展趋势 - **产能优化**:龙头企业将整合高端产能(如POP聚醚),中小企业或退出,新增产能向华东/华南集中 [20] - **技术转型**:全水发泡技术、生物基聚醚等绿色工艺加速应用,万华化学连续化DMC装置提升效率 [21][22] - **需求分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高回弹聚醚需求增)与冷链物流(硬泡聚醚应用扩)成为新增长点 [23] 历史沿革 - 1989-1993年起步阶段:天津石化建成2万吨/年装置,软/硬泡聚醚产量比达0.617:0.383 [3] - 1993-1999年快速发展:全国产能26万吨/年(较1994年+50%),实现冰箱保温材料进口替代 [3] - 2000-2010年技术创新:长春吉大突破PEEK技术垄断,万华化学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竞争力 [4] - 2010年后绿色转型:环保政策推动行业减少污染排放,优化生产工艺 [5]
新一轮“去产能”:成因、方案和给普通人的建议
吴晓波频道· 2025-07-04 17:22
宏观经济背景与行业现状 - "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受经济周期变化、体制机制问题和技术发展规律综合影响[1][27] - 汽车行业展开60天账期革命并呼吁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简化返利政策[3] - 新能源头部企业取消夜班并削减部分产线产能至少1/3[4] - 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去产能并控制出栏体重在120公斤左右[5] - 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供应量从64GW降至45GW[6] - 水泥行业自查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差异[7] 价格战与涨价趋势 - 连锁零食品牌呼吁停止价格战并提高门店毛利率[12] - 工程涂料、防水材料行业多个核心品类涨价1%-13%[12] - 包装纸行业瓦楞纸、牛卡纸等短期内连续两次调价[13] 历史去产能经验与当前特点 - 2005年去产能第一阶段针对钢铁、水泥等行业淘汰炼铁4100万吨、炼钢1186万吨[18][19] - 2015年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如宝武集团成立并收购多家钢企[19] - 当前去产能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21][22] - 企业展现自主能动性如头部车企取消夜班、零食品牌呼吁良性竞争[23] - 出口转内销成为重要抓手推动市场向高质量产品迈进[24] 专家分析与行业指标 - 产能利用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或毛利率下行+销售费用率上行表明内卷式竞争[32][33] - 光伏、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因强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不足及房地产投资萎缩[41][42][43] - 光伏产业曾受政策刺激和高收益驱动导致盲目投资与高库存风险[44] 政策建议与未来方向 - 短期内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至出口转内销产品[35] - 长期需改善收入分配并推动国资上缴财政专项用于社保[36] -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并鼓励企业差异化竞争[37][38] - 分类施策引导供给侧并加大创新支持力度[39] - 减少行政干预与过度补贴 激活市场需求与市场联动机制[49] 投资与行业布局 - 产能过剩行业需自我提升或转行至朝阳产业[56] - 去产能初期行业股票普跌 后期头部企业股价翻倍[57] - 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朝阳行业存在套利机会[58] - "反内卷"或成"十五五"规划主线衔接国内大循环[59] - 发改委或牵头量化去产能目标 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61][62]
小摩:推动中国股票下一轮上涨的三大因素!超配互联网和消费
智通财经· 2025-07-04 11:44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以美元计价的MSCI中国指数过去一年上涨32%(今年以来上涨18%),市盈率回升至11.5倍(20年平均水平为11.9倍)[1] - 摩根大通认为三大因素支持积极结论:消费复苏、产能过剩解决、股权风险溢价高企[1] - 恒生科技指数显示互联网板块每股收益和自由现金流回升,但股价仍滞后于历史估值水平[3][5] 消费复苏 - 零售销售额增长率从疫情前9-10%降至5.4%,近期出现回升迹象[2] - 消费提升将改善供需平衡、减轻通缩压力、提高企业定价能力[2] - 政策支持聚焦消费服务(占GDP 18%,远低于美国的46%)和房地产市场企稳(过去4年拖累GDP 2-2.5%)[2] - 看好阿里巴巴、腾讯、贝壳、美高梅中国等消费及互联网股票[3] 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 - 房地产管控和技术限制促使中国聚焦产业链上游,导致汽车、材料等行业产能过剩[7] - 中央提出遏制低价恶性竞争,关注月底大会的政策细节[7] - 类比2014年煤炭/钢铁行业改革,当前处于政策酝酿阶段[7] - 受益股票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国铝业等[7] 股权风险溢价与资本成本 - 中国股市ERP超7%(每股收益收益率9%减去1.64%的国债收益率),远高于美国的0%[9][10] - 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4%)支撑估值,预计2025年底再降息10基点[9] - 高股息股票已上涨,若ROE回升可能引发资金轮动至成长股[9]
玻璃行业专家电话会议
2025-07-03 15: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玻璃行业、建筑玻璃行业、浮法玻璃行业 - **公司**:宁夏金新义、杨巴镇企业、宜兴企业、齐斌、弗莱特、兴义、新福星、湖北地区部分光伏抑菌企业、正康项目相关企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光伏玻璃行业盈利情况 - **核心观点**:盈利不佳,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 **论据**:两毫米厚度光伏玻璃价格约 10 元,较上月下降,一线企业亏损约 10%,二三线企业亏损 15%-20%,一线企业完全成本 12.5 - 13 元,二三线企业 14 - 15 元 [1][2] 光伏玻璃行业停建产情况 - **核心观点**:主要企业进行停建产行动,减产量接近 10%,进一步减产 30%目标执行难度大 - **论据**:四五月份抢装后需求下降,2025 年产量环比增加致供需失衡,宁夏金新义、杨巴镇、宜兴等地部分生产线停窑或闷窑 [1][3][5] 行业产能情况 - **核心观点**:冷修与新增产能并存,库存压力大 - **论据**:2024 年冷修多条生产线,2025 年已点火 8 座窑炉,新增产能约 8000 - 9000 吨,总产能接近 13 万吨,实际运行产能约 9 万吨 [1][6] 建筑玻璃复产情况 - **核心观点**:若盈利恢复至 12.5 元/平方米以上,头部和经营较好企业复产比例可达 50%,小窑炉恢复概率低 - **论据**:2024 年停产产能约 2.5 万吨,有近 2 万吨建成生产线待点火,目前价格低,除三四月份外基本持平或亏损 [1][7] 落后产能淘汰情况 - **核心观点**:需淘汰落后和高能耗产能,但现行标准难执行,全面淘汰难度大 - **论据**:小规模及早期小窑炉能耗高,现行标准未修订,政策可能组织评审选择性淘汰 [1][10] 光伏玻璃价格走势 - **核心观点**:短期内反弹可能性低 - **论据**:市场需求未显著改善,供应量减少空间有限,除非有新需求增长点 [13] 浮法玻璃行业情况 - **核心观点**:2025 年二季度需求同比下降超 10%,行业以亏损为主 - **论据**:热融化量较去年同期下降,房地产领域需求占比降低,新能源汽车玻璃等领域增长有限;烧煤气完全成本约 1100 元,石油焦成本使完全成本接近 1200 元,天然气成本 1300 - 1600 元 [4][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在建产能虽有违规问题,但政策倾向允许投产,关注其对市场供应的潜在影响 [4][12] - 光伏玻璃厂指标问题复杂,2020 年前 3 万吨左右及之后低风险函认可的约 9 万吨产能可自行使用,违规产能处理难度大 [9] - 浮法玻璃企业如齐斌、新福星等转型光伏玻璃成本控制较好,节能效果显著 [14][15] - 湖北部分光伏抑菌企业经营不佳,地方政府出资支持避免破产,因原材料价格高经营压力大 [16] - 今年天然气和液化气价格相对稳定且略有下降,因市场有一定垄断性质 [17] - 正康项目需进行煤气改造,集中供热煤气成本有变化,对沙河地区大板生产成本有影响 [21] - 沙河地区用集中供热煤气生产玻璃成本低于天然气,若湖北石油焦改天然气实施,全国玻璃价格可能上升 [22] - 5 毫米大板可用煤制气生产但热值差,小板市场需求好且生产简单 [23] - 湖北省石油焦改天然气政策因企业抵制和成本高处于僵持阶段 [24] - 沙河地区因环保停产产能需今年置换,现放宽政策但投产积极性不高 [25] - 未听说 93 阅兵京津冀周边企业需停产限产,去年环保部有意控制玻璃行业贷款但措施未出台 [26]
行业产能过剩 万凯新材主动调减PET生产计划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2:48
公司动态 - 万凯新材计划从7月3日开始有序调减PET生产计划,涉及产能60万吨,占总产能的20%,预计对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1] - 万凯新材减产原因是行业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性亏损,PET同行共同决定限制产量以减少库存[1] - 万凯新材去年亏损主要由于PET瓶片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加工费下降超过30%[1] - 万凯新材正在推进尼日利亚30万吨和印度尼西亚75万吨聚酯瓶片生产基地建设,扩大海外产能布局[3] - 万凯新材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达62.39亿元,同比增长11.61%,占总营收的36.21%[4] 行业状况 - 聚酯瓶片产能从2023年末的1661万吨提升至2043万吨,同比增加近23%[3] - 华润材料预计2025年PET产能依旧会阶段性过剩[2] - 国内瓶片行业产能增长迅猛,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3] - 面对产能过剩,国内PET瓶片工厂采取主动措施调整生产策略,包括海南逸盛(75万吨)、万凯新材、华润材料等宣布停产计划[4] 应对措施 - 万凯新材采取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加快MEG项目建设、加强研发创新等措施应对行业周期[1] - 华润材料将更加坚定降本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转型创新,聚焦"双核一力",研发高比例rPET、高性能PETG、耐温PET等产品[2]
中国焚烧厂,高价抢垃圾
虎嗅· 2025-07-02 07:21
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11万吨/日 超"十四五"目标38.75% 成为全球处理能力最高国家 [2][3] - 2024年底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16.6万吨/日 被WRCA认证为全球最高 [4] - 2023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计划内停炉83467天次 部分焚烧炉超过半年未开机 [5] - 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60% 40%产能闲置 [5] 产能过剩原因 - 垃圾焚烧占比从2014年32.51%升至2023年82.49% 处理总量增长超50% [15] - 2017-2023年建设提速 2021年新建投产222座 [18] - 13年间焚烧厂数量增长近9倍 处理能力增长16倍 [20] - 东部地区产能集中 浙江76座焚烧厂中18座年均停炉超50天 [23] 企业应对措施 - 开展"垃圾争夺战" 包括支付每吨50元回扣给物业公司 [7] - 开挖陈年填埋垃圾 如广州兴丰应急填埋场挖出350万立方米 [7] - 拓展海外市场 如光大环境、中国天楹、康恒环境等在越南等地布局项目 [7] - 采用"垃圾掺烧"技术 掺烧比例达12%-35% 南阳市项目日需求1050吨 [8] 商业模式 - 2003年转向特许经营 采用BOT模式 [25] - 收入来源包括垃圾处置费、上网电费和政府补贴 [26][27] - 稳定运营企业毛利率通常维持在30%-50% [31] - 特许经营期25-30年 前期投入通过长期摊销 [31]
甲醇聚烯烃早报-20250702
永安期货· 2025-07-02 01: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甲醇处于利空兑现期,高进口开始兑现且累库发生,盘面低估值,单边方向难定,偏向低了做多配 [1] - 聚乙烯整体库存中性,关注LL - HD转产、美国报价及新装置投产落地情况 [6] - 聚丙烯产能过剩背景下09预期压力中性偏过剩,出口持续放量或pdh装置检修较多可缓解供应压力 [6] - PVC基差走强,中上游库存去化,关注投产兑现、出口持续性、煤价、商品房销售、终端订单和开工等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甲醇 - 2025年7月1日较前一日动力煤期货无变化,江苏现货降265、华南现货降5、鲁南折盘面无变化、西南折盘面降50、河北折盘面无变化、西北折盘面无变化,进口利润等无变化,主力基差降260,盘面MTO利润降35 [1] - 高进口兑现累库发生,伊朗降开工但非伊增量且国内供应增加,欧美甲醇价格弱势,宏观不稳 [1] 塑料 聚乙烯 - 2025年7月1日较前一日东北亚乙烯无变化,华北LL降50、华东LL降40、华东LD降50、华东HD降400,LL美金和LL美湾无变化,进口利润无变化,主力期货降12,基差等无变化 [6] - 两油库存同比中性,上游和煤化工去库,下游库存原料和成品库存中性,外盘欧美和东南亚维稳,进口利润 - 400附近,6月检修环比减少,国内线性产量环比增加 [6] 聚丙烯 - 2025年7月1日较前一日山东丙烯升30,东北亚丙烯无变化,华东PP降40,华北PP无变化,山东粉料降60,华东共聚降6,PP美金和PP美湾无变化,出口利润无变化,主力期货降26,基差等无变化 [6] - 聚丙烯库存上游两油和中游去库,基差 + 100,非标价差中性,进口 - 500附近,出口持续不错,PDH利润 - 1000左右,丙烯震荡,粉料开工维稳,拉丝排产中性,6月供应预计环比略增加,下游订单一般,原料和成品库存中性 [6] PVC - 2025年7月1日较前一日西北电石无变化,山东烧碱降5,电石法 - 华东降80,乙烯法 - 华东等无变化,进口美金价等无变化,西北综合利润等无变化,基差无变化 [11] - 基差走强,下游开工季节性,低价持货意愿强,中上游库存持续去化,夏季西北装置季节性检修,近端出口签单尚可,PVC综合利润 - 500,静态库存高位持续去化,下游表现平平,宏观中性 [11]
市场主流观点汇总-20250701
国投期货· 2025-07-01 11:41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意在客观反映行业内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对大宗商品各品种的研究观点,追踪热点品种,分析市场投资情绪,总结投资驱动逻辑等,数据基于机构当周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收盘价数据为上周五,周度涨跌为上周五较前一周五收盘价变动幅度 [2] 行情数据 大宗商品 - 焦炭收盘价1421.50,周度涨2.67%;铜收盘价79920.00,周度涨2.47%;铁矿石收盘价716.50,周度涨1.92%;白银收盘价8792.00,周度涨1.48%;玻璃收盘价1019.00,周度涨1.19%;生猪收盘价14005.00,周度涨0.79%;铝收盘价20580.00,周度涨0.56%;PVC收盘价4919.00,周度涨0.33%;螺纹钢收盘价2995.00,周度涨0.10% [3] - 玉米收盘价2384.00,周度跌1.04%;黄金收盘价766.40,周度跌1.56%;棕榈油收盘价8376.00,周度跌1.87%;豆粕收盘价2946.00,周度跌3.95%;PTA收盘价4778.00,周度跌4.02%;乙二醇收盘价4271.00,周度跌5.11%;甲醇收盘价2393.00,周度跌5.38%;原油收盘价498.50,周度跌12.02% [3] A股 - 中证500收盘价5863.73,周度涨3.98%;沪深300收盘价3921.76,周度涨1.95%;上证50收盘价2707.57,周度涨1.27% [3] 海外股市 - 日经225收盘价40150.79,周度涨4.55%;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价20273.46,周度涨4.25%;标普500收盘价6173.07,周度涨3.44%;恒生指数收盘价24284.15,周度涨3.20%;法国CAC40收盘价7691.55,周度涨1.34%;富时100收盘价8798.91,周度涨0.28% [3] 债券 - 中国国债5年期收盘价1.52,周度涨0.64%;中国国债10年期收盘价1.65,周度涨0.30%;中国国债2年期收盘价1.37,周度涨0.19% [3] 外汇 - 欧元兑美元收盘价1.17,周度涨1.69%;美元中间价收盘价7.16,周度跌0.09%;美元指数收盘价97.26,周度跌1.52% [3] 大宗商品观点汇总 宏观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 策略观点:采集8家机构观点,看多2家、看空1家、震荡5家 [4] - 利多逻辑: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美元走弱引发全球市场共振上行;沪深300指数风险溢价率仍处于低位;偏股型公募基金发行增加;稳定币题材带动大金融板块活跃;央行调整股票回购贷款和金融机构互换额度合计至8000亿,托底资金充足 [4] - 利空逻辑:产能过剩和地产周期压力下,企业基本面好转短期仍难看到;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认为经济形势向好,删除了“择机降准降息”表述;全国1 -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万亿元,同比下降1.1%;市场情绪指标已升至过热区间,短期或有回调 [4] 国债期货 - 策略观点:采集7家机构观点,看多3家、看空1家、震荡3家 [4] - 利多逻辑: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资金面边际宽松;5月信贷和通胀数据偏弱,降息预期升温;季初流动性转松,机构配置意愿回升;内需修复仍有压力,基本面支撑债市逻辑 [4] - 利空逻辑:央行二季度例会删除“择机降息降准”表述,政策或偏向结构性宽松;股市走强引发股债跷跷板效应,压制债市表现;长端利率上行,部分多头离场 [4] 能源板块 原油 - 策略观点:采集9家机构观点,看多3家、看空2家、震荡4家 [5] - 利多逻辑:美国商业原油、库欣原油库存双双走低;俄罗斯出口下滑带动整体敏感油供给出现减量;原油基本面仍处于旺季下的强现实格局;美伊关系仍显焦灼,短期或难以推动核问题谈判 [5] - 利空逻辑:伊以停火后地缘溢价迅速回落;市场预期OPEC可能继续增产;美联储最新的议息会议表示继续按兵不动;终端弱需求背景下中美炼厂高开工的持续性可能不足 [5] 农产品板块 鸡蛋 - 策略观点:采集8家机构观点,看多2家、看空2家、震荡4家 [5] - 利多逻辑:旺季备货推迟利好09合约;7月即将进入贸易商及下游企业备货旺季;如果未来淘汰鸡维持高位,蛋价将有较大上涨空间;利润亏损明显,随着温度升高,能效降低,供应将出现下降 [5] - 利空逻辑:6月在产蛋鸡存栏数环比回落幅度有限;今年上半年1 - 4月鸡苗补栏量持续处于过去几年的同期最高;6月新增产能依然维持高水平;今年中秋节较晚,下游备货启动时间可能延后 [5] 有色板块 铜 - 策略观点:采集7家机构观点,看多5家、看空0家、震荡2家 [6] - 利多逻辑: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提振铜价;中东局势缓和,风险偏好回升;全球显性库存下降,LME现货持续升水;COMEX - LME溢价扩大,“232”调查落地前美国补库行为延续;铜矿供应相对冶炼紧张,TC报价 - 44.81美元/吨 [6] - 利空逻辑:精废价差扩大,再生铜替代效应增强;铜价走高抑制下游采购,现货交投转淡;终端需求边际走弱,家电排产数据下滑 [6] 化工板块 甲醇 - 策略观点:采集7家机构观点,看多0家、看空1家、震荡6家 [6] - 利多逻辑:港口可流通货源有限,货权集中支撑基差;7 - 8月港口预计维持低库存格局;传统下游韧性较好,醋酸开工提升;内地市场补货需求释放,主产区价格延续涨势 [6] - 利空逻辑:伊朗装置陆续复工,进口到港压力预期增加;港口进入累库周期;MTO装置7月或有检修计划;国内甲醇产量提升,下游进入淡季,供需格局趋于宽松 [6] 贵金属 黄金 - 策略观点:采集7家机构观点,看多4家、看空1家、震荡2家 [7] - 利多逻辑: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支撑金价;长期实际利率下行趋势未改,黄金配置价值凸显;美国财政扩张与美债规模问题强化黄金避险属性 [7] - 利空逻辑:中东局势缓和导致避险需求快速降温;风险偏好回升,资金流向股市等风险资产;技术面跌破60日均线,或触发多头离场 [7] 黑色板块 铁矿石 - 策略观点:采集8家机构观点,看多2家、看空2家、震荡4家 [7] - 利多逻辑:铁水产量小幅增加,钢厂盈利较好,铁水预计高位维持;海外冲量接近尾声,后期发运量可能下降;宏观情绪好转,低估值的黑色系板块存在反弹预期;权益市场乐观情绪对商品估值上涨有所助推 [7] - 利空逻辑:本周45港进口铁矿库存小幅累库36.07万吨;海外矿山季末冲发运,全球发运总量增加;五大材周度表需环比微降;基差收敛至低位,现货压制盘面反弹高度;近期到港增加给予矿价一定的向下压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