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

搜索文档
三钢闽光: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1亿元,扭亏为盈
快讯· 2025-07-11 10:58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34亿元增长155.7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71亿元增长139.97%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股,较上年同期的亏损0.1元/股实现扭亏为盈 [1] 经营战略 - 公司持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成本化战略 [1]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深化全流程降成本措施实现业绩改善 [1] - 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显著上升 [1]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项目加快推进
鑫椤储能· 2025-07-10 09:11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进展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正在加快推进 [1] - 一期项目已全部进入生产状态 二期项目处于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3] - 四期项目将于近日实质性开工 [3] 项目预期影响 -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4] - 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00亿元 [4] - 将助力洛阳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4] - 推动洛阳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4]
万和荣膺2025中国轻工业五金制品行业十强、科技百强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7-10 07:28
行业大会与榜单发布 - 2025年轻工业百强企业新质发展产业大会在京召开,主题为"聚焦向'新'力 领航新消费",汇聚300余家龙头企业及政产学研界代表 [1] - 大会发布三大权威榜单:"中国轻工业五金制品行业十强企业"、"中国轻工业二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 [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榜单是衡量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准,其中"十强"和"二百强"侧重综合实力,"科技百强"聚焦创新指标如科研投入、专利数量等 [3]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万和集团同时入选三大榜单,成为五金制品行业十强企业、轻工业二百强企业(具体排名未披露)及科技百强企业(排名第33位) [1][6] - 该成就反映公司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引领力,尤其在厨电领域的高端化与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 [5] 技术创新与产品战略 - 公司以"高端化+绿色化"为核心战略,在超低温热泵、燃热降噪、高海拔燃烧技术及氢能领域取得突破,主导制定国家级氢能标准并获得首张BSI氢能灶具认证 [5] -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体系支撑产品力提升,通过数智化转型优化全链路运营效能,包括研发效率、制造水平和渠道服务等 [5]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 泰国与埃及生产基地投产推动国际市场跨越式发展,全球化布局加速 [7] - ESG实践成果显著,包括分布式光伏应用、节能改造等绿色制造举措,构建高价值用户生态并通过权威背书提升品牌影响力 [7]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将深化"产品驱动、效率增长、数智升级、全球运营"四大战略,重点发展氢能、热泵等新兴领域,培育热泵、洗碗机等品类 [8] - 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全球燃气具领导品牌"愿景,助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8]
丝绸之乡”纺织印染全产业链发力 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22:24
公司动态 - 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新增190余台(套)国内最先进设备,包括练煮漂一体机、斜台式印花机、四幅式蒸化机,建成国内一流智能化生产线 [1] - 华宝纺织为山东省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纺织印染企业,从苯二甲酸、乙二醇制取涤纶开始延伸至初端产业链 [1] - 华宝纺织全产业链优势体现在每吨原材料包装运输费用节约400元左右,年纺丝量达22万吨,布匹产能超7亿米 [1] - 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掌握国际最先进涤纶定岛超纤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 - 凯泰超纤生产的超纤绒面革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0% [2] 行业概况 - 昌邑市纺织产业拥有3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丝绸、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等完整全产业链 [1] - 柳疃镇以凯泰超纤为头部引领,形成7家超纤企业合作的"雁阵型"发展集群 [2] - 柳疃镇超纤产业基地年产绒面超纤3800万米,国内市场份额达90%,为全国最大绒面超纤产业基地 [2] 政府支持 - 柳疃镇政府组建"政策服务专班",累计为企业减负超千万元 [3] - 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每季度组织专题融资会,今年促成9家企业获贷超亿元 [3] - 建立"镇领导包靠+服务专员"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等难题30余项 [3] - 推动富润纺织、凯泰超纤等5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0% [3]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9 22:14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产业从手工敲打制造发展到高度自动化生产,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拥有700多个机器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100%,每76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1] - 中国制造业从依赖进口发展到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大国,坚持实业发展为关键 [1] 制造业现状与成就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首位,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洛阳轴承产品应用于航天、基建等领域,体现高端制造能力 [2]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 高端化转型案例:福建晋江纺织鞋服产业将石墨烯应用于鞋底,航天服拉链技术突破 [2] - 智能化升级案例: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 [2] - 绿色化转型案例:鄂尔多斯发展煤基循环产业链,实现从燃料到材料的转变 [3] 制造业发展策略 - 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可焕发新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3] - 制造业需坚持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 [3]
“Whoosh”!看中国高铁一路飞驰
新华社· 2025-07-08 12:53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铁网,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3] - 形成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覆盖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研发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3] - 构建安全高效的运营系统,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可达10000列,单日发送旅客达1600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超229亿人次 [3] 雅万高铁项目 - 雅万高铁是东南亚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融合印尼文化特色,全程仅需40多分钟 [1] -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印尼-中国高速铁路公司董事长在大会上点赞该项目 [1] 世界高速铁路大会 -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嘉宾参会,主题为"高速铁路: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1] - 大会举办30场技术交流会,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基础设施等6大核心议题探讨高铁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路径 [3] 高铁技术创新 - CR450动车组样车亮相,未来运营时速将达400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新一代动车组 [3] - 展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展示智能建造、智能运维、智能检测等成果 [4] - 6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覆盖高速制动、5G通信等关键系统,展示中国高铁强大科研实力 [4] 中国高铁国际化 - 中国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系统性完善高铁技术标准体系 [4] - 高铁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世界高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4.8万公里!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占全球70%以上
搜狐财经· 2025-07-08 08:16
行业概况 - 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 8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 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3] - 高铁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可达10000列 单日发送旅客可达1600万人次 累计发送旅客超229亿人次 [3] - 中国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系统性完善高铁技术标准体系 [3] - 复兴号高速列车累计投用1932标准组 运送旅客33亿人次 累计安全运行32 5亿公里 覆盖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8] - 高铁网总里程2035年将达到7万公里 覆盖中国所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 [8] 技术发展 - 已形成运行速度350km/h的CR400 250km/h的CR300等系列化复兴号动车组产品体系 [8] - 牵引动力包括动力分散式 动力集中式 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式等多种方式 [8] - 编组型式包括8辆约200m 16辆415m 17辆439 8m等多种形式 2列8辆编组可重联运行 [8] - 具备普通型 高寒型 智能型等不同配置 能适应高寒 高湿等各种运营环境 [8] 行业活动 -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主题为"高速铁路 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000余人参会 [1] - 同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 [1] - 开展高铁创新之旅 技术参观 文化科普 车迷互动等活动 举办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及签约仪式 [7] - 安排30场技术交流会 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化 基础设施等6大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11] - 国际铁路联盟和国铁集团负责人介绍世界及中国高铁发展情况 新建高铁国家代表参与专题讨论 [10] 国际合作 - 大会搭建世界各国高铁成果展示 技术交流 产业协同平台 探讨未来创新发展重大课题 [14] - 国际铁路联盟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官员 以及多国铁路高管和专家学者参与圆桌论坛 [10] - 200余名各国铁路高管 跨国企业负责人 专家学者围绕高铁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等发展路径发表演讲 [11]
成为江苏“唯一”入选城市,无锡有什么“密钥”
新华日报· 2025-07-07 23:12
无锡入选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 - 无锡市作为江苏省唯一推荐城市成功入选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名单 [1] - 无锡制造业发展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在新领域和新赛道走在前列 [1] - 无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 智能化转型 - 兴澄特钢是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产线布满200多种智能应用及上百台套智能装备 仅需4人完成十几道工序 [2][3] - 兴澄特钢数智中心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工艺参数 5G物联网贯通生产各环节 实现机器"自决策" [3] - "传统产业+智能技术"应用后 兴澄特钢总产量提升11.79% 产品质量损失下降46.7% 产品不良率下降近六成 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43.76亿元 [3] - 无锡市启动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形成四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4] - 无锡市通过"算力券""模型券""数据券"三券齐发 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4] 高端化发展 - 日联科技新总部园区项目占地8.8万平方米 预计达产后年产工业射线智能检测设备3000台 实现产能及销售收入翻倍增长 [6] - 无锡市征集梳理关键核心技术900余项 启动"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 [7] - 无锡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 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 [7] - 无锡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7连创 5家单位入围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 [7] 绿色化转型 - 宝通科技子公司获评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 曾下线世界首条碳中和输送带产品 [8] - 宝通科技智慧工厂车间标准人力减少约31.5% 产能提升约20% 单位能耗降低3.7% [8] - 无锡市连续三年单位GDP能耗保持全省前二 "十四五"前三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8% 提前两年完成节能目标 [10] - 无锡市已完成绿色工厂星级评定6000多家 [10] 未来发展计划 - 到2027年 无锡将累计推动1400家企业完成新型技改 打造500个省级以上智能工厂 300个省级以上绿色标杆 实施300个以上绿色化改造项目 [10] - 无锡将通过"点线面"体系化推进企业、产业链、园区集群技术改造 打造3家高标准数字园区 [11] - 无锡将实施九大行动 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11]
多向赋能,中国外贸竞争力稳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3 00:19
全球贸易环境与中国外贸表现 - 5月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荣枯线,贸易保护主义和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1]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展现较强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1] - 中国对美进出口下降,但对东盟、非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1%、12.4%、4.2% [3]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多元化战略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并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 [2]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通过区域合作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 [2] - 外贸企业积极布局多元化市场,如南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以规避风险 [3] 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竞争力 - 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18.9% [4]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4%,光伏、锂电池等绿色技术产品逐步替代传统低附加值商品 [4]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5] 政策支持与贸易便利化 - 中国进出口银行扩大外贸信贷投放,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6] - 海关总署扩大AEO认证企业范围,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6] - 在海南全岛和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出通关、税收、支付等便利化措施 [6] 外贸发展前景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基本面稳中向好 [7] - 中国外贸有信心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 [7]
建科智能(300823) - 2025年07月0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2 07:3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深耕智能化钢筋加工机器人装备行业二十多年,是国内最大、全球前列的该行业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智能化钢筋加工装备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 [2][3][4] - 旗下拥有十几家子公司(含控股子公司) [4] 主要业务 - 提供智能化钢筋加工软硬件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覆盖各类智能化中高端数控钢筋加工机器人装备及配套软件的研产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绿色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 [2][4][5] - 产品应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众多领域 [5] 出口业务 - 产品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8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6] - 2024年外销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2.75% [6] 产品智能化 - 服务各类客户,客户黏性提升,为客户转型提供新路径,赢得客户信赖与好评 [7] - 推出新一代经济型钢筋加工机器人,构建行业首个钢筋加工数字化平台,有核心技术突破 [8] - 构建从智能装备到数字孪生的完整产品矩阵,方案及服务优势实现部分产品替代进口,已应用于多地客户 [8][9] 发展展望 - 构筑“科技创新突破引擎 - 全球战略布局支点 - 绿色发展价值基底”三位一体的发展动能体系 [9] - 通过搭建矩阵架构,依托“战略三角”模型锻造核心竞争力,构建价值增长飞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