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

搜索文档
米兰站涨超40% 上半年毛利同比增加41.7% 商务部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措施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24
公司财务表现 - 股价单日上涨43.48%至0.33港元 成交额达1233.85万港元[1] - 收益5005.7万港元同比下降20.7%[1] - 毛利574.3万港元同比增长41.7%[1] - 净亏损1102.3万港元同比收窄48.8% 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减少[1] 行业政策动态 - 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1] -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 运用财政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1]
福建泉州蟳埔村以簪花文化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千年渔村簪花开(新视窗·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01
服务消费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 - 簪花围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带动文商旅融合新业态 [5][6] - 2024年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7] - 2024年1至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旅游消费超8.6亿元 [7] - 簪花文化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13] 产业标准化与创新升级 - 发布《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等标准 规范花材新鲜度/工艺流程/收费标准 [8]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 组织簪花师傅培训并统一服务标准 [8] - 开发仿真花头饰解决鲜切花保质期短问题 店铺日均销售超百套 [10] - 改良传统渔女服饰面料与设计 旺季日均租借量达50-60套 [9] 文旅融合拓展业态 - 推出簪花筵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文化 20道菜品形成网红IP [12] - 开发簪花元素文创产品 与20余家文创企业联名合作 [13] - 打造6公里"滨海浪漫线" 串联文兴宫/游艇码头/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13] - 开放游艇码头夜市 带动游客量增长40% 新增消费约15万元 [13] 市场主体参与规模 - 蟳埔村现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 [9] - 仿真花头饰店开发超1000种款式 含单朵花/大花环及配套饰品 [10]
多项数据显示经济向好回升,更多增量政策已在路上
第一财经· 2025-09-02 13:41
物流业景气指数表现 - 8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 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1][2] - 业务总量指数连续六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新订单指数连续七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2] - 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快递业新订单指数均在55%以上 多式联运和水上运输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大幅增长[2] 细分领域物流需求 - 8月份户外休闲、健身娱乐、地方特产、应季果蔬电商物流订单环比增长近5%[2]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等产业物流需求增加明显 大宗能源消费需求趋稳[2] - 消费和生产领域物流发展稳中向好 企业微观活力稳步改善[2] 企业经营与预期 - 8月份物流服务价格指数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利润指数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2]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8%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前8个月均值55.4% 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2] - 企业预期信心进一步向好发展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行业预期改善[3] 制造业指标改善 - 8月份制造业PMI为49.4%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有所改善[4] - 生产指数为50.8% 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活动稳定扩张[4] -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 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4] 企业经营效益 - 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 较6月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5] - 中型企业利润由下降7.8%转为增长1.8% 小型企业利润由下降9.7%转为增长0.5%[5] - 私营企业当月利润增长2.6%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5] 消费与投资实物量指标 - 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6] - 铁路暑运发送旅客9.43亿人次 同比增长4.7% 发送货物7.02亿吨 同比增长4.8%[6] - 1至7月项目中标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1.9% 7月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6] 政策支持措施 - 政府投资聚焦重点领域项目 研究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减轻地方出资压力[8] - 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举措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8] - 设定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民间投资参股比例最低要求 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8] 消费刺激政策 -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8] - 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服务供给[9][10] - 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等六大行动 制定行业具体实施方案[9]
零售周报|9月服务消费新政;美团开线下超市;安踏、蜜雪冰城业绩亮眼
搜狐财经· 2025-09-02 01:33
政策动向 -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1] - 今年以来商务部围绕银发旅游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等领域出台政策文件 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措施 [1] 品牌拓展与创新 - 李宁在上海百年历史建筑打造沉浸式剧场体验空间 通过五大主题剧场融合戏剧互动与产品体验 现场展出多个联名系列并以裸眼3D形式揭幕新标识 [2][4] - 北欧香氛品牌Yougift中国首店8月31日亮相南京 产品涵盖香水 空间香氛和香氛洗护等全线产品 已推出游弋 寻杉和栖身三大系列 [6] - 安踏集团与韩国潮流电商平台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 安踏持股40% Musinsa持股60% 将主导自有品牌和多品牌集合店在中国市场发展 [7][8] - 美团自营硬折扣超市"快乐猴"全国首店在杭州开业 计划2025年在杭州北京上海开设约10家店 次年扩张至200家 长期目标全国千店 [11] - 盒马旗下平价社区超市正式更名为"超盒算NB" 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比接近60% 目前门店数已接近300家 [15] 财务业绩 - 安踏集团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 经营利润增长17%达101.31亿元 经营利润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26.3% [16] - 安踏品牌收入同比涨5.4%至169.5亿元 FILA收入同比涨8.6%至141.8亿元 所有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大涨61.1%至74.1亿元 [16] - 比音勒芬上半年营收增长8.6%至21.0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56%至4.14亿元 毛利率为75.92%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17] - 蜜雪冰城中期收入同比增长39.3%至148.748亿元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44.1%至27.18亿元 全球门店网络已超过53000家 [19][20] - 古茗中期收入同比增长41.2%至56.629亿元 期内利润为16.2647亿元 门店数量由9516家增加至11179家 [21][22] - 奈雪的茶中期收入同比下降14.4%至21.78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减少73.1%至1.18亿元 直营门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同比增长4.1%达到7600元 [24] - 永旺上半年收益39.31亿港元同比减少3.0% 净亏损扩大至2.26亿港元 计划在广东省开设三间新店 [26] 战略合作与并购 - 安踏集团完成并购JACK WOLFSKIN狼爪 将组建联合管理团队制定3-5年复兴计划 [16] - 小菜园预计今年年底达到800家门店 覆盖全国150多个城市 明年预计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 [18] - Tims天好中国二季度实现营收3.49亿元同比下降4.9% 食品收入占比提升至35.2%创历史新高 计划2025年在中国新开约200家门店 [23] - 安踏和波司登回应参与竞购加拿大鹅 安踏公告称并非潜在收购方 波司登表示相关报道内容不实 [27][28][29] - 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以57亿欧元被Keurig Dr Pepper收购 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32] - 可口可乐公司正在评估出售Costa咖啡 标价为20亿英镑 [33]
时报观察|着力真实需求方能扩大服务消费
证券时报· 2025-09-02 00:05
政策导向与消费趋势 - 商务部将于本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举措 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 体现消费形态转向商品与服务并重过程中政策着力点的转变[1] - 服务消费收入弹性更高 居民收入预期和增速变化对其影响更大 当前并非缺乏需求 而是需要通过优质供给匹配更新的消费理念[1] - 青年消费群体尤其是Z世代呈现典型消费观念 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 出现"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等现象 同时关注极致性价比 形成"该花花该省省"的偏好[1] 供给端改革措施 - 聚焦解决优质服务供给短缺矛盾 通过对外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引入模式成熟优质服务 对内放开减少国内市场限制性措施 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监管模式[1] - 对外开放对内放开举措偏向长期改革 通过释放制度红利从根本上畅通服务消费循环[2] 短期政策支持 - 需要短期逆周期调节政策适时推出 如财政部等部门推出的"双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资源撬动金融资源 降低消费者经营者融资成本 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消费领域[2] - 长期改革与短期调节均需关照人的真实需求 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消费者实在获得感[2]
“大手笔”力促服务消费升级
深圳商报· 2025-09-01 23:22
政策实施方案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9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 覆盖家用汽车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等商品消费及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健康医疗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1] 服务消费范畴 -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消费 家政服务 养老托育 文娱旅游 教育体育 居住服务 健康服务等领域 连接经济与民生[1] 餐饮消费升级 - 深圳新增餐饮首店109家 其中黑珍珠餐厅17家[2] - 举办福田咖啡生活周吸引超180家品牌及7家国际首店参与[2] - 推出盐田美食地图定向投放口岸及地铁站点 串联住宿购物消费场景吸引港人及游客[2] 住宿服务提升 - 引进5家高端国际品牌酒店包括前海瑞吉酒店 光明福朋喜来登酒店等[2] - 培育3家精品民宿包括海语千岩美宿 仙本那度假美宿等[2] - 桃花源艺术村民宿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成为深圳及珠三角首家国家甲级民宿[2] 家政服务发展 - 举办女性专场及"妈妈岗"招聘会吸引约110家企业提供超5000个岗位 现场参与超1800人次[3] - 开展家政服务培训 进社区及跨省交流活动提升服务水平[3] 养老托育建设 - 筹办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 建设养老用品体验中心及大湾区首个老年人用品商场[3] - 开展居家适老化"焕新"活动 提供适老化产品和服务[3] - 深圳市现有养老机构83家 床位14415张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37家 长者饭堂266家 养老服务驿站2099家[3] 政策支持体系 - 深圳发布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 涵盖基础型消费扩容 改善型消费高品质发展 新型消费壮大等六大领域[4] - 经济学家指出收入水平提高后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 需求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4] 行业发展前景 - 深圳迎来服务业发展契机 政策落地将优化服务消费供给 释放个性化 多样化 品质化消费需求潜力[4]
金融发力支持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9-01 22:27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步提升[1] - 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1] - 消费支持政策逐步落地显效,消费发展空间依然广阔[1] 服务消费发展趋势 -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1] - 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持续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2]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具有较大增长空间[2] -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1] 服务消费供给不足问题 - 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供给滞后于需求[2] - 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到10%,低于OECD国家平均约36%的水平[2] - 2023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7张,低于多数OECD国家[2] - 服务消费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低端化、同质化供给过剩,专业化、个性化供给不足[3] - 服务消费领域盈利水平受消费群体偏好影响明显,新兴消费领域盈利模式仍在探索[3]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1]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3]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政策落地,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3]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政策层面更加关注惠民生、促消费[4] - 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4]
着力真实需求方能扩大服务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01 22:17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将于本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举措 显示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 [1] - 消费形态逐步转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 宏观政策着力点随之转变 [1] - 服务消费收入弹性更高 居民收入预期和增速变化对其影响更大 [1] 消费行为特征 - 青年消费群体尤其是Z世代典型消费观念体现为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 呈现"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等现象 [1] - 消费者在接受情绪溢价的同时关注极致性价比 形成"该花花 该省省"的消费偏好 [1] - 服务消费领域并非缺乏需求 而是需要通过优质供给匹配更新的消费理念 [1] 供给端改革措施 - 通过对外开放扩大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引入模式成熟优质服务 [1] - 通过对内放开减少国内市场限制性措施 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和优化监管模式 [1] - 聚焦解决优质服务供给短缺矛盾 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并丰富服务供给 [1] 政策实施路径 - 对外开放对内放开举措偏向长期改革 通过释放制度红利畅通服务消费循环 [2] - 短期逆周期调节政策需适时推出 如财政部"双贴息"政策通过财政资源撬动金融资源 [2] - 政策需降低消费者经营者融资成本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消费领域 [2] - 长期改革与短期调节均需关照人的真实需求 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消费者获得感 [2]
时报观察 着力真实需求方能扩大服务消费
证券时报· 2025-09-01 18:47
政策导向 - 商务部将于本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举措 体现宏观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 [1] - 政策着力点转变 消费形态逐步转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 [1] - 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同时减少国内市场限制性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和优化监管模式 [1] 消费趋势特征 - 服务消费收入弹性更高 居民收入预期和增速变化对其影响更大 [1] - 青年消费群体尤其是"Z世代"形成典型消费观念 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 呈现"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等新现象 [1] - 消费者在接受情绪溢价的同时关注极致性价比 形成"该花花 该省省"的消费偏好 [1] 政策实施路径 - 长期改革通过释放制度红利从根本上畅通服务消费循环 [2] - 短期逆周期调节政策需适时推出 如财政部"双贴息"政策通过财政资源撬动金融资源 降低消费者和经营者融资成本 [2] - 政策落地需持续关照人的真实需求 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消费者实在获得感 [2]
服务消费政策将落地——政策周观察第45期
一瑜中的· 2025-09-01 15:19
政策部署与落实 - 服务业支持文件将于9月出台 统筹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扩大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 -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加快首发经济 数字消费和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分类施策促进文旅 赛事 露营等服务消费[2] - 十五五期间以城市为单元编制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引导力度[3] 投资与产业发展 - 国资委部署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力度 推进雅下水电工程和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3] - 国务院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4][17] - 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4][17] - 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 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4][18] 城市发展与治理 -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适时调整扩大经济规模大和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及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20]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稳慎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4][20] - 加快5G和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 立法与监管动态 -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9月8日至12日举行 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5][9][10] - 出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优进劣出管理机制 明确允许优化调整的情形和程序[24] - 确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 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占用和优化调整的主要补划来源[24] 外贸与服务业促进 - 商务部将出台促进服务出口若干政策措施 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 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19] -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提升服务贸易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 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19] - 进一步压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有序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 优化跨境资金管理和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