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统筹谋划,多维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9-01 23:17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要求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今年6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建设条件及保障措施 [1] - 零碳园区是培育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试验场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1] 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体系 - 需建立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 核心指标为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每吨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 体现园区在保持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近零碳排放的目标 [2] - 设置5项引导性指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园区企业产出产品单位能耗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 - 建设主体限定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 或省级政府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 允许以"园中园"形式建设但需明确边界和管理责任 [3]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建设过程涉及可再生能源 储能 微电网 氢能利用 需求侧管理等多领域技术创新 为前沿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4] - 推动能源 建筑 制造 金融 运营等多行业深度融合 催生具备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金融模式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5] - 通过绿电直连 新能源就近接入等制度创新激活市场活力 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4] 能源系统绿色转型 - 需系统集成能源供给与消费转型 全面摸底非化石能源资源并与用能需求匹配 推进建筑交通用能低碳化 [6][7] - 优化产业结构 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通过绿色化与数智化 高端化互促共进降低非技术成本 [7] - 开放示范应用场景 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 [7] 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 - 采用梯度推进策略 根据能耗结构 碳排放水平 技术基础等条件科学划分优先建设园区 [8] - 统筹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 系统论证可再生能源接入 负荷管理 碳排放等关键环节 完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 [8] - 资金保障方面统筹现有资金渠道 鼓励政策性信贷支持 允许发行专项债券 服务保障方面引入外部人才和技术机构 要素保障方面创新节能审查和区域审批模式 [9]
纳思达(002180.SZ):极海半导体与特来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格隆汇APP· 2025-09-01 12:00
战略合作框架 - 纳思达控股子公司极海半导体与特来电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深化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 - 双方合作基于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合作共赢原则 [1] - 合作形式包括定期沟通 核心数据有条件共享 互相给予优先合作权 深度协作研发及产品实验阶段密切配合 [1] 技术合作方向 - 双方围绕产品创新及前瞻技术开发持续深入研讨 重点探索MCU器件 DSP器件在充电领域的新场景新技术交流合作 [1] - 合作旨在提升双方市场开拓能力 研发能力及产品品质 实现更快更好的产品或项目交付 [1]
美国封锁俄罗斯石油,印度急求新能源出路;800亿卢比砸向绿氢,不料转头碰到硬茬!
搜狐财经· 2025-09-01 11:19
国际能源博弈背景 - 特朗普政府关税施压未能削弱印度能源依赖 拜登政府接力施压阻断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通道[1] - 印度为抗衡国际市场波动提出国家绿氢任务计划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1] 印度绿氢战略目标 - 计划到2030年成为重要绿氢生产国并占据全球市场10%份额[1] - 政府拟投入超过800亿卢比资金 带动产业创造约60万个就业岗位[1] - 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1] 成本与技术挑战 - 安永预测2030年绿氢单位成本将下降至少40%[1] - 面临传输网老化 政策协同不足 储能调峰成本高 融资复杂等障碍[1] - 高度依赖进口设备和核心技术 直接抬高生产成本削弱价格竞争力[6] 中国竞争态势 - 中国已建成完整绿氢产业链 技术水平全球前列[2] - 凭借更低单位生产成本和庞大产能规模获得全球市场价格与供给优势[2] - 中国通过可再生能源并网实现极具竞争力的大规模绿氢产出[4] - 印度在产业链建设 制造能力和规模化应用方面滞后于中国[4] 印度发展路径 - 需加大国内科研创新和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投入[6] - 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提升输电效率 确保可再生能源与绿氢生产衔接[6] - 深化与跨国能源企业 科技金融伙伴合作获取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6] - 德国日本等国投资与技术输出可能成为关键发展引擎[6] 政策框架需求 - 需建立清晰稳定制度框架增强市场信心[7] - 政策执行力将决定全球绿氢竞赛结果[7] - 全球能源格局正向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能源成为经济增长主方向[7]
全国碳市场迎首份中央文件;21专访夏应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9:44
碳中和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 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 路线图和任务书 [2] - 生态环境部将从三方面落实文件 包括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建立碳质押和碳回购政策制度 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2]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形成多层级法规制度体系 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 成交额459.3亿元 其中2024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登记项目23个 减排量948万吨 碳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提升 [3] -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突破3亿千瓦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4]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预计超额完成20%目标 去年达19.8% 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4][5] - "十四五"期间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6] 地方动态 - 陕西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方案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7] - 支持钢铁 有色 建材 石化 化工行业和数据中心民企与新能源企业签订中长期绿电购售协议 [7] - 实现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零上门 零审批 零投资"服务城乡全覆盖 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7] 企业实践 - 中国石化与沙特ACWA Power签订延布绿氢/绿氨项目前端工程设计合同 将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绿氢/绿氨生产综合体 [8] - 项目利用风光发电制备绿氨 建设内容包括4.5吉瓦电解水制氢设施和约8000吨/天合成氨设施 预计2030年商业运营 [8] - 投产后每年可生产40万吨绿氢和280万吨绿氨 促进绿氢/绿氨技术规模化发展 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8]
搭载固态电池汽车上市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7:07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8月1-24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72.7万辆 同比增长6% 环比增长7% [1][4] - 新能源汽车指数本周上涨2.96% 锂电池指数上涨2.8% [1][3] - 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 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2]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上汽公布搭载半固态电池的MG4车型价格 限时补贴后售价9.98万元人民币 [2][4] - 先惠技术与清陶能源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联合组建固态电池先进工艺研发机构 [2][4] - 加快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技术到市场化应用进度 关注相关材料和设备企业验证进展 [2] 光伏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部分辅材出现涨价动力 关注组件涨价落地及BC电池新技术 [2] - 光伏板块本周上涨2.69%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防范非理性竞争部署推进会 [3][4] 核电领域发展机遇 - 海外AI厂商投资核聚变企业 CFS完成8.63亿美元融资 总融资额接近30亿美元 [2][4] - 英伟达旗下风投机构NVentures参与投资 核电有望成为AI电源供应解决方案 [2][4] - 核电板块本周下跌0.29% [1][3]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行情 -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本周整体上涨3.99% [1][3] - 工控自动化上涨4.46% 风电板块上涨3.35% 发电设备上涨2.65% [1][3]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阳光电源2025H1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 [5] - 大金重工净利润5.46亿元 同比增长214.32% 寒锐钴业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102.94% [5] - 金雷股份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增长153.34% 海力风电净利润2.05亿元 同比增长90.61% [5] - 晶科能源亏损29.09亿元 同比减少342.38% 奥特维净利润下降59.54% [5]
“十四五”期间,我国11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央视新闻· 2025-09-01 05:58
国家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 - "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11个现代海洋城市 形成分层次发展格局:上海/深圳/青岛强化核心功能 天津/大连/宁波/厦门做强优势领域 秦皇岛/连云港/北海/三亚向海发展[1] - 沿海城市积极布局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培育大国重器与新业态[1] 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突破 - 上海以长兴岛为中心建设船舶海工研发设计制造高地 AI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入船舶装备研发制造环节[1] - AI技术使船舶设计效率显著提升:原需10-20人1-2月完成的工作 现仅需1-2人1-2周即可完成[1] - 深圳建立海洋大学 着力弥补海洋城市发展人才短板[1] 港口自动化与绿色转型进展 - 全国已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4]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4] - 青岛港建成全国首个"氢+5G"智慧港口 氢能集卡车队规模全球第一 投用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和氢电拖轮[6] - 青岛港建设9座换电站与3座LNG加气站 实现集装箱码头港内短倒车辆100%清洁化替代 年度减少燃油消耗2.5万升 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6][8] 区域协同发展成果 - 宁波舟山实施双城联动创新模式 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10] - 两地共同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国家大宗商品战略资源配置枢纽[10] - 厦门港通过海铁联运拓展内陆市场 实现中欧班列与海上丝绸之路货轮直接对接 形成海陆无缝衔接国际物流新通道[12] - 厦门港打破业务协同壁垒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响应速度 形成产业聚集与港口发展双向引力[14] 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 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形成涉海区域增长极 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优秀范例[3]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小切口”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第一财经· 2025-09-01 03:46
鼓励开展气候投融资,推荐具有氧化亚氮减排效益的项目纳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和气候投融资试 点项目库。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将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技术创新,以有效提高 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回收利用和排放控制水平,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研究制定的《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 案》(下称《行动方案》)日前公布。《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政策 进一步完善,减排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排放管理能力明显加强,氧化亚氮回收利用和排放控制水平 有效提高。己二酸行业、硝酸行业、己内酰胺行业单位产品氧化亚氮排放量持续下降,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此后,逐步加强工业领域氧化亚氮管控力度。 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第三大温室气体、重要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其增温潜 势约为二氧化碳的300倍,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大气寿命在百年以上。根据最新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数 据,2021年我国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210.2万吨,约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3%,其中工业生产过 程58.0万吨,占27.6%。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 ...
碳金融如何激活全国碳市场“一池春水”
金融时报· 2025-09-01 02:58
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亿吨 总成交额达474.1亿元 [1] - 2024年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达2096家 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 [1] - 碳市场基础功能持续增强 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1] 碳金融产品体系 - 碳金融产品体系涵盖融资类 交易类和支持类工具 包括碳资产抵质押贷款 碳债券 碳期货 碳期权 碳保险和碳基金等 [2] -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三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 [2] - 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实践 九江银行发放300万元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北京银行南京分行落地海洋碳汇远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2] 碳市场发展路径 - 需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开发碳信托 碳租赁 碳资产证券化等衍生品 [3] - 需扩大市场主体参与 引入金融机构 投资机构和碳资产管理公司等非履约主体 [3] - 需加强交易监督管理 规范政策信息发布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打击市场操纵行为 [3] 基础设施与系统建设 - 需完善交易所平台功能 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建设统一碳资产评估与信用评级体系 [4] - 需利用区块链 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碳资产核算 交易与监管效率 [4] - 碳金融体系建设需要政策支持 机构创新 企业参与和社会资本投入多方合力 [4]
碳市场新政出炉,参与行业、主体有望扩围环保周报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2:50
市场表现回顾 - 环保板块整体下跌1.30%,表现劣于上证综指0.8%的涨幅[1][2] - 细分板块中大气治理上涨4.77%,固废其他板块上涨4.05%[1][2] - 环保设备板块跌幅最大达4.80%,环卫板块下跌4.35%,环境修复板块下跌4.05%[1][2] 碳市场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2027年实现全国碳市场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3][4] - 2030年目标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3][5] - 政策推动交易产品与主体扩围,引导金融资源流向节能减碳领域[5] 碳市场交易数据 - 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6539.79万吨,同比增长108.5%[5] - 成交额47.94亿元,同比增长74.7%[5] - 2025年CEA均价78.93元/吨,同比下降9.9%[5] 行业投资逻辑 - 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维持高景气度[6] - 水务与垃圾焚烧板块盈利稳健上行,现金流持续改善[6] -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推动优质运营资产价值重估[6]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专题询问
杭州日报· 2025-09-01 02:01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方向 -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报告制度、执法检查等组合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 - 专题询问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绿色低碳转型、城市规划等10个重点领域 [1] - 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绿色发展路径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 实施机制与创新举措 - 按照"市级抓整体 区县抓重点 乡镇抓具体"的分级实施思路 [2] - 总结固化现有成果经验并拓展载体机制 [2] - 探索建立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推进机制 [2] 法治保障与文化宣传 - 加强《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宣传贯彻实施工作 [2] - 提升生态文明司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效能 [1] - 通过讲好杭州生态文明故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