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

搜索文档
三星、京东方OLED专利战裁决临近,京东方能否避免禁售令?
观察者网· 2025-08-15 10:33
商业秘密纠纷进展 - ITC行政法官初步认定京东方及其7家关联企业侵犯三星OLED商业秘密并违反《海关法》第337条 [1] - ITC拟对京东方涉案OLED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和"暂停执行令" 前者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后者叫停库存产品使用及新增生产销售 [1] - 京东方表示将提出复审 强调公司秉持合作共赢态度 且此前专利337调查终裁中ITC认定其未违反337条款 [1] 双方诉讼历程 - 2021年京东方是三星三大面板供应商之一 后因与苹果合作增加导致关系恶化 [2] - 2022年三星显示抗议京东方更改钻石排列技术生产苹果OLED面板 并在供应商名单中删除京东方 [2] - 2023年京东方在中国起诉三星侵犯其OLED面板结构专利 三星反向起诉京东方侵害发明专利权 [2][3] - 2023年三星在美国起诉京东方侵犯5项OLED技术专利 2024年又指控京东方窃取OLED商业机密 [3] - 2024年京东方在美国反诉三星在Galaxy Z Fold系列中侵犯其四项OLED专利 [3][4] 京东方技术发展 - 京东方核心业务为LCD和OLED半导体显示 形成"1+4+N+生态链"业务架构 [5] - LCD需背光层发光 OLED为像素自发光 前者用于中低端产品 后者用于高端产品 [5] - 2024年京东方LCD五大主流应用出货量全球份额达25.2% OLED柔性AMOLED出货1.4亿片市场份额15.7%全球第二 [6] - 2019年Q4京东方OLED市场份额仅1.6% 三星显示占81.2% [6][7] - 2023年上半年京东方智能手机面板出货2.7亿片份额28%全球第一 柔性OLED出货5000万片达三星一半 [8]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显示屏公司在智能手机OLED市场份额达50.7%首次超越韩国 [8] 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方2024年智能手机面板出货5.7亿片份额25.8% 高于三星显示的3.7亿片 [8] - 京东方成为iPhone16e系列主供 预计供应超1500万块柔性LTPS OLED显示屏 [9][10] - 京东方重庆B12厂为苹果开发IT用OLED面板 B16产线投产后有望获得更多份额 [10] - 双方竞争已演变为覆盖中、美市场 涉及专利、供应链、高端产能的全维度对抗 [10]
剽窃知识产权,没有好下场
虎嗅APP· 2025-08-15 10:18
芯片行业知识产权侵权案例 - 尊湃科技因盗窃华为芯片知识产权被判罚 14人获刑 5人领受实刑 罚金总额1350万元 公司账户近亿元资金被冻结 首犯判处有期徒刑6年 罚金300万元 [2] - 台积电起诉前员工向东京电子和日本Rapidus公司泄露400多张2nm制程机密技术照 [2] - 2024年四季度全球半导体领域专利侵权诉讼达193项 涉及专利209件 中国大陆企业涉案26项 长江存储占18项 [3] 尊湃科技侵权手段 - 创始人张琨为前华为海思技术总监 离职后创立尊湃科技 高调进军Wi-Fi6芯片领域 [7] - 尊湃创立第一年前海思员工占比达六成 通过成建制挖角组建近百人团队 覆盖芯片全环节 [8] - 技术方案中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 [8] - 离职员工通过摘抄、截屏、拍照等原始方式转移海思核心机密 [9] - 部分员工白天在海思工作 晚上到尊湃转移技术资料 有人改名换姓入职 [10] - 尊湃统一更换相关人员手机 清理服务器和办公设备试图销毁证据 [10] 案件发现与判决意义 - 尊湃宣称6个月内完成华为10余年研发成果的反常捷报引起华为警觉 [12] - 法院采用研发成本+预期收益的综合判断标准 突破传统直接损失认定方式 [23] - 判决认定情节特别严重 5人刑期达3年且为实刑 首犯判6年 [22]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1797亿元 占销售收入20.8% 十年研发总投入12490亿元 [20] - 华为持有全球有效专利超15万件 90%为发明专利 与全球230多家公司有专利许可 [21] 行业普遍现象 - 从自动驾驶到人工智能大模型 科技风口行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现象 [14] - 某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代码通过人员跳槽在多家主流车企扩散 [15] - 资本密集涌入高壁垒赛道时 剽窃泄密成为部分企业试图走的捷径 [16] - 领先玩家需承担99次失败代价 剽窃者仅需付出高2-3倍工资成本即可获取成果 [17]
星帅尔: 关于公司取得专利证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08:18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获得三项专利授权 包括一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涉及热保护器相关测试技术和装配设备 专利有效期分别为20年和10年 这些专利有助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增强技术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但对近期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1] 专利详情 - 获得"用于热保护器发热丝的高度测量装置与测量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2211267031.4 申请于2022年10月17日 有效期20年 证书编号第8151529号 [1] - 获得"一种热保护器最大承载电流测试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2421503489.X 申请于2024年6月27日 有效期10年 证书编号第23197565号 [1] - 获得"一种重锤起动热保护器中重锤起动器的机芯组件装配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2422262612.X 申请于2024年9月13日 有效期10年 证书编号第23197514号 [1] 专利影响 - 专利取得有利于公司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1] - 专利有助于保持公司在热保护器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专利将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但对近期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1]
美国康宁发起“337调查”和多国诉讼 中国显示供应链遭遇全球围堵
经济观察网· 2025-08-15 03:49
337调查与诉讼进展 - 美国康宁公司于2024年12月18日向美国ITC申请针对中国彩虹股份、TCL华星光电、惠科等企业的337调查 指控侵犯基板玻璃专利及商业秘密 涉及美国注册专利号7,851,394、8,627,684、9,512,025 [5] - 美国ITC于2025年1月17日启动337调查 调查编码为337-TA-1433 举证环节截止日为2025年8月8日 听证会即将开始 [5][6][8] - 康宁公司在全球发起13起诉讼 覆盖美国、欧盟、印度、中国等多个地区 诉讼内容均围绕专利与技术秘密 [4][7][11] 玻璃基板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玻璃基板市场由美国康宁公司及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主导 康宁公司市场份额超过50% [10] - 中国显示面板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投资超1.5万亿元 建成60余条生产线 年产能2.5亿平方米 占全球产值50%及出货量70%以上 [3][12][16] - 彩虹股份突破8.5代线技术瓶颈 实现规模化量产 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0% 是唯一突破国际技术垄断的中国企业 [3][10][11] 技术工艺与知识产权 - 玻璃基板制造采用溢流法工艺 要求厚度0.5毫米 表面粗糙度达微米级 技术难度极高 [10][14] - 康宁公司通过专利构建知识产权护城河 彩虹股份拥有8.5代线全套自主知识产权 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10][15] - 康宁公司发起诉讼旨在限制中国企业产能扩张 玻璃基板价格从1000元降至200-300元 [11] 产业影响与全球博弈 - 若337调查或诉讼失利 彩虹股份产品可能被禁售 导致中国显示产业链上游材料再度被外国垄断 [11] - 中外显示产业竞争从下游终端延伸至上游材料 玻璃基板成为新一轮博弈焦点 [12][13] -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7月18日结束对康宁反垄断调查 康宁承诺取消排他条款 设置50%全球采购比例上限 接受9年监督期 [20] 案件进展与行业动态 - 美国ITC于2025年8月6日基于和解终止对惠科公司的337调查 [18] - 337调查案件中涉华案件和解率为35% 2021-2024年全球和解率分别为49%、40%、29%、25% [17] - 康宁公司在全球手机盖板玻璃市场占比超过50% 曾触发多国监管部门调查 [19]
美妆巨头纠纷再起!KK集团诉名创优品不正当竞争案9月开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4:40
法律诉讼案件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及其关联公司关于"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和海外"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一案将于9月1日一审开庭[2] - KK集团此前已对国内商标抢注行为和"WOW COLOUR"门店装潢侵权进行维权并取得胜诉 包括北京市高院二审判决撤销被抢注商标和南京中院判令名创优品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2][3] - 案件始于2019年 KK集团发现"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被阿信科技抢注 海外多国被深圳法莱盛抢注 这两家公司均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3] 行业发展状况 - 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市场规模达130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亿元[5] - 2019-2022年间国内新增美妆集合店品牌超过20个 包括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和逸仙电商推出的"完子心选"等[5] - 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多数门店采用明快色彩设计、开放式货架和美妆试用区等相似元素 产品组合也高度雷同[6] 企业经营动态 - KK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新零售企业 旗下拥有"THE COLORIST调色师"、"KKV"和X11等多个品牌 门店遍布全球超过200座城市 布局超过千家门店[7] - 集团自2021年起已四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最新一版已失效 但IPO进程仍在推进中[7] - 2025年10月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 增加了中国对海外不正当行为的管辖规定[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增速放缓 2025年上半年至少有34个国内外美妆品牌及企业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 包括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6] - 新零售业态创新成本高但复制门槛低 导致头部企业的设计元素常被快速模仿[6] - 本案二审结果或将确立美妆集合店视觉识别的保护标准[6]
蓝海华腾: 关于全资子公司取得发明专利证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08:19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全资子公司无锡蓝海华腾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涉及电流零位确定方法和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 [1] - 电流零位确定方法通过获取母线电流值和三相电流值计算零位漂移值,实现电机三相电流零位的精确确定 [1]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通过CLARKE变换和电机本体参数计算转子位置与速度,无需物理传感器即可实现全速范围稳定运行 [2] 技术应用价值 - 电流零位技术可提升控制器对电机的控制精度,适用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 [1]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突破物理传感器依赖,降低硬件成本并增强系统可靠性 [2] - 两项专利均于2020年11月申请(ZL202011336146.5和ZL202011375799.4),体现公司长期技术积累 [1][2] 战略意义 - 专利有利于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巩固自主技术领先优势 [2] - 通过持续创新机制驱动技术迭代,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 - 专利虽对近期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但强化了公司在电机控制领域的技术壁垒 [2]
员工跳槽泄露商业机密?上市公司起诉,索赔999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06:51
诉讼背景 - 应用材料公司被指控非法获取并使用屹唐股份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1][4] - 纠纷涉及两名曾签署保密协议的前员工 应用材料公司招聘后以其为发明人提交专利申请披露技术秘密 [1][4] - 屹唐股份认为该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商业秘密侵权 对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1][4] 诉讼详情 - 屹唐股份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已立案但尚未开庭审理 [1][5] - 诉讼金额为人民币9999万元 包含适用3倍的惩罚性赔偿 [4][7] - 上市公司为原告地位 案件处于已受理未开庭阶段 [4][5] 公司技术实力 - 等离子体晶圆表面处理技术为关键核心技术 广泛应用于干法去胶和干法蚀刻等半导体加工设备 [1] - 公司在高浓度稳定均匀等离子体领域具备领先原创性技术能力并拥有相关技术秘密 [1] 公司经营状况 - 屹唐股份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63亿元、39.31亿元和46.33亿元 [7] - 同期归母净利润为3.83亿元、3.09亿元和5.41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8.9%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10.06%-19.63%) 净利润3.08-3.4亿元(同比增长24.19%-37.09%) [7] 公司背景 - 屹唐股份成立于2015年底 2024年7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7] - 主要从事晶圆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为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提供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 [7]
突发!索赔9999万! 屹唐起诉美国应用材料!
是说芯语· 2025-08-13 23:43
诉讼案件概述 - 屹唐股份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已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 [2] - 诉讼原因是应用材料公司(AMAT)非法获取并使用公司的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2] - 公司要求被告停止使用技术秘密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合计9999万元 [2] 技术秘密详情 - 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技术是屹唐股份的关键技术之一 [5] -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干法去胶、干法蚀刻、表面处理等半导体加工设备 [5] - 公司在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具备领先的原创性技术能力 [5] 侵权事实指控 - 应用材料招聘了曾在屹唐股份子公司MTI工作的两名员工 [5] - 这两名员工掌握等离子体核心技术并签署过保密协议 [5] - 应用材料以这两名员工作为主要发明人提交了包含涉案技术秘密的专利申请 [5] - 应用材料涉嫌向中国客户推广销售使用涉案技术的产品 [7] 涉事公司背景 - 屹唐股份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 [2] - 应用材料(AMAT)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2024年营收超250亿美元 [7] - 应用材料成立于1967年,主营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 [7] 诉讼影响评估 - 公司表示诉讼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 最终影响将取决于法院判决结果 [5] - 诉讼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合法权益 [5]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杰走进“在线访谈”节目“知产”是金,“卷价格”不如“拼专利”
新华日报· 2025-08-13 23:28
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 - 江苏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7.19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81件,连续9年全国省区第一 [2] - 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89.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42个百分点 [2] - "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明专利授权量3.43万件,全国第三,其中高端纺织、半导体、高端装备领域全国第一 [2] 知识产权制度作用 - 专利制度通过20年专有权保障创新者收益,例如新药研发平均投入超10亿美元、周期10年,专利到期后价格大幅下降(如糖尿病药物从158元/盒降至32元/盒) [3] - 专利文献覆盖90%以上新技术信息,利用其可缩短60%科研周期、节约40%科研经费 [3] 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 - 知识产权连接创新与市场,通过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推动高校专利产业化 [4] -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知产"变"资产" [4] - 发展知识产权运营、金融、评估等新业态,培育创新生态 [4]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布局 -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从"拼价格"转向"拼专利",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商标品牌优势 [5] - 引导行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专利池降低使用成本,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5] 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 建成"1+13+N"保护体系,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22个月缩短至3个月,实用新型从12个月缩至6个月,外观设计从6个月缩至2周 [6] - 2024年处理知识产权案件超1万件,平均办理时间不足2周 [6] 涉外知识产权保护 - 拥有国际专利的企业超7000家,建设14家国家级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专家库超200名 [7] - 加强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利用"江苏微解纷"平台提升纠纷处理效率 [7] 提质增效行动 - 启动"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包括全链条保护"微改革"、涉外护航、智慧监管等十项举措 [8]
政策举措密集落地 多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17:48
创新联合体与金融支持 - 江苏省2025年启动创新联合体建设 重点支持领军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 独角兽企业整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 [1]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明确为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通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1] - 金融支持被视为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关键 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1]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 - 石家庄市2025年9月施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针对生物医药 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制定专项保护措施 [2] - 福建省10月施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领域 明确算法 基因序列等新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建立行政 司法 仲裁调解立体维权网络 [2] - 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建立资产单列管理制度 通过先使用后付费 专利开放许可等方式促进中小微企业使用科技成果 [2] 产业融合与国际竞争力 - 深度融合的目标是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新兴支柱产业 打造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标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