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抗体偶联药物)

搜索文档
全球ADC市场迎爆发周期 皓元医药一体化平台助力国产创新出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07:14
公司动态 - 皓元医药重庆ADC CDMO基地顺利投产并于2025年6月通过欧盟QP审计,获得符合性审计报告,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能力达到欧盟GMP标准 [2] - 公司构建了从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专注Payload-Linker研究十余年,建成XDC Payload-Linker CMC一体化服务平台 [4] - 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如依喜替康合成步骤缩减、得率提高、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制造成本降低一半 [4] - 截至2024年底已有12个ADC相关小分子产品完成美国FDA sec-DMF备案 [4] 产能布局 - 建成以上海、马鞍山、重庆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生产基地 [5] - 重庆国际生物城ADC CDMO基地占地5.6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国内少有的一体化抗体偶联药物CDMO平台 [5] - 基地于2025年3月投产运营,具备抗体蛋白原液生产线、ADC原液/偶联生产线及ADC原液制剂灌装生产线 [5] - 能够提供从研发、临床到商业化的全流程委托服务,实现从抗体原液生产到无菌制剂灌装的垂直整合 [5] 行业趋势 - ADC赛道进入黄金发展期,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双抗ADC药物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 [3] - 沙利文预测2032年全球ADC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4.3% [3] - 2025年一季度全球ADC市场规模达3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明星产品德曲妥珠单抗单季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3] - 国产创新力量加速崛起,科伦博泰等企业携Trop2 ADC管线入场 [3] 合作创新 - 2025年5月与韩国AbTis Co., Ltd.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合AbClick®接头平台与公司一站式ADC研发生产平台 [7] - 2025年7月与英百瑞生物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在抗体及ADC药物工艺开发、GMP生产和商业化推进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 [7] - 与AI制药企业德睿智药、英矽智能等合作,并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AI药物探索联合实验室" [7] 全球化布局 - 生命科学试剂业务已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多地建立商务仓储中心,服务全球超13000家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 [8] - CDMO业务覆盖全球近千家活跃XDC客户,服务国内95%的ADC出海企业 [8] - 前瞻性布局PDC、RDC等新兴领域,已为多家客户提供相关项目服务 [8] - 深化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通过AI筛选下一代Payload [8] 战略展望 - 通过技术深度和产业广度的立体化布局,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护城河 [8] - 国产ADC 2025年超280亿美元出海交易落地,中国创新药从研发到全球交付的产业闭环趋成熟 [8] - 在ADC及更广阔的XDC赛道上,以技术为矛、全球化为盾,书写中国生物医药新篇章 [8]
荣昌、石药接连斩获大单背后:中国药企半年吸金近500亿美元,跨国巨头为何疯狂“扫货”|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26 07:58
中国创新药企的BD交易热潮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全球权益授权给Vor Bio 首付款4500万美元 潜在总金额达42.3亿美元 [2]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合作获1.1亿美元预付款 潜在总收益53.3亿美元 [2] - 2024年中国医药BD交易总金额达63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9% 重磅交易24项占全球20% [3]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占比从2021年5%飙升至42% 交易额达455亿美元 [4] 技术领域与市场表现 - ADC药物以546.9亿美元交易总额成为BD领域最热门技术 科伦博泰等为出海主力 [7] - 双抗/多抗以245.7亿美元交易额跃居第三 百利天恒与BMS创84亿美元授权纪录 [7] - 三生制药宣布60亿美元合作后股价单日暴涨32% 子公司连续两天涨停 [3] 研发效率与竞争优势 - 中国肿瘤临床试验占比从10年前5%-10%提升至2024年40% 全球30% License-out交易源自中国 [4] - 中国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30%-20% 患者招募成本为欧美1/3 研发周期更短 [9] - 2024年中国704款原研药首次进入临床 数量全球第一 近十年累计4384个超越美国 [10] 行业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面临2000亿美元专利悬崖压力 中国高性价比管线成替代内部研发首选 [9] - 中国创新药二级市场估值与临床价值错配 BD大单驱动价值回归 [8] - 医保支付端体系创新加速 构建"医保+商保+自费"多层次支付体系 [10] 全球市场地位 - 中国分子竞争力由高质量临床数据 跨境合作规模 原创分子突破共同驱动 [4] - 中美成为全球新药研发双引擎 中国创新药从"性价比"标签转向全球创新核心参与者 [11]
资管一线 | 财通基金骆莹:创新药或存回调压力,中药为内需消费中长期优选
新华财经· 2025-06-17 07:21
医药板块结构性行情 - 医药板块延续结构性行情热度,创新药赛道表现尤为亮眼 [1] - 财通基金医药基金经理骆莹采用"低估值底仓 + 进攻性仓位"的双轮驱动策略 [1] - 创新药板块存在估值过度透支风险,建议采取风险规避策略 [1] 创新药板块现状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涨幅超过60% [4] - 百利天恒年内股价涨幅超70%,科伦博泰生物涨幅突破105%,康方生物累计涨幅高达130% [4] - 创新药行情驱动因素为PD-1类产品专利到期周期下,下一代免疫疗法崛起引发的产业变革 [4] - 中国创新药企在双抗与ADC两大技术路线展现强劲竞争力,推动行业出海浪潮加速 [4] 创新药板块风险 - 市场对创新药的想象空间已充分反映在估值中,但多数标的未充分纳入研发胜率考量 [5] - 2025年一季度医药基金持仓显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增量资金跟进节奏缓慢 [5] - 资金在某一板块形成较强聚集效应时,需关注可能的阶段性调整压力 [5] 中药板块投资价值 - 中药板块作为防御性底仓的核心配置方向 [7] - 中药企业具备三重独特壁垒:独家药方护城河、财务基本面稳健、品牌生命力持久 [7] - 某中药龙头公司核心产品年销售额约50亿元,市场渗透率高 [7] - 中药产品本质是内需消费的典型标的,需求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小 [7] 医药设备板块投资价值 - 医药设备板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7] - 医疗设备当前估值处低位,体现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左侧机会 [7] - 中药板块已逐步进入右侧布局窗口,兼具消费属性与医药刚需双重特质 [7]